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娃娃》:帶上面具的娃娃,小心已經陷入「恐怖谷效應」

2020-12-23 時間不等熊的情感解憂

獲得2017年日本fabulous four 最優秀獎、觀眾評審獎的短片《態度娃娃》,豆瓣評分保持著7.6分的高分,講述了女生艾利因一直保持著微笑示人,久而久之自己的臉變成了微笑臉,而當她砸碎自己的微笑臉時,發現裡面只是空洞。這雖然是一部只有6分多鐘的短片,卻是從一個我們生來就會的表情微笑,給我們折射出一個哲理:請做好我們自己。

態度娃娃

短片一開始,艾利在問自己的朋友今天有沒有什麼不一樣,她的朋友們看了一下後說沒有,就轉頭去聊自己新做的美甲。而艾利很奇怪:

「為什麼都沒人注意到,我變成了一個娃娃」

艾利變成了娃娃

鏡頭一轉,變成了在艾利小的時候,自己的金魚缸被同學踢球弄壞了,面對著滿地的玻璃渣,同學慚愧地跟她說對不起,但是艾利卻微笑著說沒關係的,真的沒事,我只要再買一條就可以了,「只要發自內心的笑,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是艾利一直堅持的。

因為她覺得只要微笑示人,就不會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所以久而久之,她一直以微笑對人,而別人看到的也是她一直以來的微笑臉,這也讓我們明白開頭她問她的朋友自己有什麼不同時,別人都覺得沒有不同。

01簡單的故事在層層的反問中遞進,讓人內心壓抑但又希望尋求一個突破口

短片採用平白的陳述,講述了女生艾利從小時候到長大始終堅持帶著微笑。艾利的內心其實帶有疑問,而且短片也一直有反問,雖然是艾利自問自答,但始終沒有得出一個真正艾利內心想要的答案。

觀眾在觀看的時候,會因為在艾利的疑問中將自己帶入,不免心中產生好奇,或許自己就是同艾利一樣:「我是不是也帶著面具,我該怎麼辦,我的答案是什麼?」這是導演想通過短片來警醒大家:做真正的自我的重要性

02成為「面具」艾利,是因為她跌入了三個漩渦裡

1、艾利的微笑變成了她的面具,變成了討好型人格

艾利會變成微笑臉,源於她從小到大接收到的外界對她的評價都是「真是個好姑娘」「你人真好」「你人真的太好了」。

艾利一直是所謂的好人

我們都會希望聽到別人的讚揚,而別人會對我們讚揚,一個是我們做得很好,另一個是我們做的正好符合別人要求的好。我們從短片可以看出,其實艾利做的不是發自內心的好,而是迎合別人。

《命中注定我愛你》中的「便利貼」女孩陳欣怡,在公司包辦別人不願意做的事,害怕吵架、不敢拒絕……實力詮釋了討好型人格的生存現狀。善待所有的人卻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戴起了偽善的假面具。

2、跟風明星,自我個性的缺失

短片裡因為艾利有這特有的微笑臉,被星探發掘:

「你的笑容就像娃娃一樣,真的很討人喜歡!」「你的笑容太鼓舞人心了」

繼而把她包裝成明星,引起了轟動。掀起來全民模仿微笑,每個人都只有微笑的表情。

「明星效應」是每一代市場都會有的最大效用,利用當紅明星或代言自身產品,從而讓企業能夠獲得大眾喜愛與支持。

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尤其一些女孩子,沉迷於一個粉絲文化,視自己的偶像明星為「神」一樣,偶像今天穿了新鞋,自己也要穿同款,偶像今天過生日,自己瘋狂砸錢買禮物擠破頭也要送過去。李誕曾在脫口秀裡說過:當代的小孩最大的信仰可能是偶像,信仰這個偶像跟信神一樣,做什麼都是對的,沒有錯的。

盲目的追星會導致自己深陷「明星效應」,一直模仿著自己的偶像,只看見偶像光鮮亮麗的一面,而不去想為何偶像會成為偶像,每個人在世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模仿的永遠比不過真的。

