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倒不是說我一回國他就去了日本,我在英國的時候,他就在準備日本讀書的事情,所以之前我們是有打算可以先在日本發展一下。
而且我從英國一回國,就去日本找過他。那個時候因為已經籤訂了工作的合同,只能玩一個星期,我們就在東京轉了轉,他上午上課,下午帶我去淺草寺、秋葉原,周末我們去了迪士尼和鎌倉。時間短暫,但每一天都過的很舒心。
第二年的春天我又去日本找他,這次趁著他的春假,我們去了關西看櫻花,京都的千本鳥居、大阪的環球影城還有奈良的鹿。那個時候他已經非常習慣日本的生活了,日語也說的很溜。所以買票、點菜、認路、拍照、解說之類的事情,統統交給他,我也變得越發嚮往和他一起在日本的生活。
但是因為我不會日語,只能用讀書的方式去日本學習,要申請日本的大學的英語授課項目。
日本的英文授課項目以前叫做G30 (Global 30),是日本文部科學省為了吸引國外留學生開設的英文授課項目。參與的大學也都是一些比較好的國立或者私立大學,比如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名古屋大學、慶應私塾、上智大學等。後來G30項目於2014年取消,但還是有很多學校有英語授課項目。
而且在日本讀書不貴,國立大學幾乎都能申請到獎學金,全免學費、減半學費都有可能,甚至還能申請到其他的獎學金。所以網上其實有很多中介宣傳日本的英語授課項目,可以搜索到很多信息。
但是我還是自己一個學校一個學校的看官網,看他們提供的英語授課項目,找尋合適的專業,整理可能需要的材料。
可想而知,日本當然更想引進的是一些高端前沿領域的人才,所以大部分的授課項目都是跟生命科學、信息科學、農業、醫療、工程師、環境相關的。
我能夠選擇的項目非常少,畢竟我這個文科生總不能去搞物理化學吧。偏文一點的也有,經濟、管理、公共政策,甚至也有語言學。
最後我確定了幾個項目,有:
名古屋大學的Linguistics and cultural studies上智大學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早稻田大學的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慶應義塾的Human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s東京大學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nd society in Asia (ITASIA)京都大學的East Asian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udies但最後我真正申請的只有名古屋大學的Linguistics and cultural studies,其他的項目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排除了。
其實日本的申請之路從一開始就不太順利,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我第一個聯繫的日本大學是上智大學,這所大學雖然是私立的,但是屬於日本世界級的頂尖私立大學。這所學校比較注重國際化教育,非常多的留學生,而且聽說白富美超多,網上還傳有上智美女圖鑑。我主要看重他們的國際性,而且正好有兩個英文授課的PhD項目可以試試,於是鼓起勇氣發郵件聯繫了其中的一位教授。
等了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兩個月,教授還不給我回信,我大概就知道沒戲了,她看不上我。我自己也知道我們的研究方向還是有些差距,但想著可以先聊聊看,如果拒絕的話,也可以給個信呀,沒想到就這樣石沉大海。
但有件事很有趣,我有個學弟今年聯繫了那兩個項目的另一個教授,然後那個教授很快就回復了,並且要他提供額外的一些材料。我覺得還挺巧的,如果我聯繫的是另一位教授,會不會結果有所不同?
總體而言,這所學校相比其他學校申請開放時間比較早,12月初就開放申請了。但因為日本需要提前拿到導師內諾,所以我8月底就發了郵件,這樣我就正式開始了日本申請之路。
第二所我關注的大學是東京大學,東京大學的英語授課項目沒有語言或者教育相關的,我只能申請他們的大熱專業——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nd society in Asia (ITASIA)。
結果準備申請的時候才發現,必須需要GRE。我太粗心了,之前一直以為GRE跟其他項目一樣,都是if available,結果他們是必須的。我趕緊查考位,已經排到十月份了,所以這個項目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緊接著,我又主動放棄了一些學校。
比如京都大學的經濟專業,我有試著看經管類的書籍,但發現實在不是我想深入研究的領域;
還比如好不容易在慶應找到了一個比較符合的老師,結果老師網頁上寫著明年要走,而且學費幾乎是公立學校的三倍;
早稻田大學在國內名聲較大,也的確可以看到符合的項目比較多,但作為私立學校,學費也是比較高,我想著它是4月份才申請,所以一直放著先準備別的,結果等差不多的時候我去看,發現他們跟CSC合作獎學金申請的時間已經錯過了,我只能哭暈在廁所,因為我希望我能夠拿到獎學金去讀博,這樣負擔實在是太大了。
再回到我們最開始列舉的名單,現在已經是這樣的了。
名古屋大學的Linguistics and cultural studies那就先專注名古屋大學吧。
名古屋大學的申請是1月6號到16號,需要在這段時間內把材料寄去日本,時間非常緊,而且需要準備的材料比較複雜。
我最擔心的是需要從英國寄的學歷證明和成績單,所以我12月9號就在愛丁堡大學官網上申請了相關證明,好在這次英國的效率還比較高,12號就審核完畢,寄送後也很快到達了日本。
另外名古屋大學還要提供雅思成績的紙質證明,需要從雅思官方寄過去,我又在雅思官網申請寄送紙質成績單,從北京寄送到日本也很快,16號申請,20號日本就顯示籤收了。
緊接著我就趕緊準備能在本科學校弄的材料,在學校開具學歷學位成績單證明。現在學校已經有了一套很成熟的開具系統,很快就有中文版英文版對應證明。
另外,我聯繫本科老師幫我寫推薦信,很快也拿到了。
但是另一封推薦信還有些波折。本來準備聯繫之前的personal tutor寫推薦信,結果發了幾次郵件他都沒有回覆。只能趕緊請另一位碩士導師幫我寫,無奈當時已經接近聖誕節放假,導師已經不在學校,而且她沒辦法寄送,她還很好心地幫我聯繫名古屋大學能不能接受電子推薦信,結果名古屋大學那邊只接受紙質材料,不接受電子材料。
我只能再找一位本科的導師幫我寫。好在我的本科老師們都很好,都非常支持我讀書,對我的請求都欣然接受。
就這樣坎坎坷坷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從英國寄了碩士的證明,從北京寄了雅思證明,我的兩位導師分別寄了推薦信,我自己也寄了材料。12月23號所有的材料都寄送完畢,也很快都被日本籤收了。
1月8號網申填寫,交了5000日元的申請費。就等著結果2月21號-25號的材料審核結果。
很快,21號結果就下來了,得到了面試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