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無障礙影院:口述影像讓視障群體用耳朵「觀影」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視障殘疾人在無障礙影院內合影。 宋雯婷 攝

通訊:內蒙古無障礙影院:口述影像讓視障群體用耳朵「觀影」

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4日電 題:內蒙古無障礙影院:口述影像讓視障群體用耳朵「觀影」

作者 王鳴遠

「張涵予飾演的楊子榮應該挺有那種『範兒』的,他這個角色就是要表現的機智、勇敢。」盲人按摩師楊宇寧一邊按摩一邊跟顧客分享自己剛剛「看」的電影《智取威虎山》。

楊宇寧口中的電影畫面很生動,仿佛他真的「看」到一樣。他的觀影體驗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殘障人圖書館為視障群體開設的無障礙影院。

楊宇寧是一名「80後」,2008年因病致盲後,這個曾經的電影迷徹底失去看電影的機會。「失明後,很多電影畫面靠聲音根本理解不了,失明以後我就很少看電影了。」

2018年,楊宇寧經同事介紹,到內蒙古圖書館的無障礙影院看了一場「特殊」的電影。「裡面都是盲人朋友,會有志願者把我們帶到空座位上,電影開始後,講解員會伴隨著電影畫面為我們進行畫面講解,那場電影我看得特別順暢。」回憶起失明後的這場電影,楊宇寧記憶猶新。

這家無障礙影院設在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內,45平米的影廳可容納40餘人同時觀影。「無障礙影院的基礎設施跟普通影院沒什麼區別,主要是設置了口述影像服務,通過畫面講解,幫助視障殘疾人更好地理解電影內容。」內蒙古圖書館殘障圖書館助理館員宋雯婷介紹說。

「口述影像的工作主要由文化志願者來完成,需要根據電影情節發展,補充一些對畫面的詳細描述。文化志願者主要是教育工作者、廣播電視主持人、大學生等文化素養比較高的人,他們會在講解前做充足的資料準備。」宋雯婷告訴記者。

據了解,內蒙古圖書館內的無障礙影院自2017年3月對外開放,已累計放映電影39場,觀影盲人達3600多名。

「我們的無障礙影院先後放映了《阿甘正傳》《神秘巨星》《鋼的琴》等多部電影,每場放映活動結束後,我們會製作成音頻內容,發布在網絡上,這樣能讓很多不能到現場觀看的盲人也能參與到這項活動中。」宋雯婷介紹說。

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學校老師葉子劼也是無障礙影院的常客,「我既是一名視障殘疾人,也是無障礙影院的志願者,每次活動之前,我會幫工作人員做一些準備。」

葉子劼向記者展示了無障礙圖書館建立的觀影微信群,「這個群裡有200多人,都是視障殘疾人,我們都是通過到無障礙影院看電影結識的,這樣的活動對我們視障殘疾人來說就是文化『及時雨』,通過看電影找到生活的動力。」

記者了解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無障礙影院的電影放映活動改成線上方式,帶有語音講解的電影內容會定期發布在內蒙古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上。(完)

