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個好的喜劇,從生活中挖掘歡笑,歡笑中感受荒誕,荒誕中體現著真實,真實中回歸思考。

2020-10-10 卡卡

看了簡介以為抄襲了韓國電影率性而為,後來一查是拿了版權的改編。因為之前看過率性而為,比較好奇按照率性而為的拍攝在國內基本不會過審,這樣的片子在國內拍應該還是蠻有壓力。

看完整個影片總體印象,為了喜劇而喜劇,均衡性較強但缺乏立意出彩的地方。喜劇電影的內核一定不是喜劇,大贏家立意在哪?警察?肯定不合適尤其是在我國的這樣一個意識形態下。媒體?我覺著可以,國內太多輿論導致荒誕事件,但資本不會同意,沒有人往自己臉上抹黑。那就只能是人質,人質包含職場(銀行),家庭(孕婦),中年社畜,大齡青年,這些完全可以在被強制演習荒誕而又緊迫的過程中表現出來。

這個影片可以從幾個方面深度挖掘。1.現在社會環境是一個紅利被6070後基本佔據,80進入中年社畜,90新一輪韭菜,前有中興跳樓,去年有996華為251,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人質在被演習的綁匪強制留在銀行,會發生什麼可以有更大的想像空間,可以參考我是餘歡水劇中,這段表現張力不夠,完全可以更深挖一層,職員牙疼看病,職場與生活矛盾,孕婦在銀行中與丈夫的矛盾。 2.演習後有現場媒體做報導,這段有點雞肋,如果去掉對劇情推動完全沒有影響。但如果改編下,社會群體尤其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應對?官媒如何引導?資本媒體如何吸引流量?熱點的爆發?這些可以融入進去,而不是孟非一個簡單的客串。3.警方和社會的平衡點。在維護意識形態下的警方形象下,又如何很好的對以後民眾群體事件做出引導。

比較出彩的地方:嚴謹被特警擊斃,眾人在身不由己的掩蓋中,是小孩第一時間揭露真相;最後劫匪和銀行職員的串聯;劫匪劇中獨白,為什麼搶劫,搶劫目的,社會問題還是個人問題?是否可以具象化?

