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火星,到底靠不靠譜?

2021-02-08 松果生活


2020年1月18日,三聯生活周刊·松果生活聯合北京SKP舉辦了一場名為「2020,去火星尋找生命「的主題沙龍,活動特邀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劉茜以及《三聯生活周刊》主筆、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苗千,共同講述關於火星的種種。


本期推送,我們選取了劉茜和朱進的部分精彩內容以饗讀者。文章較長,建議轉存閱讀。

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科普作家和科普影片編導。撰寫各類科普圖書、文章和科教片劇本,作品曾獲圖書界和科技電影界多種獎項。



火星在古代的名字叫熒惑。熒代表紅色,惑則因為火星的運行方式讓人捉摸不透、充滿疑惑。



那時人們對行星運動不是非常了解,便賦予了火星許多神秘色彩。所以古時候常說的熒惑守心,一般就是有大兇的兆頭。


其實上一次的熒惑守心就發生在2016年4月,距離下一次大概還有40年到80年的時間。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我們對守心範圍的界定有多嚴格,嚴格的話,大概80年左右會發生下一次的熒惑守心。



說到火星,其實在它各個方面跟地球很相似,所以我們也說它是地球的兄弟。那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呢?看起來個頭大的地球像是哥哥,但實際上先誕生的卻是火星。


因為太陽系行星的誕生,一開始都是從幾微米的小塵埃開始,逐漸碰撞生長,變成一釐米的小顆粒,直至突破釐米到公裡的極限,慢慢長大。先是生成小的,後才生成大的。火星比地球稍微早了幾千萬年誕生,所以它是一個小個子的哥哥。


這其實就是它們的生長過程,一開始從非常小的顆粒,生長成一米以上的星子,再變成冥王星大小或火星大小尺度的行星胚胎或原行星。最後幾顆行星胚胎或原行星再經過碰撞,形成一顆行星。同時還獨佔一個軌道,清空周圍的空間,這就是一個行星的誕生。


正是鑑於我們對行星生長過程的理解,所以天文學家判定火星比地球誕生得要早。



前幾年曾經有一種比較主流的說法,認為火星表面曾經有大面積的水體。包括在哈佛大學對火星40億年前的推測裡,就有學說稱,火星北半球非常低洼的部分,在40億年前可能曾是一片海洋。但由於磁場和大氣的剝離,使得它慢慢從藍色調走向紅色調,成為乾燥寒冷不宜居的行星。


寒冷,可能是大家對火星的固有印象之一。但其實有設備探測過,在夏天正午的赤道附近地區,火星的氣溫可以短暫達到30攝氏度左右。只是當太陽直射點過去之後,這個氣溫就會迅速下降。也就是說,火星上的同一個地點,一天之內可以經歷100多度的溫差。


雖然在大家印象裡火星非常寒冷荒涼,但它依然會存在一段相當短暫的宜人時間。



火星表面的引力大概是地球表面的38%左右,這樣的引力決定了它的大氣以及大氣內有很多奇妙的變化。特殊引力,寒冷氣溫,再加上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分子,幾方面因素疊加,使得火星的大氣層比地球厚很多。僅是對流層,火星就能達到60公裡的高度,而地球只有12公裡。


水,是現在人們對火星非常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如今火星上已經有非常多地質學遺留下來的痕跡證明。如果沒有水,火星不可能達到現在的地形地貌。


火星過去有水,現在也有水。南北兩極的極冠有水冰,也有乾冰。最近還有天文學家在南極極冠附近發現一個反照率異常的地區,猜測可能是有地下水的湖泊。總之,目前並不缺乏火星上有水的證據。


只是,雖然關於火星上有水的說法眾多,但目前還沒有能夠單一符合火星所有地質學的證據出現。科學家們,還在研究之中。



和地球的運行軌道不同,火星的運行軌道形狀很扁。如果按照二分二至來劃分軌道周期的話,火星的春天要比秋天長出20多天,上半年比下半年多出好幾十天,這在地球上是不太可能的。


