1949大典閱兵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這些王牌軍

2021-01-18 激情回聲

1949年的開國大典是非常重要的時刻,可是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等等一批王牌軍呢?

按慣例,閱兵是全國最優秀的部隊集合在一起,近年來的幾次大閱兵,都是有榮譽的部隊英雄風貌的一次集中大展現!

其實,打開軍史,1949年的10月1日這天,看看各大野戰軍在做什麼,你就知道了。

第一野戰軍(配屬華北野戰軍18、19兵團)在彭德懷的率領下,1949年7月-12月,進行扶(風)眉(縣)、蘭州、寧夏等戰役,並進軍新疆,解放西北全境,同時以一部分兵力配合第二野戰軍進行西南戰役,以後向西藏進軍。

第二野戰軍在劉伯承、鄧小平的指揮下,1949年11月—1950年4月,在第一、第四野戰軍各一部主力部隊的配合下,進行西南戰役,解放四川、貴州、雲南、西康,隨後,調一部分主力部隊進軍西藏,促使西藏和平解放。

第三野戰軍在粟裕的帶領下,1949年4月,發起渡江戰役後,解放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接著,進軍福建,至1949年10月,全部解放華東大陸和沿海大部島嶼,10月底,發起了金門戰役。

第四野戰軍在林彪的指揮下,1949年5月起,強渡長江,解放武漢,6月後,在第二野戰軍的配合下,進行衡陽、廣東、廣西等戰役,同年12月底,全部解放中南大陸,並配合二野進行了西南戰役。

原來如此。

聶榮臻的華北野戰軍第20兵團(其18兵團、19兵團加入到彭德懷的麾下進軍大西北)沒有參加解放全中國的戰鬥,有的在拱衛守護北京,有的參加了大閱兵,而其他,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粟裕、林彪的四大野戰軍部隊都在打仗,都在戰鬥。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閱兵儀式,在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無論是軍種、兵種,還是規模上,都是最多最大的一次。

參加受閱的海軍代表隊由海軍學校與華東艦隊組成;陸軍代表隊由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騎兵師組成;其中戰車師包括摩託化步兵團、裝甲車團和坦克車團。