一個好的喜劇,從生活中挖掘歡笑,歡笑中感受荒誕,荒誕中體現著真實,真實中回歸思考。

相關焦點

  • 淺談周星馳電影中的荒誕文學色彩
    總結荒誕文學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從喜劇層面來說,荒誕派文學寄希望於通過荒誕手法表達對作者的理想主義色彩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例如荒誕喜劇《武林外傳》,架空了時代背景,主要故事通過「同福客棧」裡的女掌柜佟湘玉和她的幾個夥計展開。一群年輕人在一個同一個屋簷下上演一幕幕經典搞笑的故事,並在各個故事中感受到了主人翁的成長和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 《追兇者也》:荒誕喜劇下的邊緣悲歌
    改編自真實新聞事件「貴州五兄弟追兇案」,由曹保平導演,劉燁、張譯、王子文主演的《追兇者也》講述了一個在偏遠的西部村寨悄然發生的一樁殘忍兇案,被警方推為首要疑兇的憨包汽修工宋老二與順手牽羊的落魄古惑仔王友全,以及五星殺手的夜總會領班董小鳳之間嬉笑怒罵的黑色逃殺喜劇故事。
  • 《西虹市首富》:以「荒誕」塑造眾生相,用「純粹喜劇」審視人生
    大鵬、柳巖主演的荒誕喜劇電影《大贏家》中,兩位銀行職員爭相跪求先「死」,嚴謹媽媽勸降現場給兒子相親,營造出一種鬧劇式的「荒誕」氛圍;有的電影作品則藉助人物角色的荒誕性,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製造喜劇效果外面下著雨,雨後有彩虹,幾個小夥伴踩著泥濘的路不願回家。就是這種來自人小時候對故鄉的感受,才讓我們對西虹市有了這樣一個概念。 ——《西虹市首富》導演閆非談「西虹市」。
  • 《大贏家》:用喜劇外衣還原「嚴謹」真相,荒誕搞笑卻引發思考
    作為觀影者的我們,也同樣受到了內心的觸動,影片中的場景太貼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了,嚴謹對待工作認真的態度值得學習,讓我們反思和認識到,只要我們也認真生活、認真工作,那麼我們就是生活和工作的大贏家。這些不同性格的「人質」,與呆頭呆腦「劫匪」嚴謹在溝通過程中,充滿歡笑和反轉。
  • 大鵬《大贏家》,隱藏在笑聲中的人性、態度和規則
    慢下來的節奏,讓大家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放空,去思考。大鵬新作《大贏家》,3月20號在頭條免費上映,餘熱雖已過去,工作、生活中卻偶會想起,或輕笑,或嘆息。得罪行長,被大家孤立,滿滿的黑色喜劇。前一個小時的劇情裡,歡笑中透著荒誕和壓抑
  • 《楚門的世界》,被監視的生活,被操控的人生,荒誕中的真實
    楚門的世界有點荒誕,可仔細想想離我們似乎也並不遙遠。小時候曾冒出過念頭,想著自己是生活在一個瓶子,瓶子外有一雙眼睛始終在注視著瓶內發生的一切,瓶內所有的一切都在那個人的掌控之中,所謂生活其實不過是被人安排好的。後來發現有人跟我有同樣的想法,還拍成了電影,電影裡這個瓶子叫桃源島,看到桃源島想到了桃花源記,一個與世隔絕與世無爭的地方,一個理想的所在。
  • 用荒誕包裹人性,在笑聲中窺見現實 ——話劇《截胡》2020北京演出...
    這部集現代、懸疑、喜劇於一體的精彩話劇,曾於2019年的上一輪公演中在成都上演50場、北京公演10場,並創造了場場爆滿、好評如潮的佳績,今年,又繼續以辛辣有度的劇情、誇張詼諧的表演,在北京二七劇場上演多場,熱度絲毫不減,在跨年之際,為京城觀眾呈現了令人無數次捧腹的爆笑喜劇。
  • 電影受益人:原以為是劇情荒誕的鬧劇,誰知是真實!
    最近我看了大量的電影,無論是好的壞的都有。受益人這部電影應該很多人都看過,你們怎麼評價它是一個好電影,還是壞電影?很多人可能說不上來,有人說好的,也有人說壞的,褒貶不一。小編先不說這個電影是好是壞,我想從電影創作的角度來說一下這個電影。
  • 1月16日,讓我們相約《日不落酒店》荒誕喜劇,爆笑來襲!
    荒誕喜劇《日不落酒店》將於1月16日上映,作為2021年的首部荒誕喜劇電影,《日不落酒店》發布終極海報和預告,再度曝光電影精彩劇情線索;
  • 多餘和毛毛姐:真實的內容才是喜劇。生活不易,願你開心。
    流行語「好嗨喲」被網友和明星爭相模仿,並被製作成表情包受到熱烈追捧。此後,餘兆和不斷地創作生活情景劇,他真實、自然的演技贏得了眾多網友的認可,甚至成為網友們生活中的真實寫照。讓餘兆和自己也不敢相信的是,他的作品不僅能給粉絲們帶來歡笑,還能幫助他的粉絲撥開雲霧見月明,走出生活的陰霾。曾經有一位剛結束哺乳期的寶媽給餘兆和發了大段的私信,向他訴說了她是如何通過看到「多餘和毛毛姐」的短視頻走出產後憂鬱症。寶媽在私信中說「你好懂我」,並表示當她刷完毛毛姐所有作品的時候,就像毛毛姐幫她把憋在心裡的話全部說了出來了一樣。
  • 《人間·喜劇》:誤解了喜劇,也誤解了荒誕
