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也是個詩人,有一首雲雨詩很出名,還被《金瓶梅》用作開篇

2020-12-24 文青剛木

呂洞賓,姓呂,名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是道教全真派祖師,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同時也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還被尊為天下劍仙之首,頭銜很多,在民間的影響力極大。呂祖雖然是修道之人,文採才情卻也非常出眾,曾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美文佳作,其中有一首名叫《警世》的詩篇十分經典,且來欣賞: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凡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二八年華的美麗女子雖然令人眷戀,但美色也會像利劍一樣鋒利,雖然不會直接讓人斃命,但如果過度的話暗地裡還是會持續讓人損害身體和急速衰敗。呂祖這首詩相對很多蘊含典故的作品來說,算是比較直白和通俗易懂,跟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風格比較像,就是直接明確告誡世人不要過度沉迷美色。

呂祖是修道之人,自然非常注重養生,而且他自創的純陽功法十分厲害,據說如果保持童子之身可以修煉到「純陽無極」的境界。傳說武當張三丰張真人就是修煉這門功法,一直保持童子之身,至於最後有沒有得道飛升就無從考究,不過長壽倒是真的,這個毅力叫人敬佩,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郭襄,畢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啊,可終究到底都是張三丰沒有勇氣,郭襄明明就在不遠的峨眉,卻始終不敢去找她,情之一字實在難懂。

當然,《警世》不是說要完全斷絕慾念,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像張三丰那樣終身不娶的,呂祖只是告誡世人不要沉迷其中而已,並且呂祖也成家立室了,還和妻子一同四處遊歷,尋訪名山,有的民間傳說還認為《西遊記》裡水簾洞的原來主人就是呂祖,因為呂祖喜歡居住在山洞裡,還和妻子各住一洞,相視對望,「洞賓」這個字號就是這樣來的。

《警世》這首詩被放在《金瓶梅》裡作為開篇詩,意義是十分深遠的。《金瓶梅》是我國明代長篇白話世情小說,也是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西門慶和三個女人之間的故事,這三個女人分別是潘金蓮、李瓶兒和龐春梅,她們名字裡各取一字就構成了這部小說的書名。小說裡不僅單純講述男歡女愛,更多的是揭露當時社會現實的種種腐朽和醜行,而《警世》一方面對書中人物的生平寫照進行了歸納性總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引起世人對社會現狀的警醒與思考。

不過由於《金瓶梅》對男女之事的描述過於露骨,而且諷刺意味太濃,在明代開始被封作禁書,而呂祖這首《警世》詩卻一直警醒著世人,畢竟無論在哪個時代,不懂節制的欲望都會給社會帶來腐蝕和危害,所以這首詩雖然沒有華麗的言語,但意義深遠。

