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治之驚悚,在於民進黨連驚悚片都能利用

2021-01-07 環球網

正當臺灣進入「大選季」,一部以國民黨時期「白色恐怖」為背景的驚悚片和一部重現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當年在「立法院」暴打同僚陳水扁的政治劇接連上映。這些對藍營帶有負面影射的影視作品,令人質疑提供補助的民進黨當局大搞「文化助選」。

新加坡《聯合早報》21日稱,改編自2017年同名驚悚推理電玩的電影《返校》自9月20日上映,在島內引發對「白色恐怖」歷史的爭論。由於電影政治色彩強烈,有民眾質疑稱,《返校》在臺灣選舉前幾個月的敏感時機上映,似乎在含蓄提醒選民國民黨的「歷史罪責」,企圖影響選情。緊接著11月,臺灣首部政治劇將在國際線上影音串流平臺網飛播放,「進一步加深外界對近期影視作品『頻打藍』的印象」。

電影《返校》9月20日上映。

據了解,《國際橋牌社》預計拍攝八季,首季聚焦臺灣民主轉型關鍵的1990年至1994年,其中一幕重現高雄市長韓國瑜1993年出任「立委」時,為了榮民預算而與當時同為「立委」的陳水扁發生肢體衝突。聯合新聞網稱,該劇獲準進入「總統府」「立法院」取景,李登輝、前「行政院長」郝柏村、陳水扁、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上世紀90年代的政治人物都在片中找得到影子,而當時只能算二三線政治人物的韓國瑜也「露臉」,「這種安排很難不讓人有政治聯想」。

事實上,臺灣多年來拍攝過不少帶有政治色彩的電影,一些被綠營加以利用攻擊對手。聯合新聞網回顧稱,1989年知名導演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首度碰觸以往被視為禁忌的「二·二八事件」,拍攝地九份因此從沒落的礦業小鎮變成熱門觀光點,至今不衰。1996年,萬仁的《超級大國民》觸及上世紀50年代的「白色恐怖」,2012年楊雅喆的《女朋友·男朋友》出現上世紀90年代的「野百合學運」,2017年的《血觀音》則影射「新瑞都案」和「劉邦友命案」等,2014年魏德聖的《KANO》則被批評過度美化日本殖民統治。

電視劇方面,2000年臺灣迎來首度政黨輪替,親綠的三立電視臺立刻推出連續劇《阿扁與阿珍》,結果「當初力捧阿扁的作品,如今成了當事人都不願多提的舊事」。聯合新聞網稱,大部分的政治電影都站在國民黨意識形態的對立面,少數對民進黨開刀的電影都以2004年的「3·19槍擊案」為題材,如香港導演劉國昌的作品《彈道》。今年5月,符昌鋒的《幻術》上映,將日本作家伴野朗2001年的作品《暗殺陳水扁:戴維王的密使》放入情節,描述李登輝擔心連宋當選,將使本土政治路線毀於一旦,暗示保鏢隊長進行暗殺行動。

今年的《返校》和《國際橋牌社》更被認為民進黨在進行「文化助選」,在「大選」前3個月的關鍵期,企圖影響選情。值得一提的是,兩部片子都獲得民進黨當局的補助,其中前者獲得臺「文化部」1600萬元(新臺幣,下同)補助。在電影上映前一天,「文化部長」鄭麗君特別呼籲支持者前去觀看。《國際橋牌社》則獲得3000萬元補助。研究政治傳播的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倪炎元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稱,影視作品的創作者在創作當下未必有抹黑或攻擊的動機,「但只要劇情能產生對某個黨有利的政治效應……你不能怪人家拿這個話題來打你」。《旺報》刊登的一篇評論稱,「轉型正義」在臺灣已成為「政治正確」,配合這一主題的藝術作品也就天然地佔據了道德制高點。但由此所引發的一些社會討論已經悖離了歷史的真相,難免需要撥亂反正一番。

