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遼大菌」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不想 跟你 失聯啊
有人說,如果沒有卓別林的喜劇電影,這個世界上會少了很多歡笑。
也許你並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也並不了解卓別林。但是,當你看到一個這樣造型的的人:頭頂黑色禮帽、留著一瞥小鬍子、身穿破舊的禮服、手裡握著一根拐杖、腳蹬一雙大皮鞋、走起路來一搖一擺,江湖人稱「夏爾洛」。那你一定知道,這就是卓別林在電影史上的經典形象。
雖說卓別林飾演的主角是個窮困潦倒的流浪漢,但是從這一身打扮和處處顯露出來的行為舉止來看,他還總是放不下他的那點「紳士風度」。儘管偶爾也幹一幹偷雞摸狗的小把戲,但這完全是生活所迫。他總是淪落街頭,居無定所,為餬口而奔波著。
這樣的一個很滑稽的角色,總覺得他是不會擁有奢侈的愛情的。但是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愛情被卓別林刻畫的極盡波折又不乏浪漫,一個被生活壓力所壓迫的人又懷揣著一顆熾熱的心,打動了觀眾心底最柔軟的那一部分。
這部上映於1931年的《城市之光》,由卓別林編劇、導演、作曲兼主演,上映在有聲片風潮已然席捲好萊塢的時代,是喜劇大師卓別林的第74部影片,也是他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這部共耗25萬餘米膠片的電影,完美地展現了卓別林平衡喜劇和悲劇元素的天才,也象徵著卓別林電影藝術的最高成就。
有人說:「悲劇的最高境界是喜劇,喜劇的最高境界是悲劇」,前者的代表非《鬼子來了》莫屬,那麼今天這部《城市之光》便完美地詮釋了後者。
醉酒的富商和流浪漢,他倆成為朋友的橋段真是太有趣了。
喝醉的富商在河邊準備跳河自殺,結束一切,路過的流浪漢趕緊攔住了他,告訴他:「明天鳥兒依舊會歌唱。」接下來的情節真的讓人捧腹大笑,富商套繩子的時候不小心套在了流浪漢身上,就出現了下面的一幕,兩個人不停地掉進水裡,互相搭救,一個剛上岸,另一個就又掉了下去,配合上急促俏皮的背景音樂,下面的情節就更加荒誕了。
這個富商的設定很好笑很奇怪,他在喝醉的時候就認得流浪漢,慷慨又熱情,恣意放聲大笑,把他當做好朋友,帶他回家,給流浪漢錢,帶他去舞場跳舞,甚至要把車子送給流浪漢。但是每次富商酒醒以後,他就不記得流浪漢了,翻臉不認人,暴躁又冷漠。然後喝醉酒以後,就又會把流浪漢當做好朋友。
最有趣的一段應該是喝醉的富商帶流浪漢去參加宴會,出現了流浪漢的煙怎麼也點不成,反倒把鄰桌女士的裙子點著,還有鏡頭裡的幾個人拉扯椅子,總有一個人會坐空,以及流浪漢吃麵的時候把白色彩帶當做面吃,怎麼也吃不完,還有流浪漢在舞場中跳舞轉圈圈怎麼也停不下來,把哨子吞進肚子等經典喜劇橋段,加上有趣的急促俏皮的音樂,使這些幕生動又有趣。
這部電影誕生之時正是美國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大資本家壟斷企業,市民紛紛失業,兩極分化極其明顯。而社會道德在此時也經歷著嚴峻的考驗。卓別林也將這個社會現實融入了本部影片的創作中。
富翁這種忽冷忽熱的態度其實就是當時資本主義社會裡上層階級的真實寫照,他們為了緩和危機、維護自身利益,偶爾會做出一些放寬性政策,但是受壓榨、受剝削依舊是一貧如洗的勞動者。卓別林把對美國社會的不公平現象通過這個角色表達了出來。
流浪漢在窘迫的生活中並沒失去對愛情的渴望,他面對著商店櫥窗裡的女裸體模特流連忘返而又遮遮掩掩的偷看表現出了他內心對女性的幻想。
然後他遇見了賣花女,這是流浪漢荒誕人生中最浪漫的一次相遇。流浪漢用僅有的錢從賣花女這裡買了一枝花,並時時刻刻帶在身上。
賣花女是一位盲人,和奶奶相依為命,每天靠在街上賣花來維持生活,而房東的催租讓她們的生活充滿了不安。
我們窘迫潦倒的流浪漢,所有的善良和關心都湧了上來,為了幫助女孩,他去當街清掃糞便來賺錢,在後面的故事中更是為了女孩的房租去當拳擊手,瘦小的他被對手打暈了過去。在這樣吵吵鬧鬧的戲謔之中,我們流浪漢愛上了這個女孩。
喝醉後的富商慷慨的把車子借給流浪漢開,還隨意給他錢。這樣陰差陽錯的,流浪漢在賣花女孩面前扮演了一位有錢紳士。
這個故事的奇妙之處正在於盲女和流浪漢身份的設置,盲女看不見流浪漢,而種種陰差陽錯的細節又令她產生了錯覺。因而重逢時的「知」與「不知」恰好造成了影片最大的懸念。