而也因為季節變化導致的溫差,火星上有一種被稱為「塵暴」的現象。在南半球春夏之交,溫度升到最高的時候,塵暴就會出現。


為什麼偏偏在南半球?還是因為火星的運行軌道很扁。南半球的遠日點是冬季,近日點是夏季,季節的差異遠比北半球劇烈。


除了水之外,我們大家也很關心火星表面是否有生命痕跡。生命的痕跡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說,一方面是最早大家都知道火星隕石裡有疑似蠕蟲的東西,但這還沒有立論,仍在爭論之中。


另一個方面是火星上的礦物,其中一些礦物有可能是在對生命很友好的環境裡形成的。但是它是不是跟地球上的形成過程一樣,我們目前還不知道。


最後一個呢,是來自火星落到地球的隕石。中國科學家,中科院的林楊挺領導的團隊就在一塊火星隕石裡發現了碳,並證明它的同位素比例與地球上的有機碳相同,可能來自生物過程。但,這也只是一種可能性。


關於火星是否有生命,科學界也一直在探尋之中。



上圖是如今還在火星表面和周圍活躍的探測器,天上是6個,地上是2個。


大家可以發現,非常有意思的是,它們之間的發射時間都是相隔兩年多。這並不是人為的原因,而是實際上就有客觀條件的約束。



因為人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並不是直接出發那麼簡單。上圖是洞察號的軌跡,發射之時,地球、太陽以及抵達火星的位置大致需要在一條線上。只有這樣的位置,我們才能以目前科技水平能夠接受的燃料攜帶量把探測器送到火星。


而這樣的位置,大概每780天出現一次,所以發射窗口也就是每兩年多(26個月)一次。最近一次的窗口期是在2020年的7月到8月間,那段時間內全球就有4個火星探測器將要發射升空。


如今人類仍在探查著火星,搜尋它過去、現在乃至於未來,生命在火星上的可能性。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學傳播中心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天文愛好者》雜誌主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委員。



其實我本身研究的不是火星,我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是太陽系小天體,但與火星也有一些關係。


劉茜剛才提到的隕石,其實在北京天文館的展廳裡,就能看到我們這幾年收藏的一些火星隕石。關於火星隕石,之前有推測說火星隕石上可能有生命,但按我的理解,科學界已經否掉了這種說法。


但比較確定的是,對同一塊火星隕石研究的時候,人們發現這塊石頭從火星到地球的過程並沒有經過特別高的溫度,它的中心甚至沒有超過室溫。


這其實與我們的想像非常不一樣,因為隕石從外掉進地球的時候,只要經過地球大氣層,那它表面一定會有經受高溫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你去看隕石,表面都會有黑色的熔殼。石頭只要經受了高溫,內部的排列會變化,形成方向性很強的排列。


但是通過對這塊火星隕石的研究卻發現,這塊石頭中心的排列仍是隨機的。這說明這塊隕石在掉進地球的過程當中,雖然它表面經受非常高的溫度,但是它中心溫度並不高。



當時這個結果發表在了《Science》雜誌上,接著就有媒體的報導說我們都是外星人。什麼意思呢?這個發現給了我們一種可能性,生命在不同的行星之間,並不排除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傳播。也就是說,我們地球生命最早的起源,有可能是來自其他有生命行星的隕石。


大家都知道,小天體撞擊其實會對地球生命帶來很大影響,甚至很多生命就此滅絕。但這個隕石的研究說明,石頭的內部可能有一些生命形態的存活,而我們最早的生命起源並不排除會通過這種方式誕生。


當然,這篇文章不僅講了這麼一回事,它還通過計算機模擬了一個隕石從火星抵達地球,需要多長時間。


計算的結論得出,一般隕石從火星到地球平均需要是幾萬年。但如果特別巧,離開火星的方向與速度,以及地球所在的位置也特別合適,它可以只用半年的時間就抵達地球。而我們在地球巖石裡發現的微生物的生存時間,很有可能超過半年。雖然這只是文章提出的一個猜想,但卻非常有意思。



