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有個「皇帝之穴」,艾灸這裡,腸胃問題輕鬆擺平!

2021-01-18 掌門談養生

中醫上講「心為人體君主之官」,在人體中相當於古時的皇帝一樣運籌帷幄、決勝千裡。起到調動全身氣血、疏經散淤的作用。今天掌門師兄要說的公孫穴被稱為「皇帝之穴」,經常艾灸公孫穴,可以緩解全身的疲乏,對人體五臟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冠心病、心絞痛的患者,平時經常按揉足太陰脾經上的公孫穴,對緩解心慌、憋悶等心臟不適症狀有很大的作用。

公孫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同時又與衝脈相通,所以它既能調治脾經,又能調治衝脈。脾屬土,在人體居正中,主管運化水谷精微,輸布周身;而衝脈則從上到下貫穿人體,與任脈並行,又與督脈相通。

所謂「衝」,就是要衝、要道的意思,《靈樞經》說,衝脈是「十二經之海」,是「五臟六腑之海」,是「血海」,說白了,衝脈之氣既能上貫於頭部而為陽,又能下滲於下肢而為陰,是十二經脈合五臟六腑氣血的要道。公孫穴是脾經合衝脈的能量的匯集點合調控中心,其作用之大,自不待言。

穴位釋義

公孫。公孫,公之輩與孫之輩也,言穴內氣血物質與脾土之間的關係也。脾經物質五行屬土,其父為火,其公為木,其子為金。

該穴名意指本穴物質為脾經與衝脈的氣血相會後化成了天部的水溼風氣。本穴物質來源於二個方面,一是太白穴傳來的天部之氣,二是由地部孔隙傳來的衝脈高溫經水。衝脈的高溫地部經水出體表後急速氣化與天部的氣態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溼風氣,故名。

文獻摘要

《甲乙經》:「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己乃衰,即取公孫及井俞。

《靈樞·經脈》:「去本節之後一寸」。

《醫學入門》:「太白後一寸陷中」。

取穴方法

側坐或仰臥位。在足大趾與足掌所構成的關節(第1蹠趾關節)內側,往後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後端下緣可觸及一凹陷(第1蹠骨基底內側前下方),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穴位主要功能

有一句針灸歌訣叫公孫內關胃心胸,就是公孫配內關,任何的胃病、心臟病、胸部的問題,統統可以治。公孫穴可以緩解痛經症狀,對胃痛、嘔吐、腹痛、腹瀉、痢疾等胃腸病症有輔助功效。

實際上,這個穴位之所以叫「公孫」,是有其深意的。《史記·五帝本紀》一開頭就說:「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公孫就是黃帝,黃帝居中央而統治四方,正如公孫穴總督脾經和衝脈,統領全身。

這個統領全身的穴位,最直接、最明顯的效果體現在胸腹部。胸部、腹部的一切問題,比如腹脹、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都可以通過公孫穴來治療或緩解。

穴位功能一:調理脾胃

公孫穴位足太陰脾經之絡穴,聯絡著胃經,而且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衝脈,所以可以治療脾胃疾病。生活中覺得吃完飯後食物堵在胃部不消化、胃裡反酸或有其他脾胃不適的時候,都可以按揉或者艾灸公孫穴。

公孫穴既可以調動脾臟、脾經的運血能力,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去,是一個疏散點、一個樞紐;又可以幫助調節身體上由於氣血淤滯造成的各種症狀。

現代研究表明,艾灸刺激公孫穴對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有實驗表明艾灸公孫,可使小腸液的分泌明顯增加,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率也明顯升高,如刺其他穴位無此反應,說明公孫穴對小腸分泌和吸收功能具有一定特異性。

對小腸蠕動也有一定影響,艾灸公孫穴多數情況下,使小腸蠕動增強,或對小腸運動有調節作用。有報導,以刺激動物內臟大神經所引起的皮質下誘發電位痛反應的指標,電針「公孫」,對皮質誘發電位有抑制效應。

