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於冬放言:中國市場5-8年實現2000億票房,好萊塢年輕導演會投奔中國

2021-02-09 中國電影報

 文 | 萬能小茜

4月17日舉行的北京國際電影節首場論壇——「中外電影合作論壇」上,博納影業總裁於冬放出豪言,「如果中國的銀幕數繼續保持每年6000張的增速,再有5到8年的時間,中國市場的票房產出將三倍於北美市場,達到1500億-2000億的規模。」

於冬預測,「未來大的合拍電影一定是在中國投資人主導下的國際製作,好萊塢年輕導演,以及亞洲導演都會投奔中國市場。」

《臥虎藏龍》監製、編劇詹姆士•沙姆斯,《瘋狂的麥克斯4》製片人伊恩•史密斯,好萊塢女星娜塔莉•波特曼,《海上鋼琴師》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捉妖記》導演許誠毅入場激辯。著名監製、導演黃建新擔任主持。

「中美這兩年的電影市場出現了重大轉機」,於冬顯得有些興奮,好萊塢各大公司已經成了職業經理人的天下,他們害怕犯錯,不敢冒險,缺乏創新,一味拍攝超級英雄的續集電影和科幻大片,脫離了美國的現實生活,這種做法正在讓好萊塢步入頹勢,「《蝙蝠俠大戰超人》在中國的票房甚至比不上一部中國青年導演的作品。」「這還只是開始」。

於冬認為,中國電影市場迅猛增長的勢頭起碼還會保持十年,如果以每年平均6000張銀幕的增速計算,未來5到8年,中國市場票房產值可能達到1500億到2000億人民幣。

近年,中美在電影方面的合作越發頻繁。

據統計,2016年,已經宣布的中美合作電影項目達57部之多。

資本層面,去年,中國華人文化基金與美國華納成立的旗艦影業,中方佔股51%;今年,在收購北美第二大院線AMC四年後,萬達將傳奇影業收入麾下;同年,完美世界影視宣布承擔環球影業未來多部電影25%的製作經費。

顯然,中國資本同樣正在以一種強勢的姿態向好萊塢滲透。

於冬認為,當下,中國市場資本過剩,當中國的製作滿足不了這些資本的需求時,必然帶來資本的溢出,「這幾年好萊塢六大公司的片單已被中國公司買斷,未來大的合拍電影也一定是在中國投資人主導下的國際製作。」

今年4月,美國《福布斯》雜誌的一篇文章直指「中國能否與好萊塢競爭」問題,引發輿論關注。

曾製作《偷天陷阱》《冷山》《瘋狂的麥克斯4》的英國製片人伊恩•史密斯看來,好萊塢是一個品牌,不是實體,「我在世界各地都製作過電影,都是好萊塢電影。」伊恩認為,好萊塢最大的特點的是能夠吸引全世界的電影人才,中國目前正處於一個非常獨特的位置上,完全可以建立一個中國式「好萊塢」。


尹恩·史密斯(左一)、詹姆斯·沙姆斯

在強大的資本支撐下,中國市場確實正在顯示出對於人才的吸引力。

於冬分析,與保守的好萊塢電影公司職業經理人相比,中國電影產業背後的資本掌握在一批創業家手中,他們年輕並充滿創新精神,這種精神對人才會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於冬相信,「那些在好萊塢得不到職業經理人支持的年輕導演,以及亞洲導演,未來可能都會投奔中國市場。」而中國溢出的資本會向好萊塢獨立製作滲透,屆時,獨立製片必然是中國投資人帶去的創意或是改良的適合中國市場甚至亞洲市場放映的電影。

不過伊恩同時提醒,中國式「好萊塢」並非一蹴而就,在中國建立起國際化電影產業之前,中國電影需要先坐穩本土市場,繼而走向海外,此外,中國還需要在打消國際投資者的疑慮、解決法律問題、消除文化差異上探尋解決方案。


娜塔莉•波特曼、朱塞佩•託納多雷

儘管中國市場坐上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只是時間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無論中國電影還是中外合拍電影,近年在海外市場的票房表現始終沒有太多亮眼的成績。語言問題和不會講故事曾被認為是最大的阻礙。

許誠毅看來,在中國市場豪取超20億票房的《捉妖記》北美市場失利不足為奇,「我們最開始並沒有想把《捉妖記》放給北美觀眾看,沒想過去北美上映,只是後來有發行方找來,說希望在北美發行。」

依許誠毅的經驗,如果合拍片定位全球市場,就一定需要在故事上做出調整,「比如像《功夫熊貓3》做了英文版和中文版,如果了解兩種語言,會發現很多對話和語言是不同的,中文版裡的梗針對中國的觀眾,英文版則是為講英語觀眾定製。」

美國製片人詹姆斯•沙姆斯曾與李安合作過《斷背山》《臥虎藏龍》《飲食男女》《喜宴》《推手》等眾多在北美市場賣座的中國題材電影,他並不認為,中國人在講故事上有什麼問題,中國編劇亦無需為此煩惱,「我在北京遇到了許多,有才華又很會講故事的中國人,中國人講故事不是不成熟,只是講故事方式跟好萊塢不同而已,反而是世界電影觀眾應該更多了解中國的電影語言。」

