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這部劇火到你無法想像了,翻哪哪都是他們。
以前也有過很火的劇,但都沒像這部劇一樣,我為了追續集為了看大結局,都不惜購買成為會員,成為VIP,只為了看到最後。
在昨晚也終於來到了大結局,前面好多人幻想過大結局,也有很多同伴解說編過大結局會怎麼樣,但都沒有呈現的這個大結局完美。
爸媽都在用手機追這劇,我感覺我爸媽有點像月亮父母這一對,爸爸也是個什麼都是媽媽打理的人,可有一點不像的是,爸爸的脾氣沒月亮爸爸開明,媽媽也沒月亮媽媽這麼強悍,但是我看到了有一點,就是媽媽卻真的跟月亮媽媽一樣,對爸爸無時無刻不是命令式的往這往那,他就得服從,不能反抗。
那輩的人是不是很多都是這樣的,媽媽有著對他們操不完的心,同時又伴著委屈。口頭總講著,好心沒報,不管了。
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對自己的另一半偶爾會不會也有過這種霸道,而這種霸道會不會讓另一半讓小孩也很想擺脫。
生活劇,家庭劇,很多飾演的角色裡面好多都是照進了現實,就像這部劇一樣,那麼深入人心,把你帶入了角色裡面,反射到自己身上,然後反思。
我沒結婚前,爸媽能力有限,也顧不上我太多,都是自己一步步打磨,失敗,學習過來的。
前期也有過不理解(像這裡面的燦燦父母,小孩的工作就是他們的門面,就是賺錢的工具,過程中的小孩一直是在很努力的實現父母的期望,就像一句話,你已經努力了99分,也做過了99分的努力,也讓他們得到了99分的價值,但只要當你那1分沒達成,錯過了,就會否決你所有的努力。)
很多時候他們只想看結果,結果是否是他們想要的,並不想過程中的你是怎樣的,就像一份工作,他們只會想著,你的收入是否達到了他們可期望的,像現在很多父母喜歡這樣做比較。
你打磨了十幾年可能工資才達到過萬多,而現在很多的大學生剛畢業七八加一起就能達到過萬,然後你能說什麼?只能苦笑過去。
但是你還是得學著劇中一樣,為了自己想要的,嚮往的,就得和父母去溝通,父母並不是一味的不講道理,只是需要時間來消化。
就像劇中的陳婷,其實我們在看的時候,都能理解雙方的做法,但演出來就是讓人牙痒痒,好在,結局時她自我反醒,也願意低頭,也願意認錯了。
但她的認錯動機還是太自私了,她覺得留下遺書道了歉就算得到了原諒,殊不知她這樣做,只會加重另一個小孩的自責,就是小成子。
媽媽走前,遺書裡卻隻字未提到她,如果媽媽真沒救過來,那麼她又會像凌霄一樣,因為妹妹的失去,一直無法入睡,那麼橙子也會因為媽媽的離開而自責,生前沒能好好對待她,在她那麼孤單無助時,我是她的唯一的時候,我還沒對她好點。
像凌霄說的話一樣:如果覺得自己有錯,錯了,那麼就應該好好活著來彌補。只要活著一切就都來得及。
在這部劇裡,我看到了愛的表達,不是親兄妹勝似親兄妹的那種打打鬧鬧的感情,我們的小時候,沒有過這種親密的感情,這可能源自父母那輩沒讓我們看到這種愛的表達。
像現在的我們對小孩就會不由自主的就會親親,抱抱,我們小時候好像能見到爸媽偶爾對你笑笑,你心裡還會在想,爸怎麼了。
這劇表達的很好,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原生家庭帶給小孩的某種陰影,也讓很多家長意識到,很多東西別一味的從單面看。
夫妻間都要理解對方的不容易,一個家不是一個人就能撐起來的,就算再有過錯,再心情不好,都不要傷到小孩。
劇中還有一點讓我覺得,人生很多東西不要一味的放在自己的心裡,像子秋的媽媽,她獨自一人承擔著所有的苦,從不向兒子透露一點,讓兒子一直誤會著媽媽遺棄了他。
雖然結局很好,但他成長的這個過程少了媽媽的陪伴就少了很多的經歷,少了很多的愛。愛很簡單,就是在身邊就好,陪伴就好。
也正因為這樣,子秋就特別希望能和尖尖他們在一個戶口本上,那樣,他們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家人是不會放棄家人的。所以他很感恩,一直以來也害怕失去。
所以在大結局時,下雨那晚,他媽媽來接他,他那得瑟像,可見,小孩的需要就這麼簡單,不管你是個多大的人了。
這劇的導演賺足了觀眾看這劇時的憤怒,悲傷,開心,著急,眼淚,狂燥;大結局時又賺足了觀眾的喜極而泣的眼淚,以及如釋負重的輕鬆。
導演這劇上半部演完了,下半部何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