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曠世佳作還是反人性實驗,看藝術的邊界與道德的底線

2020-08-19 神的電視機

假設需拍一段古戰場的戲份,若其中涉及戰馬慘死鏡頭,完全可用後期特效製作代替,


那麼,你認為是否還有無必要為所謂的逼真感和真實度宰殺馬匹?


我們為何會在開篇提出這樣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因為你對此肯定與否的答案很可能也決定著你如何看待這部驚世駭俗的電影系列——



在今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上,


一項官宣動用上萬名志願者演員,


耗時3年無劇本無計劃性記錄和拍攝,


從被納為素材的8000多個小時的素材之中,


所剪輯出的兩部總片長500分鐘(8.333個小時)的影片引爆輿論,


它的爭議點並不在於演員之間充滿性器特寫,荷槍實彈的真實床戲,甚至也不在於極盡凌虐的性審訊戲,

而是在於這一項目本身的屬性背後隱含的危機——


簡單來說,在財團資金的支持下,


該項目的主創團隊在烏克蘭境內承包一片土地,


復闢建造一座仿前蘇聯1950年代


建築群面積高達15000平方的城池,


而後在本土與歐洲各地招滿上萬名志願者與400餘名被賦予明確角色身份的群演,使得身處其中的他們,完全遵照彼時的社會制度的生活,


他們被抹除一切現代痕跡,穿彼時衣服,吃彼時的食物,操彼時的語感,花彼時的錢幣……


他們沉浸各自角色之中,有官有民,各司其職,


甚至還有邊防部隊,出入者都需獲得護照審批流程,幾乎自成一個與世隔絕的已逝國境。



而從目前所公映出的兩部成片成果來看(未來還將有十多部作品,待剪待映,依然取材料自那8000多小時素材內)


主創的旨意顯然是在試圖「借古諷今」的展現舊式前蘇聯高壓政權與制度之下,人權的壓迫與人性的淪喪——


而儘管,演員籤署的保障合約內,寫明享有隨時叫停拍攝的權利,


但鏡頭之內所真實發生並記錄下的廝打,


乃至「下體被塞入酒瓶」的刑供戲份,


都讓觀者有著充分的理由懷疑如此的自願,


是否是一種連當事者都難以清楚分辨何為自願的自願



尤其是面對外界質疑時俄羅斯導演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的那句:


「我不在乎,我在妓/院找到演員,她是個妓/女。」的言論一出,更是引得一片譁然。


各地女權組織,各界媒體人紛紛聯名站出炮轟片方,詰問電影節,是在打著探討藝術邊界和形式的幌子,無視道德,踐踏人權!



而就像我們上述提到的「後期特效與宰殺馬匹」的設問,


如果可通過深刻的故事和劇作來反映極權或任意主題,


那麼這場「扛著反極權卻行極權」的,


用以資本所操辦的不設底線的社會實驗,是否本末倒置?是否自相矛盾?


為其打五星的人,唱贊牛逼,驚呼前無古人,改寫電影史,


為其打一星的人,唾棄狂噴,痛心這是瘋狂的資本和作者對人權的一種無形強姦,



而毫不誇張的說,在這一註定被分裂為「劃時代or反人道」兩極評價的項目面前,


沒有人能夠做到客觀,也容不得人們客觀——


列夫·朗道:娜塔莎》

DAU. Natasha

&

《列夫·朗道:退變》

DAU. Degeneratsia



如片名所見,該系列項目以《列夫·朗道》為主標題


而這實際上是為一名偉大科學家的名字,


根據老編在論文庫裡檢索到資料顯示,身為前蘇聯物理學家的此人,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更被譽為「世界上最後一個全才物理學家」



他精通英法德三國語言,8歲會做因式分解,12歲能會解難倒大學教授的微積分……而一路開掛成長的他,時常被批精神虐待門下學生,批評愛因斯坦學而不專,


總之,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有怪癖的暴君式天才吧!


