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蒂妮》:被分離的水與陸

2020-10-10 店長

溫蒂妮的傳說,可能是愛情與水之間最浪漫的一次類比:水精靈溫蒂妮化為人形、得以在陸上生活的唯一條件,是獲得一段忠貞的愛情。由此,愛情成為呼吸般的必需,也成為一種共生的詛咒和一顆宿命的定時炸彈。所以在它終結時,小美人魚變成清晨陽光中的泡沫,而溫蒂妮不得不殺死背叛的愛人,重新走入水中。

對於溫蒂妮這個命題作文,可能沒有比佩措爾德更適合的執行人。作為一個政經學者一樣的導演,他善於將自己的主角們放置進宏大的歷史之中,而在綿長的迷失、不安和餘震裡,愛情似乎順理成章成了這些個體唯一可以抓住的東西,成了賦予他們實體的水。被困的他們,依靠著殘損的愛情和虛空中的激情來試圖重塑自我,尋找意義。

然而,可能是預設的期待值過高的緣故,佩措爾德對於這一新探索的執行卻並不算完美。《溫蒂妮》奇幻元素和愛情類型的碰撞詩意而浪漫,帶著心跳、脖頸的溫度和被水衝刷澆灌的暈眩,但溫蒂妮身上過於隱晦留白的傳說設定,可能為觀眾理解故事邏輯和人物動機造成障礙;

另一方面,《溫蒂妮》中關於建築和柏林城市發展史的話題,延續了佩措爾德對於家國、歷史和時空的作者性思考,但溫蒂妮水中精靈和城市規劃講解員的兩重身份、鋼筋塵土和迷離水域兩處空間,似乎無法很順滑地交融在一起,整個故事就像是被割裂開的水與陸,缺少聯通的那座橋梁。


如果不看劇情簡介就進入故事的話,對傳說陌生的觀眾,可能不會知道眼前這個一頭橙棕色捲髮、走路有點僵直的女主角溫蒂妮是水精靈。在遊泳池的高潮戲碼到來前,《溫蒂妮》幾乎是刻意地不去觸碰女主角是水精靈的這一奇幻設定,只有水族箱裡的一聲暗語和溺水後卻不吐水的寥寥幾筆細節,能將溫蒂妮和水聯繫在一起。如果再牽強一點的話,再勉強算上溫蒂妮掉下眼淚時順勢而出的標題卡,畢竟眼淚也是一種鹽水。

這樣的隱晦處理,為溫蒂妮帶來一種神秘的鬼魅感,也讓整個故事同時溶進驚悚和詩意。然而,這種處理,也帶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都對傳說有所了解的不合理預設。

如果說對於溫蒂妮身份設定的理解門檻,還可以用「現代觀眾都有看簡介再看電影的習慣」或者「溫蒂妮在歐語神話體系裡家喻戶曉」來找補的話,這種對原材料的選擇性切割和信息不足帶來的困惑,在溫蒂妮殺死前男友時達到了極致。

根據傳說,經歷背叛的溫蒂妮似乎是毫無其他選擇,必須殺死背叛者重回水底。開篇前男友表明愛上他人那一刻起,讓溫蒂妮得以存在的愛情就已消亡,傳說的詛咒應驗,而溫蒂妮溺死愛人走進水底的結局開始倒計時。水族箱裡的低語是回歸的召喚,克里斯多福的甦醒,也是因為溫蒂妮修正了和克里斯多福這段甜蜜而刻骨的錯誤,完成必定發生的殺戮,最終回到命運設定的軌道上。

在溫蒂妮走入水中之前,《溫蒂妮》可以看做是一個與愛情共生的生物,用一個突然出現的例外來探索愛情本源的故事。從這種解讀角度出發,比起《水形物語》,《溫蒂妮》其實更像是《小美人魚》的現代變體(畢竟安徒生是以溫蒂妮為原型創作的這個童話),都是從外來者的視角窺視愛情,最終落腳在犧牲和沉重的宿命感之上。

然而,以上可能有些牽強的解讀只是根據傳說資料的猜測,對於這個奇幻故事的原理和規則,《溫蒂妮》片中並沒有給出明確解釋,也沒有明示任何一種涉及溫蒂妮人物動機的硬設定。最終的結果,就是讓《溫蒂妮》變成了有點狗血的「一命換一命」情節劇。