穴位功能二:健脾減肥

此外公孫穴具有健脾利溼的功效,有助於減肥。肥胖的人不只是吃的多,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吃飯後食物不消化,沒有完全吸收,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通過刺激公孫穴來緩解,公孫穴有助於調理脾胃,而脾胃運化水谷功能強大了,機體就可以充分吸收這些營養物質了,進而起到減肥的作用。

穴位功能三:治療痛經

痛經是現代婦科發病率很高的一個病種,大多為後天不良的飲食和著裝習慣造成的。現在很多時尚女孩穿衣服只講究漂亮,衣服多緊身短小,更有的露臍露背,很不注意保暖。

有很多有痛經經歷的女孩都知道,痛經目前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治療,只能靠吃一些止痛藥來緩解。不僅不能根治病痛,還會對人體的生殖系統造成損害。如果在年輕的時候得不到很好的調養,那麼很有可能對懷孕生子帶來一個很大的隱患。

中醫艾灸學認為,治療一切婦科疾病首先從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經不調,更應該首先調胃。脾統血,主運化。痛經時血色發暗並伴隨有血塊,兩三天血塊排出後疼痛的症狀就會緩解,但每月都會復發。小腹受涼或貪吃冷飲導致脾胃虛寒,不能運化水溼,脾胃的運化不良就會產生痛經,有時還會伴隨嘔吐、噁心、頭痛等症狀。

為什麼公孫穴可以治療痛經呢?在中醫裡,公孫穴通衝脈,督、任、衝三脈皆起於胞宮,其中,衝任二脈與女子月經、生育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繫,因衝脈具有含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調理公孫穴,等於是對人身上十二經的氣血進行一次全面疏導,具有行淤止痛之功。因此有痛經的女性朋友,可以在灸關元的時候,配合公孫穴來就,治療痛經效果更好。

