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名言:
1·人們愛的是一些人,與之結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
2·物必自腐然後蟲生,你真相信天底下有破鏡重圓這回事?
亦舒的哥哥倪匡曾說,《玫瑰的故事》是一部「情愛寶鑑」,全書描寫各種不同性格的男女,對情愛婚姻的處理態度。冷靜睿智獨立如成功人士黃振華夫婦;為愛包容的對婚姻珍視的傅家明賢良的妻子咪咪;傾心相愛彼此珍惜的年輕的方太初夫婦;為愛痴狂的高雅學者莊則棟,狂熱後理智選擇親情的富家子羅震中。愛情與婚姻,是多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卻又是自古而今一大難題。
關於愛情,《玫瑰的故事》中有兩個經典片段:
一是十八歲的玫瑰與莊國棟在她大哥書房裡深夜赤足跳舞,「人生苦樂,一剎那的快樂,也就是快樂。」從此以後,這個畫面伴隨兩人終生。玫瑰為保留這個書房放棄一座大廈的經濟利益;莊國棟十多年後登報尋找玫瑰「書房一別……」
二是三十歲的玫瑰與一日日走向死亡的溥家明,家明的器官已開始腐敗,氣息腐臭,像一具骷髏。玫瑰好幾天不眠不休,她坐在床沿,低下頭,握著大哥的手,將他的手貼在臉邊,一往情深在看著他。
關於婚姻,《玫瑰的故事》也有兩個經典故事:
第一個故事:不相信愛情全心功名利祿的有為青年周士輝的故事。周士輝在新婚不久,妻子懷孕之時偶遇玫瑰,頓時傾倒,最後妻離子散、自我沉淪。這個故事寓意頗深,提出了兩個問題:你自己或者你最親近的人的深層人性,你了解嗎?婚姻破滅,誰是罪人?
第二個故事:蘇更生和黃振華——玫瑰大嫂大哥的故事。蘇更生是一個獨立、智慧、優雅、善解人意的優秀女性。她與黃振華伉儷堪稱上層社會中讓人羨慕的婚姻模範。但是,已經有過一次婚史的蘇更生因為長期被丈夫忽視,依然要求與黃振華離婚,「中飯你沒有空,晚上你有應酬,生了病我自己找醫生……你的陽光太高太遠,照不到我身上。黃振華,我配不起你,你另覓佳麗去吧。」直男一定會認為蘇更生「作」,事業成功,外表英俊、作風嚴謹,這樣的一流男人,竟然不知道珍惜。不,蘇更生最值得人尊敬的地方就在於此。
我們為什麼要結婚?為了金錢地位名聲?不,名利地位,自己夠爭氣的人不需要配偶提供,不貪婪的人不會用婚姻去換取。至少我為什麼要結婚,因為需要被關愛、被撫慰、被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陪伴。而黃振華這種「高層次的成功人士」,他們對待世界理智得可怕,就如同他選擇蘇更生一樣:地位智力相當,高品味有涵養,可以滋潤他的生活,為他的尊貴配色。他們不屑浪費時間精力和生活前途為所謂的「愛情」付出。
蘇更生不會妥協,不會為名利而虛偽苟且。她有自尊有智慧,她懂得如何去維護尊嚴,追求愛情。她選擇分居提出離婚,正是以退為進,重新喚回黃振華對她的關愛,爭取自己想要的愛情。在蘇更生的爭取下,黃振華終於意識到自己對妻子的疏忽,有了好的轉變。
婚姻更多的是兩性之間生物性、社會性關係。而愛情,更多的指男女雙方精神上的契合。現實利益是婚姻的穩固劑,「要面子的、因循的、懦弱的、倚靠飯票的、互相利用的……滿街都是恩愛夫妻,孩子們不停地被生下來加強他們的關係。愛情相對則虛無得多,而有觸覺、有溫度、有手感、有氣味、有聲音、有記憶的愛情,則是生活中的奢侈品。很多人為一日三餐奔波不停,大雨滂沱、驕陽暴曬,為生計勞苦的家庭,形而上的愛情,也許他們在平淡中擁有,也許壓根不在其生活範圍之列。
有人說,玫瑰的原型是章小蕙,這個被蔡康永稱讚「美貌與靈魂兼具」,也被媒體唾棄為「敗家女」的富家女。在經歷兩次失敗婚姻之後,過上了靠自己的日子,「早上7點起床,寫稿,給孩子做早餐,送他們去學校,然後去店裡工作,回家再照顧孩子,晚上繼續寫稿子。」靠著服裝生意、時尚專欄以及電影等多方面的發展,章小蕙,憑藉自己的能力還清債務。這個曾經備受丈夫寵愛的女人,也對婚姻徹底失望,表示自己不會再婚。
曾經將「愛與被愛,矢志不渝」作為創意的戴·比爾斯鑽戒廣告,現在也捕捉到大都會職業女性獨立自主的心態,以「世界女,舉起右手」宣言,大賣「右手鑽戒」。
但是,我們的孩子,連選擇獨身奮鬥的權利也沒有了。
現代青年尤其難:要父母含飴弄孫,滿足地看自己光耀門楣;要別人對自己的婚姻家庭認同;要自己走到人前自鳴得意地說「我老公」「我老婆」「我孩子」……
就這樣,對父母有交代,自己也有面子,是讓人歆羨的「完美」。
唉,說不盡的婚姻與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