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千村行|一線故事 兩年收入翻番,尤安村的發展有何「秘籍」

2021-01-10 四川在線

尤安村的集體超市。 王晉朝攝

數九時節,簡陽市平武鎮尤安村的大頭菜地一片翠綠,格外喜人。「現在只能看到大頭菜。到春天,這裡漫山都是桃花。」尤安村黨委書記段作其說。

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尤安村的集體經濟就是從種植大頭菜開始的。而現在,大頭菜只在冬季農閒時才會零星種植——以5000畝桃、1200畝柑橘為代表,多種類果蔬種植才是如今尤安村產業發展的主體。

201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還只有1.6萬元;如今,這個數字增至3.2萬元。在實現收入兩年翻番的背後,是尤安村對發展集體經濟的不懈探索與實踐。

□王晉朝 四川在線記者蔣君芳王國平

發展集體經濟,探索致富新路

通過一座沙盤,記者對尤安村當下的規劃一目了然:穿境而過的成安渝高速公路,將全村17個村民小組分割成了13個新農村田園綜合體,不同功能區域分布其間。

「不要看現在規劃得有板有眼,這都是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段作其介紹,尤安村探索集體經濟之路始於上世紀90年代末,種過大頭菜,發展過果樹種植,後來又成立了施工隊。「那時,並不是所有村民都願意加入合作社。搞集體種植受限於土地規模,做建築施工又難以將利潤分配給每個村民,集體經濟的優勢難以發揮出來。」

真正的改變還是近幾年。2018年,尤安村將全村的土地進行流轉,村民從個體戶變為尤安村股份經濟聯合社的股東和產業工人。2019年,利用村子因並村而擴大規模的契機,該聯合社對新村的所有集體資產展開清理、登記,最終形成涉及不同領域的6個經營主體:

由最初的村施工隊發展而來的建築公司,如今擁有專業人員近80人,具備承接規模上億元工程的資質;

依託種植合作社,2020年,尤安村各品種桃樹的種植面積已有5000餘畝,且桃子的採摘期延長至4個月;

土地合作社推動實施「小組微生」項目已有兩期,助力1100餘戶村民置換出宅基地並整理為集體建設用地,通過農村產權交易融資3億元;

……據統計,至2019年底,尤安村的集體經濟固定資產已超過1億元,流動資產也有近2200萬元。「下一步,村集體還計劃發展田園旅遊。」段作其說。

創新分紅模式,吸引人才返鄉

隨著村集體越來越「有錢」,尤安村更在分配上做好文章。

「我們現在一年的薪資支出有近1000萬元。」段作其介紹,把土地流轉給集體後,村民參與集體的一般勞作一天可掙60元,參與專業工作則一天可掙100元以上;同時,村集體企業固定員工還有1500元至2500元不等的底薪。

除了工資,還有分紅。與單純的現金分紅不同,尤安村另闢蹊徑——入股前3年,除貧困戶外,原則上村集體不會給予其他村民現金分紅。

「全村如今有5000多人,一人分上五六百元,對個人來說並不多,但對集體而言卻是一個大數字。」段作其解釋這麼做的原因,「創業之初,必須集中資金,才能發揮出更大合力。雖然沒有直接分現金,但村集體通過定向補貼和購買農業保險、醫療保險等方式,實際上也在給村民『發福利』。」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如今,為培養並留住村裡的年輕人,尤安村繼續創新機制,不僅重新規劃了部分項目招引的分紅獎勵機制,還進一步擴大招引力度,對為村集體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村外人員設置不同等級獎金。

尤安村的吸引力逐漸增強。很多曾經外出的年輕人如今選擇回鄉創業。「除了我自己,村『兩委』班子現在全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且全部有大專以上學歷。」段作其說。