相關焦點

  • 艾灸一穴清口臭,助消化
    腸胃長期不適、積食,會引發深源性頑固口臭。很多人腸胃不好,就去做胃鏡,吃消炎藥。腸胃問題難道除了這些,就沒有更好的方法了嗎?我們人體有個穴位,用好它就能保護我們的腸胃,中脘——胃的「保護神」,是強健脾胃必不可少的穴位!胃的募穴,八會穴之腑會。
  • 腸道病腸胃蠕動無力艾灸有用嗎?艾灸哪些穴位效果好?(單桂敏)
    hi,大家好歡迎收看香怡御艾的御艾小課文章,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腸道病腸胃蠕動無力艾灸這方面的知識,讓大家知道腸胃蠕動無力艾灸有用嗎以及腸胃蠕動無力艾灸哪些穴位效果好這方面的知識吧。那麼引起腸胃蠕動無力艾灸原因有哪些:1.脾胃虛弱是常見的一種情況,有些人大便稀溏、消化不良、吃多後腹脹以及食欲不振或者形體消瘦等會引起腸胃蠕動無力。2.胃腸本身有動力不足的問題。3.胃腸本身有炎症。
  • 胃口不好是哪裡的問題?別忘了艾灸這四大要穴
    中醫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可見,擁有一個好胃口,至關重要。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煩惱:工作繁忙,飢腸轆轆,卻不思飲食。 是不是胃缺少動力?可能是這個原因。但是中醫專家提醒我們:胃口不好、飲食不化也可能是脾的問題。中醫認為,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氣主降,使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氣主升,則食物之精華得以營養全身;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溼。
  • 自己艾灸不會配穴,艾灸沒效果,了解下面這幾個穴位
    (最全收藏版)九種體質的艾灸方案(非常全面)史料中這些驚人的艾灸案例,值得拜讀!艾灸配穴一覽表艾灸雖好不要盲目灸,超全艾灸知識大普及!(收藏)最全艾灸排病反應,艾灸愛好者必收藏!適用於腸胃功能低下、久病體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瀉、嘔吐、腸鳴、高血壓、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為養生長壽抗衰老的大穴,對美容、減肥亦有一定作用。感 覺:局部按壓有酸脹麻感,有時可向下肢和足背發散。腰背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療者要考慮到委中穴,腰背部位有什麼疾病,你像腰痛。過去有句話講:病人腰疼,大夫頭疼。
  • 艾灸開穴和封穴,掀開它的神秘面紗
    艾灸開穴封穴的詳細研究以及解說艾灸的開穴以及封穴穴的技術,被人說的很神秘,也是很多高手大師的不傳之秘,被一些初學者呢極為的羨慕。好像就像功夫裡的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我今天從三個角度來談一下這個問題,第1個角度就是子午流柱的角度。第2個角度就是按摩推拿外力刺激經絡穴位的角度第3個角度就是艾灸手法的角度。那麼根據子午流注氣血經絡穴位開合,那麼人體的穴位經絡在一定的時辰,氣血運行的旺盛和衰弱。
  • 艾灸的五步配穴法,從此配穴不求人!
    點擊藍字,關注中國首個謝錫亮艾灸傳承學堂公眾平臺
  • 腹部拒按有硬塊,有水聲,試試艾灸這裡
    2.還要就是在調理這個問題的時候,有可能會出現硬塊變軟,然後肚子又咕嚕嚕水聲的情況,其實這個問題大家不用太過於擔心。因為硬塊變軟才能有效的排出體外,有水聲實際上也是硬塊痰飲化開的表現。3.肚臍,我們在經絡穴位之上稱之為「神闕穴」,此穴歸屬於任脈,所以任脈淤阻的時候,就容易在肚臍周圍形成硬塊。所以,我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打通任脈這條經絡。
  • 艾灸這12個募穴,護你一生臟腑周全,你知道幾個?
    那麼腑病,各個腑有病的時候,在背俞穴上的反應,相對來講要差得多,但在相應的募穴上,都有明顯的反應點。故臨床當中,當遇到腑病的時候,要選擇對應的募穴。這兩組特定穴,在診斷和治療有區別的地方。募穴釋義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又稱為「腹募穴」。「募」,有聚集、匯合之意。六髒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個。
  • 一艾灸就上火,說明這裡太堵了,艾灸一個穴,火氣蹭蹭趕出去
