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43天,15軍犧牲5319人,主力師班長傷亡率100%!

2020-11-17 騰訊網

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博覽歷史吧!

上甘嶺戰役結束了,12軍參戰部隊除106團外,根據15軍指示撤出上甘嶺陣地歸建。秦基偉交代15軍文化科科長曹欣,12軍的團以上幹部來軍部開歡送會時,儀式要隆重、熱烈、務實一些。曹欣說,這個請軍長放心,但你那個京劇《斬馬謖》也要準備好,到時候我可要報節目的。

上甘嶺戰役後,慰問團與31師文工隊合影

秦基偉笑著說,噢!曹欣,你把矛頭掉轉過來了。不過,不能老是《斬馬謖》,到時候我給大家來一段《文天祥》!

《斬馬謖》,是秦基偉的拿手好戲,但上甘嶺戰役勝利結束了,唱《斬馬謖》不合時宜,秦基偉選了《文天祥》,還特意把作戰處處長溫錫拉出來為他伴奏。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數以萬計的志願軍戰士,用熱血換來了上甘嶺戰役的勝利。在「浴血上甘嶺」這組文章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用1個篇幅,將一些遺漏的東西整理出來,紀念那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志願軍烈士。

▲英雄榜——上甘嶺戰役中湧現出二級以上戰鬥英雄最多的省份

特等功臣、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

上甘嶺戰役中,湧現出以黃繼光為代表的二級以上戰鬥英雄44人,包括邱少雲。其中,四川籍戰鬥英雄14人,為上甘嶺戰役中湧出二級以上戰鬥英雄最多的省份。整個上甘嶺戰役中,15軍湧現出以集體特等功連、134團8連為代表的英雄集體200多個,三等功以上英雄、模範、功臣12347名,佔15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立功總數的91.76%。其中,特等功、特級英雄1名,特等功、一級英雄2名,特等功、二級英雄26名,特等功、二級模範2名,一等功、二級英雄3名,特等功15名,一等功137名,二等功671名,三等功11490名。

▲英雄8連——上甘嶺戰役中湧現出3個英雄八連

前幾天,有網友留言,問文章中為什麼出現最多的是8連。上甘嶺戰役中先後打出3個英雄8連,分別是志願軍第15軍45師134團8連、炮兵第9團8連、志願軍第12軍31師91團8連。134團8連被授予「上甘嶺特功八連」榮譽稱號,炮兵第9團8連7連班在上甘嶺中,堅持戰鬥43天,榮立集體特等功,並榮獲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的「二級殺敵戰鬥英雄班」光榮稱號,該班火炮1門現陳列在軍事博物館。志願軍第12軍31師91團8連與敵人激戰第一天,就打出特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1位,特等功臣2位,一等功臣1位,一等功班1個。

▲「上甘嶺」——「上甘嶺戰役」最早出現在志願軍總部的時間

1952年11月5日前,志願軍總部都把上甘嶺戰役稱之為「597.9高地戰鬥」和「537.7高地北山戰鬥」,11月6日,第3兵團擬定了《597.9高地及527.7高地北山作戰部署》,同一天,志司將此部署上報北京。翌日,北京批覆,同意此部署,並強調五聖山附近的作戰已經發展成為戰役規模,並已取得巨大勝利。望志願軍總部及第3兵團鼓勵15軍,堅決作戰,為爭取戰役全面勝利而奮鬥。從此時開始,志願軍總部將「597.9高地戰鬥」和「537.7高地北山戰鬥」,統稱為「上甘嶺戰役」。

▲「42」與「43」——「上甘嶺戰役」到底打了多少天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起到11月25日結束,共歷時43天,規模由戰鬥發展成戰役,激烈程度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所罕見。「聯軍」則把上甘嶺作戰時間記為42天,因為他們認為,11月有1天,他們並沒有對志願軍發起進攻,這讓我想起來網上曾廣為流傳的一個段子,你懂得。