而在柏林電影節時《溫蒂妮》給媒體的press nots中則強調,「溫蒂妮再次接觸她自身的元素後,就必須回歸水中」。按照後面這種說法,似乎溫蒂妮與克里斯多福初遇時被水衝刷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她的最終離去。

不管創作者傾向於何種解釋,不能否認的是,《溫蒂妮》是一部需要觀眾去了解場外信息、一部「需要說明書的電影」(引用把噗短評)。《溫蒂妮》故事中隱晦不明的部分,並不是一種值得嘉獎的多義性表達,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溫蒂妮》對愛情討論的嘗試。

當我們不能完全確定,溫蒂妮那漏跳的一拍心跳是因為餘情未了,是因為看見了追來索債的命運,還是兩種因素的雜糅,我們就沒有辦法理清溫蒂妮那像水草一般纏繞晦暗的思緒和感情。在這樣親密的觀察和溫蒂妮提供的專屬視角之下,我們都沒有機會真正進入她的內心,可能愛情真的比想像中難解,而水精靈,真的是個需要我們保持距離的謎。


在一次講解途中,溫蒂妮邀請聽眾在龐大的柏林模型裡指出他們所在的位置。在特寫下溫蒂妮的雙眼裡,白色的模型房子被無限放大,與窗外真實的風景交融在一起,而溫蒂妮,也被巧妙地放置進了整座城市的空間之中。

在這部緊湊的電影之中,溫蒂妮對於柏林城市變遷和建築歷史的講解佔據了不少的銀幕時間。然而遺憾的是,除了上述那一處空間變幻的放置,其餘時候佩措爾德借溫蒂妮之口說出的對於柏林歷史的思考,與影片其他部分的文本產生了強烈的割裂感。

對於洪堡論壇的評論,大概寄託了佩措爾德最大的私心,用城市中心這樣一所違反了「Form Follows Function」原則、以古建築外形承載現代功用的建築,來討論在歷史洪流中身份不斷變化著的柏林和德國。但是,這段富有深意的臺詞,放到全片來看卻有些意義不明,不知該作何理解是好。

或許新與舊之間的矛盾和相容,是溫蒂妮與克里斯多福那建築在已死愛情之上的新感情的對帳,但這種牽強附會的理解並不能彌補支線與主體故事之間的脫節,以及元素精靈設定和愛情主題下對歷史政經話題討論的生硬。

溫蒂妮與水之間的關係不言自明,而她作為古老傳說中的生物,也與柏林陸上變遷史的厚重感產生對照。這樣的書寫之下,溫蒂妮本該成為聯結水與陸空間以及其象徵意義的雙重紐帶,讓故事發生的舞臺和故事本身融合成一個整體。

但在《溫蒂妮》裡,歷史學者溫蒂妮和水精靈溫蒂妮更像是不相容的兩種身份,在關於陸地和歷史的支線行進時,水精靈的設定顯得單薄而不適宜,甚至這層身份都被選擇性遺忘,而在水精靈那既炙熱又潮溼的愛情故事裡,也沒有空間留給對城市的深刻討論。

這種缺乏整體感的失敗,絕不是因為愛情主題「膚淺」,與更宏大的世界不相容(《冷戰》就是一個正面例子)。《溫蒂妮》是佩措爾德的一次跳出舒適區的嘗試,而從結果來看,他好像不知道該如何對元素精靈這一新鮮的材料下手,如何把她們順利自然地放進自己構建的系統裡。

《溫蒂妮》中的場景設計其實是非常出色的,閃光的魚缸和水草搖曳的幽深水底,戀人相擁的火車站和溫蒂妮有序但並不溫馨的小房間,都溫柔地擁抱、吸納著它們的主角。然而,整體感的微妙缺失,讓空間和片段變得有些斷裂。在柏林這樣一座被水環抱的城市之中,《溫蒂妮》這個水與陸的愛情故事卻很遺憾地沒有做出被水環繞的感覺來。


然而,雖然《溫蒂妮》可能代表不了佩措爾德的最高水準(畢竟創作者們面對新事物都有陡度不一的學習曲線),《溫蒂妮》仍然是一部非常迷人而細膩的作品。開場的分手戲在特寫中靠兩位演員的表演完成,背景中教堂鐘聲和鋼琴聲緩緩流動,而下一個場景,當溫蒂妮走進博物館,全景鏡頭立馬把她從自己的情緒裡拉出來,放進建築模型和人群之中。

