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新片《信條》太燒腦,150分鐘腦爆,第一遍看懂算我輸

2020-09-05 致為了忘卻的紀念

「時間大師」諾蘭這次的新電影《信條》依然沒有讓人失望。



甚至,可以預見的是對這部影片的後續討論將完全呈現出白熱化的趨勢。原因只有一個——快節奏的推進和無處不在的細節鋪墊應接不暇,燒腦的時間線相互交錯,逆向場景的呈現有悖於慣性思維帶來極大的視覺衝擊。

這一次,諾蘭將時間和空間兩者擰成了一股麻花擺在眼前,如此新奇有趣的設定,帶來的是視覺的盛宴也是給思維碰撞上點了一把火。


在一次採訪中,諾蘭提到:「影片處理了時間問題,是用不同方法講述了時間可以被操控這個主題。這並不是要給人們上物理課,也不是大範圍的穿越,而是提供了一種熵反轉的資料與素材。所以,穿越時間和我們是有關係的。」



對於還未看過影片的朋友,推薦你們先了解一下「熵增定律」和「祖父悖論」。前者是影片中對於空間的理解說明,後者是對於影片的時間線上呈現出來的理論基礎。

若前期有了這兩種物理方面的理論作為支撐,可以更好的了解影片中所提到的時空轉變的可行性,至少不會像我一樣一遍看電影一邊消化理論知識。當然,如果不是很理解具體的原理,只要跟著劇情走,接受了設定即可。



在呈現方式上,所謂的「逆時間」並非之前所有時空穿越電影那般普通,僅僅是未來的人回到了過去。在本片的設定上,「逆」真的是萬物皆反。當一個物體從存在於逆時間線時,扔對於它來說就是收,所以建起一顆子彈,需要用一個扔的動作。

影片中第一次讓人大呼驚奇的地方就是:在逆時空中,子彈是先有彈孔,而空膛射擊之後,子彈出現在彈夾裡。



「子彈從牆壁裡被吸出來彈回到一把槍裡,這個念頭至少存在我腦海裡超過20年了。」諾蘭導演的這個想法,是影片創作的原動力。這種逆時空的呈現遍布了影片的後半段,可以說非常之好看!仿佛一切都在倒放。

而如果是人進入了逆時空,則會看到一切與正常時空相反的舉動。在這個世界裡,鳥是倒著飛的,水是倒著流的,汽車是倒著跑的,人是倒著走的,因為摩擦力都是倒著的。以及爆炸不會產生灼熱而是冰凍等等。



在順思維的習慣性視覺享受中,逆向呈現讓我們看到另一個世界的樣子。特別是最後一場戲,正時空和逆時空兩者交織在一起,玩的場面極其宏大,爆炸呈現出一放一收的狀態,兩個小隊一正一反同時進發,不得不說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諾蘭的影片基本都是第一遍看大概劇情,之後二刷三刷去拼湊細節和捋清時間線。本片對於大眾影迷來說可能會有一些門檻,但如果不是特別在意時間線上的處理,整體故事很簡單流暢,相當硬核。

沒有過多的情感線,特工拯救世界的任務很直給。剩下的完成任務階段毫不拖拉,有一說一,非常乾脆。所以在節奏上也是非常讓人有爽感的。



但如果想真的走進諾蘭的世界,看到影片情節背後的設計和概念,以及對於時間空間的把控的巧思,那真的要二刷三刷去摳細節才能做到吃透每一個設定。

比如每一顆子彈都有它的位置和布局,都會是影響下一幕的重要提示,順時空中主人公留意到的小細節都是逆時空裡他們打的「補丁」。這兩者穿插在一起時很容易被忽略,但復盤的時候卻可以恍然大悟。



雖然說是比較硬核影片,但也有一部分關於情感關於對世界理解的看法。比如影片的名稱《信條》,這個詞語在影片中其實是作為一個組織的名稱出現的,它的接頭手勢是兩個手掌五指交叉,寓意時間線的相互交疊。但對於信條的這個詞的理解,應該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對於未來的希望。

