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9月初的《信條》,剛上映就直接破億。雖然在評分評價上,觀眾褒貶不一。愛的人誇它牛逼,不愛的人吐槽它亂炫技。私以為,《信條》是諾蘭進化出的嶄新精品,無論是從時間脈絡,腦洞開發,還是結構上,人物多主線演進,它的框架無疑玩到了極致。其中,回文式對稱的敘事結構,就是它在《信條》中玩出的新花樣。
-
《信條》燒腦到反人類嗎?也許是未來的諾蘭回到過去,寫了一個流水...
顛倒因果,再把結果「反向」,就是《信條》的講故事手法。影像的倒放和文字的倒放已經是電影中最容易理解的部分,而故事的呈現狀態更為無序。《信條》9月4日首映當晚,一家影院在放到影片高潮部分時著火的照片在各大影迷群裡熱傳。有人分析,這是因為音響動態太大,設備「過載」而自燃了。同樣「過載」的還有觀眾的大腦。
-
《信條》全國上映 | 諾蘭執導,燒腦來襲
這些不同題材的電影,在他的手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特別燒腦。諾蘭《信條》豆瓣開分8.4 超四成觀眾給出5星好評。8.4分在諾蘭導演的作品中不算高,目前是諾蘭作品中豆瓣評分第九高的電影。在豆瓣短評中,許多觀眾表示「看傻了」「很燒腦」,以及視覺和音效很震撼;但也有小部分觀眾表示影片的文戲顯得有些無聊沉悶。
-
《信條》太燒腦 觀眾看不懂
「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正向時間的人和逆向時間的人怎麼能對話?」「不是說穿越回去和自己發生碰撞會粉身碎骨,那為什麼男主角和過去的自己打鬥沒事?」……翻看豆瓣、貓眼等平臺上網友對《信條》的評價,對劇情的困惑和解答成為最熱門的討論內容。
-
就6個角色,它憑什麼比《信條》還燒腦?
最近《信條》的燒腦刷屏了,很多人表示自己是一臉懵逼地走進電影院,一臉懵逼地走出電影院。其實《信條》的故事很簡單,主要是時空倒流導致時間線非常繞。但就在《信條》上映的當天,Netflix也上線了一部燒腦電影,不同的是,《信條》是邏輯燒腦,而它卻是意識燒腦——《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
諾蘭新片《信條》燒腦?《神秘博士》粉絲:就這?10年前已閱
拍出燒腦經典《盜夢空間》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新片《信條》看了嗎?觀眾大呼燒腦,要N刷才能看得懂,實際上大可不必,如果你恰好是個《神秘博士》愛好者的話,理解無難度。好吧,越講越拗口了。舉個例子,下面提到的《神秘博士》劇情,都是意翻。《神秘博士》是一部自1963年開始連載的長壽英劇,1989年項目中斷,2005年重啟。它講時間旅行、外星人互毆,腦洞開得大又全,主角恰好跟《信條》主角一樣,沒有公開姓名,《神秘博士》的主角代稱叫「DoctorWho」(翻譯為神秘博士),《信條》主角代稱就叫「主角」。
-
燒腦大片《信條》無劇透,硬核解析諾蘭的時間理論
原因只有一個——快節奏的推進和無處不在的細節鋪墊應接不暇,燒腦的時間線相互交錯,逆向場景的呈現有悖於慣性思維帶來極大的視覺衝擊。這一次,諾蘭將時間和空間兩者擰成了一股麻花擺在眼前,如此新奇有趣的設定,帶來的是視覺的盛宴也是給思維碰撞上點了一把火。
-
太燒腦《信條》口碑創諾蘭作品新低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地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蒙。」「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
-
《信條》劇情設定燒腦 網友整理觀影攻略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蒙。」「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
-
評燒腦電影《信條》——信條與情懷
曾經聽一個影評人說過,「科幻片的母體就是人們對現代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恐慌」,一部優秀的科幻影片,它的未知感一定是關乎死亡,並且有很強的危機感。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諾蘭的《信條》,就能理解為什麼影片的口碑比較兩級。有人說它是燒腦的神作,有人覺得沒有新意,大家的角度各不相同。
