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將佛教歸劃為一道、二教、四乘、四心,密乘是實相的最高認識

2020-12-21 普通人看世界

漢傳密宗的正式形成以一行大師的判教為標誌。一行站在密教的立場上對當時各家各派的教法進行判別比較,樹立了密宗特殊的地位。一行的判教大致可以總結為,一道、二教、四乘,四心判教。

一行首先以一道來統領各家各宗,認為不管哪種教法,歸根結底都是佛法的內容,並不脫離佛之所說。只要是佛法,就都是通往解脫之路。所有的佛法都是大毗盧遮那佛所說。毗盧遮那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性、不同的愛好、不同的因緣,現出無量的身形,發出種種的法音,對眾生說不同的方便法門,使眾生得到度脫。因而,不管佛在何時說何法,不管是頓是漸,是顯是密,都是大毗盧遮那加持身所說,無非解脫,不出成佛之道,萬法歸宗,異說同歸,一切萬法都歸入不可思議的解脫三昧,本質沒有差別。不過,一行此處所指仍是佛法本身,並不把外道法門都包括進來。

一道可分為顯、密兩教,顯教是漸進之教,密教是頓入之教。密教是如來「秘奧之藏」,很難得的機會才說一次,絕對不傳給因緣淺薄之人。而顯教是對大眾所行的教化,因而稱作顯露常教。一行此處的立場十分明確,顯教是密教以外的教,密教才是佛教根本的教法。

一道再進一步細分為四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和秘密乘。聲聞乘和緣覺乘統稱二乘即小乘,菩薩乘與秘密乘可歸入大乘,但秘密乘指密教,是大乘中的頓教,是佛法的根本。從解脫的速度來看,小乘如同乘著羊向前走,大乘如乘馬而行,都是比較慢的修行方法。而秘密乘與此不同,它好像是修得神通的聖人,想到哪兒只要意念一動即可到達,速度不可同日而語。

根據四乘對於佛法實相悟解的深淺,又有四種心的區分。小乘對佛法實相的認識叫出世間心,表現在《阿含》及十二部經中,認識到世間皆為五蘊(受、想、行、識、色)和合而成,因緣變化無常,沒有永恆的本質和主宰。但二乘的悟性不高,進一步把五蘊執為實有,即對事物的特性和關係執為實有,只能到達一種相對不變的、沒有煩惱的境界。

菩薩乘以大乘唯識宗和大乘空宗為代表。大乘唯識宗對諸法實相的認識叫做無緣乘心。無緣乘心能悟解人無我和法無我,主要表現在《楞伽經》、《解深密經》、《勝鬘經)、《寶性論)中。這些經文區分法相,解脫八識三性,最終結論是三界唯心,心外無境。唯識派觀察阿賴耶識的深密法相,認識到阿賴耶識的種種作用如夢如幻,如光如影,如幻變之城,但都把阿賴耶識的範疇執為實有,這當然不能算是對諸法實相的根本證悟。

大乘空宗對諸法實相的認識叫極無自性心,表現在《般若》類經典以及《華嚴》諸經中,說種種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極無自性心觀察世間萬有皆因緣而生,無常變易,因緣本身亦為因緣所生,幻起幻滅,最終沒有根本可以把握,甚至於當下即空,無須推究,也就是說諸法畢竟無生。

一行對極無自性心頗為讚賞,但他隨即指出極無自性心的缺陷,極無自性心仍然不是對諸法實相直接的證悟,它仍然依賴於思辨觀察、對佛法進行推理論證,依靠的方法也就決定了極無自性心雖能認識到諸法空性,卻難以很快地契入實相境界。

對於諸法實相最高的認識是由秘密乘完成的,叫做如實知自心。如實知自心,也就是諸法實相身我證悟。修行者依賴三密神力加持,在一念心中直接觀知十緣生義,從佛界至眾生界,一切事相了了覺知,一切法義自然證悟,這樣就叫做一切智智。秘密乘初發心時就要直觀自心實象,認識達到了最深點。

