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下的思考,於冬:中國電影正在浴火重生

2020-11-18 騰訊網

8月26日上午,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探尋電影之美」高峰論壇如期舉辦,本次論壇的主題為「當下電影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論壇希望深入洞察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並探尋全球電影行業創新發展的思路與方法。多位身處一線的中美電影人分別以線下和線上的方式參與,一同探討。

論壇與會嘉賓合影

於冬作為發言嘉賓參加論壇

中外電影人「雲上」交流

「中國電影經過這場疫情的洗禮,每一家電影企業都是浴火重生。2020年有很多困難,能夠活下來就是勝利,我們要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作為論壇嘉賓,結合博納和行業近況,與大家分享了今年中國電影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以下是發言全文:

自電影大幕重啟,今天已經第37天了,目前累計票房已經達到24億,電影的恢復速度高於預期,整個暑期檔重新盤活,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代表中國電影人在疫情之下的忍耐、堅持和積極努力經營的信心。新片的上映,帶動了影院加速復工,很多影院在上座率限制的情況下,不斷提升票房和人次。七夕單日票房突破5億,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說明觀眾回來了。

電影行業從2001年的不到9億票房,經過了長達18年的努力,到2019年達到644億的票房佳績,中國電影產業也經歷了長時間的快速增長,相信中國電影已經夯實了行業基礎,積累了行業發展的動力,我們有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人才,尤其是青年電影力量,中國電影重新崛起,我們有信心。

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我們要回到600多億票房這樣的一個市場規模,還需要一定時間的努力,還需要經歷一場艱苦卓絕的奮鬥,尤其是我們電影公司的掌門人,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在後疫情時代電影發展的關鍵階段,要發揚企業家精神,要能夠帶領著團隊、創作人員,不僅要走出困境,更要創作出優秀的高質量影片。

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比如說電影院經歷了整整6個月的停擺,從大年初一春節檔的撤檔,到7月20號接到電影可以重啟的通知,整整6個月。我去博納電影院檢查疫情防控工作的時候,影院還布置著過年的紅燈籠,牆上是春節檔影片的海報,這6個月很多電影院的經營者都經歷了無奈、無助和難過。為春節期間準備的大量爆米花、可樂等小食品,都由於過期要處理掉,為了恢復經營,很多影院流下眼淚,他們認真擦洗著每一個座椅,每一個擺放防疫的消毒劑,很多影院剛開業的時候,第一個觀眾回來,會親手送上全年的電影卡,甚至終生免費的電影卡,這就是對電影的一份真誠的愛。

後疫情時代,電影觀眾也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創傷,是心靈的創傷,他們希望到電影院看電影,電影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溫暖人心、慰藉心靈,這個時候需要電影藝術家們、電影工作的各個企業家們,克服重重困難,創作高質量的影片,恢復電影創作源頭的生產,讓更多的好電影走進電影市場,電影行業才有了真正復甦的源頭活水。因為經營的壓力,疫情也導致了一些小影院的關店潮,如果片源跟不上還會加劇關店的數量,明年可能好萊塢的電影由於國外的疫情更加嚴峻,好萊塢的進口影片也會出現相當大程度的斷檔,而這個時候中國電影的創作者們,要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儘快恢復生產,電影的企業家們需要有效的調配資金,靠內生增長和國內市場的內循環,讓中國電影市場重新煥發生機。可能電影產量在短時間內不會達到1000部,可以把尾部電影的資金集合起來,集中優勢的創作力量,可能幾個導演聯合一起拍電影,把有效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降低製作成本,提高製作質量。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市場需要一大批優秀的影片做準備,博納影業將推出3部重量級大片:第一部是《中國醫生》,由劉偉強導演率領《中國機長》的原班人馬,已經開始緊張籌備了,預計會在9月中旬開拍;第二部是抗美援朝重大題材的軍事史詩戰爭片《冰雪長津湖》,由於疫情,這部電影在今年的冬天停拍,我們將在10月底重新啟動拍攝;第三部是描寫中共地下黨諜戰題材的關於隱蔽戰線的電影,叫《無名》,這三部電影都是有份量的作品,希望能夠在明年建黨百年的時候,為全國電影觀眾送上一份厚禮。

最後,企業家要發揚企業家精神,要多與金融資本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持,要爭取到銀行不抽貸、不斷貸,也要更多的爭取產業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好國家關於疫情的紓困政策,給電影企業爭取更多休養生息的時間,同時要更多的、更好的團結廣大電影創作者,電影不同於一般的生產工藝,電影是藝術創作,涵蓋了藝術家的心血和情感,他們更需要被關懷和關注。還是那句話,只要有電影人在,就會有好電影,只要有好電影,觀眾就會回來,讓我們為中國電影加油!謝謝!