談到人們認為火星上有液態水這件事,其實也很好玩。火星的表面有一些斜坡,這些斜坡在夏天的時候,你會看到有類似水流的痕跡。冬天沒有,夏天才有,不僅一個地方,而是好多地方都有這樣的現象。


根據探測器的光譜顯示,有水流痕跡位置的含鹽量比其他地方高。一個解釋是地球上零度以下水就結冰,但如果水裡鹽濃度高,那冰點就會降低。比如說特別濃的鹽水,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時候它依然可以保持液態。所以大家覺得火星上可能存在著「滷水」。


當然,關於液態水也好,生命痕跡也罷,人類也始終在研究。



到目前為止,地球可能是我們唯一一個知道有生命的地方,但是宇宙裡其實像地球這樣的天體其實多極了,那麼其他地方是不是真的就沒有生命了?我們地球是不是宇宙裡唯一一個?


以前大家的觀點其實比較樂觀,天文界普遍的觀點覺得肯定有。但是好像最近這半年,又有個別的人對這事比較懷疑。很多人開始討論,地球會不會是宇宙中唯一一個有生命或者是有高等智慧生命的地方?


當然,我個人認為這些觀點基本不靠譜。比如火星一旦被證明有液態水了以後,那麼火星上還有生命的可能性我認為是變得更大了。


電影《火星救援》


現在還有一些人在認真考慮火星移民的這件事,但我個人觀點是如果火星現在有生命的話,那麼這種移民是不靠譜的,或者說是非常有問題的。


咱們的銀河系裡可能就有上萬億個類似地球這樣的行星,而放在整個宇宙裡,這肯定是很大很大的數字。哪怕我們現在只發現了一個天體上有生命,但是我覺得不能排除生命在宇宙裡有可能是一個普遍的存在。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目前去火星其實一定要特別慎重。2020年我們說去火星尋找生命,其實更多的時候我覺得弄個探測器或火星車就夠了,但是哪怕這樣也得特別小心。外來系統的入侵,對本地生態系統的影響很可能是致命的。所以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我是特別不贊成去火星移民。



