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半自動步槍:美國的性能可靠,德國的褒貶不一

2021-01-10 歪史正說

眾所周知,一戰的時候,交戰雙方以塹壕戰為主,武器以遠距離高精度的栓動步槍為主,直到二戰,各國主要裝備的步槍還是栓動式,直到美國研製並裝備了M1加蘭德步槍,強大的火力才讓蘇聯和德國開始重視。事實上,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德美俄等國就已經開始研發半自動步槍,但是,由於技術條件限制,加上高昂的成本,各國都未能大規模列裝。

美國M1加蘭德的出現,令蘇德兩國倍感壓力,於是紛紛開始研製自己的半自動步槍,相繼研發了SVT40和G41/43半自動步槍。加上美軍的M1加蘭德,這三款半自動步槍就是二戰時比較有名的步槍了。

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該槍是由設計師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設計,因此而得名加蘭德步槍,在中國俗稱「八料快」。1936年1月9日,美軍開始裝備M1加蘭德,歷經二戰和韓戰,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產了M1加蘭德近1000萬支。它的主要工作特點是長行程導氣和槍機迴轉式閉鎖,使用7.62×63毫米全威力步槍彈。

M1加蘭德步槍可靠性極高,射擊精度高,而且維護保養簡單,易於分解和清潔,實戰證明,無論是太平洋島嶼、非洲沙漠、東南亞叢林,還是歐洲戰場,加蘭德步槍表現都非常出色,是當之無愧的二戰可靠性最出色的半自動步槍。

蘇聯SVT40步槍

SVT40步槍,svt的意思是"託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由前蘇聯著名的輕武器設計師費德洛·託卡列夫設計,是二戰時期,蘇聯紅軍的主要裝備。SVT40是SVT38的改進版,SVT38首次露面是在蘇芬戰爭期間(1939年-1940年),但是實際上使用情況看並不理想,該槍維護保養複雜,易發生故障,特別是當雪或沙子滲入槍機後。因此,才有後來的改進片SVT40。

但SVT40在二戰中的表現差強人意,由於該槍維護保養過於複雜,蘇聯紅軍平均素質較差,導致只有少數精銳部隊能夠很好使用,多數人認為其可靠性差,結構複雜,維護困難。因此,在紅軍戰士中受到嫌棄,不過比較諷刺的是,SVT步槍雖然不受本國士兵喜歡,卻更受德國、芬蘭等蘇聯敵人的歡迎。該槍在二戰時期生產了大約100萬支。

德國G43半自動步槍

德軍在二戰初期裝備的是大名鼎鼎的毛瑟1898式步槍,該槍以性能可靠,精度高聞名於世,是二十世紀初大多數步槍的原型,包括美國的1903式步槍,是德國人心中的驕傲。但是,隨著武器技術的發展,作為非自動武器的 毛瑟1898式步槍其火力強度已經無法滿足戰場的需要。

即便如此,德軍對於半自動武器的研製也並不熱心,在德國人特別是希特勒看來,半自動步槍射擊精度和距離明顯不如毛瑟1898式步槍,而火力又不如MP40等衝鋒鎗,這樣一種武器實在沒有裝備的必要。直到同蘇聯的大戰爆發後,才勿忙開始生產裝備該武器。

關於G43半自動步槍,一直以來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它很差,精度不高,性能還不可靠;另一部人認為它堪稱「工藝品」,其做工較美國的M1加蘭德要出色很多,加蘭德與其相比顯得更加笨拙。不過,不管怎樣,有一點得到了一致的認可,那就是發射毛瑟步槍彈的G43威力太大了。

