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看生死抉擇,看人性光輝

2020-08-19 臨碣瞰海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一直廣受好評,那它到底好在哪呢?


影片直指中國人「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一舉切中要害,引發社會良性討論,促進了相關領域關鍵性突破。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在進行不同程度的醫療改革,雖然花樣一直在變,但我們卻發現治病越來越貴了。到底《我不是藥神》中的「天價藥」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原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開發一種新藥的物質成本和時間成本非常巨大,另外,有能力獨立開發新藥的公司並不多,所以藥貴。其次,進口藥從國外藥企生產到中國病人買到藥,這其中要繳納關稅、增值稅等各種費用。


事實也如同電影中表現的一樣:一瓶在國內賣4萬一瓶的正版抗癌藥,可能在印度的貨架上只標兩千元,而印度仿製藥的出廠價則更是只要500元!可想而知,中國有多少家庭能有錢把一瓶4萬元的藥一直吃下去?!

不了解不知道,原來世界上真的有一群人在眼睜睜地等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生命因買不起藥而耗竭。這是多麼殘酷的事實啊!《我不是藥神》的好就在於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將類似的問題進行了大膽地揭露,甚至將矛頭直指「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根源。這種大膽是令人欽佩的,而大膽的結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今,電影中「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相關藥品進入醫保、仿製藥價格不斷下降。從來沒有一部電影能這樣真正一舉改變國家的相關政策,並且能引起一些良性的討論與關注,這是非常難得的。

影片不歌頌權貴,也不歌頌超級英雄,它只歌頌我們身邊的事情,歌頌普通人的平凡之光。

影片中的程勇機緣巧合下,他做起了從印度走私仿製藥的生意。初衷當然是為了賺錢,但也無心插柳竟救了不少人命。可是走私之事幹得並不順暢,警察、假藥販、正版藥公司都盯上了他,為了明哲保身,他曾經中斷了自己的走私,但在受到一些事情的影響下,最終還是重操舊業,從此不為賺錢,只為贖罪救人。

電影中的程勇就像是電影《辛德勒名單》中的奧斯卡·辛德勒一樣——一個抱著發財夢想的商販,一步步轉變為一個悲天憫人、普渡眾生的偉大靈魂。另外,影片中張長林告誡程勇的那句「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誰也沒法治」,讓我們看見這個假藥販子內心深處的黑暗,讓我們感到一種無奈的悲涼。但是,當他在審訊室裡玩世不恭地把罪名全部扛下來時,我們也看到了這個不法商人人性的光輝,更從側面反映了程勇做法的偉大。

《我不是藥神》好就好在讓我們看到了平凡人身上洋溢著的人性之光。

影片拷問了生命的尊嚴和生存的壓力,到底哪個更重要?


生命權是人的基本權利,但並不意味著每個有生命權的人都可以輕鬆地活下去。


當疾病找上來的時候,當無力承擔高額的醫療費用的時候,第一想法就是死,但是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愛人以及自己的父母時,活得久一點就成了唯一的願望,因為我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沒有爸爸媽媽,我們寧可自己忍受痛苦,也不想讓自己的愛人和父母傷心悲痛。當為了活下去不得不歷盡世態炎涼的時候,我們不得問:生活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到底哪個更重要?我想,這句話也是對人類對社會的拷問吧。