相關焦點

  • 通訊:內蒙古無障礙影院:口述影像讓視障群體用耳朵「觀影」
    通訊:內蒙古無障礙影院:口述影像讓視障群體用耳朵「觀影」  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4日電 題:內蒙古無障礙影院:口述影像讓視障群體用耳朵「觀影」  作者 王鳴遠  「張涵予飾演的楊子榮應該挺有那種『範兒』的,他這個角色就是要表現的機智、勇敢。」
  • 半月談|無障礙電影,讓視障群體走進電影院
    無障礙電影,讓視障群體走進電影院半月談記者 金津秀 李典患有視覺障礙的長春市民張國軍「二刷」了電影《戰狼》無障礙版本。「佳片有約,作品不斷,讓我們視障觀眾非常期待。」他興奮地說。越來越多像張國軍一樣的視障人士,也可以走進電影院,或通過線上點播方式,「觀看」特別製作的影片。
  • 讓視障人士也能「看」電影「心視覺」影院口述無障礙電影開演
    長春圖書館在保障視障人群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啟動了「溫暖時光·文化助殘」系列活動中的重要品牌之一——「心視覺」影院口述無障礙電影現場講述活動,讓視障人士也可以享受電影的樂趣。由於本部影片構成的特殊性,特別安排了六位文化志願者講述人和圖書館館員一起,用七個溫暖的聲音共同講述七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在講述前期,為了給長春市的視障朋友更好的視聽感受,館員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經驗與志願者講述人仔細研究影片的細節,交流撰寫手稿的方法,分享現場講述的經驗,最大限度提升志願者講述人的創作水準。
  • 以聲為媒,研究會協助福田圖書館舉辦視障讀者觀影活動
    然而,視障群體如何在黑暗世界感受觀影的力量?12月16日,由深圳市福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福田區圖書館承辦,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協辦的「口述光影」活動,再次走進福田區圖書館。口述影像不止純粹娛樂,更有助於視障群體走入社群。「口述影像」(Audio Deion, AD)是「影視翻譯」(Audiovisual Translation)之一,是一種專業描述技巧,適用於描述電影、電視節目、展覽、視覺藝術及自然景觀等。
  • 《口述影像》
    與廣大參觀者們直觀用眼欣賞不同的是,視障者們可構建出的畫面感取決於口述志願者們對照片內容,載體大小,視覺方向以及整體構圖的細節描述。一些對明眼人們並不重要的觀賞順序,在視障人士眼中卻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例如描述一副被籠罩在雲霧裡的樓群照片時,講解員若採用「整個畫面體現出一種迷茫感」這樣「先入為主」的主觀描述與全面概述,將非常容易給視障人士造成後期畫面構築困難。
  • 打造視障群體的心靈棲息地,廣東首家「心目影院」已講了44場電影
    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節,上周日,東莞市文化館的「愛心文化館」項目品牌活動「心目影院」策劃了用耳朵「看」電影活動,視障群體和視力正常人坐在一起,在黑暗的世界裡聽志願者講電影。 羅小嬋、李志剛、梁宇雄三位志願者為講述了電影《建國大業》,藉助語言描述和電影音效構建電影世界,讓視障群體通過耳朵和心靈來「看」完一場電影。記者在現場發現,除了視障群體外,還有不少視力正常者前來體驗「聽」電影,他們坐在盲人朋友的身邊,戴上眼罩,走進黑暗的世界,側耳傾聽,用心觀影。
  • 讓視障人士「看見」電影,他們花2000分鐘製作一部無障礙電影
    2017年底,中國傳媒大學又聯合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東方嘉影電視院線傳媒股份公司共同推出了「光明影院」項目。不同於其它組織大都是現場講解電影,光明影院的無障礙電影先把講解的內容寫成腳本,再到錄音棚錄製成無障礙解說音頻,最後合成帶有解說的無障礙電影,這種形式能夠反覆觀看、複製傳播,更廣泛地分發給全國的視障人群。
  • 口述影像志願者助百名視障人士「看」國慶直播
    廣州圖書館讀者委員會主任委員馮世鋒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這次口述活動,他們和口述員一起觀看了往年的音像製品,包括新中國成立50周年、60周年閱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等。阿衝還專門挑選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閱兵視頻讓口述影像員同步演練,「口述的目的不是解讀,而是為了讓視障朋友能了解到更多畫面信息。
  • 那些無法被分享的我們是否以另一種方式共有|口述影像《渡夜》
    越來越人性的無障礙環境,讓「殘」的先天條件後面,不再必須跟有「障」的後天現象。2020年的第二屆星空藝術節,讓我認識了一個多國性包容性無障礙的藝術節,其中一個藝術作品令我印象深刻。1.目前來說,並非每個作品都適合用口述影像呈現2.聲音要讓出對白3.只聊影像不描述聲音4.空間感不可缺失
  • 文化平權中的口述影像-嚴肅地討論《長路》的口述創作(許家峰)
