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古典工藝研究中心​:​沈忠海 古典手工印相 重鉻酸鹽印相法中的上海記憶

2021-02-19 上海相機攝影博物館 SHA MoCP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特約記者 凌駿 實習生 沈天暘 殷禎

2020-11-09 10:07  來源:澎湃新聞

縱觀攝影史,攝影藝術最重要的一方面內容便是渴望能被製作成長久保存的影像。我們之前談過的鉑金印相法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種非常穩定,持久的工藝流程。此外,我們還有「顏料家族」的工藝,樹膠重鉻酸鹽印相工藝便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樹膠重鉻酸鹽工藝是基於鉻的光敏效應,蒙戈·龐頓(Mungo Ponton)是第一個真正嘗試用這種化合物進行感光的人。在這項基礎上,1855年由路易斯·普瓦提埃(luis poietvin)發明的樹膠重鉻酸鹽印相工藝隨之誕生。如果我們將顏料加入樹膠內,再與鉻鹽混合,我們就有了一種可以塗在紙張等介質上的感光材料。將底片放在上面曝光,再將曝光後的紙張放入溫水中衝洗,被光線照射的部分(底片上的亮部)便會留在紙上,而沒被光線照射的部分便隨之溶解,顯示出紙張的原色。通過這種明暗的過度對比,圖像便最終得以顯現。

在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左右,受當時攝影屆主流風潮的影響,樹膠重鉻酸鹽工藝曾廣泛運用於畫意攝影。

樹膠重鉻酸鹽印相1,上海陸家嘴綠地中心,沈忠海作品。

油墨重鉻酸鹽工藝是在樹膠重鉻酸鹽工藝的基礎上,在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人卡爾(Karl.P.Koenig)發明的。與樹膠重鉻酸鹽工藝不同的是,它通過油畫顏料對已經曝光完成的圖像進行二次塗層,再洗去多餘的顏料,從而得到一張新的圖像。

通過重鉻酸鹽印相法,沈忠海更多地是希望突出影像作品中的「畫意」,通過作品「畫」的形式,表達現實生活中的意境。在重鉻酸鹽印相系列的作品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沈忠海對上海這座城市厚重歷史的表達。在百年的歷史之中,上海這座城市也曾歷過苦難歲月,單色的油墨更像是對歷史的一次審視回望,那些記憶隨著涇渭分明的黑白一同烙印在民族的血液當中,即便是在上海日益繁榮的今日,那些歷史也從未被我們所遺忘。

而樹膠重鉻酸鹽工藝下色彩斑瀾的上海,則更像是一次浴火後的涅槃。斑瀾的色彩,迷人的炫光,無不體現著上海復古,精緻與優雅的一面。別具一格的歐式建築,光怪陸離的霓虹燈,雨中踱步的行人,在這些畫面裡,我們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紀那個紅塵滾滾的老上海,任憑往事浮上心頭。

樹膠重鉻酸鹽印相6,上海外灘源,沈忠海作品。

沈忠海說,我在這項工藝裡表達的畫意攝影,首先突出的是攝影在某一瞬間的真實影像,但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記錄和再現,而是通過自己對拍攝對象的理解,融入進作品中,用繪畫的意境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更多相機、攝影文化體驗與學習交流活動!

敬請關註上海相機攝影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期待更多攝影痴友們蒞臨參觀!

預約請掃碼!

2020年,原徐匯區安福路的上海老相機製造博物館、IG映界影像藝術館更名為「上海相機攝影博物館」,並遷址浦東,已全面落成的體驗型綜合場館,擁有三大展區(世界攝影器材與工藝發展史圖文與實物展示區、國外經典收藏相機展示區、中國相機工業發展史展示區)、藝術展廳、咖啡館、銀鹽暗房、攝影古典工藝研究中心、攝影教育中心、浦東圖書館影像主題分館

地址:

浦東新區五星路676弄天安萬科御河企業公館39號

交通:

地鐵十三號線華夏中路站

電話:

54111152

開放時間:

