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月13日訊(通訊員 徐詣 朱文青 全媒體記者 彭放)「我以前認為自己運動量比較大,多吃點肉類、海鮮也吃不胖,誰知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38歲的李先生因膝關節腫痛日益嚴重,在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確診為重度痛風性關節炎。在關節鏡下,醫生看到他的雙膝關節腔內痛風石堆積如同「礦山」。今日,李先生看到手術中取出的大量痛風石,聽了醫生的詳細科普,才意識到多年來不良飲食習慣和不正確的運動習慣嚴重損害了健康。
李先生一直愛好長跑,胃口也很好,尤其喜歡吃肉類、海鮮配啤酒,大學期間就曾多次出現過膝關節疼痛,開始休息幾天就能緩解,沒有引起重視。參加工作後,李先生應酬較多,大魚大肉、大量飲酒成了家常便飯。期間,他在國外長住過3年,那段時間幾乎天天吃海鮮,雙膝關節疼痛腫脹發作得更加頻繁,但他只是吃點中成藥、打點消炎針。這段時間,隨著膝關節腫痛越來越厲害,之前用過的藥物也沒有效果了,這才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關節外科求醫。
醫生檢查後,發現李先生的血尿酸指標高達700微摩爾/升,顯著高於正常值,建議入院接受手術治療。醫生在關節鏡下看到,在患者的膝關節腔內,可見大量的結晶樣物質沉積在軟骨、滑膜表面,還有不少成團塊狀的結晶聚集病灶堆積如山。由於軟骨面廣泛侵蝕、破壞,已經看不見正常的膠原色澤,呈現出如同水泥石灰路面一樣的外觀,關節內的滑膜也出現明顯炎性改變增生。醫生用刨削器刨開後,可見大量的石灰漿樣液體溢出,其中還有大量的結晶樣物質沉積。結合李先生的病史及術後病理檢查結果,醫生明確診斷為「雙膝關節重度痛風性關節炎、高尿酸血症、痛風」。
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運動醫學關節骨病科主任醜克介紹,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被稱為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後的「第四高」。很多人即使檢查發現尿酸水平偏高,但因無任何症狀,往往沒有引起重視,哪怕是發生了痛風,吃點止痛藥也就過去了,殊不知高尿酸血症的危害極大,是隱形的健康殺手。
高尿酸血症的診斷標準是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不高於420微摩爾/升,女性不高於360微摩爾/升。還需要注意的是,高尿酸血症不一定都會發展成為痛風。臨床發現,尿酸超標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無症狀性高尿酸血症」,是指患者尿酸水平持續性或波動性的增高,卻沒有發展形成組織器官的臨床病變(比如腎結石、關節炎等),這類患者往往是通過常規體檢才會發現。因此,建議市民每年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問題。
「根據最新的痛風治療指南,從無症狀高尿酸血症發展到痛風甚至痛風性關節炎,大多與不良生活習慣和缺乏運動或運動不當有關。」醜克提醒市民,作息飲食要有規律,避免經常熬夜、過度勞累,避免長期大量酗酒;提倡有規律的、適當強度的運動,而非間斷進行的、突然間的大量劇烈運動;飲食宜清淡,對於嘌呤含量較高的(如海鮮類、豆製品類、紅肉、動物內臟類等)食物,要控制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