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些民國電影譯名,這些年電影票白買了

2021-03-03 黑市

在商言商。

《肖申克的救贖》很多人都看過,沒錯,就是那部常年霸佔豆瓣電影評分榜第一名的神作。

可如果有人問你看過《刺激1995》嗎?十個人裡有九個一臉懵逼,還有一個會支支吾吾說自己平常不看小電影。

這兩個名字實際上是一個電影。在臺灣和香港,這部根據史蒂芬金小說改變的電影分別被譯為《月黑高飛》、《刺激1995》。

如果不看簡介,單看這海報,配上刺激1995的文案,我覺得這電影十有八九是同志題材,還是忘年交那種。

電影譯名這事還得從民國時候說起。

仔細研究一下電影中文譯名,不難發現一批古色古香的中文譯名,像《魂斷藍橋》《廊橋遺夢》《亂世佳人》…

這些名稱大都源於民國時期,西方商業電影經由上海進入中國市場,好萊塢當時在上海還設有辦事處。

上海灘報刊業發達,從「副刊」慢慢發展起來一批「鴛鴦蝴蝶派」作家,專門寫新派通俗小說,執牛耳者是張愛玲。

他們古文修養身後,讀寫無數舊小說,也成為民國時期外來西片的譯名翻譯者。

建國以後,有很長一段時間,西片都無緣進入大陸市場。但有部分經典影片流入香港,以前古韻十足的譯名學派也沿襲了下來。

著名的《人鬼情未了》、《這個殺手不太冷》、《阿甘正傳》、《閃靈》均出自港產譯名。

香港電影對於五言七言絕句的痴迷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庫布裡克的代表作之一《洛麗塔》,一度被譯作《一枝梨花壓海棠》。

隨時歷史進程向前,兩岸三地的電影市場開始單獨運作。一部外國電影的譯名也有了三個版本,逐漸出現一些玄之又玄的翻譯。

《史密斯夫婦》,皮特早期經典的動作片代表作之一,裡面的電影配樂讓無數中國小鎮青年第一次體驗了一把美洲風情。

在香港被譯作《史密夫決戰史密妻》。這讓人不禁想起魯迅的名言:門前有兩棵樹,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

其實這跟粵語的發音有一定關係,史密斯在粵語裡更接近史密夫,於是翻譯大師生造一個「史密妻」的人名,對仗工整,一語雙關。

而後,香港複製了一部《爛賭夫決戰爛賭妻》。這就解釋不通為什麼了。不過看到導演是王晶,你大概能略懂一二。

電影《魔力麥克》講述了一個主人公白天人五人六,晚上當脫衣舞男的故事,香港則直接譯成了《光豬舞壯士》。

諧音式命名也是香港朋友常用的方式。

相比大陸的平平的直譯《我唾棄你的墳墓》,港版翻譯叫做《屌你老墓》。diuleiloumu,用粵語讀一遍,簡直神來之筆。

再比如2016年的迪士尼動畫片《瘋狂動物城》,香港叫做《優獸大作戰》。

優獸粵語諧音「優秀」。一個名字,點出雅利安人優生優育政策降臨動物城,凸顯城內的反法西斯事業之嚴峻。

《神奇動物在哪裡》港版譯名明顯延續了這種畜牧業重金屬的混搭風。

《怪獸和他們的產地》,made in 中土?

《美國派》的翻譯也的扯上禽類,孔雀,大概是取其綠光閃閃之意。

《皇上無話兒》,看到這個名字,一副清宮多子奪位的戲碼已經再一次展開。一群大臣拜倒在康熙爺的寢宮前,「皇上,拿個注意吧,諸位阿哥要反啦!」

這時,太監總管李公公一揮衣袖:「皇上無話兒!諸位大人請回吧。」

但這電影講的是英王喬治六世克服口吃,鼓舞三軍士氣的故事。大陸譯名叫做《國王的演講》。

《皇上無話兒》海報

臺灣則是另一番景象。99年大片《木乃伊》橫空出世,一度奪下全球4.1億美金的票房神話。臺灣定下了《神鬼傳奇》的譯名後,收穫1.4億新臺幣票房,風頭一時無兩。

從此,臺灣人民無比偏愛神鬼二字。

如果不知道臺灣版的迪士尼動畫片《美女與野獸》叫作《神鬼人獸》,我一度以為神鬼也是有限度的。

神鬼人獸,聽這個名字,明明是一部四合一的超綱倫理片。

施瓦辛格的電影則統一前綴加魔鬼。

施瓦辛格:魔鬼的代言人。

《中央車站》在臺灣的譯名叫做千年等一天,不知道是不是許仙找法海還願時翻譯的。

史匹柏的《拯救大病瑞恩》,叫做《搶救瑞恩大兵》。

一字之差,一部戰爭片仿佛變成了熱心群眾搶著鮮血,拯救手術室中身患絕症軍人的溫情故事。

院線電影本質是商品,票房壓力下起一個聳人聽聞的名字情有可原。

香港浸會大學周兆祥博士認為,電影名稱屬於訴求性的廣告文體。廣告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促銷,增加客戶的利潤。

如果你受夠了大陸的「xx總動員」式翻譯,就知道三地翻譯有來有回,誰也不比誰高明多少。

即時當年民國的鴛鴦蝴蝶派翻譯,文藝範十足的起名,無非是也想拉攏當時新派通俗小說讀者的錢夾子。

《春花秋月不了情》《一枝梨花壓海棠》《美人如玉劍如虹》《仙樂飄飄處處聞》《風流劍客走天涯》,你相信這些全他媽是好萊塢電影?