(生1908卒1968)


而此系列片的導演原本是想為這樣一個充滿爭議性的偉人拍一部傳記片,但結果在回溯歷史時,鬼使神差的萌生出了復闢建造前蘇聯城池,進行大型社會實驗的想法。


起初,他四處營銷宏願拉贊助,直至碰到俄羅斯寡頭阿多尼耶夫,雙方可謂一拍即可,鼎力支持,而據說此人產業覆蓋俄國電信業,du品,與俄總統普京關係從密。


而最終,儘管此系列片項目已與列夫·朗道八竿子打不上了,但冠名得以保留下來,


而從某種層面上,導演也試圖從這位偉人,及其所處的時代之中汲取那種暴戾和輝煌的精神衣缽。


畢竟導演本人,自居是前蘇聯人,瘋狂迷戀那一時代,估計贊助商寡頭也是這類思想才肯燒錢。


右一阿多尼耶夫,身後普京總統


而目前釋出的「娜塔莎」與「裂變」兩部影片,


片長為別為,145分鐘和355分鐘(共計8小時)


前者講述了一個特別簡單粗暴的故事,


即,身為餐廳老闆蘇聯人娜塔莎,因與入境的法國顧客結合,被克格勃(蘇聯國家安全局代稱)官員打為叛國,繼而展開一系列身體侵害虐待,予以逼供認罪。



而後者則是複雜難以簡述的,涉及蘇聯秘密人體試驗,政權意識形態等等方面的內容,


當然最駭人直接的仍是高壓時局下人物們的個體與集體的暴戾性和性暴力。


菜刀解領帶


因此,從敘事的集中性和通俗性兩方面考量,


我們還是側重聊一下「娜塔莎」這部影片——


漫威粉絲不會不知道,《復仇者聯盟》中斯嘉麗詹森所飾演的女性超級英雄「黑寡婦」的全名就叫娜塔莎·羅曼諾夫,


她的身世起源便是身為前蘇聯特工的她,自幼被政府選中特訓成殺手,並參與人體改造實驗,繼而擁有超強戰鬥力。


由此可見,娜塔莎是前蘇聯時期較為普遍的一個女性名字(但羅曼諾夫是非常高貴的一個姓氏,是統治俄國三百多年的皇室,史稱羅曼諾夫王朝)


即將到來的《黑寡婦》單體電影將講述這段起源

黑寡婦是經過特訓機構「紅房」的女特工代稱


而本片之中娜塔莎的人設是一名風韻猶存的餐廳老闆,


白天忙的分身無術,夜晚空虛寂寞冷,


唯一的夥伴就是店內所錄用的另一名年輕女招待,


兩人深夜閉店之後,總是免不了對飲談心,


似忘年閨蜜,也似非親母女,


但偶爾聊著聊著,就像兩隻不知何故轉眼就突然撕打起來的貓咪一樣,借著酒勁就開始大打出手,


正如上文所述,沉浸角色,受困於此三年時間,憋屈無聊的演員,在無劇本,無排練,無暫停的鏡頭裡真撓真踹,也真的讓人揪心。



若從娜塔莎身上深究這股無明業火般的發洩,也不是找不到因由——


那便是她妒忌,壓抑,寂寞,當與女招待談及愛情這個玩意兒時,把愛情看做很神聖很寶貴的她,受不了對方一臉蠢相,玩世不恭。



於是乎,某日店內來了一位法國科學家,暢飲席間,隨著娜塔莎與女招待的傾情助興,在場的人都有些忘乎所以然,


就連平日對外籍人士橫眉冷對,充滿戒備的蘇聯官員也展現出社會主義應有的好客熱情,為醉意朦朧看對眼的娜塔莎與法國佬的情愫喝彩,


真喝高了,上桌子了


而酒足飯飽,人困散去之後,娜塔莎與留駐的對方發生了一場,充滿各種特寫鏡頭的真實結合,並事後充滿無限的眷戀之情,



然而,一夜狂歡,當晚在場的醒酒之後的蘇聯官員,


亦或是無處不在,人人即是眼線的某個群眾一員,


總之,娜塔莎與法國佬睡覺的事被捅到了國安局,


於是,被抓緊局裡的娜塔莎自此遭到刑審官的逼供認罪,


而罪名很好理解也最難理解,


即:


關起門來說,你堂堂一個蘇聯女人,怎可被外國人玷汙身體?