相關焦點

  • 四川「百縣千村行」大型採訪活動出發
    7月23日,在南充市南部縣八爾湖鎮純陽山村,隨著脫貧戶姚素瓊在平板電腦上按下啟動鍵,將採訪隊旗從「雲端」授給在全省各地整裝待發的記者,四川日報全媒體「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大型報導的「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正式出發。點擊視頻 一起感受「雲授旗」↓↓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
  • 百縣千村行(288)|讓村民搬得來、穩得住 有好點子更有好產業
    郝飛 攝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 徐莉莎一棟棟紅牆黛瓦的樓房沿地勢鋪展,平坦整潔的柏油路連到樓道單元門口,庭前屋後微田園生機勃勃……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走進達州市大竹縣月華鎮九銀村,眼前的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儼然是一個乾淨利落的小城鎮。「水電氣三通,壩子的衛生有專人打掃,住著很舒服,很方便,還可以種自己愛吃的蔬菜。」
  • 百縣千村行(272)丨老謝的「蜂」迴路轉
    尋常人可能一蹶不振了,但「遍體鱗傷」的他,又總是愛折騰,頗有經濟頭腦。2018年,不僅自家脫了貧,還成了村集體產業的技術總監,帶動鄉親們致富奔康。近日,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來到歡喜坪村,會了會這位老謝。我們從他「蜂」迴路轉的經歷中,探尋致富密碼。「沒技術肯定一事無成!」
  • 百縣千村行|新村「新」人 不笑都不行啊,30萬元的債馬上要還完啦!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 侯衝12月12日,鹽源縣青天鋪村,看到記者一行,村民馬長生不住地推銷自家蜂蜜。「質量好得很,才從蜂箱裡摘出來的,顏色都沒變。」2015年,馬長生一家正式脫貧摘帽,有了「大幹一場」的想法。此前,因老婆生病、4個孩子都在上學,他家成了貧困戶。在政策扶持下,老婆看病和孩子上學問題都得到妥善解決,成功摘帽。
  • 百縣千村行(85) 烏梅山品酒會
    「這兩年,我們靠山吃山,打好烏梅牌。全村烏梅種植面積達5000畝,初步建起兩個加工廠和一個烏梅山莊,全村人均收入達1萬元,82戶貧困戶摘掉窮帽。下一步我們的烏梅產業該怎麼走,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品酒會召集人、村黨支部書記蔡友川第一個發言,拋出議題。
  • 瓊海1號錢莊「村行」啟動大會暨瓊海錢莊授牌儀式
    1號錢莊平臺,建立農村徵信體系;「村學」鋪助瓊海1號錢莊的一級合伙人、二級合伙人、大掌柜、小掌柜進行培訓,「村學」將與國家農業部交流技術對接,今後瓊海農民朋友有養殖、種植等相關問題可直接上本平臺查詢;「村寶」將瓊海本地的農產品通過「村寶」電商平臺銷售,讓農戶不需要自己去運輸,就能把農產品銷售出去。
  • 百縣千碗 |樂享秘境詩情畫意,繾綣山水美食攻略麻根華大師在蓮城教你「百縣千碗」助你浙裡過大年
    「詩畫浙江·百縣千碗」的民間美味,是在浙江過年的好口福!我們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浙江充滿特色的年味年俗,燒頭香、迎廟會、鬧元宵、打年糕……        浙江省餐飲行業協會名廚委的浙菜大師們,將通過「百縣千碗」的手藝,宅家學浙菜不出家門盡享美味,和大家一起過一個傳統的中國年,其樂融融在「浙」裡過大年。
  • 百縣千村行(335)|中江響灘村:新村建設「送上馬」 產業發展「送一...
    連日來,他忙著晾曬醃臘肉製品,「有排骨、香腸和臘肉,要給過年回家的女兒準備。」此情此景,讓牆上的幾張照片有些「不和諧」,畫面中的土坯房到處都是裂縫。「土坯房是父輩傳下來的,年久失修,每逢下雨就漏水。」坐在沙發上,鄧洪金回憶道。幾年前,鄧洪金準備回家翻修土坯房,沒想到在醫院查出結腸癌,從那以後,藥就成了他每天生活的必需品。
  • 百縣千村行(337)|農旅相互借勢 「盆底」成了「聚寶盆」
    2018年和2019年,當地連續兩年舉辦「四川盆底」大地藝術節,每天吸引上萬名遊客坐熱氣球觀「四川」景觀、乘竹筏遊郪江賞菜花、開展沙灘親子活動等。周先安靠撐竹筏,藝術節期間收入達七八千元。陳波還透露,今年,合作社將以每股600元的標準,首次進行分紅。不過,僅僅依靠節會,對百姓收入拉動有限。「農旅融合,就是要旅遊借勢農業,農業借勢旅遊。」
