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熱鎮痛抗炎藥物
(NSAIDs)是一類具有解熱、鎮痛作用,絕大多數還兼有抗炎、抗風溼作用的藥物,包括非典型NSAIDs(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非選擇性NSAIDs(阿司匹林、布洛芬、洛索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雙氯芬酸、氟比洛芬酯、酮咯酸等)、選擇性COX-2抑制劑(塞來昔布、艾瑞昔布、依託考昔、帕瑞昔布、尼美舒利等),臨床可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等的治療,適於有頭痛、發熱、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狀者。那麼,兒童選用NSAIDs解熱鎮痛時,需注意些什麼?
非典型NSAIDs對乙醯氨基酚幾乎無抗炎作用;阿司匹林為不可逆的NSAIDs,目前國內主要用於抗血小板。非選擇性NSAIDs可同時作用於COX(環氧化酶)-l和COX-2,選擇性COX-2抑制劑又稱昔布類或考昔類(COXIBs)藥物,可選擇性抑制COX-2,對COX-1抑制作用無或較少。
《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圍手術期非甾體抗炎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9年)中指出,目前不建議NSAIDs作為鎮痛藥物用於3月齡以下嬰兒。
《解熱鎮痛藥在兒童發熱對症治療中的合理用藥專家共識》(2020年)中指出,2月齡以上兒童體溫≥38.2℃伴明顯不適時,可採用退熱劑;高熱時推薦應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薦安乃近、乙醯水楊酸、保泰松、羥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賴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藥物作為退熱藥應用於兒童,反對使用糖皮質激素作為退熱劑應用於兒童退熱。《兒童呼吸安全用藥專家共識:感冒和退熱用藥》(2009年)中指出,目前認為最適於兒童使用的解熱鎮痛藥物為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一.阿司匹林
解熱鎮痛作用強而迅速,還有抗炎、抗風溼、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兒童患流行性感冒(流感)或水痘後使用,可能引起瑞氏症候群,致白細胞、血小板降低。世界衛生組織主張,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發熱的兒童不應使用阿司匹林,其用途僅限於兒童風溼熱、幼年關節炎和川崎病。國內推薦的非典型肺炎(SARS)治療方案中規定,發熱兒童禁用阿司匹林。《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圍手術期非甾體抗炎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9年)中指出,阿司匹林可引起瑞氏症候群,應避免用於兒童。
《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規範用藥的專家共識》(2015年)中指出,阿司匹林用於兒童流感或水痘治療時可能引起瑞氏症候群(嚴重肝損害和腦病),不用於兒童感冒治療。
注意事項:可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甚至可引起胃潰瘍和胃出血,對肝、腎功能有損害,嚴重者可致腎乳頭壞死、肝昏迷甚致死。特異性體質者還會出現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及阿司匹林哮喘等過敏反應。
二.對乙醯氨基酚
解熱鎮痛作用強度與阿司匹林相似,是目前小兒患者中使用較為安全的藥物,可用於2月齡及以上者。
注意事項:不良反應通常與高劑量長期用藥、過量用藥或伴有肝、腎功能不全等異常有關。偶見噁心、嘔吐、出汗、腹痛等。少數可發生過敏性皮炎、粒細胞缺乏、血小板減少等。大劑量或較長時間應用,有可能發生肝毒性,如肝損傷甚至肝壞死。皮膚毒性:偶見皮疹。有報導,極少數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可能出現致命的、嚴重的皮膚不良反應,如剝脫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TEN)、Stevens Johnson症候群(SJS)、急性泛發性發疹性膿皰病(AGEP),可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出現。當出現皮疹或過敏反應的其他徵象時,如用藥後出現瘙癢、皮疹,尤其出現口腔、眼、外生殖器紅斑、糜爛等,應立即停用藥物。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輕至中度肝腎功能不全者、嚴重心肺疾病患兒、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患兒慎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三.布洛芬
有明顯的抗炎、解熱、鎮痛作用,是目前小兒患者中使用較為安全的藥物,可用於6月齡及以上者。
注意事項:常見不良反應為消化道反應如消化不良、胃燒灼感、胃痛、噁心和嘔吐等,少數出現胃潰瘍和消化道出血者。神經系統反應如頭痛、嗜睡、眩暈、耳鳴等。少見下肢水腫、腎功能不全、皮疹、支氣管哮喘、肝功能異常、白血病減少等。與阿司匹林有交叉過敏,對阿司匹林過敏的兒童禁用。
四.氨基比林
作用機制與阿司匹林相似,因易引起骨髓抑制及能形成亞硝胺致癌物質,故單用製劑已淘汰。常用多為複方製劑,可引起白細胞減少。複方針劑每2ml內含氨基比林0.143g及巴比妥0.057g,皮下或肌注。3歲以下兒童因其肝、腎功能發育不全,應避免使用。
注意事項:可透過胎盤和乳汁分泌,不推薦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使用。複方氨基比林禁用於造血功能障礙者。
五.酮咯酸
2-16歲的兒童術後鎮痛可選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劑,靜脈劑量一次0.5mg/kg,最大劑量不超過15mg,通常僅限於單次使用。
注意事項:可引起致命的嚴重皮膚不良反應,如剝脫性皮炎、Stevens-Johnson症候群和中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這些嚴重事件可在無徵兆的情況下出現,若出現皮膚皮疹或過敏反應的其他徵象時,應停藥。慢性腎臟病、血容量不足或有腎功能衰竭(腎衰)風險者禁用。肝功能損傷或有肝病史者慎用。禁與嗎啡、哌替啶、異丙嗪、羥嗪於小容器(如注射器)內混合,可引起酮咯酸析出。
參考文獻:
1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圍手術期非甾體抗炎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普通外科雜誌,2019,34(3):283-286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19,18(5):422-426
3解熱鎮痛藥在兒童發熱對症治療中的合理用藥專家共識[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2020,35(3):161-167
4兒童呼吸安全用藥專家共識:感冒和退熱用藥[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09,24(6):442-444
5中國兒童普通感冒規範診治專家共識(2013年)[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3,28(9):680-685
6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規範用藥的專家共識[J].國際呼吸雜誌,2015,35(1):1-4
7普通感冒規範診治的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誌,2012,51(4):330-333
8國家藥監局關於修訂對乙醯氨基酚常釋及緩釋製劑說明書的公告(2020年第15號)
9普通外科圍手術期疼痛處理專家共識[J].中華普通外科雜誌,2015,30(2):166-170
10成年人非阿片類鎮痛藥圍手術期應用專家共識[J].國際麻醉學與復甦雜誌,2019,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