通過一道、二教、四乘、四心的判教,密宗與其它宗派的區別得到理論上的論證,密宗作為獨立的中國佛教宗派正式形成了。

相關焦點

  • 密乘十四條根本戒釋
    諸位行者應在守持第三條根本誓言基礎中恆時淨觀,若是違犯第三條,則第四條、第五條均易失毀。6.誹謗自他之宗派,此乃罪墮第六條  佛教乃聖諦,為清淨、平等、真實之意。釋迦牟尼佛針對不同根機傳授八萬四千法門,後學依此安立眾多支分及門派,行道雖異,原理一如,皆為調心之方便,故切勿贊自毀他,而違犯密乘十四條根本戒的第六條。吾將紅教華智仁波切《自我教言》、喇嘛仁波切教言、黃教《三主要道》、薩迦派《離四耽著之教言》、白教米拉日巴尊者教言等匯集為《諸宗派精要寶藏》, 意令寧瑪派行者既了知諸宗派之要義,又以普遍、無偏袒之信心執萬法攝一之竅訣實修。
  • 什麼是密宗?——我對修學密法的建議
    第一、把密宗視為搞神通的教派,這是非常可笑的事。我們都知道,密續的內容博大精深,不單單是講些咒語或儀軌,以開發神通。稍有這方面常識的人都明白,密宗並非如一般人想像得那麼簡單。第二、說密宗是喇嘛教也不正確。「喇嘛」有無上、出家人、上師的意思,把這套在密宗的頭上,顯然名稱不相合。
  • 《四乘指歸頌》原文(單偈頌版)
    《四乘指歸頌》原文下載地址顯密佛網http://www.xianmifw.com
  • 《四乘指歸頌》原文(偈頌加科判版)
    甲二、指示能歸之法乘 分二:一、勸請法眾圓滿受學;二、教示四乘道行果德。乙一、勸請法眾圓滿受學普於成量大師教,深心欲學四眷屬,慈切教誨略稟白,當善諦聽持心中。乙二、教示四乘道行果德 分四:一、教示淨業乘;二、教示滅惑乘;三、教示降魔乘;四、教示普賢乘。丙一、教示淨業乘 分二:一、教示道行;二、教示果德。丁一、教示道行 分三:一、總示因果律,教誡須嚴密取捨業行;二、教誡常念生死苦淨除順生死業;三、教導信解涅槃妙德後依止無漏道淨一切業。
  • 惟賢長老 太虛大師是怎麼判攝佛教的?
    教之佛本,三期三系太虛大師認為:佛在世時,佛為法本,法以佛為主、以佛為歸,雖然應機說法差別無量,但並沒有分大乘小乘、頓教漸教,故佛為法本,法皆一味,佛怎麼說就怎麼說。雖聞法者以特殊的機緣關係,解有差殊,但不能以此別為大小,故也就不能分作任何的宗派了。
  • 密宗法門與蓮花生大士
    密宗又稱為密教,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宗派,又稱秘密真言宗。密宗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禮儀,民俗信仰為其特徵。該派的修持之法講究與諸佛菩薩的秘密相應,即身秘密,語秘密,意秘密,以達到天人合一即身成佛的至高境界。如同古道名言,原始祖炁,一炁分真,我即原始,原始即我。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觀音
    密宗中的三怙主,分別是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和金剛手菩薩,分別代表大悲、大智、大力。也由此可見觀音菩薩在藏傳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和漢傳佛教不同,藏傳佛教觀音菩薩造型通常為男身,在密宗造型中,形象更加多樣化。有四臂觀音、六臂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以及忿怒相馬頭明王等。
  • 金 剛 密 籤
    密法至高戒律嚴三密相應最為關秘密行持不外露一咒一法灌頂先若未灌頂輕傳咒或教手印觀想參此人即犯三昧戒地獄門中去團圓傳法必備上師資三部灌頂有教言外密依文見法表內密四部法無邊密密至高神通顯除此決非聖人言熟讀上師條件文方可步穩不邪門千言萬語叮嚀說切記深解聖潔文末法時代確來臨密宗邪師遍紅塵
  • 蓮師為空行母眾宣說的九乘心要
    人天乘包括世間的一切善法學問,外道乘則為一切顛倒邪執的外道宗派,而內道乘則指佛法的內義。在內道乘中又可細分為九乘,這就是所謂的九乘修證次第,大家請仔細諦聽。這時,除了屍陀林中的空行母眾信受聽聞之外,仿佛法界諸佛都以微妙心光注照著蓮花王太子的頂上,使他的身上晶瑩地披上明透的霞光,溫和地令人目不暫舍。
  • 從判教看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
    在後來的閱藏期間,讀《大般若經》在甚深般若中得一相應,對從前所參學的禪教思想融會貫通,得出對佛法的整體認識,認為「佛法不外宗下與教下二種」。離語言文字、直契本心者謂之宗,建立於語言文字之上解行則謂之教。禪宗即是宗下;講、律、淨、教這四門都可攝歸於教下。這些見解是「承襲古德」,未能脫離傳統佛教的判攝。
  • 宏開四教 直闡一乘——傳喜法師二〇一八年慧日禪寺講授《天台宗綱要》圓滿
    《天台宗綱要》為臺宗座主靜權長老所述,囊括了佛陀的一代時教,是天台宗教義的提綱。它依眾生根器利鈍、煩惱厚薄,將一佛乘開為「藏、通、別、圓」四教。此書教觀兼舉,理事俱談,是行者背塵合覺、從凡入聖的綱領與指南。
  • 關於佛教的派系劃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說藏傳佛教就是密宗