  10:30至17:00

   16:30停止入館

  周一閉館,國定假日另行通知

相關焦點

  • 【周日體驗課】藍曬印相:如何製作不褪色的影像
    身處於數碼時代,如何讓你的作品在藝術影像中脫穎而出?早期的攝影技法,與數字媒體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藍曬印相」,用陽光將世界曬出來。課程介紹Part 1 ● 藝術分享課程將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介紹古典印相工藝及攝影技術的發展演變,分享古典攝影技法在當下的應用、與現代攝影相結合的多元化呈現形式。
  • 人類抓住了光,時間瞬間定格:「古典影像技法叢書」帶你了解攝影技法的演進
    作為遠徵途中的一站,中外14位作者共同聯手,總結36種至今依然在被攝影藝術家使用的古典攝影技法及技藝,集結成冊出版了這套「古典影像技法叢書」,叢書共包括《銀版與溼版攝影工藝》《鐵鹽、鐵銀與銀鹽顯影工藝》《鉑鈀與重鉻酸鹽印相工藝》三冊:
  • 【公開課】無相機印相——日光印相
    這一期公開課講述的將是很有意思的一種印相技巧,我認為是攝影術中的「樂燒」!
  • 上海相冊|地標攝影
    攝影師有時候也想要讓地標變得陌生,以挑戰視覺和記憶的慣性……【上海穹頂】(左)上海環球中心(右)港匯廣場(左)金鐘廣場(右)上海北外灘漁人碼頭國際中心(左)明天廣場(右)浦東浦發銀行大廈(左)海關大樓(右)光明大廈(上)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海環球中心 (下)東方明珠/金茂大廈
  • 曾敏雄:我的數位拍攝,銀鹽放相經驗談|三影堂教育
    數碼銀鹽放相作品在三影堂廈門影像製作工藝是攝影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十多年來,既以高品質的展覽,展現各種攝影製作工藝的精美動人,亦擔負起傳承和推廣這些工藝的使命。 我們常年開設基礎暗房課、高端數字列印設置班等,以滿足不同攝影人群對傳統和現代工藝的多樣需求。2015年春天,三影堂攜手日本amanasalto公司,推出鉑金印相作品展覽和相關限量作品集,並邀請日本國寶級暗房師久保元幸(Motoyuki Kubo)先生開設鉑金印相工作坊以及私人定製,親自帶領學員感受這項古典工藝神奇的製作過程。
  • 「古典藍曬濾鏡」調色教程來啦 ,創造一抹溫柔的藍
    曝光顯影完成,再進行水洗,大面積的藍色隨即出現。張大力說,自然的松樹,經過藍曬後變成了一個形象,它不一樣了,成為了自然和創造、人為之間的一種東西,它有點兒像一個東西的靈魂被記錄在這個畫面上了,永恆。這是一個多麼治癒的色彩啊,是天空、海洋、冰川,是餘暉落下後的傍晚和仲夏夜的湖畔,是純粹、自由、無限、憂鬱,是星球和宇宙,是喧囂洶湧後回歸內心的平靜。▲ 我對藍色的熱愛由來已久以前拍照時,我也總是會被那些帶著藍色調的影像畫面吸引,只能說,藍色還真是容易讓人沉迷。
  • 心相印+田馥甄,剛好的選擇,剛好的娛樂營銷
    而福建恆安集團旗下紙業品牌「心相印」,攜手偶像與實力兼備的華語女歌手田馥甄布局了一場模範營銷,依靠明星個人形象和品牌的緊密連結,以及品牌在整個營銷過程中對線下、線上、歌手個人營銷進行有機整合,引爆「剛好效應」。
  • 體驗大畫幅攝影和接觸印相
    今天活動的主題非常特別,是大畫幅相機的使用,今天的放大環節使用的是接觸印相,一種非常特殊的「轉正」方式,確切來說這並不屬於放大。我以前曾經做過一起白宮底片的文章,裡面的素材就是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在活動中嘗試了外拍,靜物,人像等等內容。用過大畫幅相機,才能明白什麼叫「活靈活現」。暗房活動的重點是放大,絕大部分膠捲愛好者沒有搭建暗房的條件。也因為有暗房,所以可以使用盆顯的方式來衝今天的4X5,沒有使用衝洗罐。
