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6個角色,它憑什麼比《信條》還燒腦?

2020-09-13 電影雜誌

最近《信條》的燒腦刷屏了,很多人表示自己是一臉懵逼地走進電影院,一臉懵逼地走出電影院。

其實《信條》的故事很簡單,主要是時空倒流導致時間線非常繞。

但就在《信條》上映的當天,Netflix也上線了一部燒腦電影,不同的是,《信條》是邏輯燒腦,而它卻是意識燒腦——

《我想結束這一切》

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這是一部非常規的意識流電影。

提起意識流,很多觀眾雖然不太了解,但一定都被這類電影「欺騙」過。

最為經典的例子就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當年多少人以為是個科幻愛情片,奔著湯唯去看的,結果一臉懵逼的進去,一臉懵逼的出來。

其實意識流電影為了深化主題,用了很多非常規的戲劇構造模式,比如摻雜了大量主角的思維臆想,甚至是時空空間的跳躍多變。

一言以蔽之,不能抱著看爽片的態度看觀摩意識流電影,得往主角的內心深處挖掘。

這麼一解釋,估計很多人都沒興趣了。

別急,聽小妹慢慢分析。

《我想結束這一切》改編自小說作家伊恩裡德的同名懸疑小說。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小說是得了大獎的。

故事主要講述了男主傑克和女友在暴風雨的夜裡,發生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經歷。

《我想結束這一切》的標籤上出現了「驚悚」和「恐怖」,小妹覺得這並不是說電影是恐怖電影,而是它所延伸出來的思考,細思極恐。

電影2個多小時,但一共就出現了6個關鍵人物。

分別是傑克和女友,傑克的父母,學校的保潔員,還有賣冰淇淋的服務員。

在一個暴風雪的日子裡,傑克準備帶著女友去拜訪自己的父母,但在車子上,女友卻憂心忡忡,不停地自言自語。

其中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我想結束這一切」。

很明顯,女友並沒有做好見傑克父母的準備。

她和傑克的感情四平八穩,沒有激情,也談不上沉悶,八個字形容: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每次當她覺得應該到了要分手的時候,傑克就會送上溫暖,而這個舉動無一例外都會在當下打消她的念頭。

「我想結束這一切」她暗示了自己無數次,可每次都是欲拒還迎,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蒼茫的大雪覆蓋了大地,眼前除了白,還是白。

為了打發坐車的無聊,傑克主動和女友聊起了話題。

如果是你們,舟車勞頓的途中想找點樂子,肯定是談論一些人的糗事或者八卦,要不然就是聊聊政治、房價,

可是女友聊起的話題卻是——哲學。

比如時間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是我們穿越了時間,還是時間穿越了我們。

希望對於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動物能不能意識到死亡等等。

講真啊,能聊這些,而且一聊就是幾個小時的,那肯定不是一般人。

從這裡開始,電影就開始進入了一個催眠的過程。

為什麼說催眠呢,因為這些對話冗長且繁雜,每個問題結束,下一個新問題就會提出。

坦白說,這些聊天的內容和劇情主線有關係嗎?看到最後的小妹負責任的告訴你們,基本沒有太大的聯繫。

但通過她在聊這些話題的神情和觀點,還是能看出她對這個世界的思考是比較悲觀的。

尤其是她對傑克朗誦了一首詩,《骨狗》。

裡面有兩句是對未來的描寫。

太陽像個疲倦的妓女一樣起了又落
The sun goes up and down like a tired whore

天氣猶如折斷的肢體一樣毫無起伏
The weather immobile like a broken limb while you just keep getting older

