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35歲後,棄醫從文,追逐內心夢想,靠近心中最聖靈的地方

2020-12-19 在讀書的安之騰

1.如果歲月可回頭

我常常在想,歲月都留給了我們什麼?似乎歲月總是無情的,當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我們往往已經錯過了最美麗的時光。

可依然有一些東西被留了下來。它們融進了我們的血液,它們成為了我們的一部分,它們隨著我們的成長而歷久彌新……

2.有些事情,命中注定

我知道畢淑敏,是從讀她的文章開始。常常,我會覺得,她天生就是一個作家。不然,那些細微的情感,她怎會捕捉得如此準確。

所以,當我知道,其實畢淑敏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一名醫生的時候,我感到萬分驚詫。

是的,35歲以前,畢淑敏都是一個醫生。人們叫她畢大夫,她主治內科,皮膚白皙,常常露出溫和的笑容。她不僅拿筆,還會拿起手術刀,這樣子,我從未見過,但一想到,就覺得酷!

似乎有些人,成為作家,是命中注定。

我以前不相信命中注定這回事,覺得那很迷信。但也不知是年歲漸長的原因,還是什麼其他的緣故,我開始相信,有些事情,就是命中注定。

就像我現在,成為一名教師,這是我多少年來許下的願望,卻未曾想過會成為現實。

所以,命運從來都未薄待過誰,如果你覺得生命出現了偏差,那最該詢問自己的內心,是否曾對生命發出過什麼致命的暗示。

3.《白雲剪裁的衣服》

畢淑敏想成為一個作家之前,她曾經做過11年的藏北高原的衛生員。她所有的青春歲月,都獻給了祖國的那片高地。

海拔6000多米的阿里,氧氣的匱乏,似乎更讓人接近心中的神靈。初涉阿里,畢淑敏感嘆:

我們呆呆地看著,缺氧使我們變傻,恍惚間覺得自己到了月亮背面,雖然極端荒涼,但美得令人不可思議。

《白雲剪裁的衣服》這本書,是作為作家的畢淑敏,她對於自己早年在部隊裡經歷的一個回憶錄,一個盛滿青年人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散文隨筆集。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跟隨著畢淑敏,在一起領略祖國高地的壯闊,在與大自然做著抗爭的同時,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天藍得讓人誤以為是深不可測的海底,一朵白雲像沉睡千年的珊瑚礁,凝然不動地沉沒在空中,喜馬拉雅鷹像熱帶魚一般翩翩而過,黑翅掀起的氣流,使山影像浸在水裡的綢緞般抖動不止。陡峭的山峰戴著白雪的桂冠,安然地屹立著,好像在打坐,思索著人世間的難題。在偏戴著的帽子頂端,鑲著鑽石般的冰川,陽光照耀下,折射出的無數根銀線,幾乎要把人的雙眼刺瞎。精靈般的野馬,用花瓣一樣的蹄子,把山石敲打出紫色的火星,似嵐氣順著山脊蜿蜒攀升,只把一條亂甩的尾巴,留在跟蹤它的眼光裡……

在這本書裡,你會認識畢淑敏青年時的好朋友:果平、小如、河蓮、蘇鹿鹿。

她們一起學習如何成為一名高原的衛生員,她們一起在缺氧嚴寒的高原拉練,她們一起分吃零食,她們一起偷偷地熬製花生糖……

那香甜的味道,在字裡行間滿溢,青春的歲月裡,那個最愛做夢的年紀,她在最高地,憧憬自己的未來。

4.「我如何成為一名作家……」

畢淑敏的父親,是一位正師級的幹部。她從小家教嚴格,母親常常教育她,要感恩生命的眷顧,不驕傲,要平和。所以,儘管從小畢淑敏就是學霸一樣的人物,但她卻從未驕傲,甚至於她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學校,都已是榮辱不驚。

在外語學校的日子裡,畢淑敏承認,自己開了眼界。那時候,因為政治原因,學校停課,她便一頭扎進圖書館裡,如饑似渴地讀書,跟中外寫作大師對話。

那個時候,畢淑敏就喜歡寫點什麼, 可是,卻從未想過成為一名作家。

《白雲剪裁的衣服》這部散文集裡,畢淑敏提及,她在部隊當兵的日子裡,曾在部隊的黑板報上,寫過一首小詩。而那首小詩,被一位記者帶了回去,並發表在了軍報上。多年後,當她回到故鄉,她的父親鄭重地跟她提起那首小詩,並期待她能多寫寫。

家人的認可和鼓勵,那片充滿靈性的雪山的召喚,讓畢淑敏在放下手術刀時,拿起了筆,去書寫那些跟靈魂更近的故事。

5.靈魂的召喚

每個人的青春都只有一次,畢淑敏把青春奉獻給了邊疆,在那片遼闊的土地上,冰雪覆蓋,見不到一絲綠色,然而卻滿是生機勃勃。那裡,有無數個像畢淑敏一樣,充滿熱血的年輕人,她們愛笑,愛幻想,愛祖國。