  • ​藝術史最盛傳的椎心情誼丨傳記電影《塞尚與左拉》導演訪談
    於現實中同名的兩位演員,飾演起這對莫逆之交更顯化學效應。從推心置腹至老死不相往來,將一段橫跨四十年的情誼詮釋得絲絲入扣,複雜中見細緻,令觀者無不動容。本片由法國知名攝影指導尚-馬力.德祖(Jean-Marie Dreujou)掌鏡,曾在《巴爾扎克與小裁縫》、《狼圖騰》有優異表現的他,此次成功將南法普羅旺斯的風光帶進片中,如詩如畫的情景,更加彰顯塞尚與左拉變化萬千的友情。
  • 《細雨情緣》紅塵相伴心相印不分離
    二月花2020推出首張原創流行單曲《細雨情緣》由二月花作詞、曉喜兒作曲,上海雨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推廣發行。寂寞夜裡下起了細雨忘不了在雨中的相依你我的相遇來之不易天涯海角我們心心相映讓細雨送去對你的情意讓風兒帶來對我的愛意我們牽手漫步在微風裡享受愛情的幸福幸福與甜蜜讓雲兒帶去想你的思緒讓秋葉告訴你我多愛你人生路上我們阻擋風雨紅塵相伴心相印不分離
  • 得力文具相印寶,孩子學習的小助手~
    有一次孩子拿了道題讓我講,我想了半個小時,愣是沒做出來,無奈~上班的時候,跟同事吐槽了一下,他推薦我可以去買一臺得力相印寶印表機。他說這臺印表機配套的相印寶APP包含了很多學習資料,可以列印出來,對孩子學習非常有幫助。後來我就去買了一臺回去給孩子用,不得不說,孩子的學習效率真的提高了不少。
  • 以訛傳訛再傳訛的中國蠟印產業
    再理一理中國蠟印工業的由來。除去安順蠟染總廠(1975-98)和上海新豐印染廠(1982-84)自主研發的蠟印體系外(因其沒有影響到現在的蠟印產業),中國當前的成型蠟印產業始於1996年,成都川棉和聊城宏潤,川棉建設在先而宏潤先於川棉投產,所以,聊城宏潤理應為中國第一家。中國成型蠟印產業的創始有三人:王港生(香港),連玉華(香港)和呂家麟(大陸)。
  • 小乘佛法的四法印與大乘佛法四法印有巨大差別
    四法印有小乘四法印、大乘四法印。小乘四法印是苦、空、無常、無我,或者說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求皆苦、涅槃寂靜。而大乘的四法印和小乘的四法印對苦、空、無常、無我和涅槃的理解是天壤之別的。大乘的四法印是什麼呢?首先看無常。
  • 心相印戲精附體,穿越到清朝上演宮鬥大片
    說到紙巾界的腦洞創意集大成者,心相印自然當仁不讓。繼2018年底「會告白的紙巾」之後,心相印於近日聯合天貓上演宮鬥大片——《心妃上位記》。創意腦洞之大,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心妃抽出一張心相印廚房溼巾,表示自己一直用的是「天然配方,溫和不傷手」的心相印廚房溼巾,不用擔心傷手的問題。
  • 「原相紙印系列」叢書導讀:還原原作之美
    如果每冊的外部護封在選材做工上更講究一些,會在傳看與收藏中為作品提供更好的保護。——徐豔娟(第四屆中國攝影圖書榜評委)  「原相紙印系列」的策劃基於攝影原作的印刷還原理想。自2009年開始成為一名攝影書編輯,我在攝影出版領域已經工作了12個年頭。
  • 陳為新:古典印鈕創作與觀念之探尋者
    此外,陳為新也自長期從事的雕刻工作實踐出發,與上海學者、藝術學博士漆瀾先生合作,投身於壽山石古典印鈕的工藝歷史、技巧恢復等專題研究工作。 漆瀾是行業內出了名的「有學問,有脾氣」,對印鈕雕刻頗有研究。陳為新與漆瀾因石結緣,這位通曉典籍、學識豐厚,於藝術領域有著深厚「內功」的良師益友,成了陳為新雕刻路上的「推進器」,為陳為新深入傳統、探尋古典帶來了莫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