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搏殺43天,美軍兩大願望:一盼去日本玩,二盼回國

2020-11-17 騰訊網

浴血上甘嶺終結「聯軍」士兵

作者:刀削麵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52年11月28日,志願軍15軍發出《關於兵力部署調整的指示》:上甘嶺地區之戰鬥,作為戰役性的作戰來說應該結束。李副軍長前指於本月30日解除任務,由29師師長張顯揚、34師參謀長蔣科統一指揮106團作戰。31師部隊93團應於30日24時前撤出陣地,全部開往谷山歸建。

以這份《指示》為標誌,宣布上甘嶺戰役正式結束。其實,敵人的進攻從11月25日就已經結束,11月26日,15軍發布上甘嶺戰役公報,43天戰鬥中,我打退敵人排以上進攻900餘次,與敵進行大規模爭奪戰29次,以傷亡11529人的代價,斃、傷、俘敵25498人。這份戰績公報裡,包含12軍傷亡4263人,斃、傷、俘敵6774人。

志願軍苦戰43天,贏得了上甘嶺戰役的勝利。這個勝利,不止是戰爭形態上的勝利,更是心勝。半個多世紀以來,諸多學者專家研究上甘嶺戰役,我們器不如人,為什麼會贏?贏得因素有很多,我們不妨看看以美軍為首的「聯軍」為什麼會輸。

前面我們講了志願軍戰士的故事,今天不妨看看「聯軍」士兵的故事。我一直認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以美軍為首的「聯軍」士兵是沒有信仰的士兵。他們不知道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在一些在「聯軍」諸多士兵的表現及言行中,都可以窺見一斑。戰爭從來都不只是炮火硝煙的較量,上甘嶺戰役這臺「絞肉機」的較量,也絕非只是鋼鐵炮彈,範弗裡特用炮彈證明了這一點,炮彈可以削低高地,炸毀肉體,但是消磨不了意志。

志願軍戰士打退敵人一次進攻後,在陣地上撿到一個黃皮日記本,這本日記裡記錄了美軍戰士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我本來深信二戰帶來了持久和平。那時候我帶著凱旋的心情離開了軍隊,與可愛的麗薩結了婚。我們相信,再也不會遭受另一次大戰的不幸了。然而戰爭爆發了。今天我突然接到被徵召入伍的通知。真是沒想到!沒想到!……

晚上,我把這個消息告訴麗薩,她哭了。她問我:「你們究竟去哪裡?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我無法回答她。因為這同樣也是我想不通的問題。而且特別使我憤恨的是,我的後備期只剩了1個月,也許到了戰場就到期了。為什麼他們一定要召我?召我這個已經結了婚的人?

不知道為誰而戰,自然就會厭戰,士兵厭戰,自然就會失去作戰的硬氣和勇氣。美軍準備武力介入朝戰前,舉行了一場演習。有一個士兵在實彈射擊時,突然大聲哭叫起來,在射擊場上亂跑亂竄,美軍將他送入醫院,最後這名士兵以「戰爭恐懼症」而退伍。

多年後,和他一個部隊的士兵在大街上遇到了他,才知道他當時完全是裝瘋賣傻,他告訴原先同一個部隊的士兵,他不願去戰場,是因為完全不理解為什麼要進行這場戰爭。

寫這本日記的美軍士兵,去往前線前,向父母告別。他的母親哭個不停,父親喝得酩酊大醉,拍著桌子怒罵:「這是一場該死的戰爭!應該讓決定戰爭的混蛋們去嘗嘗炮火的滋味!」抗美援朝戰場上,美軍士兵有唯二願望,一是放5天假,到日本去消遣,二是在前線幹滿10個月或者12個月,抑或是在後方幹滿更長一段時間,便換班回國。

下士查爾斯 H 戈頓,密西西比人,在美軍中擔任班長。有一天晚上,戈頓帶隊到志願軍佔領地域執行巡邏任務。走在途中,突然報務員跑到跟他跟前對他說,連長剛才打電話,通知你就地停下回返連隊,明天就送你回國。

