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俠小說系統地修訂過多次,剛引入大陸時,三聯出版社出的叫「新版」,而在去世前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的叫「新修版」。新修版和新版相比以前在香港出的各版本單行本,以及臺灣遠流出版社出的版本,都更圓潤。但總體上來說,老讀者對後來出的版本都不買帳,感覺「解釋太多」,情節連貫性受影響。金庸去世前推出的這個新修版,更是把老讀者得罪個遍,但對於從沒讀過原版的新讀者來說,或許有不同的影響吧。
本文只取一例,談談把降龍十八掌改成降龍二十八掌的失誤。
金庸之所以要這麼改,是因為有讀者反映,該掌法是丐幫幫主的傳位印信,但是蕭峰在天龍八部裡死的時候,還沒有確定接班人,那這掌法就失傳了。但是在射鵰英雄傳裡,洪七公是從上任幫主手中接手的這套掌法,那上任幫主從哪得到的?按時間來算,他應該是蕭峰的接班人。於是,金庸做了如下修改:
他讓蕭峰在自殺前一夜,緊急教了虛竹一夜打狗棒法和降龍二十八掌,但天亮時只傳完了前十八掌,於是就接上了後面的射鵰英雄傳的情節。其實,金庸創作射鵰在前,天龍八部是他的晚期作品。可見作者在創作時根本沒有貫通各作品的計劃。為什麼改叫二十八掌呢?想必跟金庸的觀念有關,他不認為這個世界是完整的,殘缺為美,為真。就像唐僧取的無字真經,被悟空揭壞了幾頁,反而沒什麼,因為「世界本不全」,經是表達世界的,只是名相,全不全又有何意義?所以,金庸小說中的至高武學總有這麼個特點:要麼有害身體,比如葵花寶典,要麼不全,比如九陰真經,如果武功全了,就讓主角中毒、挨整、蒙冤、失戀。射鵰裡寫洪七公也沒得全18掌,而是得了主體部分,後來自己進行了補充和加強,把威力不大的部分給改了。這倒也符合技藝發展的客觀規律。
下面說說為什麼這麼一改是個大敗筆。
首先,在整個天龍八部裡,蕭峰的人設變了,隨身兩大法寶:打狗棒和降龍十八掌,平地消失了一個。換成了28掌。老讀者心裡不恨得牙癢才怪。我估計這跟商業運作有關,金庸小說同名網遊的授權是他的重要收入來源。對於看了新修版的新讀者來說,他們選擇天龍八部電子遊戲時,是認可18掌版的,還是28掌版的?新修版一出,也就把老版天龍八部遊戲的市場給終結了。
其次,這麼一改,暴露了金庸武學常識的不足。武術的傳承,不需要老師親自出面教,只要是一個門裡的,師叔伯、師兄弟都可以教,每個人會的可能不一樣,湊湊也就齊了。丐幫那些長老,尤其是護法和傳功長老,你說他一點不會鎮幫之寶,怎麼可能?全是別門別家的功夫?那在丐幫呆著幹嘛?培養新人,好架空幫主?
從現實武林來說,一個門派內,各人會的藝可能不一樣,但功絕對是同一個功,所謂功,就是氣法、勁法、心法這些形而上的東西,從外形上看不出來的基礎部分,所有的絕招都是用這個功打出來的,不然只有式子沒有功力也是空架子。而這個功,是各人從入門開始就日日打磨的。以前教武術的都是這麼教,因為徒弟學出來是要靠它吃飯的。現在不一樣了,上來就是練招,老師看到學生是那塊料,才會把功暗暗加進去。
這樣看來,蕭峰要想把藝傳下去,他完全可以讓丐幫元老互通有無,然後他把整合的心法說一說,或者寫在一張紙上,存在某處,讓他們自取。至於絕招,頂多就那麼幾下,講講關鍵處,如何用,如何發力,如何變化,完事了。況且,師父傳功,都有方法,你管他怎麼傳下去的呢?上面說的是現實世界中的情況,在武俠小說裡更是不必交待,多少高手不都是得了一本秘譜就能自學成為天下第一嗎?比如闢邪劍譜、九陰真經、葵花寶典。哪個用人教了?
真的不明白金庸為何多此一舉。(神意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