面對民進黨當局的做法,韓國瑜日前曾與青年包場觀看《返校》,結果又引來綠營「把《返校》當極權惡霸漂白水」的批評。臺灣《中國時報》稱,「白色恐怖」主要的不幸事件已是六七十年前的事情,其間臺灣不但經歷了3次政黨輪替,且蔡英文上臺以來大推所謂「轉型正義」、進行「不當黨產」清查等,照理說這部電影不應再與當下政治以及政黨有太多聯結。不過,動不動就把文化事件轉為政治資本,堪稱綠營的拿手本事,這部電影因此與正在進行的2020年「大選」產生了關係,國民黨尤其是韓國瑜可謂「躺著也中槍」。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崔明軒

相關焦點

  • 臺灣政治之驚悚,在於民進黨連驚悚片都能利用.
    這些對藍營帶有負面影射的影視作品,令人質疑提供補助的民進黨當局大搞「文化助選」。新加坡《聯合早報》21日稱,改編自2017年同名驚悚推理電玩的電影《返校》自9月20日上映,在島內引發對「白色恐怖」歷史的爭論。由於電影政治色彩強烈,有民眾質疑稱,《返校》在臺灣選舉前幾個月的敏感時機上映,似乎在含蓄提醒選民國民黨的「歷史罪責」,企圖影響選情。
  • 民進黨當局封殺愛奇藝,侯漢廷:臺灣連錢都不要了
    侯漢廷 18日傳出臺當局「經濟部」打算禁止大陸地區OTT-TV(如愛奇藝、騰訊等)透過代理或經銷等迂迴方式在臺灣經營。新黨籍臺北市議員侯漢廷表示,臺灣禁止大陸品牌的線上平臺與美國不同的地方是,美國是為了保護商業利益、臺灣僅僅是炒作民粹主義「連錢都不要了」。 侯漢廷表示,民進黨反中跟美國反中不同在於,美國反中是為了選舉以及鞏固企業競爭力;蔡當局只有「反中」,沒有鞏固企業競爭力。比如臺灣沒有像愛奇藝這樣的平臺、而淘寶在臺灣也沒有競爭對手。這樣一看,就是為了政治目的。
  • 臺灣政治「娛樂化」,民進黨真當在演「真人秀」?
    最近這兩天民進黨政客高嘉瑜喜提臺灣各大媒體熱搜,成為輿論中心的焦點人物。儘管事情的起因並不太「雅觀」,但足以「成就」高嘉瑜在任期間的政績了。引發這次打架事件和輿論風暴的關鍵詞無疑和美國有關,此前關於進口含有瘦肉精的美豬一事在島內鬧的沸沸揚揚,甚至臺灣地區「衛生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在節目中公然宣稱「進口美豬瘦肉精含量低,吃幾輩子都沒有問題」,而民進黨也利用綠媒的宣傳和在島內的執政標籤,封口所有衛生部門、食品部門以及公立醫院關於瘦肉精美豬不好的言論。
  • 臺灣網紅報告(三)|民進黨利用網紅操控輿論
    選後,民進黨當局更加大輿論控制與宣傳力度,引導島內民意走向。一是花大筆資金投放廣告。據統計,去年「大選」期間,民進黨粉絲專頁僅11月份就在臉書(Facebook)花費26萬元(新臺幣,下同)廣告費,在政治廣告出資者前20名中居首且是唯一的政黨。
  • 政治驚悚片是跨國概念,在歐洲電影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政治驚悚片是一個跨國概念,歐洲電影在它的發展中無疑扮演了關鍵角色,如義大利政治驚悚片曾經取得非常高的成就。這一類型最早的起源可以在「充滿政治陰謀與間諜的驚悚電影」中找到,如弗裡茲·朗的《間諜》(1928)、希區柯克的《擒兇記》(1934)或《三十九級臺階》(1935)。政治驚悚片作為一種現代類型在好萊塢大量出現,是美國政治的社會的產物。