    任達華飾演的黑社會老大隨手捧著一本《如何做個好父親》的書《人間·喜劇》定位是喜劇,但不少觀眾成功地從頭到尾沒笑過一次。喜劇題材的確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題材之一,但很多導演還是對喜劇充滿著誤解。的確,《人間·喜劇》的創作意圖裡有「荒誕」這一關鍵詞,以「精子爭奪戰」鬧出的啼笑皆非的故事,反諷現代人傳宗接代理念的瘋狂,並以巴爺的悽慘結局製造一種「笑中帶淚」的效果。只可惜,主創者不僅誤解了喜劇,也誤解了荒誕。並不是故事缺乏邏輯、天馬行空、胡編亂造,然後帶上點批判的意旨,它就是一個荒誕故事了。
  • 閱讀葡萄牙作家安圖內斯,理解荒誕中的真實
    薩拉查政權倒臺,曾經手握大權的部長弗朗西斯科先生,因為中風而喪失了生活能力。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天,他躺在裡斯本的病房裡,回溯了自己的一生,以及那些出現在他生命裡的摯愛……在王淵看來,對於葡萄牙文學愛好者和研究者來說,安東尼奧·洛博·安圖內斯的小說佶屈聱牙。不管從結構還是語言角度審視,安圖內斯的二十餘部小說都不通俗易懂,《審查官手記》也不例外。
  • 圈說影評:《大贏家》荒誕喜劇背後的嚴謹,其實一點也不嚴謹
    趁著《大贏家》免費播出,小圈去看了,一句話總結,這是一部值得看的荒誕喜劇片。很多人在看大贏家之後,都會覺得,這是翻拍自韓國的電影《率性而活》。其實嚴格地來說,這兩部電影都翻拍自日本作家都井邦彥創作的《遊戲永無結束時》。
  • 電影《推拿》:一群瞎子的普通生活,荒誕中的真實人性
    文/素衣姑娘《推拿》被改編成的同名電影,講述的是某推拿中心一群盲人的情感、責任、尊嚴和夢想的生活故事。同時,這是一部關於「尊嚴」的作品,表達著盲人的自強、自愛、自重、自尊。但其實,就是這樣一群瞎子的普通生活,荒誕中可以窺見真實的人性。
  • 《無名之輩》:細數荒誕喜劇中小人物的人性善惡和情感表達
    這把槍枝將一個城市裡不同人物的生活軌跡交匯起來,陰差陽錯間激蕩出戲劇效果。 最後鬧劇在一場燦爛的煙花中走向圓滿,引發觀眾對市井裡底層人物生活的關照和諸多情感的共鳴與反思。
  • 超級禮物(十一):在困境中仍能歡笑
    我窮儘自己所有的想像力來想像這種場景,越想越覺得這樣的生活太可怕了,會過不下去。我問小肖同樣的問題,她說她會給每個人發一個笑臉面具。我說:「假設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笑』這回事,所以沒有笑臉面具,每個人都繃著臉,你會有什麼感受?」她稍稍思考了一下,說:「我可能會崩潰,會難受得沒法活。」看來,我和小肖的想法是驚人的一致。
  • 《城市之光》卓別林式的愛情,荒誕中的浪漫
    點擊上方藍字「遼大菌」關注我們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不想 跟你  失聯啊有人說,如果沒有卓別林的喜劇電影,這個世界上會少了很多歡笑。也許你並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也並不了解卓別林。卓別林也將這個社會現實融入了本部影片的創作中。富翁這種忽冷忽熱的態度其實就是當時資本主義社會裡上層階級的真實寫照,他們為了緩和危機、維護自身利益,偶爾會做出一些放寬性政策,但是受壓榨、受剝削依舊是一貧如洗的勞動者。卓別林把對美國社會的不公平現象通過這個角色表達了出來。
  • 寧浩《瘋狂的石頭》:用「荒誕」建構電影,用思想鑄造經典
    他的幽默往往不是直截了當的,而是蘊含於黑色、荒誕的人物行為的陰影之中,在你全神貫注試圖了解電影內容、梳理人物關係時,突然出現「撓」你一下,讓你渾身一抖,笑個不停。笑完之後卻發現,「真的有那麼好笑嗎?」思想又會慢慢回歸電影本身,等待下一次的意料之外。
  • 影視藝術研究 | 王平:以「局內外」發見荒誕喜劇——比較《比利時國王》與《波拉特》
    【摘要】荒誕喜劇《比利時國王》《波拉特》, 以近似公路片的外在位移屬性呈現了荒誕與喜劇色彩,體現了地理與文化等的多重時空隱喻,更深層次地展現了人的生存處境。藉由仿紀錄片的形式,以其真實與虛構雜糅的內在特質,對荒誕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本質進行探討。
  • 荒誕派:面對「人的物質化」,戲劇家從「儀式」中解讀「無意義」
    二十世紀以後,人類對自己未來的命運感到焦慮,荒誕派戲劇們用一種近乎於雜亂的戲劇藝術手法揭示了人所面對的外在世界以及人類存在本身失衡後所產生的荒誕感,創造出了一種表面荒誕內容真實的戲劇形式。相對於傳統戲劇的強調, 對社會的真實反映, 荒誕派戲劇更為重視內心的真實性。這個大寫的「人」是存在於人類內心的一種本質,強調人類的共同特性而非差異。去表達出一種心理上的落差感,表現對於人的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