  • 百縣千村行(324)| 走進工業大縣 一顆無花果開出「致富花」
    作為工業大縣,威遠在特色農業發展上一度「瘸腿」。「以鄰近縣為例,資中有血橙,安嶽有檸檬。威遠的農業此前一直缺乏一個支撐性的特色品牌。」威遠縣無花果研究所所長李金平介紹,經過摸索,威遠找到破題特色農業發展的「鑰匙」——無花果。目前,威遠縣無花果種植面積已佔全國種植面積的23.2%,為全國三大主產區之首,83個品種的無花果樹在向義鎮、界牌鎮、新店鎮等地紮根,推動無花果全產業鏈發展。
  • 「詩畫浙江·百縣千碗」餘杭至味美食之旅正式舉行
    豐富的自然資源讓世代生活在餘杭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獲得了諸多自然的饋贈,在匠人的精心烹調下,又變成一道道美食引人垂涎……」12月23日,由余杭區人民政府主辦,餘杭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的「詩畫浙江·百縣千碗」餘杭至味美食之旅推介活動在餘杭區臨平大酒店舉行。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2020-09-28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百縣千村行(274)|現場分紅20萬元 178戶村民「家家都有」
    20摞百元現金,整齊擺放在桌上,誰會成為它們的主人?答案是,每一戶村民都有份兒。此次分紅大會是灑庫鄉首次集體經濟分紅,今後每年都會舉行。吾門村通過基地項目讓村民收入翻了倍,分紅模式成為其中重要的驅動力,在實現穩定增收的同時,帶動村民就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 百縣千村行(371)丨從「請不來」到「肯用功」,喜德校園有這「三多」
    作為喜德中學初三(9)班班主任,兩年多前,鄧天勇拉起這個群。「一開始,群裡的家長是『沉默的大多數』。」鄧天勇介紹,如今,家長們變得愈發關注教育。「尤其每逢周末或月考結束,我都要隨身帶著充電寶,一天有上百條信息,都是問自家孩子成績的……」「教育扶貧,家長的配合很重要。」
  • 快手啟動「百城千縣計劃」 助力地方政府打造區域自有流量生態
    12月25日上午,快手科技與山東省菏澤市戰略合作儀式暨快手科技「百城千縣計劃—菏澤站」發布會正式舉行。快手宣布,將努力為中國100座城市和下轄區縣打造「區域自有快手流量生態」,形成以區域內容生產、傳播和區域短視頻經濟自我增長為核心的良性生態。
  • 「百縣千碗」場館美食讓人流連忘返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文博會在1號館「百縣千碗」場館齊聚各地小吃,30多家美食商家、幾百種美食讓參館市民直呼吃得過癮。  重拾傳統風味 師傅免費開課教做包子如果你愛吃溫州糯米飯,你一定嘗過三姐妹糯米飯,那軟糯的糯米、酥脆的油條,再淋上高湯熬製的肉末香菇湯,一口下去是滿滿幸福感。
  • 百縣千村行丨馬邊縣後池村:「富餘糧食爛在柜子裡」的尷尬一去不復返
    然而,村文書阿爾小軍卻告訴記者一個故事:在沒通公路之前,這個被大山阻隔的山村,卻面臨一個尷尬——受交通限制,農副產品運不出山,變不了現,部分富餘糧食最後只能爛在柜子裡。1999年,8歲的阿爾小軍舉家從美姑縣搬遷到後池村,他對這裡的第一印象是地廣人稀。「我們家從周邊村民手中流轉了30多畝土地,種水稻和玉米,水稻一年能收七八千斤,但受制於交通,除了吃就沒別的用處。」
  • 廿八都道成鋒味飯店成功入選浙江省第二批「詩畫浙江·百縣千碗」美食體驗店
    近期,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商務廳聯合發布了《關於公布第二批「詩畫浙江·百縣千碗」美食體驗店名單的通知》,《通知》公布了第二批「詩畫浙江·百縣千碗」美食體驗店名單,廿八都道成鋒味飯店成功入選。廿八都道成鋒味飯店,坐落於浙閩贛交界廿八都鎮,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擁有大小包廂7個,餐位數400餘個。
  • 樂山馬邊縣後池村:壩壩會上話脫貧
    當天,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走進後池村,縣委、鎮黨委、村黨支部書記,與30多名幹部群眾圍坐一起,話脫貧、謀振興。  放映結束後,微電影的主人公——15歲的彝家女孩吉克羅席現身。在她剛懂事的年紀,媽媽離開了,留下身患疾病的爸爸、哥哥、爺爺和年邁的奶奶,不堪重負的吉克羅席輟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