公眾號回覆:1995

獲得《刺激1995》高清海報

順便公布最後五部電影真身

 FBI WARMING 

老司機建議添加常讀訂閱號

如過你還未成年,我們可以等你成年

相關焦點

  • 這些電影譯名,不得鳥!!
    香港的譯名真是一秒毀掉小清新,要是不加以說明,小編真以為這張海報是網友惡搞的。「不得鳥」有不得了的意思,看完電影你就會發現,這個「不得鳥」還翻譯得很有內涵。關鍵是,「死亡詩社」的名字讓人看不出來是教育成長電影,乍一聽,像是吃雞遊戲的電影。而「春風化雨」和「暴雨驕陽」都充分get到了教育潤無聲的特點。不過,因為這些年看到的都是《死亡詩社》這個譯名,所以也很難接受港臺譯名。 打死讓你猜不出來是什麼電影系列
  • 這些奇葩的電影譯名,簡直是喪心病狂!
    論腦洞和標題黨,只服這些翻譯官。畢竟每次看到港臺同胞的外語片翻譯,都忍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電影....更有不少觀眾因為譯名,錯過了不少優秀電影!除了這些被譯名毀掉的好萊塢優秀電影,印度電影也不例外。口碑超好的《摔跤吧!爸爸》。
  • 這些電影的譯名簡直是要撲街啊!(臺灣篇)
    當然,請隨意分享至朋友圈~前段時間,涼皮扒了一篇電影的香港譯名,請戳連結回顧(這些電影的香港譯名簡直是要撲街啊!),僅供大家一樂之餘,有胖友在後臺留言,不如聊一聊一些臺灣譯名吧。鑑於明天就是周末了,涼皮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嘮嘮臺灣電影的譯名!
  • 《郭冬臨之陷落》火了,再次給這些奇葩譯名跪了……
    其實,段子手進軍翻譯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尤其是那些口碑電影的港臺譯名,簡直讓人大跌眼鏡,看完後徹底失去了觀看的欲望……★香港版譯名《不得鳥小姐》★臺灣版譯名《淑女鳥》看完這個不得鳥,深深懷疑奧斯卡的真實性…- 08 -
  • 這些港臺電影譯名更狗血
    比如標題所說,這些年被男生放在鞋子裡吸收臭味的護舒寶,原名Whisper,在臺灣的名字就很貼切很走心了:好自在。聽到這個名字時碗哥立刻腦補了電視廣告中的藍色液體,以及大S躺在鴨絨被上打滾的模樣。驚恐之餘,有小夥伴問了,這片子不是94年上映的嗎?為啥刺激了第二年?這個梗就好玩兒了。1994年是影史佳片井噴的一年,上帝說要看電影,於是《阿甘正傳》《低俗小說》《燃情歲月》都出來獻媚了。
  • 《刺激1995》《廿二世紀殺人網絡》… 這些電影譯名是如何誕生的 | 語言學午餐
    先來考一考大家,你們知道《刺激1995》、《廿二世紀殺人網絡》、《忘形水》這些電影譯名對應的分別是哪部電影嗎?
  • 這些國產電影的日文譯名…我要笑趴了!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那些國產經典電影的日文譯名。全篇高能,閱讀時請不要喝水《唐伯虎點秋香》詩人の大冒険黃飛鴻系列的電影在日本的譯名都是《天地**》,氣勢爆棚!!對了,還有方世玉的兩部電影,日本譯名分別為『格闘飛竜』/格鬥飛龍、『電光飛竜』/電光飛龍。
  • 你是否真的欠這些電影一張電影票
    看完一部電影總是迫不及待想要跟朋友們分享,好的壞的評價都有。那些看第一遍令你失望吐槽的電影真的有那麼糟嗎?如果有機會再看一遍你會不會改變看法?Prada基金會與電影流媒體服務平臺MUBI將給大家提供這樣一個機會。《巴黎情人紐約沙發》1996年上映,由香塔·艾克曼執導,茱麗葉·比諾什、保羅·蓋爾福勒等主演。
  • 比麥當勞改名「金拱門」更Orz的,還有這些電影的奇葩譯名!
    更神奇的是,你看了電影,發現還真的不是離題萬裡。優秀的港譯名同樣非常多,此處不再一一舉例,特別美的當屬第89屆奧斯卡的最佳電影《月光男孩》(Moonlight),港譯名為《月亮喜歡藍》。灣灣譯名方面,無論什麼題材總是會捎帶上小清新的宜蘭風情,安妮海瑟薇的電影《One day》,臺譯名為《真愛挑日子》,滿滿的偶像劇風味,感覺下一秒單均昊就要出現了
  • 給這些不可描述的港版譯名跪了
    丫接著又問,那早兩年的《初戀有病》,你總看過吧?什麼「狗男女」、什麼「有病」……肉叔不禁對外國電影的港版譯名產生了濃厚興趣。不過研究以後肉叔發現,這些片名,還真不是亂起的。汙,也要汙得有理有據,也要汙得清新脫俗。