相關焦點

  • 呂洞賓寫了首「雲雨詩」,畫面露骨直白,被《金瓶梅》選作開篇詩
    談及呂洞賓,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八仙之一,有很多學者給八仙排名,呂洞賓名列第一。呂洞賓,姓呂,名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是道教全真派祖師,享有極高聲譽。呂洞賓詩作,涉獵很廣。大多為修身養性、或修身之法的詩作。另外比較出名的就是一些警示方面的詩。其中一首叫做《警世》的詩作,寫得最是露骨、直白。因為詩風描寫的是男女間的雲雨,所以被人稱為「雲雨詩」,也因為這首詩呂洞賓還被後人冠之為「汙詩之王」,甚至明朝學者蘭陵笑笑生在寫《金瓶梅》時,還將其作為開篇詩。
  • 呂洞賓寫了一首雲雨詩,畫面直白卻暗藏深意,還被此書當作開篇詩
    《金瓶梅·序》,開篇即警示,是優秀的:讀《金瓶梅》,生起慈悲心,是菩薩;讀《金瓶梅》,心生敬畏,是君子;讀它來激發歡樂是卑鄙的人;讀它來啟迪心靈是一頭野獸";"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讀《金瓶梅》會有不同的感受。但可以肯定的是,《金瓶梅》的本質不是"情色"。
  • 中國「汙詩之王」:被當作《金瓶梅》開篇詩,作者後來成了「神仙」
    1.呂洞賓從一個儒生修的大道,普渡眾生感情是我們人生必經之事,對於感情不同的經歷,也會讓我們有不同的感悟,就如同歷史名人呂洞賓,就曾因為感情寫過一首雲雨詩,這首詩也讓他被後世之人稱之為是"汙詩之王",那麼到底是怎樣的作品竟然可以成為《金瓶梅》的開篇詩呢?
  • 呂洞賓一首經典的七言絕句,通篇生動有趣,寫出了活靈活現的牧童
    呂洞賓,原名呂巖,晚唐時期著名的道士,而且也是「八仙」裡面極富傳奇色彩的一位神仙,儘管「八仙過海」這個故事是一個神話傳說,但是世間關於呂洞賓這個人物,卻是真實存在,而且他法術高超,也是其中的靈魂人物。現實生活中的呂洞賓不僅是一位道士,還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同樣有很多經典的名篇佳作流傳於世。唐朝本身就是一個詩的國度,誕生了無數偉大的詩人,呂洞賓作為生活在那個時代的道士,自然是會寫詩,而且他的詩也是非常貼合生活,尤其是這首經典的《牧童》,那就是一首難得的經典之作,通篇描寫得如詩如畫,又充滿了生活情趣。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赤裸裸地追捧楊貴妃-開篇兩句被人廣為傳頌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赤裸裸地追捧楊貴妃-開篇兩句被人廣為傳頌 朋友們大家好,中國有非常多優秀的詩詞,如果要說到最鼎盛的時期應該就屬於唐朝的詩了,一直到現在都還在被人們歌唱流傳,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興趣樂趣,讓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去感受過去的那份或灑脫、或悲痛。
  • 李白有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外國人直言好詩
    李白有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外國人直言好詩!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不少的優秀人物和優秀的作品,而詩歌詞彙應該是當時最有名的娛樂文化項目,這些詩人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文化寶藏。
  • 呂洞賓,黃粱一夢修真仙
    呂洞賓猶疑不定,沒敢接話兒。鍾離權見他此時尚未開悟,不便勉強,就又說:「你可以作一首絕句,讓我來了解一下你的志向與胸懷。」呂洞賓沒有介意道士的直白,隨即揮筆題詩一首:生在儒家遇太平,懸纓垂帶布衣輕。誰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歸上清。鍾離權一看,暗自驚嘆:「果然有些根器!」心中不免喜悅,便取出一些黃粱米,準備柴草,燒火做飯。
  • 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一首詩有一個令人驚異的開篇,又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必然會讓無數人感到驚豔。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作也是如此,好的開篇可以統領全文、提綱契領,但如果虎頭蛇尾,也會令人遺憾。比如白居易的《憶江南》,開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強調自己的親身感受,令人信服;結尾「能不憶江南?」以反詰作結,作者無疑問而提問,卻加強了所肯定的意思。雖然全文只有短短的27字,作者卻非常用心地處理好了這些細節。下面介紹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 龔自珍的一首絕句,開篇就飽含哲理,後兩句更令人回味
    一首好詩,總是凝聚著作者辛勤的汗水,以及不俗的才情。詩人有時登高遠眺,心裡湧起不盡的遐思;有時凝思默想,腦海中構思著傳世的篇章。春暖花開時,李白吟詠燕草秦桑,感懷春風何事入羅幃;夏木陰陰處,王安石抒寫暖風幽草,詩人居茅屋觀流水,自得其樂。
  • 《金瓶梅》裡的花樣食色
    ▲_______▲《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書」之首,各取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三人名字作為作品的名字,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白話世情章回小說。成書約在明朝隆慶至萬曆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金瓶梅》是一部奇書,在文學史上有著不朽的地位:它是我國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也開啟了此後以世情風俗為主流的小說創作方向。