關 / 注 / 松 / 果          拯 / 救 / 無 / 聊


songguolife@lifeweek.com.cn

相關焦點

  • 人類到底能不能移民火星?矽谷高富帥:2050年送100萬人登上火星
    人類到底能不能移民到火星?這個問題我們有請馬斯克來回答!馬斯克說:我終有一天會將人類帶往火星,移民火星不再是電影裡的場景,將會真實地發生。在2009年的時候,馬斯克就說:在地球上當富豪並不是他真正的夢想,他的夢想是讓人類移民到其他的星球,並且這一過程需要足夠安全並且價格可以讓人承受。馬斯克面對疑問如此說道:【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移居火星的成本控制在200萬美元左右,就可以開創一個大市場。
  • 如果馬斯克真的實現火星移民計劃!那麼,至少有1萬國人移居火星
    不過,馬斯克的反應有些不正常,常人可能覺得這次發射失敗了,但是他卻第一時間發聲:成功了!對於馬斯克的「怪」,其實大家早已見怪不怪了,因為從他宣布要進行火星移民計劃的那刻,估計全世界的人都會嘴巴張得比拳頭還大了。
  • 讓我們移民火星!馬斯克提出的火星移民計劃,現在也許不再是夢想
    火星移民計劃是由埃隆·馬斯克所對媒體透露的移民火星並在火星建立社區的計劃。「我們幹的好像都是別人能幹的事情,但馬斯克幹的別人想都想不到。」就以馬斯克想移民火星這件事來說,這個世界上又能有幾個人能想到呢?還付諸於行動的又有多少?今年五月,SpaceX 最新的載人龍飛船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 39A 發射臺成功發射,在全球觀眾的注視下,載著兩名太空人還有一隻恐龍玩偶前往國際空間站。
  • 火星移民計劃:你敢不敢做第一個火星人
    星際穿越劇照「火星到底是不是適合人類居住」一直是天文界爭議最大的話題。儘管火星滿足了人類生存的三大基本條件,也有不少人反對火星移民。火星有陽光的照射,但是他比地球距離太陽更遠,所以四季會變得更長,一年有687天。火星的軌道是橢圓形。
  • 探訪「火星移民」真相 項目推進人承認「太樂觀」
    這個38歲的荷蘭人與他創始的移民火星項目自2011年3月開始啟動、2013年春天正式運營以來,就一直吸引著數萬想要探索火星的愛好者,也承受著巨大的質疑。前不久,「火星一號」公布了第三階段入選的全球百名「種子選手」,其中有兩名來自中國大陸,另有兩名為華裔。但很快,「火星一號」的負面消息接踵而來,資金、技術都被批「不靠譜」,甚至被揭連辦公地點唱的都是「空城計」。
  • 連線狂人馬斯克的「老師」,明天我們來聊聊:星際移民靠譜嗎?|鈦...
    《火星救援》中,馬克·沃特在火星的生活,能否真的實現?這一系列的問題,隨著人類對火星的進一步探索,或將一一解開。7月19日,鈦媒體聯合百家號推出的《宇宙生活指南》第二期,將邀請火星學會創始人羅伯特·祖柏林博士(Dr. Robert Zubrin)就星際移民的話題帶來分享。本次直播也是鈦媒體T-EDGE-X全球連線科技月的線上直播活動之一。
  • 24歲華裔女生報名移民火星 要生首位火星寶寶
    24歲華裔女生報名移民火星 要生首位火星寶寶  據美國中文媒體報導,英國24歲華裔女學生劉梅姬(Maggie Lieu,譯音)的願望,就是要到火星上生孩子,因此很可能成為首個在火星誕下寶寶的媽媽。  報導說,英國一個名為「火星一號」的移民計劃,打算由2024年,每兩年送4名太空人到火星,最終有40人會在火星定居,並繁衍下一代。目前就讀伯明罕大學太空科學系的梅姬,也報名參加該項計劃,而她現在已經進入600強名單,若成功進入最後的40人名單,今年就要開始接受為期10年的訓練。
  • 美媒:華裔女生報名移民火星 就為要生火星寶寶
    美國中文媒體文章,原題:24歲華裔女生報名移民火星 要生首位火星寶寶英國24歲華裔女學生劉梅姬(Maggie Lieu,譯音)的願望,就是要到火星上生孩子,因此很可能成為首個在火星誕下寶寶的媽媽。報導說,英國一個名為「火星一號」的移民計劃,打算由2024年,每兩年送4名太空人到火星,最終有40人會在火星定居,並繁衍下一代。目前就讀伯明罕大學太空科學系的梅姬,也報名參加該項計劃,而她現在已經進入600強名單,若成功進入最後的40人名單,今年就要開始接受為期10年的訓練。
  • 人口結構 火星移民 兩個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中國企業界特別早期關注人口結構的人不多,攜程的梁建章算一個,諮詢界我是比較早的,從2015年的時候我就在知乎發起過一場討論,如果人類移民火星了,我們的產業結構,生存條件,消費習慣會發生什麼變化。接下來這篇文章,老代就針對不同時期的人口結構入手進行一次大膽推演,甚至推演到人類大規模移民火星之後,人口結構和產業機會將會帶來什麼變化。
  • 網際網路保險到底靠不靠譜?
    01網際網路保險靠不靠譜?直接說結論,網際網路保險本質上就是把線下的投保、核保、繳費、理賠這些操作轉移到線上而已,這個模式絕對是靠譜的。對保險公司來說,線上銷售保險模式比線下銷售模式會節省不少成本,所以一些網際網路保險產品有一定價格優勢。
  • 馬斯克:2030年移民火星!劉慈欣早就打算移民木星、土星、海王星