  • 要被這些奇葩電影譯名笑死了
    翻譯的水平基本決定了電影的意境跟逼格。來猜猜下面這幾部分別是什麼電影。電影譯名的重要性就體現在這裡了。因為香港、臺灣跟內地不同的電影制度以及地域文化,在翻譯電影名稱的時候往往會產生的不同火花,讓人哭笑不得。
  • 那些年我們遇到的奇葩電影譯名,保證你看完之後一臉懵逼!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奇葩電影譯名都有哪些→_→1. As Good As It Gets 盡善盡美中譯名:貓屎先生灣灣的翻譯一向不走尋常路比如13年火爆上映的《溫暖的屍體》灣灣的翻譯是:《這個殭屍有點帥》這是走言情小說風咩2333?
  • 那些神奇的電影譯名
    那些神奇的電影譯名,總有一款嚇哭你!
  • 港臺的這些電影譯名,騷到不忍直視!
    由於不可避免的「時差」問題,很多歐美電影在中國大陸的上映時間都會晚於本土。除了一些讓人頭疼的刪減,考慮到發行等問題,電影的名字也會進行一些修改。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迦百農》。比如《綠皮書》,內地完完全全的直譯,絲毫沒有發揮,而港臺則錦上添花,開啟了文藝範,分別譯成了《綠簿旅友》(港)和《幸福綠皮書》(臺)。因為地域和文化差異,大陸和港臺在翻譯問題上經常會出現一些匪夷所思的對比。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那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神翻譯。文化,不碰撞怎麼有意思?!
  • 神翻譯丨我忍這些奧斯卡電影譯名很久了
    中國有錢人設屹立不倒,國外電影紛紛跑來分割中國這個大蛋糕。但很多片名讓人一臉懵逼。比如你知道「無敵鐵牛」是哪部知名電影裡的扛把子嗎?《吸血新世紀》又是哪部風靡全球的電影呢?《Fargo Season》——港譯:雪花高離奇命案 雪花高這個翻譯困惑了我很多年《No Country for Old Men》——港譯:2百萬奪命奇案
  • 電影譯名從何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令人感到驚豔的電影譯名多不勝舉。其實,這些電影譯名帶給觀眾的意想不到大都來自於譯者的有意為之,雖有意但又不刻意,而是依據電影的原名、劇情和主旨等諸多因素提煉而來。電影譯名既體現出了原名的深意,又體現出譯者的良苦用心。
  • 那些莫名其妙的電影譯名
    有些電影的譯名不但做到了信、雅、達,甚至還超越了電影原名的效果;也有些電影的譯名牛頭不對馬嘴,教人哭笑不得。今天先生就帶大家看看這些電影的譯名,看看哪些譯名錦上添花,又有哪些譯名土得掉渣。《TheShawshank Redemption》譯名:《刺激1995》先生點評:這部片子是1994年首映的。
  • 被中文譯名耽誤的高分電影,你看過幾部?<二>
    ​眾所周知,一部電影的名字猶如一個人的外貌形象,在沒有深入了解對方之前,第一印象是通過這些細微的接觸所形成,好的印象會散發出讓人進一步了解的魅力,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給他人留下好印象啊hhhh..,企鵝我看了可不止一兩遍嘻嘻,這兩部電影都是可令觀眾看了之後,回味深遠...而對於這兩部電影的中文譯名,我在此談談我的看法,不喜莫怪嘻嘻。
  • 藝術生才能懂的笑點,這些電影光看譯名就已經笑哭了(ㄒoㄒ)
    大陸譯名  香港譯名    臺灣譯名    原文直譯    肖申克的救贖    月黑風高    刺激1995    肖申克的救贖    個人觀點:香港的還算符合最後的劇情設定,臺灣那個……你是三級片麼?
  • 電視劇譯名哪家強?《宮女的男人》《大地女王》,竟是這些爆劇...
    日本的譯名,則經常讓我懷疑,我們看的真的是同一部劇嗎?《大唐榮耀》,權謀、血腥、愛情,帶勁兒!日版:《麗王別姬~花永恆的愛》,這誰能猜得出來它講的是個啥?說完小插曲,我們繼續吐槽欣賞日式中二譯名。《親愛的熱愛的》,我看的時候天天喊「唉呀媽呀,好甜啊!」日版怎麼就成了《GO!GO!灰姑娘的單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