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時代性的典藏,經濟的蕭條無法阻擋卓別林用默片來淋漓盡致的描繪真善美,電影用悲情編制著幽默的旋律,流浪漢與賣花女間兩個小人物的愛情,卻有以那紳士與淑女的浪漫,悲與喜絕佳的契合,《城市之光》用人性展現著最美之光。——夢裡詩書」
《城市之光》是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於1931年自導自演的一部無聲影片,卓別林的每一步電影其實乍看相同,但其實都是不同的,卓別林之所以能被世人稱為喜劇大師並在今日仍舊被視為經典最重要的原因個人惹味就是他在看似荒誕的喜劇中,展露以底層人民的辛酸,而《城市之光》也正是這樣的一部佳作。
這部電影是卓別林作品史上花費時間最長的一部作品,整部電影才能夠從1927年12月31日開機,到1931年1月22日製作完成,耗費了三年時間才得以完工,卓別林在這部作品上耗費的心血自然與其他參演作品不可同日而言。該片是卓別林的第74部作品,影片講述了一個流浪漢跟一個賣花女的愛情故事。
這部影片與卓別林其他作品不同之處在於影片發生的時間,此時的美國正處於最嚴重的的經濟危機時期,而電影的背景則正發生於此,具有極強的社會性,這一點是無法復刻的。影片在展現幽默的同時,帶有極其強烈的社會批判性,電影中明所講述的是流浪漢與賣花女的愛情故事,但實則電影透過巧妙多的發差設定將當時美國社會問題以巧妙的表達。它描寫了資本主義大城市下小人物的心酸荒唐經歷,故事鬆散但人物刻畫極其成功,所以即使在大片駭人的今天仍然有看點。
小編認為 ,喜劇往往都是源自於悲劇,從現實來講一個人的喜劇往往是建立在一個人的悲劇之上,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快樂往往是建立在另一個人的痛苦上」。喜劇創作者在了解了並感受了生活的苦澀和「悲劇」才更加懂得「喜劇」的內涵所在。這部電影給了我們一個看上去很美好的結局,卻訴說著時代與社會的現實,讓我們領略了人性險惡。城市之中正是有了像流浪漢這樣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才顯得有光芒,他是城市的光明所在,因為有許許多多像他這樣的人,世界才如此美好。他是窮,是寒酸,是矮小,是沒有文化,但他有一顆純真的愛心。對於上層社會的人來說,他可能不名一文,可就是他這樣一束微弱的光,照亮了我們每個人的心。為了心上人,他願意付出一切,而這些正是那些有錢的上層人根本不會去做的,大官貴族們更不會在乎像一個盲人姑娘一樣的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殘酷和冷漠。正是卓別林讓我們意識到,世間還有這種單純而又如此悽美的愛情故事。流浪漢的經歷點亮了城市之光,卓別林的表演更是點亮了無聲電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