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駝最近發現了一個寶藏紀錄片——《中華制面》。
它以地域為劃分,講述了不同地區麵食的製作方式,不同地域的人文風光,以及做面人和吃麵人的人生百態。
不少網友表示,這種接近現實生活的地道中華美食紀錄片不僅勾起了鄉愁記憶,也刺激了味蕾。下面我們來回顧下《中華制面》的寶藏麵食吧~
· 青海篇 ·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個神秘而誘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寶氣,平靜中顯出神奇風採。
在這片淨土之上,有著屬於這片土地特有的味道~
圖 | 去哪兒聰明旅行家@佛羅倫斯520
-素麵片-
麵粉和成面、壓片,加清水與切碎的青菜同烹。製作簡單,口感清淡,是多多寺僧人的日常晚餐。
圖 | 《中華制面1》劇照
對於僧人來說,飲食不僅僅是果腹,更是修行。
圖 | 《中華制面1》劇照
- 炮仗面 -
青海老炒的招牌菜,因炒時會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而得名。
圖 | 去哪兒攻略@黃老莊兒
拉麵先煮再加入臊子炒制,鹹香味美,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被稱為民族團結的串串面。
圖 | 去哪兒攻略@黃老莊兒
乙麻麵館的臊子麵源自於乙麻老先生生產隊大鍋飯的經歷,核心秘方是用蔬菜汁做成濃鬱的芡汁調味。
圖 | 去哪兒攻略@Yara和Sushil的侶行
橫跨兩個世紀的乙麻臊子麵已經成為民和縣老老少少內心最深處的美食記憶。
· 甘肅篇 ·甘肅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這裡更是有著悠久的麵食文化,歷代傳承至今。
圖 | 聰明旅行家@一蕊Aries
驢肉被譽為地上的龍肉,口感獨特香氣襲人。
圖 | 去哪兒攻略@馬慄板
黃面細如龍鬚,勁道爽彈,是快樂的瓜洲人民最愛的主食。
圖 | 去哪兒攻略@別急了累得慌
- 三套車 -源自涼州市場中自發地共享經濟,一份三套車由行面、滷肉、和伏茶組成。
圖 | 去哪兒攻略@淡墨無殤
一份套餐完美涵蓋了碳水,蛋白質,和水分,營養均衡,美味實惠,所以逐漸發展成為定式,也成為了威武的一張美食名片。
圖 | 去哪兒攻略@orangeluo1125
因形似小魚而得名,口感鮮嫩滑溜。
圖 | 去哪兒攻略@Cindy小森
配合不同的烹飪方式吃法多樣,每個家庭都有著自己的配方,是張掖人自小飯桌上的常客。
· 四川篇 ·「古蜀三星堆,文明耀五洲」這句詩稱讚的便是四川這塊寶地,人傑地靈,物華天寶。
圖 | 去哪兒聰明旅行家@郭折騰
圖 | 去哪兒攻略@zpcf3369
中江掛麵細如髮絲,潔白空心,久煮不糊,不粘牙,中江的「銀絲掛麵」,由於獨特的工藝,符合營養科學的原料搭配,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圖 | 去哪兒攻略@撒超三成
- 內江紅油牛肉麵 -
內江牛肉麵是著名畫家張大千最喜愛善作的麵食,製作時對用料、調味等諸多方面皆有嚴格的要求。
圖 | 去哪兒攻略@qnew0822
此道小吃麵條細滑、麻辣味濃,素有「巴蜀小吃之首」的美譽,是內江美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片土地號稱「八百裡秦川」,東有潼關、南有武關、西有大散關、北有金鎮關,所以又稱為關中平原。關中麵食的美名更是弘揚中外!
圖 | 去哪兒攻略@我是旅行君
- 岐山臊子麵 -
岐山臊子麵歷史悠久,麵條被分發至湯紅味酸的小碗裡。成年男子一頓可以吃十碗臊子麵,戲稱一口香。
圖 | 去哪兒攻略@Yara和Sushil的侶行
岐山臊子麵素有吃麵不喝湯的傳統,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圖 | 去哪兒攻略@黃老莊兒
油潑麵的靈魂在於辣子和澆在面上的一勺菜油,油潑麵的本質是一種烹飪方式,無論寬面細面都可以用油潑的方式來處理。
圖 | 去哪兒攻略@Yara和Sushil的侶行
如果你也對中華麵食感興趣,那就趕快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