3、如果有真正意義的朋友,艾利便不會帶上假面具

開頭的場景中,艾利問朋友們自己有沒有什麼不同,如果當時朋友們能指出艾利的不同,那艾利可能在那一刻便會清醒過來,打破假面具,變成真正的自我。但是朋友們沒有指出,導致艾利心存疑慮但又未付諸行動去打破,因為她缺少一份鼓勵。

這恐怕就是艾利的「無效社交」。「無效社交」:網絡用語,是指那種無法給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帶來任何愉悅感和進步的社會活動。其實也是無效人脈。從小就被大人教育,要和別人搞好關係。但是,靜下心來好好想想,這些人脈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在後面的情節中,艾利想約朋友們出來聚會,但得到的答案卻是在上班沒空,而其實她們只是在另外一桌坐著閒聊,聊得話題也就是嘲笑艾利只會笑而已。

當艾利終於醒悟打破了自己的微笑假面具,但發現裡面已經面目全非,影片最後,反轉又諷刺,艾利不僅沒有失去粉絲,反而又改變形象吸引了更多追隨者,她自己還說:接下去,我要換哪張臉呢?這個時候的艾利,其實已經失去了自我,即使笑容破壞,也找不回原來最真實的自己。

03艾利的假面具給我們的四個啟示

我們是真的發自內心的嘴角上揚,還是也有帶著一個「微笑假面具」,如果帶著假面具,我們是否有勇氣打破它?

1、我們應該打破常規認識的「恐怖谷效應」

恐怖谷效應在認知方式的解釋中,被定義為一種認知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源於類別界限的模糊。當一個事物無法輕易被放在「人」或「機器」的類別時,就會讓人產生認知焦慮。

說到恐怖谷效應,一般舉的例子都是機器人和動畫CGI的對比,即一個不是真人的事物,非常像人的時候會給人詭異的感受。同理,一個本來是真人的人,因為某種原因搞得不像真人,也會給人詭異的感受。

森政弘的恐惑谷

艾利本來是好好的一個人,但由於認知的錯誤變成了一個帶著「假面具」的人。

網上有很多人把自己整容成芭比娃娃或是像「蛇精臉」,這是他們追求的美感我們不能否認,但卻讓旁人會覺得詭異「好好的人臉不要,為什麼變成另一張恐怖的臉」!他們一般都會把之前的臉的照片放到網上,反而會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但在這個時候,他們的認知會出現偏差,覺得大眾的審美與自己的想法偏離,最後深陷谷底的深淵。

我們有著各色各樣各種表情的臉,我們是真正的人,而不是長相接近的只有一個表情的雷同的人,更不應該讓外人在看我們時,給他們帶去一種觀看假人的恐怖感。

2、將討好型人格轉變為討自己歡心,離不開家庭教育

討好型人格的人多半是不敢面對自己的缺點,內心自卑,猶如艾利一樣。「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術語上成為「迎合型人格」。它的典型表現有:

主動迎合他人;喜歡主動道歉;難以拒絕他人;害怕表達真實想法;沒有原則和底線。

討好型人格最終會犧牲自我,我們應該要完全杜絕,就必須依靠家庭教育。短片中艾利的家庭情況雖然沒有交代,但昏暗的色彩可以告訴我們她的家庭教育是有缺失的。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不應該有過度的控制欲,一旦父母要求孩子「聽話」,如果不順意父母的要求便會招來挨打責罵,那孩子就會認為討好和順從父母才有好日子過

父母如果本身也是討好型人格,他們會將自己的理念灌輸給孩子,過度對孩子強調「捨己為人」,只要一旦形成討好型人格,它就會影響我們的方方面面。

所以作為啟蒙老師,我們做父母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我,習慣性呈現真實的內心,嘗試去向外界、對方表現自己強大而光明的一面。

3、要時時清理自己的圈子,要有正確的自我價值觀

我們在打造自己的交際圈時,應該擺脫那些無效社交,有句話說的好: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我們沒有過多的精力去應付那些無效的社交,比如有些有來無往的親戚、虛心假意的朋友、忘了昔日情意的同學以及在網上閒聊的異性。

網上一直有一個關於無效社交的例子:說一個砍柴的人和一個放羊的人相遇,因為是很久未見,便聊了一天,等到日落,放羊人的羊吃的飽飽的回家,而砍柴人卻一根柴都沒有砍到,這就是無效社交。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不是要去結交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能走進你心裡,能真正在你需要幫忙的時候出手相助。

