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南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這一代年輕人的壓力真的更小嗎?」
腦子裡沒有蹦出來什麼標準答案,但看到這個提問,並不認可,也不反對。
具體的答案,要以看問題的角度來分析。
現在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確比之前提高了很多,但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水平的提升,讓網絡上對各種現象有著層出不窮的討論,也催生出了一些新的觀點。
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人身自由和個人需求,從心靈到精神到經濟各個方面。
有人喜歡自由職業的不被拘束和不被控制的自由感;
有更多的人對婚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選擇晚婚,甚至有了「不婚」的念頭;
有一些人選擇「丁克」,覺得兩個人有趣地過一輩子也挺有意思。
……
從這幾個角度來看,我們在家庭責任和工作方面必須要承受的責任,似乎是少了些。
可是當下的物質生活要求高,生活節奏快,人們多少仍然會在精神和經濟方面承受著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和周遭環境的逼迫,致使「抑鬱症」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
日本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就為我們呈現了一位患有抑鬱症的中青年男人——高野幹夫。
高野幹夫在網絡公司上班,妻子是自由漫畫家,兩人目前沒有孩子。
這部影片是2011年上映,獲得了第3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雖然「抑鬱症」這個名詞貫穿影片全部,可這部電影的整體氣氛並不壓抑,反而有一種輕鬆舒緩的平靜感。
看完後,會獲得一定的治癒。
電影裡,我們看到了一對小夫妻在平淡歲月裡彼此扶持和鼓勵的生活。
它也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社會現象,大部分人都在為生活忙碌奔波,有的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為了什麼,甚至對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也不夠關注。
印象最深的是,得知丈夫高野幹夫確診抑鬱症時,在家畫漫畫的妻子晴子很愧疚地向丈夫道歉。
她覺得自己和丈夫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卻沒有發現他的異常,是自己對丈夫不夠關心,是妻子的失職。
晴子提出讓丈夫辭職,認為上班不能治病,希望他能先養病,養好了身體再說其他的事情。
放在當下,幾乎沒有人敢說出這樣的話,也不敢做出這樣的決定。因為背後有房貸車貸要還,有孩子要養,有父母要照顧……根本不敢停下來。
晴子實在是少數的人,而且雙方父母得知後,對幹夫也沒有指責,卻多了一些關懷,都希望他能儘快好起來。
電影之所以能給人帶來安慰,就是它建立在生活之上,又超出生活。可以把我們並不能抵達,也幾乎不能實現的事情,用這種影視化的形式呈現出來。
我想,晴子提出這樣的話,一來是她非常愛自己的丈夫,二來,這種觀念與她的職業有關。
身為一個漫畫家,雖然自己的作品並不賣座,但她也算是一個藝術創作者。
和生活相比,大部分藝術創作者儘管會在意自己的經濟狀況,可他們更關注的,其實是自己內心的精神世界是否平衡。
在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更容易理解對方。
由於考慮到丈夫幹夫的身體狀況,晴子以「離婚」來威脅讓他辭職安心養病。
而幹夫去公司給領導提出要休假時,說自己得了抑鬱症,領導絲毫不放在心上,反而說:「公司工作都很忙,大家都抑鬱了,不要發牢騷,回去工作。」
這讓幹夫很為難,他原本就不好意思在這個需要人的時刻提出離開,面對這樣的回應,他只好再忍一忍。
這一現象讓我們看到,社會環境中大部分人對於「抑鬱症」仍然不夠重視,也缺乏認識和理解,對這類群體更少了很多同理心。
身為公司領導,理應以人性化的態度對待員工,可這位老闆,對於幹夫的情況絲毫不關注,對員工一點也不體貼。
他們還是更關注公司的經營狀況和業務進展情況,自然不希望員工影響到一切的順利進展。
《相約星期二》這本小說裡說:「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夢裡。我們並沒有真正地在體驗世界,我們處於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做著自以為該做的事。」
如果是現實中發生像幹夫這樣的事情,作為一個家庭裡的頂梁柱,工作自然是不會主動辭掉,家裡人更不會支持他辭職在家養病,他只能一邊治療一邊頂著巨大的壓力去上班。
晴子對丈夫的理解,讓丈夫在人潮湧動的地鐵裡,挨著擁擠的陌生人,控制不住地大哭了起來。
幹夫的哭不僅僅是因為難過,更是因為妻子對自己的理解和體貼,還有鼓勵。
我們常常會忘記生活裡最重要的是什麼,即便最初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人有時候也會在這種環境下漸漸迷失自我。
兩人組建家庭,朝著一個方向,共同去創造更好的生活。但越來越忙碌,被各種壓力和人都逼迫著,難免會有某些時刻忘記了自己的初衷。
晴子的丈夫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人。
在晴子對自己的漫畫作品質疑時,是丈夫全心全意地鼓勵她說,你擁有別人沒有的漫畫天賦。並且讓晴子一直安心地畫漫畫,家裡有他在。
這種無條件的支持,我想也一定在最開始感動了晴子,讓她堅定了選擇和丈夫在一起。
辭職後在家調養身體,幹夫也一直很自責。
他覺得自己對不起社會,甚至晴子的漫畫賣不出去,幹夫也把這份責任歸咎到自己的身上。
有段時間,他總是把自己蒙在被子裡哭。因為打擾到晴子創作,被晴子兇了幾句,幹夫差點就自殺掉。
可是那些日子裡,晴子一邊創作漫畫一邊陪著丈夫。丈夫高野幹夫在家抱著寵物蜥蜴,卸下了一身疲憊,終於可以輕鬆地緩一緩心情。
如果沒有這段時間的調整,他的病情會如何發展,無法得知。
晴子對丈夫說:「如果太辛苦,太痛苦的話,就不要努力了,保持平常心就好。」
這段話帶來的安慰,是高野幹夫在職場上和朋友之間,很難獲得的理解。
兩人度過了非常艱難的一年,沒有暴躁,沒有歇斯底裡,也沒有埋怨。
晴子和丈夫之間,有的只是互相理解和扶持。而且在這期間,他們對婚姻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可是在我們身邊呢?要獲得身邊重要人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讓對方少那麼一些埋怨和責怪,都很難。
結局最後,晴子以自己和丈夫,還有那隻蜥蜴為原型,畫了一則連載故事,並且出書,治癒了他們自己,也治癒了更多的人。
《丈夫得了抑鬱症》這部電影讓我們明白,在一段婚姻裡,被對方理解、體貼和溫柔地對待,是一件非常珍貴的事情。
晴子和丈夫高野幹夫兩人之間的相處模式,和他們對彼此的支持和鼓勵,讓我們看到,兩個人選擇在一起,就是要甘苦與共,互相扶持理解。
這才是真正夫妻該有的樣子。
-完-
(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