在這種制度下生長出來的士兵,是絕對打不了勝仗的。如果一支軍隊的士兵,不把從戰場上回家建立在勝利的基礎上,那麼這支軍隊就不可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這名士兵所表現出的厭戰情緒,在美軍中絕非個例。美第13工兵營B連列兵格羅夫在上甘嶺戰役打響之前,乘船回國了。與他同行的很多士兵,厭倦了戰場上無休無眠的炮聲,志願軍冷槍冷跑使他們膽寒,他們乘船離開戰場的時候,頭也沒回,再也不想看到這個令他們絕望的地方。唯獨格羅夫回頭望了又望,他在回憶文章裡說,他回頭望,並非留戀不舍,只是想確定一下他們所乘的船沒有調頭回到絕望的戰場。

上甘嶺戰役前回國的美軍士兵是幸運的,就像格羅夫。那些沒有參加了上甘嶺戰役的美軍士兵,總是不停地謾罵美軍指揮官。美軍31團士兵驚呼上甘嶺是屠宰場,是可怕的地獄,他們大罵團長摩西。他們憤然認為,摩西是瘋子,只會坐在地堡裡,用望遠鏡看自己的士兵送死的把戲。

美軍士兵厭戰,是喪失戰力最根本的原因,李奇微和範弗裡特都知道,對一個喪失勇氣的士兵或者一支軍隊,首要任務就是要使其恢復信心。但他們沒能辦到,他們的繼任者也沒能辦到。為了激發士兵戰鬥精神,美軍竟然將597.9高地2號陣地取名「羅素峰」,羅素的全名為「簡 羅素」,是美國的一位豔星,美軍多數士兵在進攻的時候嘴裡都喊著她的名字。

我實在難以想像,當年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聯軍」到底是由一群怎樣的士兵組成,這樣的士兵組成的軍隊,焉能戰勝秉懷家國大義的志願軍?!