    艾灸上火後如何應對?1、控制灸溫降低艾灸溫度,使用艾灸儀的話可以將溫度調低,採用懸灸的話可以離皮膚更遠點;減少艾灸的時間,比如原來每穴灸20分鐘,那麼現在就灸15分鐘。2、刺激「降火穴」降火穴下文會詳細介紹,並且,除了艾灸的刺激方式,按摩、刮痧、拔罐也是可以的。3、控制灸量上半身部位的穴位少灸,然後八髎、足三裡、湧泉從上到下艾灸,打通中間的障礙並引火下行,尤其是多灸腿部。
  • 女性朋友艾灸腹部都有哪些好處?
    而月經不調本身就是因為內分泌失調,血液淤積所致,而經過艾灸溫經祛溼之後,能夠改善宮寒、月經不調等問題。 二、調理脾胃,改善便秘症狀 艾灸腹部的操作過程中,在腹部之下其實也有我們的腸胃,因此 它也能夠促進我們腸胃附近的血液循環,刺激腸液的分泌,進而加速糞便的排出,而且連帶著它也能夠加速腸胃當中的食物的消化吸收,而好的消化系統能夠調理我們的脾胃哦。
  • 艾灸四穴,穩定血壓不難
    ,其實兩者有一些共性,但是卻是不同的兩個問題 2.兩者有不同的衡量標準 3.他們的相同的是都會導致一些同樣的症狀表現,比如頭暈眼花,心慌氣短,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問題
  • 經期可以艾灸嗎?經期艾灸的好處和壞處(掉出大量血塊單桂敏)
    經期可以艾灸嗎:關於經期能否艾灸這個要根據自己情況決定的,如果平時量大的話那麼我不太建議大家進行艾灸的,因為艾灸是活血的!可能會讓你量更大一些!如果經期量少的話,那麼可以艾灸的,艾灸可以讓你量慢慢地恢復正常!如果是婦科方面有問題的話,那麼經期也是可以艾灸的,艾灸可以幫助體內排汙的!
  • 艾灸2穴、預防「中風」有「奇效」!(內附「中風前兆」自測圖)
    艾灸驗方(附穴位圖),身上重要的30個艾灸穴位高清經絡循行動圖,人體穴位大全!穴位配好對;治痛翻10倍!(最全收藏版)九種體質的艾灸方案(非常全面)史料中這些驚人的艾灸案例,值得拜讀!艾灸配穴一覽表艾灸雖好不要盲目灸,超全艾灸知識大普及!
  • 經期可以艾灸嗎?胃痛怎麼艾灸?
    最近有朋友留言詢問經期可以艾灸嗎,經常胃痛怎麼艾灸治療。由於周末沒有及時看留言,所以沒有及時回復,在這裡給這位朋友道個歉。
  • 25種艾灸反應和應對方案大全,艾灸必備的專業知識
    9.灸後腹瀉、肚子叫 既然艾灸可以培補人體元陽,為什麼還會出現腹瀉呢? 艾灸之後,陽氣提升,會在體內運行,腸胃功能開始恢復,大腸的蠕動也會加強,陽氣將臟腑以及經脈中的寒邪化開,被排出體外,這種方式可能是出汗,或者腹瀉,或者排尿增多,如果腹瀉則一般說明腸胃有問題,陰邪化開之後就會以腹瀉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就像雪化成水尋找一個正常的排洩途徑一樣。
  • 它是擺平痛經、脾胃問題的第一溫陽大穴
    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衝脈。有健脾益胃、通調衝脈、消除痞疾之功。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但很少有人知道黃帝叫什麼。《史記》記載,黃帝複姓公孫,名軒轅。此穴以黃帝的姓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統治四方之意。公孫穴是脾經的絡穴,與衝脈相通。脾主土,在人體的正中央,主運化水谷精微,輸布全身,是人的後天之本,諳合統御之道。
  • 為什麼「四總穴歌」這麼重要?善用這4個穴位,你就是名醫!
    從那時起,四總穴就成了人們學習穴位的基礎,對於平時不太懂得穴位養生的朋友,記住這首歌訣,就能為自己保健了。這四個穴位,是「遠道取穴」的典範,就像我們平時說的「頭疼醫腳」一樣。實際上,這四個穴位的威力很大,範圍很廣,功效很多,就像一枚「原子彈」,發射出去能管一大片。
  • 人體藏有「降火穴」,艾灸也能降火氣!
    [點擊藍字,關注中國首個專業的女性灸療養生公眾平臺。]
  • 艾灸養生||伸舌一看氣虛體質就能判斷,艾灸調理立竿見影
    有的人在早上醒來的時候,會發現舌頭上出現有齒痕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嗎?中醫上稱這類身體情況叫做齒痕舌。當時頭上出現了齒痕舌,就表明身體出現了問題,那麼造成齒痕舌是為什麼呢?《傷寒論》中有記載:若舌質淡白而溼潤,所為脾虛而寒溼壅盛。
  • 人有十二井穴,1穴勝10穴,不灸太可惜!
    商陽是手陽明大腸經的井穴,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商陽為經脈氣血運行的源頭。商陽穴又在食指末端直接聯繫著相表裡的肺經,而肺為水之上源,主一身之皮毛,艾灸商陽穴可以同時激發肺經與大腸經氣。凡外邪侵襲肌表發病時,可商陽開發皮膚之毛竅,疏洩外衛之陽,從而解表開鬱、退熱發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