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二十來天。
但也有一批買房人,依然陷入「能不能買?什麼時候買?在哪裡買?」的糾結中。
關於買房這件事,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掌握買房的基本邏輯。
結合多年來觀察樓市的經驗,我總結了5條在南京買房的建議,希望對正在買房路上的你,有所幫助。
一、選對板塊,比樓盤更重要!
新房的價值,並不是產品自身,大多數情況下,板塊決定了一切。
像河西、南部新城、江北核心區等板塊的新盤個個都好賣,而像青龍山、龍潭、溧水這樣的板塊都需要依靠渠道聯動才能帶來銷量。
之所以南京樓市出現這種分化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買房人注重的是板塊的發展潛力,而不是樓盤發展潛力。
南京實行「雙限政策」+精裝新政後,zf的定價,是一個板塊的整體限價。
相同板塊內的二手房,價格也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這樣一來,只要新房限價比二手房價低,不論買板塊內的那個新盤,獲利空間都不會太差。
但如果買房的第一步——板塊,都選擇錯誤的話,即便是選擇了區域內品質最好的樓盤,房價也不會有大幅度上漲。
二、 買房不光看單價,總價才是最關鍵!
在南京買房,有一句話很重要:總價決定你買不買得起,單價決定你買的爽不爽。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南京的房價將呈現下面的格局:
河西、南部新城、城中、城東等頭部板塊、稀缺板塊,房價在4.5萬、5萬、6萬/㎡。成熟板塊的核心區域,如江寧九龍湖、百家湖、鼓樓濱江等,房價3.5-4.5萬/㎡。熱門新城區,江北核心區、燕子磯、紫東、仙林,房價3-4萬/㎡。3萬/㎡以內樓盤,將集中在冷門板塊、遠郊板塊。
很多買房人,乍一眼看過去,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單價還能接受,可選擇的空間還挺大。
那為什麼,南京還有很多買房人直呼買不起房呢?
因為市面上新房的備案價基本都是按照「小戶型單價高、總價低,大戶型單價低,總價高」的邏輯來設置的。
所以說,去售樓處看房,千萬別只問單價,最關鍵的是總價。總價,決定了你到底能買到什麼樣的房子。
三、剛需買房,不只看價格,外部配套更重要!
不少剛需朋友買房的時候,第一看價格、第二看居住舒適度,而忽視了地鐵、學區、商業、產業、醫院等能影響地段價值的因素。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地段和居住舒適度,不可兼得。好項目拯救不了垃圾地段,但地段夠優秀,再爛的戶型,也不會跑輸大盤。
剛需買房時,更重要的是要考慮資產增值,只有房價上漲了,你才有足夠的錢去改善!
同樣的,判斷一個房子能不能買,不是主觀認定價格貴不貴,而是要在同樣的價格中,做出最優的選擇。
說到這裡,又要說起一個話題:剛需買房時,優先考慮哪個配套。
在我看來,外部配套的決定因素排序如下:地鐵>學校>商業>公園、醫院。
在南京買房,地鐵配套非常重要。不僅關係到房產未來增值,也包含著未來通勤的品質。
那麼地鐵房和非地鐵房的房價差距有多大呢?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有數據表明,距離地鐵站點步行5分鐘內的房子,稱之為「正地鐵房」。10分鐘內到達稱為「準地鐵房」;15分鐘內到達稱之為「近地鐵房」。
如果你選的房子,離地鐵站超過1km,走路至少十五分鐘以上,這時候就需要藉助共享單車了。
雖說南京不少地鐵站、公交站臺附近都有配備共享單車及定點公共自行車,奈何僧多粥少,我下班時經常看到路邊孤零零的停著幾輛共享單車,運氣不好的時候,還是輛故障車。
四、 學區房,永遠是硬通貨!
無論在哪個城市,學區房永遠是硬通貨。
但大家都知道,南京新房交付前是不劃分學區的,僅有極個別的樓盤,會在開盤前拿出學區相關的紅頭文件,比如仙林湖的純新盤半山雲邸。
即便你看中的項目與學校僅一路之隔,也可能有變動的風險。所以,儘可能不要去賭新房的學區。一旦出現變動,就是致命打擊。
如果是為了學區,買二手房,會相對穩妥些。
五、用好貸款,合理負債
真正的有錢人都是負債的,買房時,不要怕貸款。
下半年來看,央行降準降息的步伐確實有所放緩,但絕對還沒到加息的時候。房貸利率長期來看依然是下降趨勢,錢也是越來越不值錢。
房奴,其實都是在前幾年過的苦一點,越往後,房貸越輕鬆。因為通貨膨脹稀釋了一部分還款壓力。
房貸,是普通人這輩子能借到的利息最低、額度最大、時間最長的貸款,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要隨意浪費機會。
同時,月供也要在自己承受範圍之內,千萬不要盲目高槓桿買房,最後錢沒還上,房子也沒了。
六、年底,往往是一年中最好的買房時機
臨近年底,其實不少房企,也在業績衝刺。
所以,你現在能看到不少樓盤推出了優惠政策,比如特價房、打折促銷等等,只要能賣出房子,優惠總是有的。
現在想買房的朋友們,還是要多問問優惠,所有優惠政策算下來,還是能省下個幾萬塊的。
當然了,我說的打折樓盤,可不是熱盤、搶手盤,那批樓盤本就不愁賣,能有什麼辦法呢?
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調下,房子更多回歸居住屬性。
其實,每個人在不同階段,所能投資的資產都是有限的,只要在可控範圍內,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房子,就是最好的。
房子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擁有了就好。
內容來源:南京新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