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2017年日本fabulous four 最優秀獎、觀眾評審獎的短片《態度娃娃》,豆瓣評分保持著7.6分的高分,講述了女生艾利因一直保持著微笑示人,久而久之自己的臉變成了微笑臉,而當她砸碎自己的微笑臉時,發現裡面只是空洞。這雖然是一部只有6分多鐘的短片,卻是從一個我們生來就會的表情微笑,給我們折射出一個哲理:請做好我們自己。
短片一開始,艾利在問自己的朋友今天有沒有什麼不一樣,她的朋友們看了一下後說沒有,就轉頭去聊自己新做的美甲。而艾利很奇怪:
「為什麼都沒人注意到,我變成了一個娃娃」
鏡頭一轉,變成了在艾利小的時候,自己的金魚缸被同學踢球弄壞了,面對著滿地的玻璃渣,同學慚愧地跟她說對不起,但是艾利卻微笑著說沒關係的,真的沒事,我只要再買一條就可以了,「只要發自內心的笑,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是艾利一直堅持的。
因為她覺得只要微笑示人,就不會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所以久而久之,她一直以微笑對人,而別人看到的也是她一直以來的微笑臉,這也讓我們明白開頭她問她的朋友自己有什麼不同時,別人都覺得沒有不同。
01簡單的故事在層層的反問中遞進,讓人內心壓抑但又希望尋求一個突破口
短片採用平白的陳述,講述了女生艾利從小時候到長大始終堅持帶著微笑。艾利的內心其實帶有疑問,而且短片也一直有反問,雖然是艾利自問自答,但始終沒有得出一個真正艾利內心想要的答案。
觀眾在觀看的時候,會因為在艾利的疑問中將自己帶入,不免心中產生好奇,或許自己就是同艾利一樣:「我是不是也帶著面具,我該怎麼辦,我的答案是什麼?」這是導演想通過短片來警醒大家:做真正的自我的重要性。
02成為「面具」艾利,是因為她跌入了三個漩渦裡
1、艾利的微笑變成了她的面具,變成了討好型人格
艾利會變成微笑臉,源於她從小到大接收到的外界對她的評價都是「真是個好姑娘」「你人真好」「你人真的太好了」。
我們都會希望聽到別人的讚揚,而別人會對我們讚揚,一個是我們做得很好,另一個是我們做的正好符合別人要求的好。我們從短片可以看出,其實艾利做的不是發自內心的好,而是迎合別人。
《命中注定我愛你》中的「便利貼」女孩陳欣怡,在公司包辦別人不願意做的事,害怕吵架、不敢拒絕……實力詮釋了討好型人格的生存現狀。善待所有的人卻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戴起了偽善的假面具。
2、跟風明星,自我個性的缺失
短片裡因為艾利有這特有的微笑臉,被星探發掘:
「你的笑容就像娃娃一樣,真的很討人喜歡!」「你的笑容太鼓舞人心了」
繼而把她包裝成明星,引起了轟動。掀起來全民模仿微笑,每個人都只有微笑的表情。
「明星效應」是每一代市場都會有的最大效用,利用當紅明星或代言自身產品,從而讓企業能夠獲得大眾喜愛與支持。
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尤其一些女孩子,沉迷於一個粉絲文化,視自己的偶像明星為「神」一樣,偶像今天穿了新鞋,自己也要穿同款,偶像今天過生日,自己瘋狂砸錢買禮物擠破頭也要送過去。李誕曾在脫口秀裡說過:當代的小孩最大的信仰可能是偶像,信仰這個偶像跟信神一樣,做什麼都是對的,沒有錯的。
盲目的追星會導致自己深陷「明星效應」,一直模仿著自己的偶像,只看見偶像光鮮亮麗的一面,而不去想為何偶像會成為偶像,每個人在世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模仿的永遠比不過真的。
3、如果有真正意義的朋友,艾利便不會帶上假面具
開頭的場景中,艾利問朋友們自己有沒有什麼不同,如果當時朋友們能指出艾利的不同,那艾利可能在那一刻便會清醒過來,打破假面具,變成真正的自我。但是朋友們沒有指出,導致艾利心存疑慮但又未付諸行動去打破,因為她缺少一份鼓勵。
這恐怕就是艾利的「無效社交」。「無效社交」:網絡用語,是指那種無法給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帶來任何愉悅感和進步的社會活動。其實也是無效人脈。從小就被大人教育,要和別人搞好關係。但是,靜下心來好好想想,這些人脈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在後面的情節中,艾利想約朋友們出來聚會,但得到的答案卻是在上班沒空,而其實她們只是在另外一桌坐著閒聊,聊得話題也就是嘲笑艾利只會笑而已。
當艾利終於醒悟打破了自己的微笑假面具,但發現裡面已經面目全非,影片最後,反轉又諷刺,艾利不僅沒有失去粉絲,反而又改變形象吸引了更多追隨者,她自己還說:接下去,我要換哪張臉呢?這個時候的艾利,其實已經失去了自我,即使笑容破壞,也找不回原來最真實的自己。
03艾利的假面具給我們的四個啟示
我們是真的發自內心的嘴角上揚,還是也有帶著一個「微笑假面具」,如果帶著假面具,我們是否有勇氣打破它?