鎖上門來說,你堂堂一個蘇聯女人,跟外國人私通是否被境/外/勢/力/利用,意欲顛覆國家主權?



可以說,這雙管齊下的「罪名」其中背後包含著非常複雜的潛臺詞——


即,在他們的定義裡,


女人不僅是男人的附屬,也是國家的財產,


女人被賦予關乎本國男性顏面,民族陽性的「意義」,


被認定貢獻小且不被承認自主權,但卻在損害家國利益層面的危害性是不容小覷「威力無邊」的,


……


這滑稽醜陋的莫須有指控和意識形態,可笑又膽寒。



而不以為意或者說心存僥倖抗辯的娜塔莎隨即遭到刑審官的一系列人格侮辱與性虐待,包括被剝光衣物舔廁所地面,以及上面提到的用酒瓶插下體等等反人道的情節。


現場「自由發揮」的男演員


至此,我們有必要嚴肅談論一下這場社會試驗中的弔詭自願邏輯——


導演反覆強調沉浸角色的演員,無論是施害方還是被害方在拍攝之中享有叫停,不予配合的合約權益,


但是,且不說導演在籤約篩查之前刷掉無數對「無下限表演」接受無能的演員,


這種所謂的「拿錢辦事,不服滾蛋」的資本邏輯之下真有自願可言嗎?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使我們去一家公司面試,


公司告知「法定雙休,但若有加班需按時到崗」


而入職之後,被動頻繁加班,事前知情並接受待遇的我們是否真的能夠稱之為自願?


同理片中演員的自願是否只是一種別無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對抗資本,但也沒有必要接受權貴立場輸出的「某事某物就像強姦,反抗不了就得學會享受」的洗腦思維,


所謂願打願挨之中,挨打的一方反倒成為理論規則的擁護者是一件挺可悲的事。



最終,受盡折磨的娜塔莎屈服於刑審官的淫威,並在對方的脅迫下,寫下對法國佬的書面指控,將所受的辱虐悉數栽扣給對方,


把黑的說成白,把白的說成黑的,


事實顛倒,斷章取義,辱國罪名來汙名化敵人,永遠是搞民/族/主/義/家/國/主/義政權最屢試不爽的套路。



而最可怖而諷刺的是,在稍顯緩和的「革命友誼」氛圍之中,娜塔莎竟然不乏曖昧與刑審官上演了調情,



起初,觀眾願意相信這種她試圖以一種女性魅力的施展在尋求自保,


但直到當她鎮定走出關押地,回到自己的店鋪強制女店員加班大掃除時,我們領教到被徹底洗腦或清楚認知難逃統治的受害者對極權的一種懼從和轉嫁。



而如果說「娜塔莎」是一出獨角戲,


那麼長達6小時的「退變」則是一場記錄極權引導和壓抑之下展現群像淪喪的過程——


比如:


真實的上演了被招募而來的物理科學研究者,


借著本片不設尺度和道德底線的紅利,


搞起莫名其妙的人體試驗,試驗對象從猩猩到壯漢,甚至發展到嬰兒「演員」身上!



比如:


一群起初很有文學藝術志趣的青年,在枯燥生活中漸漸對此意興闌珊,轉而投向權力施暴,紛紛效仿起有「娜塔莎」中刑審官的光頭形象,


用屁股作畫嘲諷藝術,耽溺肉慾,



但最從惡如崩的是,在民族情緒高漲和昔日的美蘇今日的美俄兩國長期競抗的形勢之下,他們甚至險些得逞性虐一名美國男士的惡性,


而正如中國古代所謂大丈夫之間的「胯下之辱」一樣,


它其中背後隱含著的是一種有時無關性向或性需求的性形式徵服感!