相關焦點

  • 於冬、姚晨談挑戰與機遇 中國電影業正在浴火重生
    「中國電影經過這場疫情的洗禮,每一家電影企業都是浴火重生。2020年有很多困難,能夠活下來就是勝利,我們要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說。昨天,在第十屆北影節「探尋電影之美」高峰論壇上,電影人於冬、姚晨、陳國輝等以今年中國電影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結合工作近況暢談各自感受。
  • 中國電影業正在浴火重生
    「中國電影經過這場疫情的洗禮,每一家電影企業都是浴火重生。2020年有很多困難,能夠活下來就是勝利,我們要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說。昨天,在第十屆北影節「探尋電影之美」高峰論壇上,電影人於冬、姚晨、陳國輝等以今年中國電影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結合工作近況暢談各自感受。影院大幕重啟以來,市場恢復速度高於預期。「七夕節單日票房突破5億元,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說明觀眾回來了。」
  • 於冬、姚晨在北影節論壇談挑戰與機遇
    「中國電影經過這場疫情的洗禮,每一家電影企業都是浴火重生。2020年有很多困難,能夠活下來就是勝利,我們要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說。26日,在第十屆北影節「探尋電影之美」高峰論壇上,電影人於冬、姚晨、陳國輝等以今年中國電影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結合工作近況暢談各自感受。影院大幕重啟以來,市場恢復速度高於預期。「七夕節單日票房突破5億元,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說明觀眾回來了。」
  • 中國電影熬過了疫情,熱鬧了國慶,然後呢?
    而在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中國電影市場已在國慶檔後將年度總票房提升到了125億元,距離北美市場19.2億美元(約人民幣130.3億元)僅一步之遙。美國《綜藝》雜誌刊文稱,中國電影市場已反彈至疫情暴發前的高度,「中國今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但我們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反思,應遠不止於此。
  • 於冬 格局的力量
    博納董事長於冬渴望得到這些還冒著熱乎氣的真實故事、真摯情感。幾個月前,他主動向國家電影局請纓,計劃以《中國機長》原班人馬為主創,將抗疫故事改編成電影《中國醫生》,作為對這一特殊年份的記錄與回望。 「記錄時代,是電影人的責任。」於冬說。
  • 「後疫情」時代的三重喜憂,中外頂尖電影人給出了破局法
    「後疫情」時代的擔憂 「後疫情」時代,傳統電影業面臨著衝擊和挑戰。一面是疫情帶來的減工減產,一面是VOD視頻點播下的新業態和新模式。 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國已然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為電影業的復工復產創造了有利條件。復工之後票房的穩步增長也為人們提振了信心。
  • 於冬:電影創作要抒寫國家歷史
    經歷了疫情的磨礪與考驗,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以「夢圓·奮進」為主題,創造性地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創造了不少熱點。「雲上北影節」消融了時空的阻隔,成為一個永不落幕的影視盛典。在剛結束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記者專訪了博納集團董事長於冬,他談了今後新主流電影該如何發展。
  • 於冬:電影創作要抒寫國家歷史
    北京電影院開始為正式復工做準備的那一天,於冬也去博納影院檢查疫情防控工作,原計劃春節檔上映的《緊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海報還未來得及撤下,展現新年氣氛的紅燈籠依舊高掛……現實和半年前的畫面在於冬腦海裡來回切換。
  • 從上海國際電影節看疫情下的中國電影行業
    ,這場以「全面奔小康,築夢新時代」為主題的電影節是這次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舉辦的首個重大國際性影視節慶活動,海內外電影行業人士通過視頻方式紛紛發來對上海國際電影節以及對電影行業在疫情下復甦發展的祝福。,就目前中國院線電影市場的年度票房來看,我國的線下電影行業正處於停滯階段,可見這次黑天鵝事件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嚴重性,在面對如此危機的同時也算是對我國電影行業的一種挑戰,要如何在疫情情況下拯救中國電影行業,使行業進行復甦,正式我國電影行業所面臨的挑戰。
  • 一個電影人的理想-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記錄時代,服務人民