她的《紅處方》,她的《血玲瓏》,她的《女心理師》,讀來,都盪氣迴腸。我曾讀過畢淑敏的《恰到好處的幸福》,但那時並不了解畢淑敏的早年經歷,所以體會很是膚淺。但現在,讀了《白雲剪裁的衣服》,我開始喜歡上這個小姑娘,這個滿是活力的,對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的年輕人。

她也曾年輕,她也曾幻想,她遵從靈魂的召喚,在而立之年,拿起筆,開啟了艱難的文學之路。

高原的空氣凜冽,人卻樸實。當我們見過那片最遙遠的天空,便再不能忘記傳播的使命。不管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將帶著高原的味道,把那種神聖普度到更廣大的群眾中去。

我們也該遵從內心的召喚,這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文學的種子,從孩童時期就種下,需要歷經寫生命的坎坷,才能發芽。這是上天的恩澤,怎能不珍惜呢?畢淑敏是優秀的作家,在我看來,她又是成功的逐夢者。幸運的是,她成功了。她寫出了很多有價值的作品,在當代文學史上,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但更多的人,其實沒有勇氣去探尋自己的真正嚮往。最常見的,是恐懼,是逃避,是作為女人,要奉獻自身給家庭的責任觀念。

相關焦點

  • 棄醫從文,主要是畫片事件還是興趣驅使?
    魯迅照片魯迅於1904年秋進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習西醫。學醫不到兩年,即1906年便棄醫從文。關於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我們接觸的最多的便是最魯迅受了幻燈片事件的刺激,這也是最著名的、最流行的。1906年,日本留學的魯迅在課堂上觀看了一些關於日俄戰爭的畫片:「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 德雲社:追逐夢想的地方
    現在有很多人很喜歡德雲社,不只是因為相聲給他們帶來了歡樂,還讓他們知道夢想是要有的,因為他有可能實現。就是為了追夢,為了追逐自己心中對相聲的夢想,為了心中的藝術。即使再難,雖然面試了好多回,都被拒絕,但是始終沒有放棄,反而越挫越勇。最終如願以償進入德雲社,成為了鶴字科的一員。
  • 「棄醫從文」背後的故事
    1902年3月,22歲的魯迅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離別祖國到日本留學。1904年8月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想用醫學「救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的時候便去當軍醫」,為反壓迫、反侵略的鬥爭出力;還想以醫學作為宣傳新思想的工具,啟發人們社會改革的信仰,達到改造國家的目的。但是,現實的教育,使他終於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重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
  • 繼魯迅後又一作家棄醫從文,寫小說暢銷2000萬,莫言:影響比我大
    小鎮青年棄醫從文1961年,一位母親帶著個年僅1歲的兒子,從杭州來到一個只有8000人口的小縣城——海鹽,為了和她的丈夫團聚。他曾說:「我知道世界上什麼地方最沒有風景,就在嘴巴裡。」沒有病人的時候,他就經常站在臨街的窗前,看著對面文化館工作的人,整天遊手好閒地在大街上走來走去,讓他十分羨慕。後來,他終於決定,要效仿魯迅棄醫從文,夢想是有朝一日能夠進入文化館。
  • 畢淑敏:幸福是一種內心的穩定
    可是,你一定要清楚,這一生你最重要的事情是讓自己幸福。我剛才說過,我到40歲的時候才明白了這些事情,源於那時我看到一個小的故事:西方某個國家在進行的一個調查研究,題目是「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在報紙上發出了徵集答案的徵文,成千上萬的信函就飛到了報社。報社組織了一個評選委員會,想看看民眾中對於幸福、對於誰是最幸福的人有怎樣的答案。
  • 他23歲棄醫從文,曾為一部電影暴走30多公裡,切記這人不是魯迅!
    他為了國家棄醫從文的壯舉則更是深入人心。但是你知道嗎?除了魯迅,還有一位作家也曾棄醫從文,他也曾在文學史上頗有造詣,獲得了國內外的眾多大獎。他的《活著》被翻譯成了幾十種語言,影響了一批又一批正處於迷茫的中年人。他,就是餘華。
  • 周深《雪花落下》上線,因為被誤解決定學醫,最後棄醫追逐音樂
    這個消息傳出後,很多網友都表示非常開心,同時也為周深送上最衷心的祝福,因為他們都知道周深的歌確實很有感情。很多歌迷都表示,一開始不了解周深,直到有一次,他用了4分鐘,唱完一首歌,這首歌被他唱出了最美的遺憾,那時候就開始關注這位歌手了。
  • 翁航融《夢想家》MV首播 執著追逐心中夢想
    作為這張EP的同名主打歌曲,《夢想家》歌詞的字字句句中折射出崽崽一路上對自己夢想勇敢執著的追逐
