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
第一聲啼哭、第一次擁抱、第一次坐立……孩子的每一個「第一次高光時刻」都是父母最難忘的瞬間。
「第一顆乳牙的萌出」更是媽媽圈裡的熱門話題。
為什麼同齡孩子已經長牙了,我家娃還沒長呢?是缺鈣?是發育遲緩?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看著別人家的娃,月齡6月半,牙齒兩三顆,再看自家娃,咧嘴空無牙,老母親又雙叒開始著急了。
有疑惑的媽媽們快上車!科大大(ID:kexueyuer2012)今天就來說說娃「出牙」的那些事!
1
坑娃3大誤區,一次排清!
你們的心情,科大大懂!但都別著急,排雷專家前來掃雷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長牙晚,得補鈣!
這個鍋,「鈣」不背!出牙晚跟「缺鈣」沒關係!
你以為的出牙晚:10個月,還沒出牙?太晚了!
實際上的出牙延遲:絕大多數寶寶第一顆乳牙萌出的時間範圍是4~15月齡。如果娃18月齡還沒出牙,才是出牙延遲。
只要是正常時間內,家長們不要著急。下圖為大多數寶寶的出牙時間,適合收藏!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出牙晚,娃發育慢了!
NO!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freestyle。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牙齒的萌出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如果娃快到1歲還沒長牙,家長們可以看看是不是這些原因����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為了讓娃出牙更順利,家長也可準備磨牙輔食、磨牙棒或牙膠。
給寶寶足夠的吮吸和咀嚼機會,讓寶寶的牙齦接受到足夠的刺激。
✘ 娃的牙縫太大,得去矯正牙齒!
重要的事情三遍:正常!正常!正常!
因為乳牙只有20顆,恆牙有32顆,必須給「大哥」多留一些空間,才能站得下。
如果乳牙已經佔了所有地盤,「大哥」出來之後豈不是要打架。而且,牙縫大也更好清潔和保護乳牙呀!
聽完科大大的話,是不是覺得省錢又省心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
牙痛?睡不著?3招應對出牙痛!
出牙痛級別就像遊戲等級,黃金、鉑金、王者,快來看看你的娃屬於哪個級別。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王者段位:娃入睡難、心情煩躁
大多數寶寶在6個月左右開始出牙,到2歲半左右長齊。
斷斷續續的長牙期間,寶寶可能會出現入睡難,夜醒頻繁、哭鬧等情況。
媽媽們千萬不要覺得娃不乖了,不耐煩了哦。只是因為在白天的時候,寶寶的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吸引了,安靜的晚上更能感受到了長牙帶來的疼痛。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鉑金段位:娃一長牙就發燒
娃出牙期間體溫升高的原因,既可能是煩躁,哭鬧導致,也可能是啃咬物品時刺激到牙齦或口腔,引起輕微炎症而導致的低燒。但一般都在38.5℃以下。
遇到這種情況,讓娃舒服最重要!家長做好以下護理措施就好:
多喝水;通過汗液蒸發降溫。
減少衣被,增加散熱。
用溫毛巾擦拭寶寶的額頭、腋下、大腿根部等部位,也可以給寶寶洗個溫水澡。
如果有寶寶發熱的溫度超過了38.5℃,同時出現嘔吐、拉肚子等情況,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發燒,這個時候最好去看醫生。
黃金段位:長牙愛咬人、吃手
在長牙期吃手、咬人,都是會為了緩解出牙帶來的不適。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但頻繁吃手,可能導致病從口入、影響手部發育。為了避免娃病從口入,還是給娃準備安全健康的磨牙用品吧!
寶寶乳牙長好了,守護牙齒健康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科大大發現,對於娃的乳牙,很多家長認為本來也要換掉,就會產生3個錯誤的想法,但真能這樣想嗎?
3
乳牙出狀況,管or不管?
嚴厲科已經上線了!今天必須糾正!看看哪個家長不拿孩子的乳牙當回事?
你的不上心,可能釀成大錯!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乳牙蛀了也沒事,反正要換呀!
快把這種想法扼殺在搖籃裡!
「長蛀牙,娃會痛,痛就吃不下飯,吃不下飯你會著急。」這是一個死循環。不僅牙蛀了,娃身體也差了。
如果娃蛀牙導致牙齒脫落,可能影響恆牙的萌出。
所以一旦發現乳牙齲齒,應該儘早去口腔科進行治療。
✘ 門牙磕斷就斷了吧,換完恆牙就好了!
小孩難免磕磕碰碰,甚至可能出現:牙齒和大地母親來了個親密接觸,潔白的大門牙「光榮下崗」。
不少家長看見這種情況,哄好了嗷嗷大哭的寶寶,就當這事翻篇了。
曾發生一起「孩子磕掉門牙未及時就醫」事件,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只能等成年後花高額費用補牙��
圖片來源:杭州微博城事
不管是磕斷,還是磕掉,都要拿著牙第一時間帶娃去就醫,才有可能將牙齒「救活」。否則會影響恆牙的發育。
✘ 娃不愛刷牙,那就等長齊之後再刷吧!
大錯特錯!
要想娃有一口大白牙,牙齒護理必須得早。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長乳牙了雖痛苦,清潔牙齒雖難教。但拔牙補牙矯正牙那麼貴,四捨五入,相當於省下一個億!
科大大已準備好「引導寶寶刷牙之三百招式」,專治不刷牙的寶寶。
想看記得點文末「在看+點讚+分享」,一鍵三連,召喚科大大!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本文涉及的相關知識已由專家審核:
徐玲,15年孕產期、育兒講師經驗,熟知母嬰常見問題的各種處理方法,以科學的嬰幼兒教育經驗,幫助過成千上萬的孕期和新生兒家庭。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