    而在這一期,繼續邀請嘉賓來和主播一起探討一下關於口述影像的技術問題。在臺灣目前已經在推行「文化平權」,也就是推動多元族群能夠平等的參與文化活動中來。而對於視障者,最重要的莫過於口述影像了,本播客也會越來越多的討論這個主題,包括分享給大家一些口述影像的電影作品等。
  • 口述影像,讓盲人也可以「看」電影
    現 場 2萬字口述稿 3名志願者接力講解 23歲的視障女孩蘭婷很愛看電影,她對前陣子在朋友圈刷屏的《流浪地球》期待已久,這次專門約了閨蜜和男友一起前來觀影。長達2個多小時的《流浪地球》,當天由三位志願者以接力的方式講解,每人手裡都攥著一份厚厚的口述稿。
  • 3年製作出300部無障礙口述電影 「光明影院」讓愛被看見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張亞雲) 12月18日,伴隨著「光明影院」三周年紀念展示活動和「決勝脫貧攻堅:無障礙信息傳播與文化扶貧」論壇系列活動精彩亮相,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智庫大家庭喜添新成員——中國傳媒大學無障礙信息傳播研究院成立。
  • 這場精彩的「口述影像」,讓耳朵帶你體驗聽得見的電影!
    由三位來自廣州「心聆感影」團隊的影像口述老師輪流進行講述,把其中搞笑幽默的表情與動作、拳擊的打法等衝擊性的視覺信息進行詳細描述,讓在場的所有人感受影片帶來的幽默,開心感動又激動,感覺身臨其境。每一場口述電影,都離不開口述影像老師的付出。大家的愛心凝聚成暖暖的溪流在這群特殊的觀眾心中流淌。現場,影像口述老師還分享了影片製作的過程。
  • 「決勝脫貧攻堅:無障礙信息傳播與文化扶貧」論壇成功舉辦
    人民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宋心蕊) 「決勝脫貧攻堅:無障礙信息傳播與文化扶貧」論壇18日下午在中國傳媒大學成功舉辦。參加論壇的學界業界專家就無障礙信息傳播如何助力文化扶貧、踐行文化強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並為「光明影院」項目的發展與創新獻計獻策。
  • 薦書|《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三卷本)問世
    作為「口述影像歷史」項目的第二期工程,《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三卷本)近期由中國攝影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發行。匯集活躍於20世紀50—70年代老攝影家本人的口述整理和採訪,第一手的口述資料,鮮活地還原真實的歷史,口述、訪談與文獻資料互為對照,呈現中國攝影師的群體形象,寶貴的經歷及豐富的影像,展現新中國發展的影像軌跡,抒寫老一輩攝影家愛黨愛國的真摯情懷。
  • 《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新書發布
    2009年,中國攝影家協會首次啟動「口述影像歷史」項目。該項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有計劃地梳理攝影史的行動,第一次集中搶救影像資料的工程。陸續出版了《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跨越時空——西藏攝影往事》《穿越歷史的回聲——中國戰地攝影師》,獲得業界一致好評。
  • 你以為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嗎:口述影像的種種妙用
    7月初,經朋友介紹去深圳參加了口述影像的工作坊。當時我正在給幾位殘障行動者拍片子,請他們結合個人經歷講述權利倡導經驗,想著工作坊會講口述史的拍攝技巧、如何剪片子等,沒想到主題的意思是把影像口述下來,幫盲人(或視障)朋友看電影,而不是把別人的口述拍成影像。不過既來之,則安之,畢竟花了五百塊的學費,還是要好好聽一下。
  • 口述影像助香港盲人「看」電影,普及還需業界支持
    今年五月,青衣及銅鑼灣共兩間戲院開始提供口述影像服務,兩夫婦喜出望外,透過耳機接收口述影像描述。她笑言,「接近明白全部劇情」,以早前《逆流大叔》為例,令她讚不絕口:「餘香凝(飾女教練Dorothy)負責打鼓,一眾男主角出力地扒龍舟,叫聲加上配樂,口述形容,非常熱血激情!」她坦言,若沒有口述影像,理解程度大減。
  • 臺灣影展首設無障礙口述場 「蠟筆小新」配音「說」電影
    臺灣國際女性影展17日上午在臺北市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無障礙口述電影專場,由臺灣著名配音演員蔣篤慧為到場觀眾口述電影紀錄片《大人的模樣》,這標誌著一種全新的影展體驗模式在臺灣誕生。  記者從影展主辦方了解到,這是臺灣女性影展第一次,也是臺灣首次有影展推出「口述電影」特映場次。現場有臺灣伊甸基金會視力障礙重建中心等公益組織的志工,為視障觀眾提供影廳無障礙導引。而來自臺灣「聲產力文創」的優秀播音員、同時也是「蠟筆小新」臺灣版配音演員的蔣篤慧老師,將電影角色、動作、服裝、特效等內容用口語描繪出來。視覺表演轉化為聲音,讓視障觀眾「聽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