還是那個故事:砍柴人和放羊人相遇後在一起閒聊,但是砍柴人從放羊人那裡知道了東邊的山有柴,西邊山沒有,於是你去東邊山砍了滿滿的柴,這就是有效社交。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圈子,不是去比拼圈子裡有多少人,平時加了那麼多所謂的「好友」,真正需要的時候可能也就是在砍價、點讚時,一沒什麼利用價值,就會在圈子裡沉寂。我們應該時時清理自己的圈子,把自己的圈子打造成自己價值觀的體現,遠離無效社交,自信、努力、修身養性,不浪費有限的生命在無效的社交中。

4、敢於打破自己的「假面具」認清自己我的缺陷

艾利最終鼓起勇氣打破自己的假面具,但裡面已經沒了自我。我們很多人為什麼帶上「假面具」,其實是自己自卑的心裡在作祟。我們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因為我們都有缺陷和不足。我們不應該用「假面具」來掩飾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而是應該坦然的接受,應該不斷更新變成更好的自己。

艾利打破面具和鼓勵他人

《超級演說家》裡的曹青菀,在三歲時被確診為重度神經性耳聾,一輩子要帶上助聽器。上小學的第一天,同學們看到她的助聽器都指指點點而且偷偷的笑了,而她自己也不得不跟著笑,那時候的曹青菀覺得自己是醜小鴨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缺陷,但是她的媽媽告訴她:如果有人問起,你耳朵上帶的是什麼,你就告訴他們這是助聽器,就像眼睛看不清我們要帶眼鏡一樣,耳朵聽不清就要帶助聽器,大大方方告訴他們。

在無聲當中,曹青菀還收穫了自己的甜蜜愛情,因為她敢於面對現實、勇敢地接受自己,這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心態。

04結語

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我們只有一張臉,其實足以,太在乎別人的感受,想讓人覺得自己不錯的人,生活在別人看法中的世界,這是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艾利死去的那條金魚對艾利說:我記得你真正的臉。那是一張掛著淚珠,對金魚的死無比傷心的臉,這才是真正的艾利、真正的內心反映。

金魚的鼓勵

生活都那麼難了,還天天裝的多開心,不累嗎?痛痛快快做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活的瀟灑、活出自我!