相關焦點

  • 二戰中最著名的半自動步槍,也是美軍產量最大的輕武器
    二戰中最常用的武器還是槍枝了,因為槍枝是每個士兵隨身攜帶的軍事裝備,而二戰中最著名的半自動步槍並不是出自軍事工業很強大的德國,而是來自美國,美國的軍事工業雖然沒有德國那麼出名,但是在製造這塊,絕對不輸給德國,M1加蘭德步槍就是美國生產出來的,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半自動步槍,還是美國在二戰中產量最大的輕武器
  • 二戰時期最好的步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性能優良超越時代
    二戰期間設計優秀的步槍也是多的數不過來,不過,按照人類的行事風格凡事都是要分出一二的。所以二戰時期還是有最好的槍械的,它被公認為是二戰中性能最好的步槍,還有人說它是二戰時美國大兵的象徵,同時也是二戰中美國產量最高的槍械武器,該槍的研製過程非常漫長,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初就完成了初始的設計,期間又用了大概十幾年的時間改進了各種設計細節,最終在1936年完成了該槍的設計定型並開始大量生產。
  • 二戰大規模裝備半自動步槍的是這國 使用的還是最好的步槍
    二戰時英國大量使用的步槍是李-恩菲爾德步槍,是1895年到1956年英軍的制式手動步槍,共生產了大約1700萬支。李-恩菲爾德步槍二戰時,大規模裝備半自動步槍的只有美軍,裝備的半自動步槍是M1加蘭德步槍。
  • 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比有什麼優勢?
    比如在二戰中美軍裝備的加蘭德半自動步槍,蘇聯裝備的SVT-38/40半自動步槍等,都曾經大量裝備過軍隊,而且在戰爭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二戰後期,德國研發了發射中間型威力彈藥的STG—44突擊步槍,可以說揭開了自動步槍的序幕。而且二戰後,各個國家也都繼續裝備了半自動步槍一段時間,直到後來被全自動步槍(突擊步槍)所取代。
  • 二戰期間美國為英國軍隊設計的這款左輪槍性能可靠而且結實耐用
    左輪槍最早出現在美國,在1838年的時候美國人塞繆爾·柯爾特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實用的左輪手槍,我們在一些關於講述美國西部歷史的影視劇中,經常會看見西部牛仔所佩戴的武器大部分都是左輪手槍。事實上在左輪手槍問世不久,它的確風靡一時的近戰武器。
  • 自動和半自動步槍區別:自動槍可連發「潑水」,半自動槍單發射擊
    二戰時期,在其他國家軍隊裝備拉大栓的5發手動步槍,頂多8/10發半自動步槍時,德國軍隊卻率先裝備了發射7.92毫米減裝藥步槍彈30發彈匣供彈的STG-44突擊步槍,從而開了研發裝備自動步槍之先河。自動步槍,不似二戰時的衝鋒鎗,一般只有連發功能,卻沒有單發射擊模式;德軍裝備的STG-44突擊步槍,有單發和連發兩種射擊模式,可供射手選擇;單發射擊時,能保證400米內的射擊精度;連發射擊時,則對400米內的目標具備有效的殺傷力。
  • 二戰時美國「跑車」是如何戰勝德國黑豹的?答案讓人啼笑皆非
    一戰時坦克第一次開進了戰場,於是塹壕戰術徹底被瓦解。在認識到坦克的強大之後,各種反坦克武器又被製造出來。而坦克又繼續得到了加強,變得越來越強大,甚至德國人還專門為其設計出了新式戰術。平心而論,二戰時德國的很多武器性能都要比盟國更加優秀,在眾多坦克中,虎式坦重型克統治戰爭兩年多顯有敵手,曾經一度讓盟國覺得是「不可被擊毀」的坦克。
  • 二戰時德國開發最著名的虎式坦克,到底是明智還是愚蠢?
    說起二戰時候的德國,那麼不得不提它的虎式坦克,這可以說是德國非常著名的一款坦克,戰場上也是令敵軍聞風喪膽,甚至還出現了一種說法,說只要有虎式,戰爭就會勝利,這足以看出這款坦克的威力。但是對於虎式坦克,社會上的評價褒貶不一,很多人產生這樣的疑問,這一款坦克對於當時資源十分匱乏的德國來說,到底是明智之舉還是愚蠢的行為?
  • SKS半自動步槍:由於射擊精度非常高,遊戲中就成了精確射手步槍
    SKS,是一款戰時研發,但卻未趕上如火如荼的二戰,當定型時,已經是戰後的第二年,也即1946年了,非常遺憾地與大規模戰爭擦肩而過。 此槍倘若能在二戰時誕生,且參與戰火紛飛的戰爭,由於其技戰術性能超過了老美的「八粒快」,也即M-1式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因此,其在軍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當超越大名鼎鼎的M-1式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當然不是,實際上kv-2坦克全重近58噸,無論是底盤還是發動機性能都是為40噸重量服務的,突然重了十多噸,可想而知這性能會被削弱到什麼程度!另外152mm炮彈威力確實大,威力大帶來的是炮彈的重量激增。一發152mm高爆彈足有52kg,需要兩名裝填手操作而且發射速度極慢。
  • 那些曾經出現的二戰經典武器排名-步槍篇,總有一款你聽過的!
    那如果說到二戰的武器裝備,相信會有數不清的回憶湧上心頭,最著名的應該屬於美國的原子彈了。這款武器的出現,直接改變了整個二戰甚至是整個世界的當時以及未來的走向。今天要說的卻是不那麼引人注意但又實實在在在戰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武器,單兵武器。更確切地說,是單兵的步槍。對於士兵來說,手裡的槍才是自己最重要的「夥伴」和「依靠」。