  • 王士禎的一首絕句,開篇描繪了壯美畫面,最後7字卻盡顯悠閒
    清代就有一位詩人,在一次危急關頭卻悠然自得,下面介紹王士禎的一首絕句,開篇描繪了壯美畫面,最後7字卻盡顯悠閒。大風渡江清代:王士禎鑿翠流丹杳靄間,銀濤雪浪急潺湲。布帆十尺如飛鳥,臥看金陵兩岸山。王士禎為清代著名詩人,順治年間進士及第,曾在康熙年間官至刑部尚書。王士禛一生筆耕不輟,他在文學創作的實踐中敢於突破傳統,重視各種通俗文學,自己的詩歌創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一年春天,詩人準備去南京辦差,渡江前因為風大浪高,他只好先在燕子磯下泊船,準備等到風定後再渡江。可是大風不僅未停,反而比之前顯得更加劇烈。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
    它們一個以雄渾之美見長,另一個則以纖穠之美取勝。李商隱就是晚唐詩壇最傑出的代表,詩人不僅有崇高的理想,還有切實的觀察。晚唐的歷史也讓善於感受現實的詩人體驗到秋花的幽豔。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
  • 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
    王安石是北宋傑出的詩人,他不僅為宋詩的發展起了獨特的作用,而且還發展了歐陽修、梅饒臣、蘇舜欽的詩歌革新成果。荊公的作品形式多樣、意境深遠,但主要是寫景抒情、詠物言志,十分精工深婉,寓悲壯於閒淡之中。但是王安石也很有個性,經常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奉酬永叔見贈宋代:王安石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
  • 劉長卿一首寫雪的詩,一開篇便是驚豔了世人,成為了千古絕句!
    唐詩作為是中華文化的象徵,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它的文學價值,在唐一朝,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詩人,他們用自己手中的筆,寫下了一首首優美的詩篇,在這些詩篇中,詩人在那有限的篇幅裡,儘可能地表達出了自己的情感,也正是這一份情感的融入,使得每一首詩,都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 杜甫附庸風雅,攜兩位歌妓納涼,寫下這首不汙的雲雨詩,香豔無比
    詩歌在歷史上有兩個發展的高峰期,一個是先秦:出現了詩歌這樣的文學體裁;一個是唐宋,繼承、發展弘揚並傳承了詩歌,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毫無疑問,唐代是詩歌發展最輝煌時期,不僅產生的詩歌數量多,而且所產生的詩歌精品並流傳下來的也是比較多的。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7字便令人叫絕,驚豔了千年!
    尤其是開篇7字便具有了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歷代以來均令人叫絕,驚豔了千年。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從這裡的「斷」、「開」字,可以看出李白在描寫天門山形態特徵之餘,還著重寫了浩蕩東流的長江衝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磅礴氣勢。彷佛天門東、西兩山本來就是一個整體,它負責阻擋著洶湧的長江水,但卻被長江衝開了一條「天門」,使得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稍加想像,便能體會到開篇7字,所帶來的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
  • 清詞第一人:納蘭性德,寫了一首傷感之詞,開篇第一句便是經典
    而納蘭性德,作為清朝最出名的一大詩人,是當時著名詩人,書法家,藝術家。他的詩詞著作,如山間之泉露,望之解渴,飲之甘甜,給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納蘭性德,早年的時候飽讀詩書,不到加冠之年便入國子監,隨後不僅考上了舉人,隨後又成為貢人,並且成為清朝歷史上為數不多的進士。
  • 魯迅的一首詩,開篇就飽含哲理,最後7個字更難以辯駁
    下面介紹魯迅的一首詩,開篇就飽含哲理,最後7個字更難以辯駁。答客誚作者:魯迅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作者沒有鋪敘事情的原委,但開篇就富有哲理。詩人說,對子女沒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傑;憐愛孩子,怎見得就不是大丈夫呢?作者有力地回擊了那些抽象地玩弄「有情」和「無情」的論客,自噓的人並不就是英雄;攻擊別人憐子、顯示自己無情,更是卑鄙可笑。後兩句採用比喻手法,更加生動形象,「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 呂祖(呂洞賓)成仙得道有多難?
    呂祖生穿針引線組八仙如果要選出一位在民間影響最大的道教神仙,恐怕非呂洞賓莫屬。呂洞賓不僅在道教中地位極高,在八仙中他也是最富傳奇色彩的一個。八仙的組合,本來東一個,西一個,要把這些人湊成一套班底,必須要有一個中心人物,而這個中心人物,毫無疑問就是呂洞賓。為什麼這樣說呢?理由很簡單,因為呂洞賓是與其他七仙聯繫最多的一個。
  •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不出名的詩人筆下真摯的友誼
    立春已過,最近天氣總是沉沉浮浮,昨日大降溫,風好像要把所有的東西都要佔為己有似的。今天又是一個大太陽,晴色好日子。時令不同,身邊的景物似乎也有不一樣的性格。夏日陽光暴躁,秋日自帶暖意,冬日雖有溫度也帶有三分寒意。春日暖陽,溫和而暖,曬得人心裡兩亮堂堂的。就像植物離不開陽光,人的一生也少不了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