相關焦點

  • 夜深了,千萬不要盯著娃娃看丨恐怖谷效應
    圖片來源:電影《招魂》《死寂》裡面的人偶,不僅在面部表情上與安娜貝爾神似,在恐怖效果上也有幾分類似。圖片來源:電影《死寂》實際上,恐怖角色的外形設計,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導演有意將這些角色,設計成「與人相似、卻又不完全類人」的樣子,把觀眾帶到「恐怖谷效應」之中。壹恐怖谷效應:似人非人,最恐怖所謂「恐怖谷效應」,由時年 43 歲的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在 1970 年首先提出。
  • 恐怖谷效應:同樣是玩具娃娃,有些很可愛,有些為何令人害怕?
    非人類物體越近似於人類,則越會讓人感到反感,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恐怖谷理論。 恐怖谷理論的正式提出距今已有50年了,恐怖谷理論提出後,在數十年的時間裡被反覆驗證,而科學家們也試圖找出形成恐怖谷效應的背後原因。為什麼非人類物體和人越像,反而會引人反感呢?這其中有幾方面的原因。 其一,就是關注點的變化。
  • 驚悚短片《態度娃娃》戴上面具,活成了別人
    《態度娃娃》友情提醒:視頻中有輕微恐怖情節(真的只有輕微),膽小者誤入~這部電影是由2017年的四佳導演之一Fabulous Four和最優秀獎、觀眾評審獎的獲得者,山口直哉監製。影片講述的是一個軟弱無害的女孩艾利,每天都用微笑面對自己的身邊的一切人和事,突然一天她發現自己戴上了一張微笑的娃娃面具,面具上的笑容是僵硬的,但身邊的朋友卻視而不見。這時她感到了恐懼。此處影片中朋友們在一起談笑風生與艾利的迷茫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更加突出了艾利心中的惶恐。
  • 《態度娃娃》:這個微笑明星,最後成了一個恐怖娃娃
    態度娃娃是日本的一部短片,劇情是從女主角惠莉(有些翻譯為艾利)的疑問開始的,「我最近有沒有哪裡不一樣?」惠莉問幾位好朋友,幾位好友都和惠莉說你沒有變化啊,並沒有過多的關注惠莉,然後,我們就看到了一張和劇中人都不同的臉,一張僵硬的微笑面具臉。
  • 《態度娃娃》:面具背後的黑洞,是自我個性的缺失
    2017年日本上映了六分三十七秒的短片《態度娃娃》,講述了一個驚悚而黑色幽默的故事,其內核是向我們揭示了面具背後個性的缺失。短片獲得了日本2017年的四佳導演最優秀獎和觀眾評審獎。人和人之間的隔閡和屏障面具的另一個隱喻就是隔閡,人一旦帶上了面具,彼此之間就產生了隔閡,因為面具上的表情並非是內心的真實想法,相處起來彼此會人為地豎起了一道屏障。我們從短片中可以看出人一旦帶上了面具就彼此有了障礙,內心是疏離的,有時明明近在咫尺,心卻隔著千山萬水。
  • 日本短片《態度娃娃》,你的「面具」之下是否也空無一物呢?
    《態度娃娃》我們總說,愛笑的女生運氣不會差。《態度娃娃》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因為自己的單純善良,從不拒絕別人的請求。《態度娃娃》所以她變成了一個除了微笑以外表達不出來任何感情的「瓷娃娃」。這時再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其他情緒,已經無濟於事。
  • 你可聽過恐怖谷效應,為何恐怖谷理論對奧特曼不適用,你認同嗎?
    你可聽過恐怖谷效應,為何恐怖谷理論對奧特曼不適用,你認同嗎?出現這種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像《精靈寶可夢》,《蠟筆小新》,甚至是《貓和老鼠》這樣的卡通形象,都有各種各樣的都市傳說,因此奧特曼系列有許多的爭論,以及跳脫出劇情之外的故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恐怖谷效應了,可能對於有的朋友來說,恐怖谷效應,或者說恐怖谷理論,還不是很熟悉,在這裡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進一步了解,這種理論誕生於1969
  • 【恐怖谷理論】 為何一些類人娃娃讓人驚悚?
    小娃娃給我們的感覺都是可愛的,因為它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這些娃娃和小孩子聯繫了起來就充滿了童真的色彩,但是我們會發現一些恐怖的場所為了增加恐怖的氣氛
  • 日本獲獎短片《態度娃娃》:你是否也活在面具之下
    日本又出了一部剖析人性,映射當下的影片——《態度娃娃》,非常震撼人心!榮獲日本2017年度「四佳導演」Fabulous Four最優秀獎、觀眾評審獎。一個女孩惠莉為了活成別人期望的樣子,一直努力微笑偽裝自己,最終變成了沒有靈魂的瓷臉娃娃,超級驚悚又警示。
  • 【心靈V電影】細思極恐--日本超震撼獲獎短片《態度娃娃》