相關焦點

  • 新影像丨43天打出國威軍威 美軍寸土未得——《鏖戰上甘嶺》
    (原標題:新影像丨43天打出國威軍威 美軍寸土未得——《鏖戰上甘嶺》)
  • 上甘嶺戰役43天,15軍犧牲5319人,主力師班長傷亡率100%!
    134團8連被授予「上甘嶺特功八連」榮譽稱號,炮兵第9團8連7連班在上甘嶺中,堅持戰鬥43天,榮立集體特等功,並榮獲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的「二級殺敵戰鬥英雄班」光榮稱號,該班火炮1門現陳列在軍事博物館。志願軍第12軍31師91團8連與敵人激戰第一天,就打出特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1位,特等功臣2位,一等功臣1位,一等功班1個。
  • 秦基偉將軍回憶上甘嶺:歷時43天,是一生中最殘酷的戰役
    此次戰役於11月25日落下帷幕,歷時43天,聯合國軍累計投放炮彈190萬餘發,炸彈5000餘發,向我軍陣地發動了900多次衝鋒。最終我軍獲得了此次戰役的勝利,而秦基偉將軍所率領的第15軍正是上甘嶺戰役中堅守不到3.7平方公裡的主力軍。
  • 上甘嶺我軍炮兵班1分鐘5發炮管打紅,43天零傷亡,俘虜3名美軍
    在1952年10月至11月期間爆發的上甘嶺戰役,人們更多的是記得那些在一線與優勢敵人血火拼殺的步兵部隊,對於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的炮兵部隊,他們的事跡知道的人卻並不多。在上甘嶺戰役期間,我炮9團8連7班使用一門日式75毫米野炮,連續奮戰43天,擊斃了大批敵人,摧毀數以百計的敵軍各種目標。可謂是上甘嶺的幕後功臣。
  • 上甘嶺血戰43天,聽聞志願軍勝利後,蔣介石說了什麼?
    朝鮮戰場上有一場歷經43天的戰役,它是整個朝鮮戰場上最激烈,最悲壯的戰役,那就是上甘嶺戰役,在上甘嶺戰役前夕,彭德懷總指揮說了這樣一句話:丟了上甘嶺的人,就要為朝鮮歷史負責。1952年美國為扭轉戰局決定施行攤牌行動,用最快的速度佔領上甘嶺陣地,而負責人是美國有著山地戰專家稱號的範弗裡特,在戰鬥開始之前其揚言,在5天內就能結束戰鬥,且能控制美國的傷亡在200人以內,結果令他不敢想像,戰役打了43天,最終也沒拿下上甘嶺。戰役打響的第一天,我志願軍一共消耗40萬發子彈,1萬多枚手榴彈,550人陣亡,損耗62支衝鋒鎗,10挺機槍。
  • 血戰43天,上甘嶺戰役打出國威軍威!
    「攤牌作戰」計劃 以美軍第7師和南朝鮮軍第2師各一個營的兵力,用5天的時間、200人傷亡的代價,在空軍和炮兵支援下,奪取志願軍防守的上甘嶺地區以南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陣地。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範佛裡特的「攤牌作戰」公然攤牌了。
  • 志願軍在上甘嶺為何能堅持43天?45師政委道出了一個秘密
    在抗美援朝作戰中,上甘嶺戰役是一次艱苦卓絕的戰鬥,也是劣勢裝備的志願軍大敗優勢裝備美軍的一次勝戰。 上甘嶺作戰,是志願軍第15軍楔入敵陣地突出部位的一場戰鬥,但是,志願軍能經受住美軍的反覆爭奪,挫敗美軍多次進攻
  • 志願軍在上甘嶺為何能堅持43天?45師政委道出了一個秘密!
    在抗美援朝作戰中,上甘嶺戰役是一次艱苦卓絕的戰鬥,也是劣勢裝備的志願軍大敗優勢裝備美軍的一次勝戰。 上甘嶺作戰,是志願軍第15軍楔入敵陣地突出部位的一場戰鬥,但是,志願軍能經受住美軍的反覆爭奪,挫敗美軍多次進攻,並且堅持了整整43天。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
    當時我人民志願軍陣地山頭被削低了兩米,整個高地變成了一片焦土。總之這場戰役,雙方打得十分慘烈。不過有人就問了:怎麼在美軍史上從來沒提起過這場上甘嶺戰役呢?有人說是因為美軍在這場戰役打得比較丟人;當然有人說了,上甘嶺戰役是我們中方的叫法,而美軍的叫法是「攤牌行動」。
  • 美國的軍事研究者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嶺戰役美軍慘敗,上甘嶺為什麼...
    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五聖山——美方將其叫做「三角形山」,美軍將領範弗裡特預計以二百人為代價,在五天內實現目標。為此他動用了聯合國軍共七萬餘人的龐大兵力。這兩個高地背後的山地裡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嶺。這場戰役我方叫做「上甘嶺戰役」,美方稱之為「三角形山戰役」。 以寡抵眾以弱勝強 美軍三百二十多門重炮、二十七輛坦克以每秒鐘六發的火力密度將鋼鐵傾瀉到這兩個小山包上。
