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光》:卓別林萬歲!

2021-02-19 天津魔衛

 

  「一部時代性的典藏,經濟的蕭條無法阻擋卓別林用默片來淋漓盡致的描繪真善美,電影用悲情編制著幽默的旋律,流浪漢與賣花女間兩個小人物的愛情,卻有以那紳士與淑女的浪漫,悲與喜絕佳的契合,《城市之光》用人性展現著最美之光。——夢裡詩書」

  《城市之光》是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於1931年自導自演的一部無聲影片,卓別林的每一步電影其實乍看相同,但其實都是不同的,卓別林之所以能被世人稱為喜劇大師並在今日仍舊被視為經典最重要的原因個人惹味就是他在看似荒誕的喜劇中,展露以底層人民的辛酸,而《城市之光》也正是這樣的一部佳作。

  這部電影是卓別林作品史上花費時間最長的一部作品,整部電影才能夠從1927年12月31日開機,到1931年1月22日製作完成,耗費了三年時間才得以完工,卓別林在這部作品上耗費的心血自然與其他參演作品不可同日而言。該片是卓別林的第74部作品,影片講述了一個流浪漢跟一個賣花女的愛情故事。

 

  這部影片與卓別林其他作品不同之處在於影片發生的時間,此時的美國正處於最嚴重的的經濟危機時期,而電影的背景則正發生於此,具有極強的社會性,這一點是無法復刻的。影片在展現幽默的同時,帶有極其強烈的社會批判性,電影中明所講述的是流浪漢與賣花女的愛情故事,但實則電影透過巧妙多的發差設定將當時美國社會問題以巧妙的表達。它描寫了資本主義大城市下小人物的心酸荒唐經歷,故事鬆散但人物刻畫極其成功,所以即使在大片駭人的今天仍然有看點。

   小編認為 ,喜劇往往都是源自於悲劇,從現實來講一個人的喜劇往往是建立在一個人的悲劇之上,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快樂往往是建立在另一個人的痛苦上」。喜劇創作者在了解了並感受了生活的苦澀和「悲劇」才更加懂得「喜劇」的內涵所在。這部電影給了我們一個看上去很美好的結局,卻訴說著時代與社會的現實,讓我們領略了人性險惡。城市之中正是有了像流浪漢這樣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才顯得有光芒,他是城市的光明所在,因為有許許多多像他這樣的人,世界才如此美好。他是窮,是寒酸,是矮小,是沒有文化,但他有一顆純真的愛心。對於上層社會的人來說,他可能不名一文,可就是他這樣一束微弱的光,照亮了我們每個人的心。為了心上人,他願意付出一切,而這些正是那些有錢的上層人根本不會去做的,大官貴族們更不會在乎像一個盲人姑娘一樣的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殘酷和冷漠。正是卓別林讓我們意識到,世間還有這種單純而又如此悽美的愛情故事。流浪漢的經歷點亮了城市之光,卓別林的表演更是點亮了無聲電影的光芒。

 