而這反推的例證恰是「娜塔莎」中的,認為本國女性與外族男性結合,有損他們的顏面,將女性視為資源,類似於動物界的交配權恐慌,


其思想非常原始,也非常之低等級。



就像上文所總結的,「退變」更直接,更廣泛意義的展現了性暴力和暴戾性——


不同於「娜塔莎」中,娜塔莎與法國佬的纏綿,


本片之中的結合戲充滿純粹剝削意味的不適感,何況它還是真實的,並非一般影視意義上的表演。


而片中,那場真實的宰豬戲,生猛記錄下豬仔的慘死和過程之中被悽厲慘叫聲嚇的掩面掩耳的演員反應。



說一千道一萬,導演以資本所打造的這場大型社會實驗,絕對「石破天驚」慘烈無比的完成極權壓迫對人性異化的主題「教育」,


但我們要警惕和抵制的是,這項所謂探討藝術邊界的項目,是建立在人性的痛苦之上,是對道德底線的一次挑釁,是對人道主義的無視踐踏。


今天,他們能夠炮製一整套《列夫·朗道》,


明天他們或許可以招攬一批同樣據稱自願加入的亡命之徒,反社會份子開辦一場《飢餓遊戲》!


再次強調,這個系列項目還有十多部片子待映


就像偉大詩人但丁在《神曲》裡的那句名言:


「地獄裡最熾熱之處,是留給那些在出現重大道德危機時,保持中立的人」


因為黑惡勢力都是旁觀者的沉默中走向猖獗。


而這道已被撕開的口子,應被社會各界的譴責抵制所縫合,而不是為它的「敢為人先」喝彩!