1、我們應該打破常規認識的「恐怖谷效應」
恐怖谷效應在認知方式的解釋中,被定義為一種認知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源於類別界限的模糊。當一個事物無法輕易被放在「人」或「機器」的類別時,就會讓人產生認知焦慮。
說到恐怖谷效應,一般舉的例子都是機器人和動畫CGI的對比,即一個不是真人的事物,非常像人的時候會給人詭異的感受。同理,一個本來是真人的人,因為某種原因搞得不像真人,也會給人詭異的感受。
艾利本來是好好的一個人,但由於認知的錯誤變成了一個帶著「假面具」的人。
網上有很多人把自己整容成芭比娃娃或是像「蛇精臉」,這是他們追求的美感我們不能否認,但卻讓旁人會覺得詭異「好好的人臉不要,為什麼變成另一張恐怖的臉」!他們一般都會把之前的臉的照片放到網上,反而會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但在這個時候,他們的認知會出現偏差,覺得大眾的審美與自己的想法偏離,最後深陷谷底的深淵。
我們有著各色各樣各種表情的臉,我們是真正的人,而不是長相接近的只有一個表情的雷同的人,更不應該讓外人在看我們時,給他們帶去一種觀看假人的恐怖感。
2、將討好型人格轉變為討自己歡心,離不開家庭教育
討好型人格的人多半是不敢面對自己的缺點,內心自卑,猶如艾利一樣。「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術語上成為「迎合型人格」。它的典型表現有:
主動迎合他人;喜歡主動道歉;難以拒絕他人;害怕表達真實想法;沒有原則和底線。
討好型人格最終會犧牲自我,我們應該要完全杜絕,就必須依靠家庭教育。短片中艾利的家庭情況雖然沒有交代,但昏暗的色彩可以告訴我們她的家庭教育是有缺失的。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不應該有過度的控制欲,一旦父母要求孩子「聽話」,如果不順意父母的要求便會招來挨打責罵,那孩子就會認為討好和順從父母才有好日子過。
父母如果本身也是討好型人格,他們會將自己的理念灌輸給孩子,過度對孩子強調「捨己為人」,只要一旦形成討好型人格,它就會影響我們的方方面面。
所以作為啟蒙老師,我們做父母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我,習慣性呈現真實的內心,嘗試去向外界、對方表現自己強大而光明的一面。
3、要時時清理自己的圈子,要有正確的自我價值觀
我們在打造自己的交際圈時,應該擺脫那些無效社交,有句話說的好: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我們沒有過多的精力去應付那些無效的社交,比如有些有來無往的親戚、虛心假意的朋友、忘了昔日情意的同學以及在網上閒聊的異性。
網上一直有一個關於無效社交的例子:說一個砍柴的人和一個放羊的人相遇,因為是很久未見,便聊了一天,等到日落,放羊人的羊吃的飽飽的回家,而砍柴人卻一根柴都沒有砍到,這就是無效社交。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不是要去結交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能走進你心裡,能真正在你需要幫忙的時候出手相助。
還是那個故事:砍柴人和放羊人相遇後在一起閒聊,但是砍柴人從放羊人那裡知道了東邊的山有柴,西邊山沒有,於是你去東邊山砍了滿滿的柴,這就是有效社交。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圈子,不是去比拼圈子裡有多少人,平時加了那麼多所謂的「好友」,真正需要的時候可能也就是在砍價、點讚時,一沒什麼利用價值,就會在圈子裡沉寂。我們應該時時清理自己的圈子,把自己的圈子打造成自己價值觀的體現,遠離無效社交,自信、努力、修身養性,不浪費有限的生命在無效的社交中。
4、敢於打破自己的「假面具」認清自己我的缺陷
艾利最終鼓起勇氣打破自己的假面具,但裡面已經沒了自我。我們很多人為什麼帶上「假面具」,其實是自己自卑的心裡在作祟。我們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因為我們都有缺陷和不足。我們不應該用「假面具」來掩飾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而是應該坦然的接受,應該不斷更新變成更好的自己。
《超級演說家》裡的曹青菀,在三歲時被確診為重度神經性耳聾,一輩子要帶上助聽器。上小學的第一天,同學們看到她的助聽器都指指點點而且偷偷的笑了,而她自己也不得不跟著笑,那時候的曹青菀覺得自己是醜小鴨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缺陷,但是她的媽媽告訴她:如果有人問起,你耳朵上帶的是什麼,你就告訴他們這是助聽器,就像眼睛看不清我們要帶眼鏡一樣,耳朵聽不清就要帶助聽器,大大方方告訴他們。
在無聲當中,曹青菀還收穫了自己的甜蜜愛情,因為她敢於面對現實、勇敢地接受自己,這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心態。
04結語
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我們只有一張臉,其實足以,太在乎別人的感受,想讓人覺得自己不錯的人,生活在別人看法中的世界,這是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艾利死去的那條金魚對艾利說:我記得你真正的臉。那是一張掛著淚珠,對金魚的死無比傷心的臉,這才是真正的艾利、真正的內心反映。
生活都那麼難了,還天天裝的多開心,不累嗎?痛痛快快做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活的瀟灑、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