參加受閱的步兵方隊,則是20兵團67軍的199師。

相關焦點

  • 四野有4大王牌軍,為何只有「攻堅老虎」43軍沒參加抗美援朝?
    而在12支主力縱隊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縱隊是東北野戰軍,公認實力最強的四大王牌縱隊,後來,東北野戰軍整編改組為第四野戰軍時,這四大王牌主力縱隊被分別改組為38、39、和43
  • 抗美援朝「東北三隻虎」,38軍、39軍和40軍,誰是真正虎王?
    1948年11月,改稱39軍,軍長劉震,政委吳法憲。解放天津,39軍與38軍由西向東突擊。 1949年7月南下,參加宜沙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解放鎮南關。
  • 28軍9000將士血戰金門,韓先楚「犯上直諫」,40軍強奪海南島
    1949年12月11日,解放軍把一面鮮豔的紅旗插上友誼關城樓,廣西全境解放。隨後四野12兵團40軍和15兵團43軍進駐廣東,準備解放海南島。當時大陸大部分省份已經解放,蔣介石退守臺灣,海南島與臺灣島互為犄角,都是懸於海外,是蔣介石最為看重反攻大陸的基地之一。
  •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40軍、43軍軍長是韓先楚、李作鵬,政委分別是誰
    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歷時56天,實現了海南島全島解放。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部隊主要是第四野戰軍第40軍和第43軍。第40軍的軍長是大名鼎鼎的「旋風司令」韓先楚。第43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李作鵬。那麼,第40軍、第43軍的政委分別是誰?
  • 軍褲情結
    有興趣的話,哪天有空給你聊聊老魏的軍褲情結。對方說,恭候拜讀。       說的還是跟65式軍服有關的事。因為這一版軍裝從列裝到退出部隊長達20年,承載了上世紀60後、70後和80年代前半期出生的人對中國軍人的第一印象和深厚記憶。       相比之前55版的軍銜制服裝,65版軍服其實就是普通的民用服裝加上領章帽徽而已,沒有其它任何制式標識和層級區分。
  • 「鐵馬雄師」第五軍敗亡陳官莊
    杜聿明與蔣介石國民革命軍第5軍是國民黨組建最早的一支現代化裝甲部隊,由杜聿明、戴安瀾、鄭洞國、邱清泉、廖耀湘等名將之星統領,享有「鐵馬雄師」的美稱。第5軍還有「王牌軍搖籃」的美名。在其新22師的基礎上,先後產生了新1軍和新6軍兩支「王牌軍」;其所轄兩個師長鄭洞國、廖耀湘也分別成為新1軍、新6軍的「王牌軍」軍長。鄭洞國第5軍誕生於抗日烽火,輝煌在抗日戰場,葬身在淮海大戰。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這個4軍分別38軍、39軍、40軍和42軍。是四野的老部隊。他們各自的「戰鬥力」和「戰績」是這樣的: 38軍,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解放戰爭中,以「三下江南」、「四戰四平」名揚天下。後改為四野第38軍。
  • 緬軍為什麼要對南撣軍動手?分析文章來了!
    根據以往的數據,緬軍也曾與克倫軍和孟族軍發生交火,但也都是點到為止,並沒有動用武裝直升機這樣的空中力量,緬軍始終把針對NCA籤字民武的行動看做是一種「懲戒性」的打擊,事後民武向停火監督委員會(JMC)控訴,緬軍甚至還要把佔領的哨所和陣地歸還給民武,以示雙方關係沒有破裂。但這次對南撣軍的行動明顯不同,其中原因主要如下: 1.
  • 雲山戰役39軍主打,40軍頭功,38軍再次錯失立功的機會
    從1951年10月25日誌願軍40軍118師在溫井打響第一槍到開始醞釀雲山戰役之前,彭德懷總司令的心一直在懸著。聯合國軍過快的北進速度讓原本的殲滅戰打成了遭遇戰,38軍和39軍還沒有全部抵達戰場,好在40軍的118師和120師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 郭清方寫父親郭德炎40軍
    >15兵團機關,統一指揮第40軍和第43軍,並配屬加農炮28團、高射炮1團及其保障分隊,在瓊崖縱隊配合下我們假設一下,如果當年沒有第40軍和第43軍打下海南島,那就是第二個臺灣島,我國的海域就沒有現在這麼遼闊寬廣,出兵朝鮮聚集兵源就沒有那麼及時順利,韓戰的結果就也會有不同答案。
  • 漢江防禦戰中志願軍50軍
    這五支部隊分別是,第一次戰役中重創美國王牌部隊騎兵第1師的四野主力39軍,第二次戰役中殲敵1.1萬打了漂亮翻身仗四野主力38軍,第二次戰役中成建制全殲美軍第7師第31團的三野主力27軍,第四次戰役中漢江防禦揚威名的四野主力50軍,上甘嶺上逞英豪的二野主力15軍(此外,筆者以為:志願軍68軍、63軍、40軍、42軍和12軍也可圈可點,戰功顯赫)。
  • 全面抗戰第1至第50軍分別屬於哪些派系?參加過哪些大型會戰?結果...
    、4、5、6、8、10、11、12、13、14、15、16、17、18、22、25、26、27、28、36、37、38、39、43、46、50軍。 結局:1946年整編為整編第18師,1948年恢復第11軍番號,1949年9月寧夏戰役中大部分被解放軍殲滅,剩餘投誠。 12、第12軍(中央軍) 1931年以第4軍20師及第14軍81師組建第12軍,1944年番號撤銷,同年暫9軍(東北軍)改稱第12軍。
  • 上甘嶺戰役43天,15軍犧牲5319人,主力師班長傷亡率100%!
    上甘嶺戰役結束了,12軍參戰部隊除106團外,根據15軍指示撤出上甘嶺陣地歸建。秦基偉交代15軍文化科科長曹欣,12軍的團以上幹部來軍部開歡送會時,儀式要隆重、熱烈、務實一些。曹欣說,這個請軍長放心,但你那個京劇《斬馬謖》也要準備好,到時候我可要報節目的。
  • 抗美援朝總預備隊,西北野戰軍出了1個軍,隸屬華北野戰軍19兵團
    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根據中央軍委輪番作戰方針,先後有27個軍另1個師入朝參戰。 第一輪參戰部隊有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66軍、第50軍、第20軍、第27軍、第26軍共計9個軍30個師; 第二輪參戰部隊有第64軍、第63軍、第65軍、第60軍、第12軍、第15軍、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第39軍、第40軍共計11個軍33個師;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這個基本沒有什麼好解釋的,應該沒多少疑問。雖然有人提出74軍的種種問題,可是細究起來,沒有任何一隻軍隊能在同樣的處境中的表現會超出74軍。 74軍在八年抗戰中幾乎打遍華中戰場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戰功彪炳。
  • 志願軍50軍,第一支整軍起義的國軍部隊,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
    龍雲迅速從法國購買了一批法式裝備,將滇軍60軍擴充到了四萬人的規模,由盧漢擔任軍長,率部開赴前線。最初這支部隊因為裝備精良,軍紀嚴明,被蔣介石派到了武漢閱兵,以鼓舞國人的抗戰熱情。1938年徐州會戰期間,60軍奉命開赴魯南地區。由於湯恩伯等中央軍擅自撤離陣地,日軍趁虛而入,致使60軍還沒有接收陣地,就被日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很大。
  • 紅25軍為什麼被稱為「兒童軍」?因為他們太年輕!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約3000名指戰員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了長徵。歷時10個月,轉戰萬餘裡,於1935年9月15日抵達延川縣永坪鎮,與劉志丹等領導的陝甘紅軍勝利師,成為長徵到達陝北的第一支紅軍,為把中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礎。
  • 第五軍三個師投降了兩個,楚雲飛憑什麼罵74軍是五萬頭豬?
    1945年春邱清泉接任軍長時,第五軍在昆明接受了美軍的裝備和訓練。軍部除原有的汽車隊、裝甲車連之外,還有150mm口徑榴彈炮營一個,包括汽車牽引炮12門,工兵營一個,各師都配有75mm口徑山炮營一個,包含12門炮,乘馬的搜索連、工兵營、汽車排等;團一級也配有戰防炮連,下屬6門炮,八一迫擊炮連,各營都配有火箭炮排,各連有60迫擊炮、衝鋒鎗等。
  • 金三角,國民黨殘軍的風風雨雨
    1949年12月底,劉鄧首長指示,二野第4兵團和四野一部,在邊縱的協同下,以急行軍速度,堵殲國民黨廿六軍及八軍一部。解放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滇南的蒙自、個舊等地,殲滅了逃竄中的李彌第8 軍和餘程萬第26 軍,僅有少數殘餘部隊,於1950年3月9日,逃往緬甸。當時,這支殘軍的指揮官是第8軍237師709團少將團長李國輝。
  • 他是第38軍政委,率第38軍打出「萬歲軍」威名,38歲時成開國中將
    他是第38軍政委,率第38軍打出「萬歲軍」威名,38歲時成開國中將韓戰爆發後,我國打響了「抗美援朝」,志願軍表現非常出色,尤其是第38軍,第二次戰役是他們的第三次成名戰,一舉扭轉整個朝鮮戰局,彭老總在嘉獎令中寫到「第38軍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