感謝《我不是藥神》,它讓我們看到在這「小時代」的浮華之下,還有著這樣的人在頑強地活著。


聲明:本文未經作者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另外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編導藝考生必看電影,自我救贖與人性光輝的讚歌
    作為一名編導類藝術生,影評是必不可少的課程,幾乎每個考生都會有一份必看電影清單,並且在看完之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一篇影評。2019年的考試中出現了一些2018上映的電影,同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也是蘊含了很大的道理,同樣成了當時編導藝考的熱門話題。
  • 再看《我不是藥神》,感動的背後,是關於人性的思考
    《我不是藥神但既然選擇了「我不是藥神」作為題目,這說明導演文牧野試圖向觀眾言說的時候擺脫「藥神」的光環。「藥神」是張仲景、李時珍這樣畢其一生心血於醫藥事業的先賢,再歷經數百年的傳誦、謳歌形成的文化符號和精神符號。那麼,依靠走私的保健品店主是否可以當得起這樣的稱呼值得商榷。我以為影片後半部分即老曹逝世後的勇哥,可以稱得上是「藥神」。
  • 徐崢《我不是藥神》——一場人性與法律的博弈
    獲得第 55 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新片《我不是藥神》,讓人們看到了徐崢在另一個維度的表演才華。 如果說徐崢以前的表演主要將自己獨特的幽默發揮到淋漓盡致的話,本片則體現了徐崢在把握嚴肅題材電影方面的獨特才能。
  • 《我不是藥神》在線免費看
    改變從我做起、只要找對方向,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我不是藥神》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好電影,而這個世界最荒誕也在於、越貼近真實越荒誕,許多事真的是現實無敵。電影更有一個強大內核,即「告訴你沒有錢,你誰都幫不了」。
  • 再看《我不是藥神》:技術服務內容,才能讓作品既真實又感人
    距離《我不是藥神》的上映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如今再來回顧這部作品的話,依舊會感覺到這部作品給觀眾帶來的深思,猶記在電影院淚流滿面。一種藥品的開發會耗費大量時間人力財力,經過多年研發出來的東西應該享有專利保護,無可厚非。
  • 我不是藥神,我是演員,我不誤國
    好比我不喜歡被稱為成都「劉德華」,你眼瞎啊,成都「吳彥祖」沒看出來啊。我只是想活下去,請你不要再追查「假藥」了。周圍坐著二三十個帶著口罩的病人看著你,等著你回答,誰能說得出,不行,你們違法了,必須得到懲罰。故事裡每個人物的轉變,與其說是自然而然,不如說是必然的,每個人心中的善念在面臨生命,面臨死亡時,都會表現出人性的光輝。生而為人,我不再感覺到慚愧。
  • 《我不是藥神》:藝術來源於生活,這部電影看哭了多少人
    終在2018年夏季迎來一次逆風翻盤的作品——文牧野導演的《我不是藥神》上映,大受好評。其打破傳統現實題材電影的固有慣性,為我國現實題材影片的類型拓展進行了有益嘗試。首先,《我不是藥神》講述的是市井小人物銷售仿製藥致富救人的故事。程勇資本積累成為商賈是故事的前史,當主人公完成資本積累,進行二次創業,放棄病友存亡,故事進入正題。程勇醒悟,不計成本重新販藥是本片的主線和故事中心,對生命權利進行叩問是核心議題。主人公的選擇不僅關乎病人的生死存亡,也是對自我的救贖。
  • 《我不是藥神》——生命的傳遞
    《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部分,都有獨特的動人性。前半部分是以現實主義的寫真手法呈現真實鏡像。影片表現現實社會裡白血病人在高價進口藥的壓迫下無可奈何地等死,和終於有了程勇弄來的所謂走私藥,他們一度救治有望。影片的後半部分是對現實主義做了深度表現,也就是站在人性的角度提升了程勇的悲劇性和崇高性的結合。
  • 豆瓣73萬豆友,為《我不是藥神》打出9.0的高分,看完我哭了。
    「我不是藥神」,可以說,最近紅透大江南北,遍地輿論和媒體也炸開了鍋,截止上映日期,該電影被釋放的票房5天達到1.5十億,毫無疑問,「我不是藥神」是中國近10年來最偉大的電影,知識點映射出現象級神作的背後,豆瓣評分竟高達9.0分,想想看這無論是從視覺效果,後期宣傳以及電影本身塑造的本質是非常強大