一切都不動 除了你體內潮起潮落般的鹽分
Nothing moves,but the shifting tides of salt in your body

就這樣尬聊了將近半個小時之後,他們終於開到了家,可是傑克卻拉著女友去了他們家的茅舍。

還說了一通他小時候的事情,比如豬死了,他們全家人並沒有發現,然後豬腐爛了之後上滿爬滿了蛆蟲等等。

而傑克家裡的氣氛只能用陰森和詭異來形容了。

總是自言自語的母親,動手動腳的父親,還有一隻永遠都在甩頭的狗子。

女友本就不想來,此情此景更是將尷尬推上了高潮。

因此晚餐之後,女友就一直催促著讓傑克趕緊帶她回家。

迎著暴風雪,他們踏上了回程的路,可是突然間,傑克說自己想吃冰淇淋。

於是他們掉頭拐到了一個店裡,從服務員的手中接過了兩桶冰淇淋。

可就在他們停下來在車裡享受這個美好時刻時,一個人影突然從車子前一閃而過。

傑克衝出去要抓到偷窺狂,根本不管女友在車裡的大聲制止,於是一轉眼,傑克不見了。

在人生地不熟的路上,女主害怕極了,她不停呼喊傑克的聲音,沿著路走進了一所學校,並在走廊上看到了正在打掃衛生的清潔員。

陌生的夜,昏暗的燈,還有那些若隱若現的人,這些無疑都是恐怖片的標配。

在遇上清潔員之前,整部電影所有的視角都是女友,她的內心活動佔據了大部分的篇幅。

可是當清潔員出現後,視角就轉變成了他,是的,最後的結局就定格在清潔員莫名其妙的自殺上。

覺得這個電影雲裡霧裡對吧,但如果換個思維就不難理解這些奇怪的劇情了。

那就是將電影裡所有的人物包括年老的清潔員,都換成傑克。

而發生的一切,不過是傑克臨終前的幻想。

傑克是一個孤獨的患有分裂症的老頭,他對於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並時常去思考人生存在的意義。

他沒有妻子卻渴望愛情,於是就分裂出了女友這個人,並代替傑克本體理性的部分。

女友的退縮其實是傑克本體的掙扎,她的逃離也是傑克的選擇,那句「我想結束這一切」更是傑克赴死之前最後的遺言。

電影比較複雜的是,它直到最後一刻才揭曉這殘酷的真相,如果看完之後再二刷,你會發現每句臺詞、每個情節都在映射主人公的內心。

一個孤獨至死的人在人生的最後一刻,會想些什麼?

他的一生?

他的愛情?

還是他的遺憾?

傑克用一場暴風雪裡的六個人即串聯起了自己的一生,僅僅只有6個人。

茫然的大雪裡,能聊的話題只有無人能參與的哲學思考,究竟是我們穿越了時間,還是時間從我們身邊穿越?

看似沒有根據的對話,卻反映出了傑克無人問津的內心世界。

有人這樣評價這個故事,看懂的人都是曾經孤獨過的人。

自由的靈魂卻始終要被束縛在一個糜爛的肉體裡,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人註定孤獨,孤獨因你本身而千變萬化,但孤獨的本質依舊是孤獨。