相關焦點

  • 假戲真做的「強姦」反人道的「藝術」
    各地女權組織,各界媒體人紛紛聯名站出炮轟片方,詰問電影節,是在打著探討藝術邊界和形式的幌子,無視道德,踐踏人權!」的,用以資本所操辦的不設底線的社會實驗,是否本末倒置?而如果說「娜塔莎」是一出獨角戲,那麼長達6小時的「退變」則是一場記錄極權引導和壓抑之下展現群像淪喪的過程——比如:真實的上演了被招募而來的物理科學研究者,借著本片不設尺度和道德底線的紅利
  • 《喬維談藝術》從「色戒」的倫理說藝術
    其實,中華民族經歷了幾千年的文明薰陶,道德與審美價值根深蒂固,無論時代如何發展變化,人性的倫理觀很難逾越出底線。即便是從長遠的發展趨勢與走向,如果突破了人性的倫理底線,你不可能走得更遠。換一種角度,無論何種形式的藝術,只要違背了人類文明的正常軌道,靠另類的「獵奇」或「出新」終究都會成為曇花一現。即便是藉助「色誘」或碰觸倫理紅線,也許收穫了名利,失去的卻是藝術者的尊嚴。縱觀當下,面對當代藝術的生態發展,不難發現有太多蠢蠢欲動的「探索者」邁向紅線。
  • 14部DAU影片將上線,是偉大藝術還是失常的監獄實驗?
    本文帶來作者十二辰子在柏林觀影后的兩篇影展日記,關於這兩部電影以及DAU系列,真實與虛構的界限,藝術與道德的邊界,我們該如何「凝視」。一、引爆口碑的 DAU,是偉大藝術還是失常的監獄實驗?它是一套被導演精細設計嚴絲合縫的影像實驗,科學實驗,思想實驗,是經由編排與預演的「真實」,也正是由於這個實驗本身獨特的屬性模糊了虛構與非虛構的邊界。DAU 所帶來的社會的價值正如每一場思想實驗,是超越其實驗本身的。對特定時代背景的反思(或許也有部分懷舊),特殊體制的重演,對唯物主義甚至精神性的思考都使得 DAU 的野心絕不單單只是一場電影層面的行為藝術。
  • 《列夫·朗道:娜塔莎》"神作"還是觸碰底線?
    上萬人長達3年關在一個1:1還原的蘇聯小鎮上,用攝像機拍攝他們的一舉一動,這是模擬遊戲、真人秀、行為藝術,還是紀錄片電影?不久前,《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亮相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引發關於藝術邊界和倫理道德的激烈討論。作為籌備製作長達10多年的龐大電影和現代裝置項目系列作品中的一部,該片最具爭議性的焦點在於被稱為「楚門的世界」式的拍攝手法。
  • 《死亡實驗》講述了是人性的弱點還是道德淪喪
    《死亡實驗》是根據一個真正的心理學實驗改編的電影,這個電影有一定的真實性。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的斯坦福監獄做的實驗,而那次實驗的對象是大學生,實驗的期限和劇中一樣也是兩星期,也是開始報名篩選的人,最後有24個人被選中隨機分為了三組裡面有9個獄警9個犯人還有6個替補這個實驗雖然沒有造成人員的死亡,但是也發生了和電影裡面類似的情況。
  • 《西虹市首富》丨無處不在的心理學:人性、催眠、道德底線
    《西虹市首富》丨無處不在的心理學:人性、催眠、道德底線 然而,在球場上為自己守住底線而驕傲的王多魚,卻依然會不斷回想那些錢,並在與金先生的對視中失神而導致失球,被教練認定踢假球。正如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王多魚為守住自己的底線,用「自我」壓制了「本我」,並按照「超我」的意志行事,拒絕了二十萬的誘惑;但是,「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卻沒有消失,還對他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 人類歷史上有過哪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長達6個小時的人性實驗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出生於南斯拉夫的一個軍人家庭,是「行為藝術之母」。在1974年,瑪麗娜做了一場長達6個小時的人性實驗。在戰亂年代,瑪麗娜被父母寄養在祖母家裡。在祖母家裡的那一段時間,是瑪麗娜過得最為幸福的一段時間。
  • 「背叛」下的偉大愛情,看《英國病人》挑戰道德底線的藝術
    但導演改編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對原本故事線和人物進行了刪減,對人物刻畫進行了顛覆性的改寫,使故事邏輯更為縝密,角色更加豐滿立體,也更適應電影藝術的屏幕展現形式。整個影片情節的重點是這位「英國病人」阿爾瑪希和人妻凱薩琳的悽美愛情故事,但在愛情主線的背後,影片內容也涉及到戰爭、道德、民族等多方面的話題,將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升華為對殘酷戰爭下,對倫理道德、人性、多元文化和民族融合的思考。
  • 《列夫·朗道》:現實應為電影的底線
    這樣一部模糊甚至挑釁真實與虛構邊緣的電影,引來爭議無數:它究竟是在暴露人性的黑暗面,還是使人成為黑暗面的受害者?是在突破藝術創作的天花板,還是跌到了基本道德底線之下?這塊領域在法律上是存在盲區的,縱觀整個電影史長河裡的流派和理論,框定這些模糊邊界的,更多是關於尺度和道德倫理等方面的概念。迄今為止,電影界還未曾有一部規定真實與虛構邊界的法律。
