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熱鎮痛藥在兒童中的合理應用

2021-01-14 上海藥訊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指出,全球患者有1/3是死於不合理用藥,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國現有<14周歲的兒童約4億,發熱是小兒疾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所以解熱鎮痛藥的合理應用是醫生和家長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臨床上常用的解熱鎮痛藥都有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我們來一一介紹:

阿司匹林大家一定很熟悉,它是最古老、價格最便宜的非甾體抗炎藥。它不僅具有解熱、鎮痛、抗炎等作用,還可用於治療足癬、結膜炎、糖尿病,預防老年痴呆症。由於大劑量使用阿司匹林副作用比較大,現在一般很少用於解熱、鎮痛和抗炎了。僅在單純關節受累的風溼熱中常用。常用劑量:小兒 80-100mg·kg-1·d-1


對乙醯氨基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撲熱息痛,為臨床用量最大的解熱鎮痛藥物之一。其解熱鎮痛作用緩和持久,但抗炎、抗風溼作用很弱,臨床常用於發熱、頭痛、關節痛。大劑量或長期應用會導致肝損害。該藥口服後約 30 min 起效,作用可維持 3 h~14 h,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對乙醯氨基酚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 2 個月以上嬰兒和兒童發熱時的首選解熱鎮痛藥。常用劑量:兒童每次 10~15 mg/kg,不超過 4 次/d,<2 個月的嬰兒應慎用。

強效非選擇性 COX 抑制劑,抗炎作用突出,臨床主要用於發熱、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急性肌腱炎等。它對血象和腎功能無明顯影響,是用於兒童退熱比較安全的藥物,適用於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熱的患兒。

常用劑量:小兒劑量一般為每次5 mg/kg,體溫高於39℃時可用 10 mg/kg,需要時每 6~8 h使用,每 24 小時不超過4次。

雙氯芬酸口服吸收好,抗炎作用強,能很好地解決關節痛、腫脹,改善其活動,適合骨關節疾病的治療,不適用於單純發熱的患者。因本品有導致骨髓抑制的可能,所以作為非處方藥僅限外用。常用劑量:每次 75~150 mg,每日一次。兒童不宜服用。吲哚美辛為強效非選擇性 COX 抑制劑,有強大的抗炎、鎮痛和解熱作用,因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且重,故不作為日常的解熱鎮痛藥應用。臨床可用於急慢性風溼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也可用於滑囊炎、腱鞘炎及關節囊炎等。另外還是癌性疼痛的首選藥,目前臨床上多用栓劑。常用劑量:小兒常用量,一日按體重61.5~2.5 mg/kg,分 3~4 次使用。

總結:兒童發熱(<3 個月)——對乙醯氨基酚,≥3 個月——布洛芬。接下來我們從退熱效果、安全性等方面分析下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的優缺點。

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都屬於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發揮解熱、鎮痛的作用,從而達到使發熱者退熱、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等作用,但對體溫正常者是無影響的,不會使其體溫降低。兩者的退熱效果是相似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相對而言,單次劑量的布洛芬退熱作用相對較強,降溫維持時間相對較長,但對乙醯氨基酚體溫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後半小時比布洛芬更明顯。沒有一種退熱藥是絕對安全的,而且都有過敏的可能。但總的來說,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的副作用較輕微,在兒童中應用是較為安全的。兒童對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耐受性都是差不多的,其不良反應的發生也與年齡無關,如果沒有禁忌證,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都可作為患兒退熱藥的首選。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在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兒科醫生和家長都應該重視其不良反應,不要隨意使用,如實需使用時,應根據患兒的年齡、體重來綜合計算(其中體重是優先考慮的)具體的給藥量,應避免用藥過量和用藥過頻。布洛芬與阿司匹林有交叉過敏,故對阿司匹林過敏的患兒禁用。有消化性潰瘍史、胃腸道出血、心功能不全、肝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凝血機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礙(如血友病)的患兒需慎用。脫水或水分補充不夠等低血容量的患兒使用布洛芬退熱可增加腎功能損害的風險。另外,罹患水痘的患兒使用布洛芬則可增加 A組鏈球菌感染的風險。對阿司匹林過敏者對對乙醯氨基酚通常不發生過敏,但<5% 的阿司匹林過敏的患兒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後可能會發生輕度支氣管痙攣性反應。服用劑量不應超過推薦劑量,否則可能引起頭痛、嘔吐、倦怠低血壓及皮疹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輕至中度肝腎功能不全者、嚴重心肺疾病患兒應慎用。如果患兒出現黃疸症狀需立即進行肝功能測試。如果伴有持續的嘔吐、腹瀉或液體攝入不足,出現明顯的脫水者需及時處理,積極糾正水及電解質平衡。如患兒出現囟門下陷、口唇乾燥、眼眶下陷、少淚、虛弱等時意味著已經脫水了。若發現患兒具有脫水徵時應注意補液,對於正處於哺乳期的患兒來說,最合適的液體就是母乳。