這才是這部電影最後想要告訴觀眾的道理吧。

相關焦點

  • 《信條》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它的時間線是這樣的,很燒腦
    《信條》剛一上映,就引發了觀眾的好奇,畢竟&34;,截至9月6日21點29分25秒為止,票房已經破了2億,貓眼曬出《信條》票房破2億的海報。,但更多網友看完《信條》卻是一頭霧水——它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時間線是怎樣的?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因為它,人的存在,人的思考,有了更深層次的東西。一則是愛,二則是因果。愛與因果,是不以時間的變化而轉移。他電影的難懂燒腦,從來不是刻意為難觀眾,而是他自我對時間的思考。在網友們看來:其他導演的電影看不懂:是部垃圾。諾蘭導演的電影看不懂:你是垃圾。
  • 諾蘭電影《信條》:弄清5個燒腦問題,就能看懂劇情了
    電影《信條》海報截圖。有好多網友都這樣說:刷了幾遍《信條》,還是沒有看懂劇情。其實,只要弄清以下5個燒腦問題,自然就能看懂了。01.如何「逆轉時空」?如果你對整部電影的故事完全一頭霧水,那麼你首先得去理解電影最基本的「逆轉時空」概念。
  • 評燒腦電影《信條》——信條與情懷
    曾經聽一個影評人說過,「科幻片的母體就是人們對現代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恐慌」,一部優秀的科幻影片,它的未知感一定是關乎死亡,並且有很強的危機感。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諾蘭的《信條》,就能理解為什麼影片的口碑比較兩級。有人說它是燒腦的神作,有人覺得沒有新意,大家的角度各不相同。
  • 科幻電影變成物理課堂,「燒腦」的《信條》錯在哪兒?
    「不要試圖理解它,感受它。」電影《信條》開場不久,女科學家向男主人公介紹「逆熵危機」時,已然吐露全片最核心的「秘密」。上周五(4日),科幻動作片《信條》在國內上映,第二天票房過億,影片中出現的「時空逆流」「祖父悖論」「時間鉗形戰術」等物理學概念被網友刷屏分析;雙向時空場景中的槍戰、爆破、動作場景也讓觀眾大呼過癮。然而,只靠「燒腦」設定和視覺奇觀,能成就一部好電影嗎?
  • 科幻電影變物理課堂,「燒腦」的《信條》錯在哪兒
    作者:宣晶「不要試圖理解它,感受它。」電影《信條》開場不久,女科學家向男主角介紹「逆熵危機」時,已然吐露全片最核心的「秘密」。導演、編劇克里斯多福·諾蘭似乎預料到大多數觀眾對這部新片的迷茫,提前給出了療愈的忠告。
  • 理科式燒腦影片《信條》看完了,這部文科式燒腦影片你看了沒?
    喜歡燒腦類影片的朋友肯定不會錯過最近期上映的《信條》,諾蘭導演的又一部燒腦佳作。信條這部作品就很好的將時間與空間結合起來,講述了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而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信條這部影片中夾雜著許多常人極少了解且不易懂的物理量知識,所以我們把它稱為理科式燒腦影片。
  • 《信條》全國上映 | 諾蘭執導,燒腦來襲
    這些不同題材的電影,在他的手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特別燒腦。諾蘭《信條》豆瓣開分8.4 超四成觀眾給出5星好評。8.4分在諾蘭導演的作品中不算高,目前是諾蘭作品中豆瓣評分第九高的電影。在豆瓣短評中,許多觀眾表示「看傻了」「很燒腦」,以及視覺和音效很震撼;但也有小部分觀眾表示影片的文戲顯得有些無聊沉悶。
  • 「過度燒腦」「音效炸裂」讓《信條》又火了一波,但它很難成為9月「救市大片」
    其中被稱為「一遍根本看不懂」的諾蘭的新片《信條》,以2274萬超過了《八佰》,繼上映首日之後,有望再次成為當日的票房冠軍。雖然由於口碑褒貶不一帶來的口碑傳播,再加上各種「音效炸裂」的新聞加持,但《信條》「過度燒腦」的特質,很難讓它成為9月票房的「救市大片」。
  • 諾蘭的《信條》,燒腦科幻,值得一看
    今天看了《信條》這部電影,果然是諾蘭,鬼才,思維比較開放,電影給人以另一種觀影體驗。電影常見的類型有帶入情感的生活片,展現大場面的動作片、戰爭片,還有一些是架空幻想的武俠片、魔幻片、超級英雄片等。而諾蘭的幾部確實是給人超越想像的新體驗,《信條》就是這樣的一步片子,可謂真正意義的科幻片。看這類片,不必過分追究裡面說的正確與否,還有是否嚴謹,我們更應該去享受電影提出的新觀點和基於這個觀點再現出的「真實」場景,因為這是前所未有的新體驗。而不管電影還是圖書都能起到塑造這種場景的作用,這也是享受電影和圖書的一個意義所在。