相關焦點

  • 《城市之光》——卓別林
    最近也看了一些憨豆先生的作品,二者各特色,不過相比較而言我認為還是卓別林的電影更加出色。首先在表演方面,艾金森的風格更加突出,喜劇色彩更加濃厚,不過有時候就顯得過於刻意了一點,設計感(hhh)略強。而卓別林的表演更加自然一點,不過引人發笑的點也略少,而作為一個笑點比較高的人來說,可能第二種風格更加適合我。
  • 喜劇大師卓別林與《城市之光》
    《城市之光》!魏兵:各位老師好,今晚八點將由我們美麗多才的小愛老師為大家講解卓別林與他的《城市之光》,歡迎各位老師積極參與,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和小愛老師交流互動! 小愛:謝謝魏兵編劇。大家好,我是小愛,很高興今天與魏兵老師一起,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對於喜劇、對於卓別林的粗陋想法,也想藉機與各位老師分享我對一下《城市之光》這部影片的觀感。
  • 卓別林的《城市之光》,帶你重溫喜劇默片之美
    ——羅比·科林如果卓別林的電影中只有一部可以被保存下來,那麼《城市之光》將最接近於代表他天才的所有不同音符。它包含了鬧劇,悲傷,啞劇,毫不費力的身體協調,情節劇,吟唱,優雅,當然還有小流浪漢——這個角色曾經一度成為最著名的形象。
  • 卓別林經典電影《城市之光》——卑微的愛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大家對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這是全世界知名的喜劇大師,沒有人可以否認卓別林的存在,他是全世界最好的演員
  • 死亡與升華:卓別林《城市之光》的最後一幕
    聲音的這種破壞性力量在《城市之光》(City Light),那部具有聲軌的、矛盾的默片中,表現得再清楚不過:一種沒有詞語的聲軌,只有音樂和些關於關客體的典型噪音。正是在這裡,死亡和升華,帶著其全部的能量,爆發了。
  • 《城市之光》卓別林式的愛情,荒誕中的浪漫
    這部上映於1931年的《城市之光》,由卓別林編劇、導演、作曲兼主演,上映在有聲片風潮已然席捲好萊塢的時代,是喜劇大師卓別林的第74部影片,也是他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這部共耗25萬餘米膠片的電影,完美地展現了卓別林平衡喜劇和悲劇元素的天才,也象徵著卓別林電影藝術的最高成就。
  • 拍攝之初卓別林表態,《城市之光》一片中採用有聲的對話
    文/青青小妹【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卓別林電影製片廠門前冷落鞍馬稀這使卓別林感到自己似乎已宛若隔世,一時擔心自己是否踏上了沒落之途。但卓別林決不肯就此認輸,於是1928年3月他的新片《城市之光》誕生了。拍攝之初卓別林就明確表態:「我無意在《城市之光》一片中採用有聲的對話,它徹底破壞了靜默的美它摧毀了電影真正的結構形式。」
  • 經典重溫 ° 笑中帶淚的卓別林喜劇電影《城市之光》.
    如果沒有卓別林的喜劇電影,這個世界上會少了很多歡笑。「悲劇的最高境界是喜劇,喜劇的最高境界是悲劇」。卓別林的電影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卓別林經典影片《城市之光》-片段《城市之光》是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片,但同時也是他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電影。
  • 以《城市之光》為例,淺析卓別林電影的藝術特色及思想魅力
    如果要用「此時無聲勝有聲」來形容一部電影的話,我想,卓別林的《城市之光》當之無愧地屬於首選。《城市之光》正是以喜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工業時代及經濟危機下人們的悲慘生活,以及時代變革下對人性的反思與救贖。
  • 《城市之光》跟卓別林其他作品有什麼不同嗎?
    《城市之光》是卓別林大師自導自演的最後一部默片!該片是卓別林的第74部作品,影片講述了一個流浪漢跟一個賣花女的愛情故事。通過影片,揭示了當時美國嚴重的經濟危機,將現實的情況融入到電影當中去!這部作品,是卓別林所有作品裡面,拍攝周期耗時最長的,從1927年12月31日開機到1931年1月22日完成,歷時三年才拍攝完成,我們不難發現,卓別林對於這部影片的要求之高,在拍攝過程中,有一個邂逅賣花女的鏡頭,單獨的這樣一個鏡頭,卓別林拍了342遍,最終成片的採用率僅為0.95%,如果高的要求,可能卓別林自己本身也或多或少意識到,這個可能是自己的最後一部作品,所以要求特別的嚴苛吧!