    馬斯克:2030年移民火星!劉慈欣早就打算移民木星、土星、海王星!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5月31,13點02分,SpaceX公司的"龍"飛船,帶著兩名太空人成功升空,並與國際空間站接軌,整個世界為之沸騰。
  • 美國科技大亨稱下世紀可實現大規模移民火星
    原標題:馬斯克認為下世紀可實現大規模移民火星新華社墨西哥城9月27日電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27日在墨西哥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說,他認為到下個世紀人類就能大規模移民火星,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經開始研究可供大量移民所用的飛船等技術。第67屆國際宇航大會正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舉行,馬斯克應邀參會並發表演講,描繪了他心中的人類移民火星前景。
  • 未來地球逐步走向毀滅,人類被迫開展火星移民計劃
    一直以來,火星一直是科學家認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因為近地星球中,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太空移民一直是人類的夢想,火星是移民的最佳選擇之一。那麼你認為將來人類可能移民火星嗎?今天我們就來講一部與火星移民有關的電影,電影名字叫《紅色星球》。
  • 人類文明的下一站,火星有何優勢,為何人類不移民月球而要去火星
    於是,火星成為了科學家們的首選。按說和火星相比,月球更近一些,登陸難度要低得多,而且曾經有人類成功登陸到了月球表面。那麼為何科學家們不把月球選定為人類的第二家園,而是要大費周章地去開發火星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人類文明的下一站——火星。
  • 人類移民火星計劃「泡湯」?逾萬名華人曾報名
    原標題:人類移民火星計劃「泡湯」?逾萬名華人曾報名據歐聯通訊社報導,日前,瑞士金融部門發布公告稱,曾計劃將人類送上火星的荷蘭「火星一號」(Mars One)公司,目前已經宣布破產,公司已解散。此前,來自全球數百個國家的20多萬人,曾報名參與該項目。其中,包括逾萬名華人。
  • 馬斯克要移民火星,劉慈欣為何早就提出了移民土星、木星的計劃?
    這讓無數人都不由得開心,因為這離馬斯克登陸火星的計劃又前進了一步。馬斯克一直想要在火星上建立一個新的家園,這在很多人看來都是異想天開。但是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卻早就在作品《三體》中提出了移民土星、木星的計劃。
  • 4名華人入圍火星移民候選名單 或將永不回地球
    據中新社報導,面向全球招募志願者移民火星的「火星一號」計劃日前公布了男女各半的一百位候選人名單,最終他們中的24人將踏上去火星的單程旅途,永遠不再返回地球。這份名單中包括四名華人,其中兩人來自中國,一人來自美國,一人來自英國。
  • 火星上發現「大冰庫」,大約有500米厚,或加快人類移民腳步!
    我們從2020年地球發生了變化,不難看出地球出現自然災害的頻率越來越高,如果未來地球一旦不適合人類居住,人類又該何去何從呢?火星發現「冰庫」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他們想方設法改變未來人類生活環境,於是他們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研究金星、火星等等,研究火星的時候,發現它很有可能會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目前科學家們正在想方設法移民到火星上,可是火星的環境和地球的環境大不相同,甚至都沒有發現任何微生物在火星上出現過。
  • 網上買保險到底靠不靠譜?雖說靠譜,但前提是你必須先了解這一點
    隨著保險行業的發展,現在網際網路上的保險產品越來越多,相比傳統面對面的線下產品,有部分小夥伴疑惑線上產品到底靠不靠譜呢?雖然購買很方便,但是總感覺好像有點不踏實?畢竟網際網路保險拒賠的案例還是一直有的,比如前段時間很火的好醫保拒賠事件!具體詳情,可點擊下方連結了解!支付寶好醫保又拒賠了?
  • 《蒼穹浩瀚 第四季》s4e8中火星妹和走私隊長的關於火星改造和移民新星的討論
    s4e8中火星妹和走私隊長的關於火星改造和移民新星的討論,突然讓我想到了改開後的事,他們對話的內容,一個說有了新大陸,還改造什麼呀,一個堅守理念,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為之努力的奮鬥的不會輕易放棄。這裡很像國門打開後延續至今的移民潮:火星改造=社會主義建設,移民新星=移民歐美澳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