  • 《信條》太燒腦了!只看一遍可不能完全看懂
    也就是說,在諾蘭以往的影片中,燒腦部分和主線劇情是分開的,燒腦部分只是作為影片中的附加點,就算是你不了解影片中的燒腦部分,你也能被主線劇情的故事本身所吸引。懂了燒腦部分則能讓你更進一步的去理解影片。而這次的《信條》,它的燒腦部分和主線劇情是密不可分,你必須得要理解電影中有關逆時間的燒腦概念,你才能去明白這個故事講了些什麼。比如,在《信條》下圖的這場戲中,女主被反派用逆時間子彈給打中了,為什么女主進入了逆時間世界後,傷就好的比較快呢?為什麼只有女主需要帶氧氣罩,反派卻不用?
  • 「鬼才」諾蘭新片《信條》究竟燒的什麼腦?
    如此燒腦最終是導向對冷戰的思考。文|嚴 敏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電影的衝擊是頗大的。看美國,全球最大連鎖影院AMC的債務升至6.3億美元,另申請3億美元貸款。許多翹首企盼的大片接連更改檔期,連準備2021-2027年上映的星戰新系列和阿凡達2、3集均延期一年(「沒有人比我對新片檔期延後更沮喪了」——卡梅隆如是說),甚至於迪士尼未來十年電影的檔期也大作調整。
  • 這一定是2020年最燒腦的電影,它的名字叫《冷血狂宴》
    但是,當我花了3倍於《信條》的價格,也就是12元看完了這部《冷血狂宴》之後。我覺得:這個定價,有道理!你們看,當初我們推薦和宣傳《信條》的時候,最大的賣點是什麼?沒錯,就是燒腦。那麼,到了這部《冷血狂宴》,其實,同樣非常、超級、特別:燒腦。比如我,全片都看完了,仍然沒搞明白,這片裡的角色都是誰,都叫啥,誰在打誰,為什麼打,到底想幹點啥。它的燒腦程度,何止是《信條》的3倍,30倍也不止啊!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首波評論出爐:感受它並非理解它!諾蘭化的007...
    )以及羅伯特帕汀森 (Robert Pattinson)主演,如今首波評價公開,目前爛蕃茄上的評論為47則,新鮮度為81 %,根據多數評論,這次諾蘭的燒腦風格不只延續,甚至更上一層樓,除此之外,刺激的動作場面和令人瞠目結舌的特效,都讓人目不轉睛。
  • 《信條》燒腦?看看這篇解謎降溫|克里斯多福·諾蘭|信條|薩特|無名...
    9月4日上映的《信條》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編劇的第11部長片,他的作品以非線性敘事、鏡頭充滿隱喻、時空變幻莫測等「燒腦」手法著稱。與他執導的影片《記憶碎片》《盜夢空間》相比,今日上映的《信條》故事主線相對簡單,講述一個特工為了逆轉未來拯救全世界,他在探索「信條」之謎的同時,將要不斷面對「時空逆轉」的巨大危機。
  • 極度燒腦的《信條》,是「救世擔當」還是「水土不服」?
    燒腦電影,究竟有多「燒」時空、概念、結構等是諾蘭電影中的經典元素。他拍的電影,都以「燒腦」著稱。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光憑這幾句簡介,其實都能嗅出其中的「想像力」。但看過影片的人都說,這部電影在燒腦程度上比十年前的《盜夢空間》有過之而無不及。
  • 《信條》:諾蘭又一部燒腦大作,成就了概念,卻犧牲了情感
    《信條》作為諾蘭再度以腦洞大開的理論為突發奇想的作品,概念與視覺奇觀都讓人看得目瞪口呆,「時間」再度成為諾蘭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只不過這次諾蘭玩得更瘋、更緊扣該片命題,以往通過巧手剪輯所編織而成的非線性敘事魔法,這次直接升華到讓非線性敘事與正敘直接在同個畫面發生,畫面倒著轉與正敘的時間軸產生直接衝突,就是諾蘭此次非線性敘事的呈現。
  • 《信條》太燒腦 觀眾看不懂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比《信條》更燒腦的電影來了
    說一句《信條》是最近最火的電影,沒人反駁吧!雖說《信條》已經足夠燒腦,但要論它是年度最燒腦電影,有部片子可就不服了,到底什麼燒腦片,才能與《信條》一戰?雖然同是時間主題的燒腦片,但本片和《信條》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燒腦類型,正如一位網友所說
  • 比《信條》更燒腦的電影來了
    雖說《信條》已經足夠燒腦, 但要論它是年度最燒腦電影,有部片子可就不服了, 到底什麼燒腦片,才能與《信條》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