    我們知道,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也被人俗稱黃廟和青廟。它們有各自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生活習俗,也存在一些的不同。現如今,漢藏佛教兩者卻在五臺山共同存在,那兩者之間到底是青中有黃,還是黃中有青呢?還是各念各經,互不來往呢?千僧齋會,是五臺山一個傳統的佛事活動,法會設在藏傳寺廟羅睺寺,屆時山上所有四眾弟子,誦經念佛、虔誠頂禮。
  • 《佛教各宗派概論》上
    在中國佛教,有演繹流傳至今的律宗、三論宗、禪宗、法華宗、淨土宗、唯識宗、華嚴宗、密宗等大乘八宗,俱舍、成實,小乘二宗:共成中國佛教十宗。各宗派開宗的祖師們為了消除宗派間的衝突,而運用判教的方式來整理佛陀的教法,並且各自判別各宗的高下,也為自宗在佛陀一代時教中安立位次,如華嚴宗的五教十宗說,法華宗的五時八教說,即是目前最普遍流傳的判教。
  • 漢傳佛教究竟有多少分支?
    實際創始人為唐代道宣。復因道宣住終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稱。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也稱四分律宗。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實踐;戒相是戒的表現或規定,即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該宗的主要學說是戒體論。戒體是受戒弟子從師受戒時所發生而領受在自心的法體。即由接受的做法在心理上構成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
  • 最基礎的100個佛教名詞詳解(建議收藏)
    30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小乘的三法印(加大乘諸法實相為四法印)31 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32 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33 四等:即四無量心。59 六相: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60 六時:晝三時(晨朝,日中,日沒。)夜三時(初夜,中夜,後夜。)61 六道四生:六道中有胎、卵、溼、化的四類眾生。
  • 最基礎的100個佛教名詞詳解.建議收藏
    30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小乘的三法印(加大乘諸法實相為四法印)31 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32 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33 四等:即四無量心。59 六相: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60 六時:晝三時(晨朝,日中,日沒。)夜三時(初夜,中夜,後夜。)61 六道四生:六道中有胎、卵、溼、化的四類眾生。
  • 顯教和密教就像鳳凰的一對翅膀
    整個佛教,從不同的角度產生了多種不同的分類體系,其中一種稱為顯教和密教。按照最常見的世俗定義,顯教可以泛指大乘和小乘,密教可以單指金剛乘。顯密二教的起點和終點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中間修行的過程、方式和速度。舉個例子來說:金剛乘好像是乘飛機。世界上有很多種交通工具,但最直接、最快速、最舒適的就是飛機。
  • 佛緣丨 100個佛教名詞解釋
    12、【二執】我執(又名人我執),法執(又名法我執)。13、【二空】我空(悟五蘊無我的真理),法空(悟諸法緣生性空的真理)。14、【二障】煩惱障(障礙涅槃),所知障(障礙真知之智)。24、【三藏】經藏(修多羅);律藏(毗奈耶);論藏(阿毗達磨)。25、【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26、【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寶。27、【大乘】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
  • 每日睡前必誦:密乘十四根本墮罪懺悔頌
    密乘十四根本墮罪懺悔頌    頂禮大聖文殊童子!  諸法清淨即上師,蓮花足前作頂禮。  十四根本之罪墮,如續所授作懺悔。  總之金剛持明尊,皆雲依師獲悉地。  違背善逝之教言,此乃罪墮第二條,觸犯二條作懺悔。  嫉恨金剛諸道友,此乃罪墮第三條,觸犯三條作懺悔。  若於有情舍慈心,此乃四條諸佛曰,觸犯四條作懺悔。  諸法根本菩提心,舍其即為第五條,觸犯五條作懺悔。  誹謗自他之宗派,此乃罪墮第六條,觸犯六條作懺悔。  於諸未熟凡庸前,若傳密法違七條,觸犯七條作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