  • 看了《我不是藥神》,你注意程勇出獄的狀況了嗎?
    曹斌(周一圍飾)看了兩人的對話後,程勇才恍然大悟,自己在獄中的3年國家也做出了一些措施。國家將格列寧這款藥納入了醫保。劉思慧(譚卓飾)很多人都將《我不是藥神》視為悲劇,畢竟劇情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另外徐崢老師將當時殘酷的現實展示得特別生動,打動每一位觀眾的內心。
  • 解密《我不是藥神》,真相遠比電影殘酷一百倍
    如果把徐崢的演員生涯分成兩段的話,《我不是藥神》絕對算得上一個分水嶺。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徐崢充其量是一個以搞笑為主的喜劇人,然而《我不是藥神》所涉及的社會性題材,以及對社會公平公正所起的引導作用,讓電影獲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也讓徐崢徹底擺脫了之前的影子,一舉拿下金馬影帝。
  • 看豆瓣高分《我不是藥神》國產現實主義新題材的新突破
    近期上映的《我不是藥神》成為一部現象級的佳作, 豆瓣評分居高不下, 票房與口碑也一路飆升, 透過《我不是藥神》可以反思國產現實題材電影的表達方式與未來出路。《我不是藥神》中的白血病群體正是藉助程勇這位「藥神」才成功的發出自己的聲音, 活命本是件再正常不過的訴求, 對於他們卻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和煎熬才能被關注, 這也正是影片的張力所在。
  • 我不是藥神,我是警察
    看這部電影前,許多朋友勸我別看。
  • 《我不是藥神》記錄著真實的故事,講述的卻是活著的力量
    韓國有很多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他們以真實故事作為背景,反應社會問題,直面人性醜惡。比如口碑很好的韓國電影《素媛》、《熔爐》、《殺人回憶》,都是觀眾認可的好劇。但是一直以來,中國內地的影視在這個領域的題材電影卻始終是比較欠缺的。直到18年《我不是藥神》的出現,才讓觀眾們眼前一亮。假期延長,足不出戶的小編又刷了一遍這部電影。
  • 看了《我不是藥神》,你注意到程勇出獄的狀況了嗎?
    即便那些病人能夠堅持下來,但他們沒有精力再去尋求程勇,他們也沒有辦法再從印度得到貨源,本身經濟能力就不行,活著何嘗不是一種痛苦呢?程勇(徐崢飾)很多人都將《我不是藥神正是恰到好處的反差式結局,兩個畫面的對比也更好地突出了人性的冷漠、自私。當初藥神入獄引起了眾人共鳴,紛紛為其打抱不平;可出獄時卻是「低頭不見抬頭也不見」,這是符合人之常情還是意味著人性在惡化呢?
  • 羅大佑看完《我不是藥神》之後寫了一首歌,感動!
    前些天,隨著《我不是藥神》的口碑與票房並進飆升,羅大佑寫了一首《夜是秋月明》,作為電影的觀後感。
  • 羅大佑的電影觀後感厲害了,看完我不是藥神直接寫了一首歌
    由文牧野導演,徐崢、王傳君等人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自7月5日上映以來,票房相當火爆。正式上映前的點映票房就已經破億,上映首日總票房破3億,三天總票房破10億,《我不是藥神》深受觀眾歡迎,吸金能力也就十分強大了。
  • 再看《我不是藥神》感慨法大於情
    2018年徐崢等主演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劇中的「藥神」程勇在最後的法庭審判中並未為自己申辯,而是冷靜的提到,我違了法該怎麼判就怎麼判,只是看到這麼多病人吃不起救命藥難受,希望國家能更早一天幫到他們。
  • 《我不是藥神》沒看夠?還有三部跟他很像的精彩影片,讓你一次看過癮!
    文章底部有汁源《我不是藥神》徹底火了,我已經將他列為了我的年度最佳影片。
  •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談癌色變的你知道麼,20%的癌症患者與肥胖有關    距離《藥神》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火和熱都不是足以讓他一直持續發燒的理由,在當下社會裡,快餐式的商業電影和豪華的陣容特效早已經不能滿足看客們的精神需求,所謂情懷也不好多次賣弄,而《藥神》恰好不是中國近期火的電影中的任何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