而在未來,甚至可以說在當下,最大的武力值已經不再是熱兵器甚至原子彈或者核爆炸了。影片之中展現的跨時空作戰似乎已經成為新的武器。在這方面,電影做到了對未來的前瞻性,或者說未來真的掌握在能掌控時間的人的手上。



言而總之,諾蘭的新片《信條》在出奇出新方面非常大膽。如果想體驗這樣一場燒腦的視覺享受,也想前瞻一下未來的作戰方式,或者想考驗一下自己的「逆思維」,不可錯過。


2020年8月22日 星期六10:20

相關焦點

  • 《信條》太燒腦了!只看一遍可不能完全看懂
    文丨me王@bigfun社區序:9月4日,諾蘭導演的新片《信條》終於上映了,當它定檔的那一刻,我馬上就在影院訂好了票,期待著諾蘭導演的這部新片能帶給我又一輪新奇的觀影體驗。然而,當我在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時,很負責任的說,我只看懂了一半。 劇情簡介這部影片的劇情實在是太複雜太燒腦了,很難簡述,所以劇情簡介就複製黏貼豆瓣中的吧。
  • 諾蘭:一遍看懂《信條》算我輸
    燒腦程度比《盜夢空間》還高,諾蘭甚至使用非線性敘事、正倒敘結合,前後呼應形成閉環……又是一刷看不懂的節奏。(有一說一,《信條》就算劇透了也沒法一遍看明白)《信條》的故事本身是一個簡單的特工諜戰類型片,但是諾蘭在將這個故事打造成科幻燒腦的大片之後,也在其中埋下了關於時間的看法。我們身處一個混亂的世界,我們能改變它嗎,還是我們已經改變了它?
  •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據說諾蘭闊別三年又帶著新片回歸了,就在昨天,《信條》在內地正式上映。我當然是第一時間去看了首映,你還別說,我第一反應是感動得差點哭出來: 別的科幻片都只知道用量子和黑洞,唯獨這片   原標題:來了來了!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 「鬼才」諾蘭新片《信條》究竟燒的什麼腦?
    《敦刻爾克》講了二戰,諾蘭緊接著就講三戰了。如此燒腦最終是導向對冷戰的思考。許多翹首企盼的大片接連更改檔期,連準備2021-2027年上映的星戰新系列和阿凡達2、3集均延期一年(「沒有人比我對新片檔期延後更沮喪了」——卡梅隆如是說),甚至於迪士尼未來十年電影的檔期也大作調整。
  • 《信條》全國上映 | 諾蘭執導,燒腦來襲
    對於諾蘭這個名字,有些觀眾可能並不那麼熟悉,但提起《星際穿越》、《盜夢空間》,《致命魔術》、《記憶碎片》、《敦刻爾克》、《蝙蝠俠:黑暗騎士》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印象深刻的。這些不同題材的電影,在他的手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特別燒腦。
  • 《信條》太燒腦 觀眾看不懂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太燒腦《信條》口碑創諾蘭作品新低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地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蒙。」「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
  • 《信條》:劇情設定太燒腦 口碑兩極分化
    ,在顛覆感官的同時,更是將「燒腦」發揮到了極致。其中大部分網友表示「不是一遍能看懂的一部諾蘭,但也是在視覺呈現、敘事結構上再賦新意、再造巔峰的一部」、 「這可能真的是諾蘭有史以來最難解讀的一部電影;從一刷的懵懵懂懂,到二刷的似有所悟,再到三刷的醍醐灌頂,諾蘭再次用實力證明
  • 太燒腦看不懂《信條》口碑創下諾蘭作品新低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燒腦電影《信條》,上映2天破2億,諾蘭的又一神作誕生
    現在各個地方的影院都開始營業了,前段時間爆火的《八佰》票房突破20億,現有《信條》這部電影,剛上映2天就突破2億。星際穿越》、《盜夢空間》重映,後有硬核燒腦的《信條》,簡直不要太爽。由於其過於燒腦,影片中涉及的「時空逆轉」也異於尋常,導致觀眾在觀看第一遍時全程懵逼,「就像在上高中物理課一樣
  • 《信條》並不燒腦,只是繞腦子,甚至比《盜夢空間》略遜一籌
    >相信觀看該片的觀眾有大部分人是被諾蘭的名號所吸引去的,影片也是長達150分鐘,這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給觀眾帶來的幾乎是「燒腦」般的劇情。很多觀眾都覺得影片燒腦,其實如果細說起來,並不是很燒腦,應該準確地說是繞腦子。在影片開頭男主角就被女科學家簡單的介紹了逆轉的事情,接下來的故事也是主要圍繞這一點展開。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國內外電影評分