  • 二戰蘇聯這種步槍受德軍瘋狂追捧,敢和MG42機槍對射毫不示弱
    雖然發射的槍彈相同,但SVT的後坐力卻比莫辛-納甘要低,射擊精度也很接近莫辛-納甘,而莫辛納甘是二戰中精度非常優秀的一種栓動步槍,可見SVT的精度多麼的好。 但由於大量未經嚴格訓練的新兵操作不當造成各種故障頻發,所以總體評價不佳,再加上SVT的生產進度較慢,而戰時蘇聯急需提高步槍產量,最終導致SVT最終減產並提高莫辛-納甘步槍的生產速度來滿足前線需要,所以SVT未能像美國的
  •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要跟德國打,而不是支持德國削弱蘇聯?
    這個情況下就等於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要合夥幹翻全世界了。以上就是二戰時候的一個大背景!美國是1941年加入到二次世界戰爭當中的,標誌性的事件就是日本轟炸了美國的珍珠港。日本把美國給拖進了戰爭中,德國肯定是不開心的,找了日本這個豬隊友,真的是倒了八輩子黴了。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隨著一戰時德國的戰敗,它的經濟、軍事等方面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但德國的意志非常堅強,很短的時間內便恢復,隨後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這次戰爭也直接讓世界格局急速轉變,可謂是影響巨大,二戰結束後的德國雖然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分裂,但之後統一的德國再一次讓自己走上了強國之路。
  •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的差距有多大,如果單挑誰能贏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雙方的實力。從總體上來講,德國的實力更雄厚。二戰初期日本憑藉精雕細作式的工業體系以及提前開動戰爭機器,使得日本飛機在性能方面甚至超過了美國,但開戰後這種情況很快改變。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資源以及科技儲備,日本的飛機更新很慢,到二戰後期英德等國噴氣式飛機都開始投產了,而日本還在老掉牙的零式基礎上改來改去。隨著戰爭的持續,日本不管是武器產量還是質量,都被其他列強越甩越遠。
  • 它是二戰義大利唯一的遮羞布,連盟軍和德國都要甘拜下風
    二戰初期,義大利是德國最可靠的後方保障,不管是運輸物資還是籌集材料,義大利並沒有出現幹啥啥不行的情況。其實倘若不是義大利的努力,德國在戰爭剛爆發時,會過得很難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列強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建立了戰後世界新秩序那就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義大利也是戰後新秩序的締造者。
  • 面對不可避免的失敗,德國在二戰末期拿出了什麼武器來挽回局面?
    其實就算是在東線戰場它也沒完全獲得過制空權,1944年之後西線戰場開闢之後,德國空軍一直就處於弱勢的狀態。為了能有效地打擊盟軍的空中力量,德國人搬出了噴氣式戰鬥機,即「Me-262戰鬥機」。關於噴氣式戰鬥機,德國在戰前就已經開始研製了,並取得了成功,但因缺少耐高溫的金屬材料遲遲沒有投入量產,外加當時德國人認為使用傳統飛機就可以贏得戰爭。
  • 二戰義大利的遮羞布,盟軍和德國也要甘拜下風,保持多項紀錄
    要說起二戰時的義大利,根據網上能查到的一些資料看,義大利好像是什麼大事情都沒幹,而是直接變成了一個搞笑角色。但是,當時義大利真有這麼弱嗎?其實,義大利是當時世界第六強國,還是軸心國三大巨頭之一,實力並沒有那麼不堪入目,軍事力量剛剛在日本後面,緊緊挨著日本,工業上的綜合實力比日本還優上一分。
  • 美軍步兵所依賴的,誕生於一戰,歷經二戰的老槍—白朗寧自動步槍
    人們只知道當時使用的是機槍和衝鋒鎗,尤其是後一種MP18衝鋒鎗,是德國風暴突擊隊的標配,所向披靡。不過,當時還研製了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例如,德國生產的毛瑟M1916半自動步槍射程遠,規模達到2000米。當然,考慮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地戰,對射程的要求肯定很高。另一方面,德國人研製了FedorovM1916自動步槍。
  • 二戰德國研發的「黑科技」武器,美國和蘇聯竟然成了最大獲益者
    只是,受當時的技術水平限制,V2飛彈在制導方面雖然也做了很多出色的設計,但是整體制導性能仍然達不到精確打擊的需求,該型飛彈最大誤差據稱需要用公裡計算。世界第一款空對空飛彈基礎上開發的世界第一款反坦克飛彈X7小紅帽在V1和V2飛彈之外,德國在二戰中還開創性質的研發出世界第一款反坦克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