在看望盲女時,流浪漢帶來一份報紙,上面是一位醫生成功治療失明者的新聞,他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女孩。女孩在打毛線的時候把流浪漢衣服上的線頭都一起纏了起來也是很好笑很溫馨的一幕。
兩個人都笑得很開心的時候,流浪漢發現了女孩家裡催房租的信件,如果明天早上女孩和奶奶交不出房租,就要被趕出去了。看著女孩難過的哭泣,流浪漢拍拍她的腦袋,讓她放心,他明早會帶錢來。
可是我們的流浪漢身無分文,已經到晚上了,這一個夜晚去哪裡掙來這麼多的錢呢?我們的流浪漢,儘管扮演沒有錢的紳士很難,但他在儘自己的全力。
全片最經典的橋段來了,流浪漢陰差陽錯地進入拳擊俱樂部當拳擊手,勝出的人可以拿到全部獎金,我們瘦弱的流浪漢,只有硬著頭皮上場了。很滑稽的一幕出現了,流浪漢一直躲在裁判背後,和對手玩起了躲貓貓,抱著柱子和裁判不撒手。我們的流浪漢被對手打得好慘啊,他被擊倒在地,休克昏迷,只能被抬出拳擊場,獎金是拿不到了。
拳擊場橋段本來是很驚心動魄很讓人難過的,但是卓別林則細膩、直率又幽默的肢體語言,巧妙的將其平衡,讓人笑中帶淚。
看似沒有希望之際,喝醉的富商又出現了,他慷慨的送給流浪漢一千美元。可是陰差陽錯,正巧有賊來富商家偷盜,醒來的富商再次不認得流浪漢,我們的流浪漢被當做了賊。
情急之下,流浪漢不顧一切的逃走。把富商給的一千美元交給盲女,盲女復明的希望有著落了,流浪漢告訴她,她可以用這筆錢去做手術治療眼睛了,可是他卻要離開一段時間了。
然而,我們的流浪漢卻被關進了監獄。這一關就是兩年。
這是全片最美好也最讓人熱烈盈眶的一幕了。
女孩用流浪漢給的錢治好了眼睛,還和奶奶開了一家花店,生活好轉了起來。
可是出獄後的流浪漢更加窘迫潦倒了,當他在街上無意間再次見到女孩時,他的眼神一下子就定格在了那裡,隨即便流露出一種難以自抑的欣慰和興奮。然而並不了解實情的女孩還以為他是個乞丐。
是啊,在女孩心中,那個好心人一定是一個英俊瀟灑、有錢有勢的紳士,又怎麼會聯想到我們的流浪漢呢?
流浪漢此時的眼睛始終不離女孩,他似乎想告訴她自己就是給她治眼睛的錢的人,可是又羞於讓她看到自己的真相而失望,怎麼也開不了口。當他撿起汙水溝中一朵花,我們可憐的流浪漢,打算就這樣灰溜溜地走開。
即使沒有更多語言,即使默不作聲,我們也看到了流浪漢的內心戲:他的驚詫,他的激動,他的糾結,還有他的自卑。
可是全片最美好的一幕來了,當女孩把花交到他的手中,摸著他的雙手,這種感覺好熟悉,女孩的眼神先是疑惑,然後是一個很美的溫暖的微笑,她認出他了。
「是你嗎?」女孩問。
「是的。」流浪漢羞怯的回答,
「你能看到了?」
女孩答道:「我能看到了。」
簡短的對話過後,影片戛然而止。
卓別林並沒有展現他們之後的故事,而是把時間定格在這一刻,給觀眾保留了最美好的結局。
本部電影是帶著淡淡的哀愁的,但這正是卓別林的魅力所在,他能夠讓觀眾在觀看他的作品時笑中含淚,從令人發笑的場景中品嘗到人情冷暖。卓別林用他細膩細膩、直率又幽默的肢體語言,巧妙的平衡了喜劇與悲劇。
這是一部讓人五味雜陳的電影,在令人狂笑之後,讓你悲憫地感到小人物的心酸,當你想哭的時候,它又用滑稽的調侃讓你再一次放聲大笑,在每一次笑聲過後,總覺得有一種慰藉,有一種悲涼,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很複雜的心情,讓人禁不住去反思,去品味。
卓別林系列電影中的主角,往往生活潦倒窘迫,可是非常善良、樂觀、堅強,因而卓別林總會讓他在影片最後收穫一份美好的感情歸宿。《馬戲團》裡,流浪漢和馬戲團老闆的女兒相愛了;在《摩登時代》中,他又在歌女的引薦下找到工作,並最終和歌女浪跡天涯;在《淘金記》中,因淘金而發了大財的流浪漢在公眾的目光下和心愛的舞女抱在一起。
真正的幽默是什麼?
卓別林說:「幽默的內在根源不是快樂,而是悲哀。」
從卓別林21歲,穿上松垮的褲子,窄小的上衣,肥大的皮鞋,戴上禮帽,貼上小鬍子,拿起手杖,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小丑形象就誕生了。
在給妻子烏娜的詩中,卓別林寫道:
我的心就如同這張面孔,一半純白,一半陰影,我可以選擇讓你看見,也可以堅持不讓你看見,世界就像個巨大的馬戲團,它讓你興奮,卻讓我惶恐,因為我知道,散場後永遠是有限溫存,無限辛酸。
那個永遠孤獨落魄,永遠渴望著冒險,也永遠執著於浪漫的滑稽流浪漢,戴著禮帽,拎起手杖,用滑稽的動作向我們致禮告別,成為電影史上最令人難忘的經典。
音樂/ 《At The Picture》
配圖/ 《城市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