談到合拍片,帶著自己的導演作品《愛與黑暗的故事》來到北影節的波特曼表示,在電影領域,最重要的是,有新的原創性,把導演的願景納入其中,要具有普世性,首先要有獨特性。

在實際創作中,語言對於合拍片的困擾究竟有多大?義大利導演託納多雷的答案是,電影可以跨越語言的障礙,「我與法國、美國電影公司有過合作經驗,當然會遇到語言溝通上的障礙,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電影可以超越語言的障礙,這非常神奇,電影的語言總是能超越實際我們講的語言界限,我們應該用非常開放的眼光看待合作電影,把我們要講的故事講出來,講給另外一個國家的人聽,豐富他們的文化。」

當天,託納多雷與阿里影業宣布達成合作關係。

相關焦點

  • 楊瀾對話博納總裁於冬:停工8個月,中國電影還能恢復往日輝煌嗎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春節期間所有春節檔影片宣布延期或撤檔,使得有預測70至80億元的春節檔票房幾乎顆粒無收。全國五千多家影視公司相繼倒閉,紅火了將近20年的中國電影被迫按下暫停鍵。
  • 博納影業董事長、總裁於冬:錯過這次回流機會,觀眾會慢慢拋棄影院
    每經記者 畢媛媛 溫夢華 每經編輯 董興生  在電影行業復工一個多月後,全國票房捷報頻傳,博納影業也迎來闖關A股的好消息。  8月24日晚間,中國證監會披露了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納影業)提交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
  • 博納於冬發家史
    ,成為北影廠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發行科副科長,那年於冬才26 歲,已經內心有了宏圖大業。 2008年,博納在香港成立電影發行公司,把內地公司投資的「港片」賣回香港。「版權是我的,還賣香港和東南亞市場,我實現了香港電影的反銷,這是對以前『合拍片』的顛覆。」 而後,《竊聽風雲》連續拍了三部曲,都賺到了大錢。
  • 博納私有化回歸A股之後,目標票房60億!
    博納影業集團創始人、CEO、董事局主席於冬先生和其控股公司、阿里影業、騰訊、中信證券金石基金、賽富資本、紅杉資本、復星集團將成為博納影業集團私有化後的主要股東。2015年博納出品發行影片16部,全年總票房達32億人民幣。博納發行的市場佔有率是平均每年8%-12%的規模,預計2016年,博納將完成60億的票房目標。
  • 中國資本的好萊塢往事
    已經77年歷史的金球獎,向來是每年奧斯卡最受關注的前哨戰。前幾天剛公布的提名名單裡,來自中國的影業公司博納投資的《好萊塢往事》拿到了5項提名,包括劇情類最佳影片在內的重磅獎項一個不落,中國觀眾熟悉的李奧納多·迪卡普裡奧和布拉德·皮特雙雙入圍。
  • 踏足中國影壇21年,博納是怎麼走入三大困局的?
    其一是黃建新導演,範偉、陳好、苗圃主演的《求求你表揚我》,口碑尚可。其二是與香港寰亞合作的《頭文字D》,票房大賣。2007年,博納繼續和香港的老朋友寰亞聯合製作,祭出了一部《投名狀》,一舉在內地砍下超過2億票房,這個成績位列年度第三,比《蜘蛛俠3》、《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兩部好萊塢大片還要高。
  • 於冬和他的「中國大片」
    2006年之後,博納由發行公司轉型出品,於冬的名字開始更多的出現在出品和製片一欄。千禧年後的第一個十年是中國內地商業電影市場從無到有,並逐漸尋找自我方向的十年,博納的探索則站在香港電影的基礎上。從2007年的《投名狀》到2011年的《龍門飛甲》,博納拍攝了一系列架空於歷史背景之上的英雄主義故事,並在大量的中港合拍片中,建立起對商業電影工業體系的理解。
  • ​於冬:「中國驕傲」三部曲票房預計超60億,一部掉隊都不好意思叫三部曲
    對紅海行動「30億起步」的精準落地、《無雙》國慶檔逆襲奪冠的「無縫證實」,每當博納出品入市時,於冬預測成為了頗具看點的一個環節。儘管於冬式預測並非次次命中,但在幾次「關鍵戰役」上的高光讓其和其他頭部影視公司創始人拉出了一條明確的分界線。今年暑期檔上半場,市場低迷局勢可能比想像中更加嚴峻。外界對於暑期檔的看衰,不僅僅是一個檔期票房升降與否,而是對中國電影市場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和焦慮。
  • 一個電影人的理想-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記錄時代,服務人民
    行業內稱呼於冬為"於老闆",入行25年,出品發行影片中國內地累計票房超350億;從2001年至今保持著8%-10%的發行市場佔有率;對中國電影的未來,和對抗好萊塢的方向,他有自己設計的"唯一"發展路徑。
  • 於冬 格局的力量
    ,實現了口碑和票房雙贏。於冬對電影的復甦有底氣:「中國電影產業經過前20年、三代電影人的努力,已經夯實了產業基礎,有了足夠的創作積累,銀幕數量已經達到7萬張,尤其是年輕導演的崛起,形成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的力量集聚。」所以,災難和影響是暫時的,電影行業紮實的市場基礎、人才基礎、產業基礎,令其復甦成為必然。 韌勁的後勁,更在於市場。