▲受益者——上甘嶺戰役美國政壇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美軍在上甘嶺戰役中的慘敗是戰爭雙方都公認的,但是作為失敗方也有受益者,艾森豪就是這場戰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本想在上甘嶺戰役中挽救選舉頹勢的美國當時的民主黨,沒想到「攤牌計劃」的慘敗讓他們角逐下一任總統寶座的美夢破碎。美國反戰情緒高漲,美國人認為,上甘嶺戰役的慘敗是除1950年慘敗之後空前未有的,戰役已經成為一個無底洞。克拉克認為,上甘嶺戰役是杜魯門政府的「送葬曲」。

11月5日,隨著志願軍45師撤出上甘嶺戰區,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揭曉,艾森豪以絕對優勢擊敗史蒂文森,結束了民主黨人入主白宮20年的歷史。競選時,艾森豪充分利用上甘嶺戰役這一讓美國人矚目的焦點,對國民許諾說,如果他當選總統,將親自到戰場上想方設法結束它。這讓杜魯門非常氣憤,他氣憤那場戰爭被他人利用。

▲5319人——15軍傷亡最慘重的一仗

上甘嶺戰役,15軍(包含12軍參戰部隊)以近5萬人對戰「聯軍」6萬餘人,取得戰役勝利實屬不易。為了勝利,15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從15軍發布的戰績公報來看,15軍在上甘嶺戰役中斃、傷、俘敵25498人,為志願軍一戰殲敵人數最多的野戰軍。上甘嶺激戰43天,15軍犧牲5319人,佔15軍從1947年組建到1954年回國,7年陣亡人數總和的35.5%,為15軍組建以來傷亡最慘重的一戰。

15軍45師27個連隊16個連隊2次打光重建,134團8連3次重建,全師連隊幹部傷亡率達到65%以上,班長、副班長傷亡率達到100%。也就是說,45師沒有一個班長、副班長能夠不受傷從上甘嶺上下來。我們也要考慮輕傷是不會下火線這個傳統。

▲2217架次——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地面炮火與航空轟炸密度為朝戰之最

上甘嶺戰役,美軍在一線部署了310餘門大炮和30餘量坦克,1952年10月,美軍第五航空隊及其配屬部隊共出動飛機4488架次支援地面部隊行動,其中2217架次用於支援第9軍在上甘嶺作戰,再加上11月份出動的飛機架次,美軍地面炮火與航空轟炸密度成為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之最。同時,上甘嶺戰役是美軍最失控的一次戰役。

▲40多萬發——1個野戰軍實施的最大規模炮戰

上甘嶺戰役,15軍消耗各類物資11701噸,其中彈藥5530噸,志司和第3兵團為15軍調集大口徑火炮114門,發射炮彈40多萬發。如此規模的炮戰,是我軍從建軍到上甘嶺戰役結束,25年間,1個野戰軍實施的最大規模炮戰。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映射現實,也照亮未來。今天的歷史知識分享到此為止,讓我們下期內容再見!