-
時空逆轉,時間鉗形,諾蘭燒腦新片《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與科幻標籤相比,影評娛媒、觀影群體貼給這個導演的更多的是「燒腦「。從《記憶碎片》講述時間定格到《失眠症》模糊日夜交替,到《盜夢空間》營造的多層夢境時間,再到《星際穿越》的改變時間維度,乃至《敦刻爾克》的陸海空三時間線交叉,諾蘭利用理論科學上的超概念打造了一部部燒腦科幻大片。此次上映的《信條》聚焦時間逆轉與多重平行宇宙,將諾蘭的燒腦系列再次拓展。
-
諾蘭新作《信條》燒腦來襲…
文章開始前先借用一句大神的臺詞,你不要試圖理解它,你只能感覺它。這句話可以貫穿該影片…作為諾蘭大神燒腦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信條》千呼萬喚始出來。大神果然就是大神…一刷果然沒讓我失望,智商被碾壓的老陳內牛滿面的準備明天找個物理大神一起二刷。劇情倒是很美國大片。一個特工服務一個名為「信條」的組織,任務就是為了阻止一個俄羅斯的大亨瘋狂毀滅世界的行動。光看劇情主線,平平無奇。
-
《信條》炸了,諾蘭式燒腦公式,逆熵倒轉時間
在首映場看完《信條》,演職員表出來的一瞬間有掌聲。這是一部太典型的「諾蘭電影」,但從某種程度上說,又是一部走出諾蘭舒適區的新嘗試。對於觀眾來說,一如既往的燒腦、難懂,看一遍顯然滿足不了胃口,大概連資深影迷都需要反覆品味才能窺知其全部內涵。
-
帕丁森都沒演明白《信條》?10部燒腦神作等你來「熵」腦筋
燒腦的敘事技巧與大成本的炫技剪輯,讓這部電影衍生的話題(、、)頻繁霸榜熱搜,成為無數網友熱議的話題焦點。看完的朋友肯定都知道,這部電影的某些設定確實有些燒腦。它將正時間線和逆時間線彼此糾纏、相互交錯、構建出龐大而繁雜的時間線。這樣的設定,不僅對於觀眾來說很難理解,也對導演拍攝、編劇撰寫、演員表演增加了不小的難度。
-
《信條》定檔上映,諾蘭導演攜新作燒腦來襲
最近由導演諾蘭執導,羅伯特·帕丁森,約翰·大衛·華盛頓,伊莉莎白·德比茨基,亞倫·泰勒-詹森,麥可·凱恩等主演的動作片《信條》定檔上映。這部電影延續了諾蘭導演的風格,劇情非常的燒腦,從時間線上做文章,主角醒來後發現自己在和原時間線相反的世界,所有的事情都變得奇怪
-
燒腦影片《信條》,看懂需要了解這些
其實《信條》就是一部類似於《007》的諜戰電影,但卻被玩弄時間的「慣犯」諾蘭玩出了新花樣,除了對於以往特工片的顛覆外,影片在視覺奇觀方面更是奉獻了顛覆認知的效果,時間逆轉設定下的習慣可以令人感受到眼花繚亂的驚奇與震撼,子彈是可以逆向回到槍膛的,牆上的彈痕也會隨即消失,飆車追逐也是逆向,不但車在逆向行駛,爆炸也在逆向進行。高樓的殘破瓦礫在逆向時間線被復原,又馬上在正向時間線被炸開。
-
諾蘭新作燒腦大片《信條》無劇透觀影指南
但是《信條》一上映,小焰差點在電影院裡哭出聲來:這也太燒腦了吧!有朋友去看了信條,回來信誓旦旦地告訴小焰,他懂了。在小焰問了他兩個問題之後,他嘆了一口氣,說了三個字:草率了。不可否認的是,《信條》擁有一個舉世無雙的藍本,把諾蘭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發揮地淋漓盡致,但並非只是構造出事件和時間線來戲弄觀眾
-
諾蘭新片《信條》太燒腦,150分鐘腦爆,第一遍看懂算我輸
原因只有一個——快節奏的推進和無處不在的細節鋪墊應接不暇,燒腦的時間線相互交錯,逆向場景的呈現有悖於慣性思維帶來極大的視覺衝擊。這一次,諾蘭將時間和空間兩者擰成了一股麻花擺在眼前,如此新奇有趣的設定,帶來的是視覺的盛宴也是給思維碰撞上點了一把火。
-
「鬼才」諾蘭新片《信條》究竟燒的什麼腦?
《敦刻爾克》講了二戰,諾蘭緊接著就講三戰了。如此燒腦最終是導向對冷戰的思考。被福布斯稱為全球商業價值最高的諾蘭新片《信條》巳被期許是2020年全球影院票房的「救命稻草」。該片在我國已定檔9月4日。諾蘭的電影在我國票房不錯,口碑也不錯。他本人在與中國觀眾互動中表示「非常興奮能將《信條》帶給中國觀眾」。他還特意撰寫了一本幕後書《〈信條的秘密〉:走進諾蘭的量子冷戰》,於公映日發售。
-
沒看懂燒腦的電影《信條》?搞明白這3個問題你就理解了
最近諾蘭的新電影《信條》上線了,看之前大家都說這是一個極度燒腦的電影,可能要看兩三遍才看懂。但其實,只要你搞懂了這三個問題你就很容易理解了。但這幾個問題涉及劇透,以防有人誤點進來卻不想看劇透,我先說一點不劇透的內容。畢竟我是個討論家庭教育的人,這次也是帶家裡孩子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