這是彰顯導演功力的地方,而在之後的故事中當主角每一次重返相同場景,佩措爾德都能用不同的機位和景別區分出情緒,講出不同的故事。

《溫蒂妮》最可貴的地方,大概就是描繪出了一段真實自然的浪漫關係。Paula Beer和Franz Rogowski兩位演員將《過境》中的默契延續到了本片中,營造出一種溫暖而不刻意的親密感。溫蒂妮和克里斯多福躺在水草和碎玻璃中被愛情和水流洗禮的一見鍾情,絕對是近些年最驚豔的浪漫場景,而兩人日常中小動物一般的互蹭脖頸和倚靠,也是貼近生活但絲毫不減損熱烈程度的身體語言。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段愛情的終結才顯得如此悽美而冰冷。溫蒂妮最終走入的那片水,和她與克里斯多福先前牽手一同遊過水草、聽他唱過Stayin Alive的,明明是同一片水域,卻像是來自兩顆星球。

拉丁語中「unda」有波浪的意思,但影片最後,投來視線的那片水面是意外的平靜。傳說中的水精靈們,失去愛情才回到水中,但經歷過克里斯多福的溫蒂妮是幸運的。她不再需要在愛情和水之間二選一,水流深處刻下的名字,將是溫蒂妮永遠與愛情共生的證明。