相關焦點

  • 上甘嶺戰役有多慘烈?此戰之後,揚名國內外
    事實上從戰役規模上看,上甘嶺戰役之前的五次會戰以及其後的金城會戰,其作戰範圍和規模,都要比上甘嶺戰役大得多,但是如果從戰爭雙方付出的傷亡代價來看,上甘嶺戰役無疑最為慘烈。 在這場前所罕見的戰役中,志願軍傷亡達到11529人,傷亡率在20%以上;而聯合國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高達40%。
  • 血戰43天,上甘嶺戰役打出國威軍威!
    戰役過程中志願軍第15軍第134團3營8連在連長李保成、指導員王士根的率領下,堅守上甘嶺597.9高地1號坑道。 儘管斷水斷糧14天,8連官兵仍始終堅守陣地,以傷亡254人的代價,殲敵1760餘人。戰至最後,全連僅存6人。
  •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為了祖國,為了勝利,15軍打光了在所不惜
    上甘嶺一戰,面對美軍6.2萬餘人、118輛戰車、350門大炮、3000多架次飛機以及投下的200多萬發炮彈、萬餘枚炸彈,十五軍堅守上甘嶺40餘天,頂住了「世界戰爭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擊」,把美軍牢牢釘在上甘嶺前,打得驕橫的侵略者只好再在談判桌前低下頭!!
  • 請回答1952: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為什麼是從上甘嶺開始?|百年百篇
    在兩座連名字都沒有的高地上,那場戰鬥為何變成了戰役?持續43天作戰裡,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當年指揮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會在《回憶錄》裡寫下: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在激烈的戰鬥中,當天傍晚時分,志願軍以傷亡500餘人的代價,殲敵1900餘人,537.7高地北山、597.9高地再次被15軍奪回。
  • 秦基偉將軍回憶上甘嶺:歷時43天,是一生中最殘酷的戰役
    此次戰役於11月25日落下帷幕,歷時43天,聯合國軍累計投放炮彈190萬餘發,炸彈5000餘發,向我軍陣地發動了900多次衝鋒。最終我軍獲得了此次戰役的勝利,而秦基偉將軍所率領的第15軍正是上甘嶺戰役中堅守不到3.7平方公裡的主力軍。
  •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之初,範弗裡特自信滿滿,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宣稱:「金化攻勢」將是1951年「秋季攻勢」以後所發動的一次最大攻勢,是一次「扭轉當前戰局」的「攤牌行動」。但範弗裡特卻放了一個「空炮」,戰爭的結果是:原計劃5天的戰鬥,卻足足打了43天。
  • 391高地之戰,邱少雲烈士就犧牲在這裡。和上甘嶺戰役有關嗎
    先簡單介紹一下391高地爭奪戰過程:邱少雲烈士生前是志願軍第15軍第29師戰士。當時15軍駐守平康谷地和上甘嶺。15軍的主力師第44師駐守平康谷地,第29師87團配合44師,邱少雲就在這個團裡。15軍的另一個師第45師駐守上甘嶺一線。在第44師的另一側,是第38軍部隊。敵軍佔領的391高地位於第44師陣地前方,當時由韓軍第9師防守。
  • 雲南軍區所屬第15軍浴血奮戰上甘嶺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第50軍先後兩次入朝,先後參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戰役和解放朝鮮西海岸諸島的戰鬥;第15軍先後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和平(康)、金(化)、淮(陽)地區防禦作戰以及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 上甘嶺戰役的最後一戰是這個團收場的,團長後晉升為上校軍銜
    上甘嶺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展開的一場著名的戰役。該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始,至11月25日止,為期43天。 上甘嶺是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的一個小村莊,位於該次戰役主要發起地597.9和537.7高地後面的山窪裡。上甘嶺村只有十幾戶人家。
  • 上甘嶺戰役,真實的「絞肉機」
    事實是在9月和10月裡,「聯合國軍」連續攻下了北朝鮮人重兵把守的「血染嶺(BloodyRidge)」和「傷心嶺(HeartbreakingRidge)」。儘管「聯合國軍」損失了成千上萬條性命,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達到了戰略目的。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五聖山——美方將其叫做「三角形山」,範弗裡特預計以200人為代價,在5天內實現目標。
  • 美國的軍事研究者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嶺戰役美軍慘敗,上甘嶺為什麼...