  • 【北影影視金融】博納影業於冬:電影之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三部影片不僅票房累計超過55億元,還分別獲得中國金雞百花獎、華表獎、香港金像獎等多項電影業內的最高殊榮。其中《湄公河行動》和《智取威虎山》還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電影作品獎,充分實現了優秀的電影作品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的雙豐收。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博納於2019年推出了「中國驕傲三部曲」《烈火英雄》《決勝時刻》《中國機長》,目前總票房已超46億元。
  • 北影節專訪於冬:《我和我的家鄉》等將掀國慶檔觀影熱潮,博納三部影片獻禮建黨百年
    博納影業總裁於冬第一時間到博納影院檢查防疫工作,看到為了春節檔準備的紅燈籠還掛在影院,他感慨萬千。疫情暴發之後,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人間冷暖,生離死別。「電影人應該把這種情感的碰撞藝術化地展現在銀幕上,當很多年以後,大家回望2020年,會更加感懷。」於冬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接受記者專訪時說。記錄時代,是電影的責任。
  • 中國資本的好萊塢往事:萬達、復星、阿里都曾為大片交學費|稜鏡
    作者 | 李然出品 | 稜鏡·騰訊小滿工作室已經77年歷史的金球獎,向來是每年奧斯卡最受關注的前哨戰。前幾天剛公布的提名名單裡,來自中國的影業公司博納投資的《好萊塢往事》拿到了5項提名,包括劇情類最佳影片在內的重磅獎項一個不落,中國觀眾熟悉的李奧納多·迪卡普裡奧和布拉德·皮特雙雙入圍。
  • 博納影業苦等三年IPO終過會
    赴美上市當天,博納影業便跌破發行價,跌幅達22.6%,此後股價一直在低位盤旋。美國投資者似乎並不看好博納影業的發展模式。於冬曾在央視《對話》欄目中直言,自己後悔讓公司在美股上市,因為美國投資人眼中只有好萊塢,而博納的觀眾和市場主要還是在中國。在美上市確實並沒給博納帶來多少好處。上市五年,博納影業僅融資9250萬美元。
  • 博納影業再衝A股,章子怡等多位明星股東,想拍中國《阿甘正傳》
    博納官方公告聲明,黃巍墜樓原因是長期失眠,心情壓抑。導演賈樟柯稱黃巍離世是「行業之悲」。黃巍在電影業浸淫16年,曾說過「會在這行一直幹到老去」的話。他最終選擇結束的地點是北京悠唐購物中心,坐落在那裡的博納影院是公司第一家電影院,也是他曾經的起點。
  • 衝擊200億年度票房目標,中國電影市場需要《緊急救援》
    截止當前,2020年的年度電影票房近184億,此前燈塔研究院預測,2020年的年度票房會達到200億,目前來看,中國電影市場距離這一目標,還有一部大片的距離。這種情況下,原定於明年大年初一和觀眾見面的《緊急救援》提檔到12月18日上映,對觀眾和中國內地市場來說,或許也稱得上是一次「緊急救援」。
  • 「後疫情時代」下的思考,於冬:中國電影正在浴火重生
    2020年有很多困難,能夠活下來就是勝利,我們要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作為論壇嘉賓,結合博納和行業近況,與大家分享了今年中國電影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新片的上映,帶動了影院加速復工,很多影院在上座率限制的情況下,不斷提升票房和人次。七夕單日票房突破5億,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說明觀眾回來了。
  • 博納影業IPO過會背後
    坎坷資本路 2016年,博納影業創始人、CEO於冬在接受採訪時坦言:「這5年我們去美國,再回來的時候,發現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5年是博納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消失的5年,博納錯失了5年的資本助力。」 彼時,博納影業還是風光無兩的民營電影公司龍頭。 2010年12月9日,博納影業以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影視公司的身份登陸納斯達克。那一年,國內A股只有華誼兄弟登上了創業板。
  • 博納影業:被偷走的那五年
    成立20餘年的博納影業,在創始人於冬的帶領下,在電影發行行業發展得順風順水,奈何卻在資本市場時運不濟、經歷坎坷。013萬元起家於冬拿下中國第一塊電影發行牌照1971年,於冬出生在北京。1994年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作為北影發行管理系招收的第一批學生,於冬畢業後被分配至北京電影製片廠,跑電影發行。
  • 於冬、姚晨談挑戰與機遇 中國電影業正在浴火重生
    「中國電影經過這場疫情的洗禮,每一家電影企業都是浴火重生。2020年有很多困難,能夠活下來就是勝利,我們要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說。昨天,在第十屆北影節「探尋電影之美」高峰論壇上,電影人於冬、姚晨、陳國輝等以今年中國電影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結合工作近況暢談各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