  • 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6小時人性測試
    著名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是一位為了藝術獻身而且非常漂亮的女藝術家,她有一項殊榮:行為藝術之母。但是看她沒有反映後,群眾開始愈來愈大膽。還有人開始玩弄她的隱私部位,而圍觀的人發出了無知無覺的笑!其實在這6小時裡,表演人都是有感覺的,到最後,她滿含淚水,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 《列夫·朗道:娜塔莎》本世紀最具爭議電影:是藝術還是不道德的實驗?
    到底它是一部偉大的電影,還是一場不道德的實驗?也已經有人說,那根本不是在拍電影,而是在做監獄實驗……直到今年柏林電影節上,大家才知道這個傳聞的真面目。演員是否成了實驗工具而被非人化? 諸如此類的道德問題,幾乎掩蓋了電影本身的內容,也讓人難以客觀地去看待這部電影。
  • 打破動畫的原有邊界:實驗動畫的意義
    通過這篇文章,你將會對實驗動畫有一個基本的、全局化的理解。當然,不同的人對實驗動畫的外延界定仍有不同。另外,過段時間我會開始一個新的集體動畫項目,面向大家徵稿的純碎實驗動畫,偏當代的喲。在此也提前預告一下~~(主編:野草)實驗性動畫的【實驗性】,本質就是:實驗嘗試突破原來藝術的邊界。
  • 這一場實驗,讓人性的黑暗面變得如此透明
    人性如同玻璃,或許連玻璃還不如,稍微考驗一下就支離破碎。歷史上有很多測試人性的實驗,但是,都沒有這個實驗來得簡單粗暴,讓人性的黑暗面變得如此透明。瑪利亞即將創作一個測試人性的行為藝術,她為之命名「韻律0」,在她看來,這只是一個作品,而在我看來,這卻是一次冒險,不,應該是危險的實驗。瑪利亞安靜地坐在凳子上,她已全身麻醉,只有頭腦還保持著清醒的狀態。
  • 空——一次藝術與醫學的跨界實驗
    很多藝術家、醫生也在藝術中體會醫學、感悟藝術。所以當代醫學不僅是一工具性的技術,更是一種人文的體驗與藝術的提升,是對人性和生命的全面關照。科學和醫學的至高境界是藝術化的科學、醫學。藝術使醫生的情感表達更為真實、更為誠懇、也更為高雅。而行醫的過程,就是一種以科學為基礎的藝術。醫學作為一種醇厚、純粹的職業所彰顯出的是一種神聖的人文情懷。
  • 《列夫朗道:娜塔莎》到底是載入影史的藝術還是反人類的實驗?
    爭議之一,導演是為了藝術,還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前蘇聯的特殊情節?首先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導演吧。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在其15歲時,蘇聯解體,但是,至今,他仍然稱自己是蘇聯人。在這裡,他們按照自己原來的身份繼續生活,學者還是學者,軍官還是軍官,特殊行業工作者仍然可以提供特殊服務,同時大部分人也是使用著真實的姓名。這應該是最極限的本色出演吧。在這裡,他們沒有劇本,沒有臺詞,只有一個要求,他們的行為,必須按照蘇聯時代的規範。
  • Ashley Madison 我們的「道德」 「底線」全部失守
    Ashley Madison 的設計者,深刻領悟人性從相互吸引,到牽手,到盡情釋放,一步步發展的懸疑,在每個懸疑之處,設下「買路錢」 hook。「買路錢」通過使用預先支付的籌碼,過五關斬六將,人性本「色」,在一步步墮落,底線一關關喪失...人性本「色」 ,一臉的道貌岸然下,滿腦子的男盜女娼...
  • 虛構作品與現實道德
    狸花貓:JM帝國 自己去搜索吧 我是看大規模舉報後才知道這個東西的,你應該可以從Google搜索到,只是看之前和看之後要洗眼睛,看完你會對中國男權的極端情況有新認識,這是我見過最惡劣 最無恥 最反人類的當代作品。日月光輝:jm帝國是灣灣畫的吧。我剛在matters上看到作者的id帶著taiwan。
  • 韓國電影《姐姐》,人性是沒有底線的
    看完後你對整個人生都會懷疑,對身邊的人都會懷疑,這世界上還有好人嗎?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是那個進行評選的衣冠禽獸的議員,一面給人民群眾講著仁義道德,要帶領大家走向美好人生,一面做著豬狗不如的事情。所有人的冷漠和無恥從頭到尾貫徹到了極致。哪個人是無辜的,沒有無辜的人,那些視而不見的校園暴力,那些冷漠無視的一車的吃瓜群眾,那些沒有良知的無恥男人。
  • 高清下載 | BBC最強藝術紀錄片《曠世傑作的秘密》讀懂藝術
    對於荷蘭人來說看《夜巡》就像在朝聖,有學者認為荷蘭人一生至少要看一次這幅名作,如同去麥加朝聖一般。《繪畫藝術》完成於荷蘭的藝術創作的鼎盛時期,畫家將繪畫技巧和心血淋漓盡致地傾注其中。7、委拉茲開斯——《鏡前的維納斯》
  • 水墨藝術實驗研究展:水墨為媒,表達當下感受
    2020年12月25日,「中國當代藝術轉型期的水墨探索-第一回展:2020水墨藝術實驗研究展」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辦。同時,開幕期間舉辦了「中國當代水墨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此次參展作品的風格與形態多樣,體現了當代水墨的多種探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