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娃娃》/ The Dolls with Attitude
由日本山口直哉監督製作,這部短片獲2017年的「四佳導演」Fabulous Four最優秀獎&觀眾評審獎獲獎短片:
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
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
——《魯迅日記》
現在的人,
嘴上說著keep real
實際上卻帶著fake smile
越長大越發現,偽裝、忍耐和迎合,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這並不是貶義詞,我們都想給別人留下最好的印象。
小時候很小的一件事,可能塑造了面具的一個角;慢慢的到長大後,我們擁有了空無靈魂的軀殼。
初次見面聊到興趣愛好:
上學時期別人和你開玩笑:
長大工作了後
上級說「這個任務下班前一定要做好」,
沒有人動,
「我來做吧」…
後來發現好像每次這種任務都是自己做,好似原本就是分配給我的一樣
一旦任務沒完成,責任就到了我的頭上,
完成了大家貌似也並不感激。
這就是所謂的「好人做到底」麼?
還有像視頻裡Eri那樣,
心愛的東西被破壞,
明明很難過,卻要回一個微笑
慢慢的,「好人」 便將成為她的墓志銘。
我們剝離了最真實的自我,卻留給了別人美好的假象。
一旦面具破碎,人物的結局並不一定和視頻裡的結局一樣,而是會遭遇無盡的謾罵和指責。
這大概就像明星的人設一樣吧,
公眾面前呈現出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偽裝自己、忍受流言蜚語、配合粉絲…
好像從我們懂事開始,很多時候都是在被別人的態度左右,總是在想:他們喜歡什麼樣的人,而非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最終變成了一個以面具示人、格式化的自己。
我們像變色龍一樣,每接近一種人換一種性格,為了保護脆弱的自我,不被殘酷的社會所淘汰。
身邊有朋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向別人述說過自己對事情的看法,
「我的opinion不重要」
我們都是渴望被外界認可的生物,我們有意隱藏、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去認可大部分人所贊同的觀點,漸漸的連自己的聲音都聽不到了。
當你發現自己已經迷失了自我,成為了自己曾經所厭惡的那種人,可能為時已晚...
就像Eri那樣,面具裡面空空如也。
我們完全不需要隱藏自己真實的喜怒哀樂,那些真正愛你的朋友家人都是見過你的不堪、見過你的脾氣與倔強,這些不完美增進了你們之間的距離。
長期的偽裝只會成為「朋友」嘴裡「只會笑」、無關緊要的人。
- 「只要發自內心的笑,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可是,問問自己,臉上的笑真的是發自內心的嗎?
都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但是一味地忍耐只會摧殘自己的人格。
何必偽裝自己真實的樣子,
去配合上帝為別人書寫的劇本來演戲?
你的個性與瑕疵也值得被喜歡。
其餘圖片來自視頻截圖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