    日本驚悚片也是很出名的,無論是《貞子》還是《咒怨》放到現在依然是可以排上前10的恐怖經典。而近日,日本又一驚悚微電影《態度娃娃》出爐,該微電影在驚悚的同時,也給人性帶來了不一樣的震撼。面對大家的盲目崇拜,艾利內心很痛苦,痛苦之後,艾利決心做出改變,找回真正的自己,她敲碎微笑的面具,卻陷入深深的疑惑: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我接下來該換哪張臉呢?答案其實早就不重要了,面具下面不過是另一張面具罷了!
  • 面具娃娃進北京
    面具娃娃進北京 王崴 圖/文(媒體轉載須經騰訊網及作者授權)【進入面具娃娃父親王壽武微博,關注面具娃娃在北京的治療情況】 5歲的山西汾陽男孩湘湘不慎被柴火燒成3級重度燒傷,面部被毀容,左手四根手指被截肢,右手嚴重燒傷,無法伸展。
  • 態度娃娃
    《態度娃娃》/ The Dolls with Attitude由日本山口直哉監督製作,這部短片獲2017年的「四佳導演」Fabulous
  • 百萬網友「總動員」 拯救「面具娃娃」(組圖)
    然而對於山西汾陽的娃娃湘湘來說,童年卻是痛苦的、灰色的由於意外被燒傷,6歲的湘湘不得不每日戴著「面具」生活。近日,湘湘的不幸遭遇成為網絡關注的焦點,數百萬網友發起「總動員」,拯救「面具娃娃」!  【核心網事】「面具娃娃」引起數百萬網友關注  最近,關於山西汾陽「面具娃娃」湘湘的各種帖子遍布各大論壇和門戶網站,引起網民的極大關注,數百萬網友點擊、許多網友留言,呼籲拯救「面具娃娃」。  有關網貼稱,去年冬天湘湘不慎被柴火燒成3級重度燒傷,面部被毀容,左手四根手指被截肢,右手嚴重燒傷,無法伸展。
  • 我想和充氣娃娃搞對象,卻陷入了一場虐戀
    看著我男神高橋一生和我女神蒼井優,在海報上溫情地笑著,我並沒有意識到這片子會有怎樣的展開。只要十幾塊錢就能和兩位陌生網友拼一個帥哥回家任我宰割,這等美夢在看完買家評論之後就幻滅了——「我想買全體充氣娃娃,沒想到取貨是一個小東西」「就給我發了個破氣球來」……更詭異的是,評論區都已經一水差評,仍然不斷有人拼單成功,也許她們享受的就是這份買盲盒的快感。
  • 電影推薦,《裸婚大喜》、《態度娃娃》、《鐵線蟲入侵》
    但事宜願為,不斷地受挫後他回到了家中睡覺,而第二天他又從電梯間裸體醒來,陷入無限循環。網盤連結:https://pan.baidu.com/s/1htBQa6w 密碼:urjv《態度娃娃》女孩的臉變成始終保持微笑的面具,怎麼都脫不下來 2017年日本fabulous four最優秀獎、觀眾評審獎短片。
  • 面具娃娃,詮釋活著的真實內涵
    ,因為病情的特殊性,頻繁的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被稱為「面具娃娃」。面具娃娃」湘湘走進學堂貴州新華電腦學院新生養成教育——軍訓網易教育訊:「面具娃娃」湘湘,山西汾陽男孩,5歲不慎被柴火燒成3級重度燒傷,面部被毀容,左手四根手指被截肢,右手嚴重燒傷,無法伸展。
  • 日本超震撼人性短片《態度娃娃》,驚悚並震撼人心...
    日本驚悚片也是很出名的,無論是《貞子》還是《咒怨》放到現在依然是可以排上前10的恐怖經典。
  • 我被驚悚短片《態度娃娃》治癒了
    任何時候,你都必須把真實的自己藏在面具下。累了不敢說,痛了強忍著,微笑成了一張面具。01多年前看《秒速五釐米》時,男主角的一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大意是,有的人即使天天見面,彼此互發過無數條信息,心與心之間的距離,也無法靠近一釐米。喧囂的都市,行色匆匆的人群,沒有人會去留意一個無關緊要的人,在笑容背後藏著怎樣的情緒。
  • 日本超震撼獲獎短片《態度娃娃》,你也活在別人的眼光裡嗎?
    在這個社會中生存,說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是要做自己幾乎是不可能的,甚至有些人根本就是活在別人的眼中,為了做到別人心裡的一百分不得不帶上面具日本有一部驚悚小短片叫《態度娃娃》,獲得了日本2017年「四佳導演」Fabulour Four最優秀獎&觀眾評審獎,就是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女主的名字叫惠麗,她問朋友有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變化
  • 機器人研發中要注意避免的「恐怖谷效應」
    這些機器人都還不具備「人」的形態,而這並非是現在的技術不能使機器人長得像我們的同類,而是為了避免「恐怖谷效應」。  「恐怖谷」一詞最早由Ernst Jentsch於1906年的論文《恐怖谷心理學》中提出,而他的觀點在弗洛伊德1919年的論文《恐怖谷》中被闡述,因而成為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