    《信條》是諾蘭又一部燒腦巨製,但並非單純的玩結構與技術,視覺呈現、敘事結構上諾蘭再賦新意,《信條》並不是簡單的描述時間逆轉和時空穿越,而是在一個畫面裡把正向和逆向時間同時呈現,起點即是終點,終點就是起點。
  • 諾蘭電影太燒腦,看不懂《信條》一點也不丟人,睡一覺就「懂」了
    我昨天看完了《信條》,直到今天整個人還是懵逼的。 從電影一開始,我就感覺自己的智商一直被諾蘭按在地上摩擦,直到結束。這部片子看起來有點燒腦,但相對好理解,觀影體驗也不錯,在電影院下映之後,還會通過其他途徑再多次觀看回味。
  •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智商的侮辱?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徒有虛名還是實至名歸?附觀看方法大家對於諾蘭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記憶碎片》和《盜夢空間》,確實是大手筆。近期,《信條》上映後,也是延續了之前的好口碑,豆瓣評分也來到了8.3。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部被譽為了史上最燒腦的諜戰片,大家居然都說沒有看懂。到底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自己智商的侮辱呢?
  • 《信條》燒腦到反人類嗎?也許是未來的諾蘭回到過去,寫了一個流水...
    「字文的放倒讀閱法無類人像就,我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寫這篇影評之前,我原本想了這樣一個標題,因為擔心影響讀者閱讀而放棄了,但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顯然不擔心這樣的表述方式會影響觀眾觀影。這句話的正常表述順序是「我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就像人類無法閱讀倒放的文字」。
  • 諾蘭新片《信條》太難懂,觀眾腦子不夠「燒」了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了。「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正向時間的人和逆向時間的人怎麼能對話?」「不是說穿越回去和自己發生碰撞會粉身碎骨,那為什麼男主角和過去的自己打鬥沒事?」……翻看豆瓣、貓眼等平臺上網友對《信條》的評價,對劇情的困惑和解答成為最熱門的討論內容。
  • 諾蘭新片《信條》太難懂,觀眾腦子不夠「燒」了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曾拍攝過《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大片的諾蘭終於給觀眾呈上新作《信條》,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
  • 新片《信條》燒腦程度超出以往,諾蘭又來挑戰觀眾智商了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 實習生 衛彌萱「《TENET》不應該翻譯成『信條』,應該音譯成『天吶天』!」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正式登陸內地院線,號稱「諾蘭最燒腦的電影」的《信條》果然不負眾望,不少影迷一刷之後大呼「看不懂」,更有網友「絕望」地在豆瓣留下以上評論。
  • 淘氣電影日爆 | 諾蘭《信條》內地票房破億,這部超燒腦影片你還沒看嗎?
    諾蘭《信條》內地票房破億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9月5日13時37分,諾蘭新片《信條》內地票房破1億,用時不到2天。作為疫情後首部在內地上映的好萊塢全新大片,《信條》在內地的首日票房為6017萬元,高於前作《敦刻爾克》首日的5750萬。設定燒腦、細節眾多是諾蘭電影的特點,《信條》當然也不例外,許多影迷看完影片後評論:「別去試圖理解它,去感受它。」
  • 諾蘭三連映,壓臺的《信條》最燒腦
    這部豆瓣排名第九的燒腦口碑之作復映當天空降票房榜第三,有人十年前錯過趕來補票,有人抓緊機會大銀幕重刷。 因此《盜夢空間》一度被影迷冠以「硬核燒腦」的標籤,很多觀眾沉浸在二刷三刷尋找細節、解構夢境的快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