相關焦點

  • 評價《溫蒂妮》
    看這條介紹,Undine,溫蒂妮隸屬四大元素的「火、風、地、水」的水神,在拉丁語裡是「波浪的使者」。聽上去像是一部神話電影,可是電影《溫蒂妮》的故事是發生在當代的,而且是個不折不扣的現代奇幻愛情「情節劇」(melodrama)喂。故事主要發生在當代柏林一個叫溫蒂妮的女人身上,她是一名城市發展局的顧問,平時在博物館做講解員,主要專注研究城市發展的變遷。
  • 溫蒂妮
    Story溫蒂妮。中世紀歐洲神話中的水神。因與凡人男子相愛而獲得靈魂。但是在被背叛之後,她會殺死愛人、失去靈魂、重回水間。標準的愛情故事相遇開場。但同時,溫蒂妮對水的影響力開始顯現。「被背叛之後,水神溫蒂妮會殺死愛人,丟掉靈魂,重回水間。」過去式的約翰納斯背叛了溫蒂妮的愛情。可現在式的克裡斯託夫是她的愛人,接受了死亡的懲罰。錯拍的應驗。而唯一被放開的命運口徑,是「腦死亡」。
  • 《溫蒂妮》:對古老詛咒的一次失敗反抗
    《溫蒂妮》開場即是背叛,溫蒂妮已跟男友攤牌,「如果你離開了我,我會殺了你」,似乎古老的預言就要應驗,傳說中水靈溫蒂妮若被愛人背叛,必須殺死男人回歸水中。但此時男主克裡斯託夫出現了,原有文本發生了畸變。溫蒂妮在咖啡館中尋找前男友約翰納斯時與工業潛水員克裡斯託夫相遇,正是後者的出現,打斷了水族箱中奇怪的噪音,溫蒂妮殺死背叛的戀人這一目標延宕了。
  • 《溫蒂妮》觀感良好
    溫蒂妮,又稱水女神,是一切水元素的主宰。她們多出沒於森林中的湖泊及瀑布附近。在歐洲民間傳說中,如果溫蒂妮不能與一名凡人男子結緣的話,便無法獲得實質靈魂。當與溫蒂妮結合的男性出現外遇時,溫蒂妮便會殺死這名男子,再次回到水中生活。在電影中,溫蒂妮在柏林城市發展委員會擔任歷史學家,平日的工作主要是向來訪者解說這座城市的變遷。當她愛的男人離開她的時候,古老的神話與她的生活產生了連接。
  • 都市神話《溫蒂妮》,為何讓全世界影評人集體高潮?
    剛剛結束的第70屆柏林電影節,一部講述「水之戀」新作《溫蒂妮》又讓世界影評人集體高潮。書中的騎士與溫蒂妮在福凱的《溫蒂妮》中,足以看見浪漫主義文學中一貫出現的主題:靈魂與肉體的分離,肉慾之愛與精神之愛的對立。
  • 《溫蒂妮》溫蒂妮
    影片設定在當下的柏林,女主角溫蒂妮是一名城市發展局的顧問。她的現任男友忽然提出分手,此時一個古老的詛咒似乎正要應驗。中世紀的傳說裡,溫蒂妮是水中的精靈,倘若與她們結合的男人背叛了她們,她們就會殺死男人並回歸水中。電影的女主角想要抵抗這一詛咒,故而離開了柏林。此時她結識了克裡斯多弗,一名在德國西部水庫區工作的工業潛水員。兩人相愛。
  • 《溫蒂妮》溫蒂妮: 在後現代城市裡尋找愛情
    在佩措爾德呈現高度雜糅態的後現代童話《溫蒂妮》裡,有兩個看似尋常的慢速疊畫鏡頭暗暗點明著影片的主要關注點。溫蒂妮的第一場解說戲裡,一個她的主觀鏡頭帶領我們在柏林的城市模型裡看見了剛剛拋棄她了的前男友約翰內斯。而在後半段裡,男主角克裡斯多弗再度(?)參加城建局解說時,也在林林總總的建築模型裡看到了自己和溫蒂妮曾經依偎在一起的身影。
  • 《溫蒂妮》詮釋「受詛咒的水之精靈」
    25歲德國女星葆拉·貝爾(Paula Beer)以新片《溫蒂妮》(暫譯,Undine),擊敗強勁對手金敏喜、艾兒芬妮及德國女星妮娜霍斯(Nina Hoss),勇擒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銀熊獎,讓她既驚訝又興奮。該片是德國名導克裡斯欽佩佐(Christian Petzold)的最新作品。佩佐12年前曾將女星妮娜霍斯推上柏林影后,如今寶拉貝爾再度榮登後座,「影后製造機」名號當之無愧。
  • 《溫蒂妮》這位95年出生的新晉影后,帶來了2020首部「年度十佳」
    而是一部柔情似水、情意綿綿的奇幻愛情片——溫蒂妮Undine導演: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編劇: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主演:葆拉·貝爾 / 弗蘭茨·羅戈夫斯基 / 瑪麗安·扎瑞 / 雅各布·馬琛茨上映日期:2020-03-26(德國)片長:90分鐘
  • 《溫蒂妮》潮溼的愛情
    在柏林的這片沼澤中,伴隨城市的生長,溫蒂妮遇到了愛情,遭到了背叛。這些大的起伏並不會讓你的淚腺達到一個閥值,更多的或許很多人會覺得他狗血又無趣,真正打動我的是細節上的處理。德國雖屬於中歐但導演吸取了北歐地區的特點,像瑞典芬蘭這些國家一樣,冬季漫長寒冷,溼度又大,雲霧天幾乎覆蓋全年,所以大多數北歐電影導演的作品總是冷靜,克制,而《溫蒂妮》和這些電影一樣冰冷潮溼但絕不是蘇武牧羊那樣的寒意咄人,她帶著冰冷的感動和溫暖包裹著你,像水一樣讓你感觸到生的奇妙。