  •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堅守下來? 範弗裡特消耗是誕生於韓戰的一個軍事名詞,是美軍將領範弗裡特提出的。其要點就是用無限火力壓制對方,讓對方喪失抵抗意志,極大限度地造成對方傷亡。
  • 戰史奇蹟,沒被攻破的上甘嶺
    成為韓戰的焦點這場戰役成為了一場軍人意志和尊嚴的角力美軍完全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上甘嶺竟然會成為無法攻克的難題01精堅的後勤隊伍他和連隊的戰士每一天都徘徊在生死的邊緣,而這樣的日子,他們整整經歷了28天。02出其不意的戰術志願軍實行「零敲牛皮糖」後不再進行大規模的運動戰,讓美軍的「磁性戰術」大打折扣。
  • 上甘嶺戰役炮兵火力超過二戰?那為何美軍沒有使用噴火器?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共歷時四十三天,你可能還不知道,打了這麼久,雙方是在面積僅3.7平方公裡的兩個高地上打得不可開交,這本來是一場規模不大的戰鬥,可是隨著期間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最終由戰鬥發展成了戰役。
  •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為了祖國,為了勝利,15軍打光了在所不惜
    43天內……在3.7平方公裡的狹小地帶,頂住日均20萬發炮彈的狂轟濫炸,打退敵方排以上兵力900餘次進攻,組織了29次較大規模的反擊戰。 上甘嶺一戰,面對美軍6.2萬餘人、118輛戰車、350門大炮、3000多架次飛機以及投下的200多萬發炮彈、萬餘枚炸彈,十五軍堅守上甘嶺40餘天,頂住了「世界戰爭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擊」,把美軍牢牢釘在上甘嶺前,打得驕橫的侵略者只好再在談判桌前低下頭!!
  •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上甘嶺戰役的?美軍上將:他們把我們當傻子在打
    上甘嶺戰役又被稱為三角山戰役,是1952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附近展開的一場著名戰役。所謂聯合國軍其實就是美軍和韓軍。上甘嶺戰役是二戰後美國首次大敗的一場戰役,上甘嶺戰役的激烈程度也是前所未見的。炮火的密集程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
  • 32天,442發子彈擊殺214人,他在上甘嶺創造了狙神的傳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各種勢力的重新整合新的國際秩序建立,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兩大對立集團形成。而在兩大集團對峙的前線——朝鮮半島之上分別建立了朝鮮與韓國兩個政權。意識形態上的鬥爭、對統一的需求終於催生了韓戰。
  • 上甘嶺中我軍最鍾愛武器:比衝鋒鎗都牛,暴打美軍101空降師
    根據範弗利特所言,美軍緊急制定了相應的作戰計劃,為了佔據戰爭中的有利地位,美軍將目標瞄準了上甘嶺的兩大中方高地,並打算派出美國第七師和韓軍第二師參與戰鬥,預計只會造成兩百人左右的傷亡,以此達到擾亂中軍進攻步伐的目的。但是聯合國軍還是太過於紙上談兵了,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這也讓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 電影《上甘嶺》:盪氣迴腸的歷史背後
    西方國家並不相信,就連被中國人趕出去的日本人都不服氣。你已經趴在地上一百多年了,憑什麼你一句話就站起來了?(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是被中國人打敗的)過去一百年多年裡,中國人一打就散,一打就敗,幾乎是西方的共識。
  • 志願軍老兵回憶,目睹冰雕連,血戰上甘嶺,見識了戰鬥力最強美軍
    25日,我所在的26軍作為戰役總預備隊奉命於中江鎮地區迅速南下,攻擊下碣隅裡的美軍陸戰一師主力。部隊剛行動就遭遇到寒流,這支南方開過來部隊沒有棉帽、棉鞋,只有一身薄棉衣,頂著暴風雪向指揮部指定位置前進。每個人攜帶的炒麵、幹饅頭、土豆,僅夠7天食用。
  • 上甘嶺戰役都有哪些英雄事跡,幸福安寧來之不易,讓我們緬懷先烈
    美軍把戰線的突破口選在了上甘嶺地區,五聖山是上甘嶺地區的最高點,也是北部地區中線的門戶,一旦失守,防線將後撤兩百公裡。戰前美軍計劃用6天200人的傷亡代價拿下上甘嶺。事實證明,這只是美軍的一廂情願罷了,這是一場敵攻我防的戰役,上甘嶺地區地形狹窄,無法進行大規模的行動,如果五聖山失守,美國的機械化部隊將進入平康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