■ 上海醫藥集團特別支持

本文版權屬於上海藥訊,配圖來自網絡,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兒童發熱治療的解熱鎮痛藥該怎麼用?
    我們今天來談一談兒童發熱治療的解熱鎮痛藥。2月齡以上兒童體溫≥38.2℃伴明顯不適時,可採用退熱劑。高熱時推薦應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薦乙醯水楊酸、保泰松、羥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賴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藥物作為退熱藥應用於兒童,反對使用糖皮質激素作為退熱劑應用於兒童退熱。
  • 這幾種情況,解熱鎮痛藥千萬要慎用!|你「藥」知道
    解熱鎮痛藥(NSAIDs)是一類具有解熱鎮痛作用的藥物,其中除乙醯苯胺類外,還具有抗炎、抗風溼作用,有的還兼有抗痛風作用,臨床上廣泛應用於治療風溼性疾病。由於目前市面上流行使用的NSAIDs品種繁多,分類複雜,並且不同年齡、身體條件、病情症狀使用各種藥物的療效各不相同,因此如何選擇以及合理應用成為臨床上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 兒童解熱鎮痛,NSAIDs如何選用?
    《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圍手術期非甾體抗炎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9年)中指出,目前不建議NSAIDs作為鎮痛藥物用於3月齡以下嬰兒。 《解熱鎮痛藥在兒童發熱對症治療中的合理用藥專家共識》(2020年)中指出,2月齡以上兒童體溫≥38.2℃伴明顯不適時,可採用退熱劑;高熱時推薦應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薦安乃近、乙醯水楊酸、保泰松、羥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賴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藥物作為退熱藥應用於兒童,反對使用糖皮質激素作為退熱劑應用於兒童退熱。
  • 常用解熱鎮痛藥布洛芬與對乙醯氨基酚的區別?兒童用藥安全嗎?
    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作為退熱藥,是目前應用最普遍也是被認為最適合兒童使用的退熱藥。那麼,這兩種常用退熱藥之間有哪些區別呢?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兩種藥物:1、布洛芬(Ibuprofen) ,屬於芳基丙酸類解熱鎮痛藥,有明顯的抗炎、解熱、鎮痛作用,強度與阿司匹林相當,同時對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延長出血時間,但在常規治療劑量使用時,不良反應發生率低,耐受性與對乙醯氨基酚相似。
  • 都用於解熱、鎮痛,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使用上有什麼不同?
    解熱鎮痛藥,一類具有解熱、鎮痛、抗炎作用的藥物,因其廣泛的作用範圍, 被大眾熟知,又因其各種不良反應,一直受到醫生、藥店人和大眾的關注。如何選擇及合理應用解熱鎮痛藥,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本文以解熱鎮痛藥中認知度和使用率都非常高的三種藥物——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為例,來聊聊解熱鎮痛藥的適應症、不良反應和應對及藥物相互作用。解熱鎮痛藥,顧名思義,用於解熱、鎮痛,除此之外,還有抗炎、抗風溼的作用。
  • 解熱止痛片還叫啥名字?
    換季的時候是感冒的高發季節,成年人感冒時會去藥店買些藥,解熱鎮痛藥是常見的。小兒感冒,要慎用解熱止痛片,因為小兒身長,各器官發育不完善,是小兒感冒藥的最佳選擇。很多人會選擇解熱止痛片,解熱止痛片還叫啥名字,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相關知識。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層合理用藥指南》發布!
    為規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的合理用藥,《中華全科醫師雜誌》發布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層合理用藥指南 》。本文介紹藥物治療原則,與各個藥物的用藥目的和用法用量。各個藥物的禁忌症、不良反應、規格、藥物相互作用等信息,請見指南原文。文末附指南連結。
  • 退熱藥黑名單:兒童使用阿司匹林注意7個細節
    你知道哪些兒童退熱黑名單?過去坊間流傳著一句話:感冒發燒,阿司匹林一包。阿司匹林作為一個經典的解熱鎮痛藥,仍廣泛應用於退熱,尤其近些年注射用賴氨匹林(賴氨酸阿司匹林複合物)在醫療機構中大量應用。▲黑榜:安乃近、乙醯水楊酸、保泰松、羥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賴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藥物不推薦用於兒童退熱。特別提醒:雖然我們現在知道阿司匹林可能使病毒感染伴發熱的患兒發生瑞夷綜合症,因此兒童應用阿司匹林應謹慎。
  • 退熱藥黑名單:兒童使用阿司匹林注意7個細節!
    *本文所涉及專業部分,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你知道哪些兒童退熱黑名單?過去坊間流傳著一句話:感冒發燒,阿司匹林一包。阿司匹林作為一個經典的解熱鎮痛藥,仍廣泛應用於退熱,尤其近些年注射用賴氨匹林(賴氨酸阿司匹林複合物)在醫療機構中大量應用。
  • 2020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丨感冒用藥須謹慎,安全合理是關鍵
    2020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感冒用藥須謹慎安全合理是關鍵如頭痛、頭暈、全身肌肉酸痛,可選用解熱鎮痛藥: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鼻塞嚴重者可選用鼻黏膜血管收縮藥:偽麻黃鹼或1%麻黃素溶液滴鼻,流清鼻涕可選用抗過敏藥:氯苯那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等。
  • 這份兒童用藥黑名單,每個家長都應看到!
    1 柴胡注射液 柴胡注射液作為退燒針,在兒童發熱治療中應用很普遍。 作為一種臨床常用的退熱藥,柴胡注射液主要用來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瘧疾等疾病引起的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