  • 《溫蒂妮》水妖的愛情向死而生
    >烏丁娜),又稱水女神,是中世紀歐洲鍊金術士帕拉塞爾蘇斯在其鍊金術理論中提及的「水」元素名稱,亦是歐洲古代傳說中掌管四大元素的「四精靈」之一,與「火」、「風」、「地」並列。傳說中,溫蒂妮本身沒有靈魂,但能透過與男性結合及孕育子女的手段獲取靈魂。根據帕拉塞爾蘇斯的理論,溫蒂妮是水中的女性精靈,又或是女神,是一切水元素的主宰。她們多在森林中的湖泊及瀑布附近出沒,擁有甜美的嗓音,有時會蓋過流水的聲音。在一些歐洲民間傳說中,如果溫蒂妮不能與一名凡人男子結緣的話,她們是不可能獲得實質靈魂的。
  • 《溫蒂妮》:當神話傳說照進都市愛情
    在歐洲古老的神話傳說裡,水精靈溫蒂妮愛上一個男人時就會變成人類,不過倘若這個男人背叛了她,溫蒂妮便會將對方殺死然後回到水裡。 影片開場,女主溫蒂妮的男友約翰內斯,因為已經另結新歡,便向溫蒂妮提出了分手。 傷心的溫蒂妮當場詛咒這個渣男:「如果你離開我,我就殺了你。」
  • 神話、精靈與創傷——佩措爾德《溫蒂妮》
    《溫蒂妮》也是聚焦當下的電影作品,但是導演佩措爾德卻沒有選擇對當下社會議題作為切入點和著重點,而是將目光向後望去。他選擇了中世紀神話傳說中的精靈作為影片的重要母題,用現代男女的情感將當下柏林背後深藏的歷史傷痕揭露出來,並與神話母題形成互相指涉的關係。溫蒂妮在傳說中是水的精靈,同希臘傳說中的海妖非常類似,她吸引青年男子並與之戀愛,同時嚴懲男子的背叛。
  • 電影《溫蒂妮》完整版
    劇情簡介 · · · · · ·  影片設定在當下的柏林,女主角溫蒂妮是一名城市發展局的顧問
  • 《溫蒂妮》鯰魚寫的分手詩
    這是《溫蒂妮》的最後一個鏡頭,一個來自「愛的目送」的主觀視點鏡頭。 在藍的孤獨以下,和水的落寞之中。這是導演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Christian Petzold)「元素精靈三部曲」的第一部。所謂元素精靈,大抵就是化用了《尼伯龍根之歌》等德國民間英雄史詩的賦魅基因,來講一些德國的當代故事,並示意這些古老的根源在如今德國的現代化面貌吧。
  • 從《溫蒂妮》看角色塑造的三重屬性|影評大賽
    溫蒂妮生活在柏林,是歷史學家,同樣也是城市規劃歷史的講解員。在溫蒂妮講解時,鏡頭掃過咖啡廳、大橋和洪堡論壇這些對於她而言有特殊意義的地點。顯然,溫蒂妮既是在講述著城市的歷史,也是在訴說個人的情感。然而,作為處於社會中的溫蒂妮來說,對於兩者關係的態度是值得思考的。影片中出現了兩次溫蒂妮更換服裝的鏡頭,在講解時必須穿著的正裝是人與社會關係的視覺線索。
  • 《溫蒂妮》:愛和藝術創造的可能世界
    (本文首發幕味兒微信公眾號)德勒茲在《運動-影像》中指出,水之世界是一種與陸地世界迥然不同的運動和感知系統。在那裡,重心不再穩定,一切人和物都處於搖擺之中,我們必須服從的規則便是沒有規則。因此,作為工業潛水員的愛人與溫蒂妮的結合將溫蒂妮指引向她的本源,開啟出一個新的世界,指向一個對於我們這個井井有條的,商品可以自由流動,人卻被禁錮的世界的挑戰或顛覆。
  • 《溫蒂妮》,2020年不可錯過的小眾佳片
    溫蒂妮是一個古老的歐洲故事,溫蒂妮是一個水精靈,身上背負著詛咒,如果被相愛之人遭到背叛,就會把他拖入水中。從十三世紀開始,就有很多版本,從口口相傳,到繪畫,到小說,再到電影,媒介和作者的改變也改變著故事本身。
  • 【春天的放牛班】觀影團周限定觀影——《溫蒂妮》
    佩措爾德巧妙地用溫蒂妮的詛咒來展現兩性關係和情感狀態,並且以水作為聯結,自由且細膩。水元素@ Polaris.J :看完後覺得自己也被浸溼。水還有的象徵就是欲望與性愛,從相見時浴缸破裂迸發出的黏溼荷爾蒙到相愛時湖邊溼潤纏綿的人工呼吸搶救,導演無不在利用水來表達情慾,從而進一步表現克里斯多福的狂熱迷情。水是母體,水孕育了他們的愛情,相反,水也是毀滅。
  • 《溫蒂妮》:一場關於愛情背叛與救贖的「西方神話」電影
    影片開始我們的女主溫蒂妮正在和她的渣男男朋友交談,原來這個男的在外面有了新歡,但是女主溫蒂妮又對他戀戀不捨,期望他可以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勸他不要離開自己,並且還警告他,如果背叛自己的話,一定會殺了他。而安徒生的小美人魚是有原型的——德國神話中的水精靈溫蒂妮。她是西歐神話故事中的水妖,有著掌控水的能力,可以主宰一切有關水的元素。溫蒂妮沒有靈魂,只是以一個美麗少女的姿態在水邊遊蕩,若是有男子受她吸引,就會被拖進水中,溫蒂妮就能進而佔有他的靈魂,另一個獲得靈魂的方法是跟人類男子談一場戀愛,每當溫蒂妮愛上一個男人時,她便會化作人形與他甜蜜相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