  • 「臺灣之光」張經義就這樣被民進黨當局給「泯滅」了!
    現在張經義被川普威脅了,民進黨當局感到事態「嚴重」了,就立馬配合美國不問青紅皂白對張經義進行處罰,把昔日「臺灣之光」打成「臺灣之恥」。如此天壤之別的政治操作,不光張經義本人接受不了,連臺灣民眾也接受不了,讓那些曾經把張經義譽為「臺灣之光」的媒體特別是綠媒,情何以堪?民進黨當局針對特定個體解讀政策如此翻手如雲、覆手為雨的政治手段,真讓世人開了眼,大嘆臺灣的法律法規被民進黨當局褻瀆殆盡!
  • 民進黨青訓工作狀況及政治影響分析
    從派系角度看,無論是新潮流系、謝(長廷)系、扁(陳水扁)系,還是「英派」(親蔡英文人士),無不爭相舉辦青年人才訓練營,吸引新鮮面孔參與政治。被認為是民進黨實力最強派系的新潮流系,利用派系元老廖永來創辦的「春雨文教基金會」,分別在2012、2013、2014年、2015年、2016年開辦了第六、七、八、九、十屆「春雨臺灣新青年領袖營」。
  • 「大陸需要臺灣」?民進黨瘋起來,連自己都騙!
    編輯:翰林韓國《朝鮮日報》在近期報導一則消息,聲稱臺灣地區經濟已經不再依賴大陸,而且臺灣經濟在去年經濟增長率中排名世界第一。韓國媒體這則消息一出,立馬引發島內民眾揶揄,但沒想到民進黨當局卻對此消息深信不疑,還回應稱「大陸需要臺灣」,連自己都騙,實在讓人笑掉大牙。
  • 臺灣網絡上最近出現一個網站 民進黨被嚇得狂叫臺灣網絡上最近出現一個網站 民進黨被嚇得狂叫
    這個網站的網址是www.31t.tw,其中域名顯示為tw(臺灣),網站內容是正面宣傳大陸去年出臺的惠臺「31條措施」。綠營狂叫:這就是大陸的滲透!民進黨13日就此作出回應,給這個網站扣各種驚悚的帽子,比如宣稱大陸這樣做是要「加速滲透分化臺灣社會」「營造臺灣內部自我投降的假象」等等。
  • 臺灣疫情日漸嚴峻,蔡英文和她的民進黨怎麼都消失了
    奇蹟中國編輯:翰林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在全世界的蔓延也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在我們海峽對岸的臺灣地區,民進黨當局就沒有對這一疫情作出很多的防範,而是希望利用這一疫情的發展,來讓臺灣加入到世界衛生組織。
  • 李義虎:臺灣政治新態勢
    有人認為影響臺灣選舉的最大因素是香港「xiu li風波」,有人強調美國因素的影響極大化,有人認為國民黨不團結整合乏力,有人強調蔡英文民進黨使用暗黑手法,有人認為青年一邊倒反映了認同政治的巨大力量,有人說選民中間發生了鐘擺效應,還有的人總結了五大因素或六大原因。總的來講,讓人感覺或者是各種內外因素都能說得很全,或者是剖析原因片面深刻(只講一種)。
  • 臺灣政治發展的新動向(1)
    2000年臺灣地區第十屆"總統"選舉結果,國民黨結束了在臺灣55年單獨執政的歷史,具有"臺獨"色彩的在野黨民進黨上臺執政,政黨輪替執政在臺灣成為政治現實。角色變換的各政黨就臺灣政權及前途的重新定位展開新一輪爭論,兩岸關係政策成為各黨派政治角逐的籌碼而不是目標。
  • 臺灣網絡上最近出現一個網站 民進黨被嚇得狂叫