  • 朋友圈追逐夢想的霸氣語錄
    夢想是遙不可及的,但是只要每天努力一點,你就會向著夢想靠近一點。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朋友圈追逐夢想的霸氣語錄,一起來看看吧!追逐夢想的霸氣語錄1、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肯努力奮鬥,是沒有不成功的。2、不要隨便說自己沒時間,時間都是擠出來的。
  • 豆瓣9.1《尋夢環遊記》:青春是夢開始的地方,追逐夢想要趁早
    01.有一種力量叫做夢想,有一種成功叫做堅持2014年,TFboys三個小男孩站在音悅V榜年度盛典的頒獎臺上,他們獲得了「內地最具人氣歌手獎」和「音悅直播人氣歌手獎」。這是他們第一次被認可,也是他們夢想開始的地方。
  • 追逐心中的夢想,奏響華麗的樂章
    如果我不會放棄心底的執念,那麼,我會一直相信奇蹟,如果我的心中充滿前進的動力,那麼,我一定會執著地追尋心中的夢想,詩與遠方的夢裡,帶著點點希望的光芒,我曾經走過坎坷的旅途,終於學會了,含著淚微笑,我看著眼前的風景,懂得了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 董卿問餘華為何棄醫從文,餘華的回答絕了,這才是大師應有的樣子
    自從魯迅棄醫從文以來,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潮流,而餘華的棄醫從文之舉,你說來確很好笑,但也很食人間煙火,就像普通人一樣,厭煩一個工作之後,總想找一個輕鬆的躲躲清閒。餘華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父母兄弟都從事與醫學相關的工作,他中學畢業後,也當了5年的牙醫,這5年牙醫裡是餘華職業生涯當中最痛苦的5年,後來在參加朗讀者時,董卿問餘華,你為什麼要棄醫從文呢,餘華的回答頗具搞笑與幽默,但同時又特別無奈:我實在不喜歡這份工作,別人大張的嘴巴,是世界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
  • 畢淑敏名作《女心理師》即將搬上熒幕,楊紫曬畢淑敏贈書,配文「會努力的」
    男女主演分別是楊紫和井柏然,這樣的陣容著實讓粉絲們有不小的期待,這部作品改編自著名女作家畢淑敏先生的同名小說,10月10日凌晨,楊紫在微博上曬出了畢淑敏親筆籤名的贈書《女心理師》,並配文表示「我會努力的」,網友們紛紛留言稱「期待新劇,期待女主角賀頓」。
  • 渡邊淳一:青年時棄醫從文 死亡是創作母題(圖)
    「死亡讓人多麼悲傷啊」渡邊淳一曾如此說,而這位棄醫從文,總在小說中尋找坦然面對死亡的作者,如今也走完了他80歲的生命旅程。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江楠 劉瑋  ■ 人物特寫  青年時棄醫從文  1933年,渡邊淳一出生於日本北海道。初中時他已顯示出對文學的喜愛,但最終選擇醫學專業。
  • 信主後,完全靠聖靈而活的新活法——靠著聖靈得生,就靠聖靈行事
    我們信主後,就可以不認罪了?就可以任意而為了?加拉太人所擔心的也正是怕聖靈和基督的福音不足夠,萬一沒有了律法,沒有律法的約束和提醒,信徒豈不是會犯大罪。所以要用律法為神福音的大護法。但是保羅說,難道靠聖靈得生開始,還要靠律法作為助手的維護而成全嗎?保羅說,靠律法成全,這樣就是在恩典中墮落了。保羅說,聖靈與情慾相爭,這是我們的法寶秘訣和盼望。
  • 聖靈的果子
    今天這個節日,叫做五旬節,五旬節又叫做聖靈降臨節。為什麼聖靈降臨節,又叫做五旬節呢?因為從耶穌復活後到聖靈降臨教會,其間剛好是五十天,主復活之後,有四十天之久向多人顯現,人數最多的一次,有五百人都親眼看到祂,證明祂實在是從死裡復活了。
  • 《食夢者》:為愛堅持,追逐夢想的旅途,可謂是「梭哈」式的賭博
    經歷了長達50多年的刊載,在《少年jump》上出現過的作品已經是不計其數的,而最具「jump精神」代表的一部作品在眾多漫迷心中也是難以統一的。然而B站近期重新購買播出的漫改真人電影,卻拾起了在記憶之中近乎忘卻的一個名字——《食夢者》(又譯「爆漫王」)。可能很多人並未聽過,但是我想,這部原作漫畫作品在我心中的確實很能代表「jump精神」。
  • 為什麼說聖靈是保惠師?
    耶穌說他回到天父那裡後,天父要差遣「另一位保惠師」來,就是真理的聖靈。對我們來說,聖靈是保惠師意味著什麼?
  • 畢淑敏:世上有一種偽坦率,最需要提防
    文 | 畢淑敏當他對你最有好感的時候,都這樣疏忽大意,可見你在他心中的位置。不實的批評,你還有權憤恨。對於不實的表揚,你只有悲哀。我對贊同我的人,感悟的是他的善意。我對反對我的人,考察的是他的智慧。如果在贊同者那裡看到的是逢迎,在反對者那裡感覺的是愚昧,那麼這兩種人的意見我都不屑再聽。
  • 聖靈引導的侍奉 34-35
    查經問題:外邦信徒知道教會的決定後反應如何?  有關遵守這公函的協議方面,保羅書信另有什麼原則性的教導(  參林前10:23-24)?你曾否為宣教士付上禱告的代價?(參40)導致教會不能合一的因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