    自1999年博納成立以來,出品發行影片多次創下口碑和票房的全新紀錄,特別是近年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等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主旋律電影的上映,開啟了博納主旋律商業大片的成功模式。於冬說,他是中國電影"承上啟下"的一代,既經歷過體制內的時代,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見證了中國電影市場化進程中的困頓、變革與發展。
  • 是危機同樣也是時機,電影要永遠保持創新表達|對話於冬
    疫情後電影時代,做好現實題材「我從那個時代入行,經歷了電影從最低谷爬坡,艱難崛起的過程,銀幕從1800張建到現在的7萬張,這是中國電影取得的世界矚目的成績。今天我們又遇到了困難,難道我們還能回到當年嗎?」於冬堅定地回答:「不可能。」
  • 於冬談電影行業復甦 博納始終堅持「創作創作再創作」
    疫情之後,中國電影市場和電影企業將何去何從?作為民營電影公司的領頭羊、博納影業的董事長於冬,總結了疫情以來的公司動態及自身感悟,也對未來的市場恢復情況做出了初步預測,在具體的內容生產層面,好電影、多樣化、加緊創作則是他頻繁提及的字眼。在他看來,「只要有電影人在,就會有好電影;只要有好電影,觀眾就會回來。」
  • 於冬 我們應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電影業正在復甦中。近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對博納影業董事長、總裁於冬進行了專訪。面對整個電影行業面臨的資金壓力,於冬認為,不應該單純靠補貼,應該形成良性的內生循環。資金方面,應該打通電影製作企業直接融資、銀行貸款、發債和上市的通道;內容方面,應該集中優勢資源到重點影片上,未來幾個公司一起投一部電影,或者幾個導演一起創作一部電影將成為常態。
  • 電影《牛魔王之浴火重生》將上映
    從《大聖歸來》的小試牛刀,到《拿著之魔童降世》的一鳴驚人,再到《姜子牙》的口碑兩極分化,國產動畫電影正在被注入越來越多的血液。從目前來看,我國的動畫電影主題都集中在對神話故事中經典人物的故事刻畫,孫悟空、哪吒、姜子牙、二郎神等……而下一個將會被拍成電影的動畫人物就是牛魔王,正值牛年,牛魔王大哥也坐不住了,加入了國產封神動畫電影之中。
  • 作品展映威尼斯 後疫情時代的中國電影
    疫情下的電影節 重啟依舊精彩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了國際電影產業的發展格局。據估計全球電影票房因疫情關係,損失超過百億美元。 在歷經最困難的考驗後,雖然如今全球電影院的人氣開始回歸,然而對於大環境改變後世界電影未來之路的思考卻仍在進行。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仍然實體舉辦。而隨著疫情的日趨常態化,在整個電影行業持續低迷、眾多國際電影節停擺的狀態下,威尼斯電影節仍頂住壓力,在夾縫中堅持實體舉辦。
  • 武漢愛樂樂團原創交響曲《浴火重生》,15日首演亮相武漢琴臺音樂廳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讓武漢乃至於整個中國經歷了嚴重衝擊和嚴峻挑戰。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從來沒有被艱難險阻壓垮。在全國人民和解放軍的援助下,武漢人民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取得武漢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大城重啟之後,武漢拼命與時間賽跑,全力闖過核酸檢測、復工復產、防汛等重重大考,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而日夜奮鬥。
  • 楊瀾對話博納總裁於冬:停工8個月,中國電影還能恢復往日輝煌嗎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春節期間所有春節檔影片宣布延期或撤檔,使得有預測70至80億元的春節檔票房幾乎顆粒無收。全國五千多家影視公司相繼倒閉,紅火了將近20年的中國電影被迫按下暫停鍵。
  • 於冬和他的「中國大片」
    這些最終指向的是,新的文化語境下,中國的年輕觀眾希望看到什麼什麼樣的英雄?又需要看到什麼樣的英雄?他們從何處來?又要走向何處?在電影表達、市場情緒和上層訴求的交匯處,是於冬的中國大片和他的千面英雄。正式開始劇本創作時,劉偉強才真正意識到他面對的是怎樣一個難題。最核心也是最難的問題是如何用商業電影語言重新展現原型故事。
  • 後疫情下的電影行業,哪些趨勢「不可逆」?
    目前復工一周以來,中國影院市場復工率正穩步攀升,首周破億的數據也給行業注入了一定的信心。而回到更為務實的層面上,疫情影響之下,行業應該如何「自救「向前,新的發行與放映趨勢下如何調整策略……成為電影人必須面對的現實。 從本屆電影節金爵論壇上一些頭部影企的發言來看,疫情加劇了公司的結構優化意識,整體風險意識提升之下,不乏一些企業在低點擴張蓄勢。
  • 後疫情時代的創意思考.pdf
    一場疫情,讓2020年的這個年頭變得沉重壓抑。國家百姓備受磨礪、經濟受挫行業受阻、無數企業與個人都步履維艱,掙扎求存。對於營銷、廣告,與創意行業來說,在這一特殊情況下的創意與營銷,也必然充斥著不確定性與新型的變革性。人的適應生存能力,不能被小覷。而危機下似乎總能催生出全新的思考與創意,也算是漆黑日頭裡的一點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