    這個網站的網址是www.31t.tw,其中域名顯示為tw(臺灣),網站內容是正面宣傳大陸去年出臺的惠臺「31條措施」。綠營狂叫:這就是大陸的滲透!民進黨13日就此作出回應,給這個網站扣各種驚悚的帽子,比如宣稱大陸這樣做是要「加速滲透分化臺灣社會」「營造臺灣內部自我投降的假象」等等。
  • 政治鬥爭、選票主義……臺灣解嚴30年,民進黨仍在搞戒嚴
    社論認為,深層次的原因,是臺灣的民主其實從來未曾真正的深化,而一直停留在「數人頭」的皮相。至於頭皮底下所需要的思考,一項花錢無數的建設到底能為臺灣帶來什麼效益,一個雜七雜八的拼盤計劃到底有什麼前瞻願景可言,則根本不是執政黨民意代表關心的問題,他們要扮演的只是替蔡英文「護航」的角色。
  • 「碰瓷」大陸產品,民進黨還上癮了?
    在島內某臉書粉專爆料臺北、新北一些隧道的區間測速設備含大陸產品後,民進黨「立委」、臺當局交通部門粉墨登場,高喊「監控人民」「嚴重侵害臺灣資訊安全」等驚悚口號,下令「全面徹查」,誓將出身「不清白」者全部下架! 先放風造輿論再下手是民進黨慣用的套路。
  • 臺灣政治20年來最醜陋!民進黨遭批「不要臉也無所謂」
    島內資深媒體人唐湘龍觀察民進黨近來的表現,在網絡節目直言痛批民進黨巴結文化和派系分贓,讓他感覺,現在臺灣的政治進到了一個這20年他沒有看過醜陋的階段,而同臺主持的另一資深媒體人陳鳳馨更稱,綠營現在是票多到不要臉也無所謂了!
  • 逼民眾絕食、臥軌,民進黨遇最大政治危機
    臺灣勞工團體人士1月8日晚間赴臺北車站臥軌抗議,要求臺當局收回「過勞死版勞基法」。連日來,圍繞引發巨大爭議的「修法」,臺立法機構內外已上演連串武鬥戲碼。自稱「最會溝通」的民進黨,面對民眾抗議、學界請願和「在野黨」勸阻,擺出的卻是一副「你奈我何」的架勢。但島內輿論認為,民進黨雖意色揚揚,殊不知已然遭遇上臺以來最大政治危機。
  • 民進黨的臺灣價值就是綠?
    陳芳明教授在海外求學時,積極參加臺灣的民主運動,對當時的國民黨政權抨擊甚烈,陳先生與許多其他海外的留學生一樣,列入當局的黑名單,長年無法回家探親。直到臺灣解除戒嚴,方能回臺灣。陳教授是綠營大師級人物,他秉持綠色意識形態,一向支持民進黨。
  • 民進黨若倒了,臺灣就沒有未來了嗎
    倒數幾天,選情明顯對民進黨不利,自稱務實的「臺獨」工作者賴清德又來勁兒了,絕望地聲稱民進黨只剩下一口氣,呼籲父老鄉親不要走,不要離開。叫囂若民進黨倒了,臺灣沒有未來。果真如此嗎?臺南是民進黨和賴清德長期經營的老巢,臺南選舉影響賴清德下一步政治走向,賴清德在壓力倍增的情況下,綁架民粹,不斷打「反中牌」「恐中牌」,企圖通過挑起事端,從而意欲達到勝選目的。
  • 對「臺灣之光」張經義開罰 民進黨「媚美抗中」達到登峰造極!
    現在張經義被川普威脅了,民進黨當局感到事態「嚴重」了,就立馬配合美國不問青紅皂白對張經義進行處罰,把昔日「臺灣之光」打成「臺灣之恥」。如此天壤之別的政治操作,不光張經義本人接受不了,連臺灣民眾也接受不了,讓那些曾經把張經義譽為「臺灣之光」的媒體特別是綠媒,情何以堪?民進黨當局針對特定個體解讀政策如此翻手如雲、覆手為雨的政治手段,真讓世人開了眼,大嘆臺灣的法律法規被民進黨當局褻瀆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