  • 卓別林,這個世界之光
    好的電影不僅能拍出當時的社會背景,也能探討非常人性的問題,例如卓別林的《城市之光》 它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個流浪漢喜歡上了一個賣花女,但她卻是一個盲人。 流浪漢為了幫助賣花女治療眼睛,於是向剛認識的富豪朋友借錢。 這個富豪很有意思,他們兩是在一條河邊認識的,當時富豪喝多了要自殺,被流浪漢給攔了下來。
  • 2010年快樂男聲冠軍李煒發新專輯《城市之光》致敬卓別林
    2017年11月3日訊,2010年快樂男聲冠軍、青年歌手李煒昨天在北京舉辦了新專輯《城市之光》的發布會暨首唱會,此張專輯也是李煒首次兼任專輯製作人。《城市之光》經歷了兩年打磨,李煒表示,這兩年中,他遊歷了不同的國家旅行與採風,看見聽見不同的人文故事,這些故事都成為了他製作新專輯的素材。尤其是他在飛機上看到喜劇大師卓別林的黑白默片《城市之光》,感受到電影傳遞的淋漓盡致的人性真善美,這些感悟都折射進了此次新專輯之中。他談到,《城市之光》是自己擔任專輯製作人的心血之作,這張專輯要表達的主旨含義就是用音樂講述城市裡你似曾相識的情感故事。
  • 卓別林的《城市之光》熱映,觀眾們都爭先恐後地要進去
    卓別林刊登了佔半幅版面的廣告,用了同樣大小的字體,每天登在紐約最大的報紙上:  查爾斯·卓別林  在《城市之光》中演出  假座科漢大戲院  全天各場連映 票價五角至一元  我花了三萬美元在報紙廣告上,再用三萬美元在戲院門口租了一個電氣招牌。
  • 《城市之光》:沉默已不再是金時,卓別林的最後一部默片依舊耀眼
    窄小的西裝、肥大的拖地褲、特大的鞋子,戴著圓頂禮帽、手持拐杖、留著一撇小鬍子,卓別林就是以這樣的形象將自己獻給了默片時代。眾多的經典之作中,我甚覺《城市之光》特別。《城市之光》講述的是一個流浪漢愛上路邊賣花的盲人女孩,為幫助她交房租、治療眼睛而拼命賺錢——當掃糞工人、參加拳擊比賽。與醉酒富翁的偶遇讓他在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間遊走,但最後也因為富翁而被警察抓走。
  • 卓別林的這四部經典佳作,《城市之光》在列,最後一部讓人落淚
    卓別林是美國著名喜劇演員,享譽全球地搞笑大咖。美國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地人物之一,出演了很多搞怪電影,你看過幾部呢?今天介紹卓別林的這四部經典佳作,《城市之光》在列,最後一部讓人落淚。尋子仙遇記卓別林什麼時候都流露出人性的溫暖,但也有小市民的狡猾。
  • 城市之光——關於希望
    城市之光資本主義社會提倡自由,青年不用為門第擔心,不用為家庭阻礙煩惱,不用為世俗的輿論壓力而放棄,這真好。城市之光是卓別林的早期長篇電影,在這本黑白默片中的卓別林把握了特有的感人。默片起浮波瀾的音樂似乎向觀眾述說起那個時代的故事。流浪男在大都市的某個角落結識了過著艱苦生活且雙目失明的買花女。而身處同樣惡境的流浪男就以富人的形象幫助買花女。
  • 《城市之光》:喜劇大師卓別林式愛情背後的人文主義
    文|三斤談娛樂說到《城市之光腦海中第一閃過的關鍵詞便是喜劇界的電影大師:卓別林。他在熒幕上所為觀者所呈現的頭戴破禮帽、腳蹬大頭鞋、手拿細拐杖的滑稽的漢夏爾洛形象,給觀者帶來了無窮的歡樂。使得漢夏爾洛成為卓別林電影中最不可替換的人物符號。而《城市之光》也是卓別林電影的一次全新的嘗試。
  • 《城市之光》:解讀喜劇大師卓別林式愛情背後的人文主義
    文|嘮嘮豆說到《城市之光腦海中第一閃過的關鍵詞便是喜劇界的電影大師:卓別林。他在熒幕上所為觀者所呈現的頭戴破禮帽、腳蹬大頭鞋、手拿細拐杖的滑稽的漢夏爾洛形象,給觀者帶來了無窮的歡樂。使得漢夏爾洛成為卓別林電影中最不可替換的人物符號。而《城市之光》也是卓別林電影的一次全新的嘗試。
  • 卓別林默片《城市之光》配爵士樂 打開藝術之門
    晨報訊 (記者 李澄)明晚,京城頂級爵士樂隊夏佳三重奏將在中山公園音樂堂呈現立體、好玩的「卓別林《城市之光》——看電影聽爵士音樂會」,這也是「打開藝術之門」系列演出中的一場。在這場演出中,現場將大屏幕放映喜劇大師卓別林的電影《城市之光》膠片,片長約87分鐘。
  • 一部黑白色調的無聲電影《城市之光》
    一百年過去了,卓別林的黑白默片成為了永恆的經典,即使歲月流逝,依然永不褪色。印象裡的卓別林,永遠是兩撇八字鬍,一根不離手的拐杖和一頂不那麼協調的禮帽。他身材矮小,卻一直偉大。而這部《城市之光》,作為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是美國電影藝術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