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的時候15000-16000元/平米,後來跌倒10000元/平米出頭,我還勸自己不好慌,後面可以漲回去。哪知道後來跌倒8000元/平米了,我現在算徹底死心了!」
在句容投資兩套房子的大學老師胡先生,是在市場最瘋狂的2016年入市的。
因為句容離自己就職的學校比較近,另外房價相比主城便宜,在同事和分銷小蜜蜂的反覆勸說下,胡老師毅然出手,一半為了投資,一半為了自住。
「最後中招!」胡老師這樣總結。
在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後,胡老師看到自己的鄰居組織起各類「維權群」。「從本質上說,我覺得這是不對的,價格由市場決定,沒有理由去鬧。」但眼看著房子價值節節縮水,胡老師也坦言「心有不甘」。
胡老師的經歷,其實只是大量句容投資客的一個縮影,背後支撐的力量是對句容樓市的持續看好。
「句容將要併入南京!」
「城際高鐵即將開通!」
「句容房價要破2萬/平米!」
......
南京都市圈大盤句容碧桂園鳳凰城航拍圖(圖源見水印)
我仍記得幾年前句容樓市最火時,在仙林的藍灣咖啡裡,一位分銷公司的管理人員如何培訓他的團隊銷售說辭,「句容即將劃歸南京,一定要這樣告訴買房的,他們就會買。」
市場過熱時,利用客戶非理性賺錢的現象無處不在。
彼時,在新街口一個飯局上,一位做地產代理行業的朋友嘲笑我「膽小」——不敢去句容買房,「我在句容投資的收益比你在主城買的房子收益高多了!」
事實確實如此。
這位朋友「快進快出」,完成了一筆投資積累。但絕大多數抱著「投資」目的的購房者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深度套牢」或許是更多人的真實寫照。
都市圈大盤碧桂園世紀城邦房價走勢(紅色線,來源:安居客)
房價:最慘區域下跌超30%
據代理公司同策的上半年句容房地產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句容樓市成交均價10883元/平米,相比兩年前的2018年上半年13257元/平米,下跌幅度達到18%!
在房價降溫中,最具代表性的板塊是寶華。寶華因為距南京市距離較近,毗鄰仙林板塊,因此成為了很多南京投資客的重點選擇區域。
該板塊2017年下半年的成交均價是18954元/平米,接近2萬大關,而2020年上半年僅為12857元/平米,跌幅超過30%!
數據源自通策諮詢
成交量:縮水三分之一
價格下跌,基本都是成交量缺乏支撐導致的。
2020年上半年,句容樓市成交面積只有77萬平米,對比2019年上半年的117萬平米,下跌幅度達到了34%,縮水達到1/3!
77萬平米是什麼概念?如果按照套均面積90平米計算,成交套數僅有不到9000套。
要知道,市場最瘋狂的2016年,句容全年新房成交量達到了49000套。當年最火的一個月10月,單月新房成交量就超過7000套。相比這個數量,市場下滑的程度非常明顯。
以往熱度最高的寶華,新房住宅的成交量更是腰斬。
該區域2019年上半年商品住宅成交面積超過40萬平米,而2020年上半年,成交面積只有不到19萬平米,下跌五成!
庫存量:2020年依然高企
需求不足,供應卻不少。從樓市另一個重要指標庫存量看,句容樓市也不容樂觀。
截止2020年10月初,句容可售房源約為22000套,對應當地60多萬人口來說,這個量不能說少。南京800多萬人口,庫存量也只有5萬套出頭。
價量齊跌的市場環境下,句容的土地市場也降溫明顯。無論是地價還是土地推出體量都有所下滑,此外,還有3宗地塊流拍。
二手房數據相對企穩
相比土地市場和新房市場,句容的二手房市場情況略好一些,有企穩趨勢。
從鎮江整體二手房數據看,在經歷的2019年連續10個月的房價下跌後,進入2020年後,除了3月這1個月出現同比下跌,其它月份均為上漲。
在成交量方面,根據鎮江房管部門的網上數據顯現,截止2020年10月中旬,句容二手房成交接近6000套,而市場最火的2016年句容二手房成交也不過2931多套。
在熱點板塊寶華,一些市場認可度較高的項目如金科觀天下、仙林翠谷甚至二手成交價逼近20000元/平米。
這也顯示出市場在分化,即使整體上看句容樓市降溫明顯,但在一些確實有真實需求的樓盤中,價格還是有所支撐的。
緊鄰仙林,寶華區域密布的住宅項目
這是一個去泡沫的過程!
正如一位句容當地的業內人士所言,句容樓市發展走向,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南京購房者的支撐。
對此,我個人的觀點是:這種支撐,或許有一部分是投資性的,但決定基本面的,仍然是到底有多真實自住需求。如果房子都被投資客買走,再等後面的投資客接盤,這樣的樓市終究是擊鼓傳花。
目前這些區域二手房市場企穩是一個好的現象。二手市場代表更多的是真實自住需求。
此外,南京近些年來的人口流入增量過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都市圈房價的基本面。2019年 ,南京的同期常住人口增長只有6.38萬人,只相當於杭州的零頭;如果減去自然增長的約3.5萬人,真正的外來人口引入數量,更是只有不到3萬人。
綜上幾點,前面2-3年句容房價的下跌,其實是一個去泡沫的過程。
20000元/平米都是投資客的市場,顯然沒有12000元/平米自住客戶為主的市場健康。隨著價格下跌,對有真實自住需求的購房者是一個不錯的機會——當泡沫大量消退,市場恐懼大於理性時,其實也是客戶上車的好機會。
- END -
▼
文/滙豐
本文版權歸屬於「匯買房」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