    美國的軍事研究者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嶺為什麼會打不下來。他們用電腦模擬得出結論,憑藉美軍強大的機械化裝備,中國軍隊的兩個主力師無論如何是抵擋不住的。 一九五二年下半年,韓戰進入了相持階段。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彭德懷指著朝鮮地圖對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說:「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
  • 上甘嶺戰役主將,從不看電影《上甘嶺》:部隊傷亡太大,我不忍看
    14日凌晨,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美軍以320門大口徑火炮、47輛坦克、50餘架飛機,對我志願軍十五軍進行猛烈炮轟 這是在二戰中都未出現過的高強火力密度,十五軍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率領志願軍戰士,與數倍於自己的敵人進行抗擊,陣地幾經失而復得,戰至16日,十五軍軍長秦基偉,決定以四十五師為主攻,師長崔建功,由此成為了上甘嶺戰役的主將。
  • 志願軍在上甘嶺為何能堅持43天?45師政委道出了一個秘密
    在抗美援朝作戰中,上甘嶺戰役是一次艱苦卓絕的戰鬥,也是劣勢裝備的志願軍大敗優勢裝備美軍的一次勝戰。 上甘嶺作戰,是志願軍第15軍楔入敵陣地突出部位的一場戰鬥,但是,志願軍能經受住美軍的反覆爭奪,挫敗美軍多次進攻
  • 志願軍在上甘嶺為何能堅持43天?45師政委道出了一個秘密!
    在抗美援朝作戰中,上甘嶺戰役是一次艱苦卓絕的戰鬥,也是劣勢裝備的志願軍大敗優勢裝備美軍的一次勝戰。 上甘嶺作戰,是志願軍第15軍楔入敵陣地突出部位的一場戰鬥,但是,志願軍能經受住美軍的反覆爭奪,挫敗美軍多次進攻,並且堅持了整整43天。
  • 上甘嶺搏殺43天,美軍兩大願望:一盼去日本玩,二盼回國
    浴血上甘嶺終結「聯軍」士兵 作者:刀削麵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52年11月28日,志願軍15軍發出《關於兵力部署調整的指示》:上甘嶺地區之戰鬥,作為戰役性的作戰來說應該結束。
  • 庚子雜說——從一個數字去感受「上甘嶺戰役」
    而在不經常被人注意的角落裡,還有這麼一個數字,那就是43天。上甘嶺戰役發生於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前後歷時43天。死傷慘重的索姆河戰役我們看到那數萬人的傷亡,會感慨英雄們的犧牲與奉獻。但是我們的概念中,卻還是沒有時間維度的引入的。回到上甘嶺這段歷史中,43天這個概念有必要仔細感受一下。
  • 上甘嶺戰役都有哪些英雄事跡,幸福安寧來之不易,讓我們緬懷先烈
    美軍把戰線的突破口選在了上甘嶺地區,五聖山是上甘嶺地區的最高點,也是北部地區中線的門戶,一旦失守,防線將後撤兩百公裡。戰前美軍計劃用6天200人的傷亡代價拿下上甘嶺。事實證明,這只是美軍的一廂情願罷了,這是一場敵攻我防的戰役,上甘嶺地區地形狹窄,無法進行大規模的行動,如果五聖山失守,美國的機械化部隊將進入平康平原。
  • 中國「兵王」一戰封神,上甘嶺獨守兩陣地殲敵280人
    「上甘嶺」讓中國人念念不忘,因為沒有任何一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更能詮釋中國人的民族精神。在43天的血戰中,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用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的黃繼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的孫佔元,用身體連接被打斷的通信線路的牛寶才,還有一位創造了戰爭史奇蹟的胡修道,他一人殲敵280餘人,最後全身而退,其單兵作戰能力堪稱志願軍第一,是真正的「兵王」。胡修道1931年生於四川金堂縣, 1950年10月,19歲的胡修道報名參軍,成為志願軍第12軍的一名戰士。
  • 老兵回憶上甘嶺戰役:範弗裡特彈藥狂轟濫炸,志願軍怎麼堅守陣地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戰役中,上甘嶺戰役非常慘烈,雙方的炮火密集度堪稱世界之最,戰後美國新聞界評說上甘嶺戰役是韓戰中的凡爾登,可見戰爭的慘烈程度,上甘嶺戰役為什麼慘烈,其主要原因是陣地反覆爭奪,在43天的交鋒裡,敵我陣地反覆易手達到59次,我志願軍共計擊退美軍900多次衝鋒。
  • 上甘嶺戰役一等功臣張家邦:200人堅守陣地 最終僅4人走下來
    對抗美援朝老戰士、老黨員張家邦來說,這首歌唱出了他的芳華歲月,也承載著無數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犧牲戰友的身影。  「200多人頂上去,剩4個人走下來。」說起抗美援朝,張家邦的記憶繞不開他親歷的上甘嶺戰役:敵人的炮彈不分晝夜地「傾瀉」在陣地上,戰火硝煙瀰漫,「我們最長9天不敢睡覺,誰都不知道眼睛閉上後,還能不能睜開……」  10月12日,在成都市金堂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金堂十裡大道一小區內,找到今年已87歲的張家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