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影業再衝A股,章子怡等多位明星股東,想拍中國《阿甘正傳》

2020-09-06 商業人物

作者:任尚坤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黃巍已經無法見到博納影業登陸A股的時刻了。繼公司首次衝擊A股折戟後,時隔三年,證監會第二次披露了中國民營影視龍頭博納影業遞交的招股書。而就在今年6月份,曾長期負責影院投資業務的博納副總裁黃巍跳樓自殺,引發集體關注與哀悼。



彼時全國影院已停業138天,從業者情緒接近冰點。博納官方公告聲明,黃巍墜樓原因是長期失眠,心情壓抑。導演賈樟柯稱黃巍離世是「行業之悲」。黃巍在電影業浸淫16年,曾說過「會在這行一直幹到老去」的話。他最終選擇結束的地點是北京悠唐購物中心,坐落在那裡的博納影院是公司第一家電影院,也是他曾經的起點。


當初邀請他來的人名叫於冬,是博納影業的創始人、CEO。於冬跟他說要共創一番事業。他自2009年起成了於冬的左膀右臂。他比於冬長3歲,稱呼於冬一直是「老於」或「於老闆」。關於他的信息不多,關于于冬的信息不少。談博納,目光也基本聚焦在於冬身上。


博納影業創始人於冬。圖源:視覺中國


可於冬對外講話又總是千篇一律。他不諱言自己的商人身份,但更會強調做電影的情懷和理想。他靠引入並發行港片起家,靠投資製作主旋律商業電影賺得盆滿缽滿。他是個能夠遊走體制內外的人,可以用「長袖善舞」來形容。


黃巍說於冬「內心還是柔情似水的」。注重情感維繫,你很難講這是性格熱情爽朗的於冬與人交往的方式,還是帶隊伍的手段。總之,有北京侃爺談吐的他,常被人評價有「親切感」。


2013年,房地產業遭遇寒冬,原計劃開6-8家影院的博納因此受挫,結果只開了1.5家。當時主抓該業務的黃巍及所在部門被於冬嚴厲批評。年底頒獎會上,他連提名都沒有,而以前他年年是「突出貢獻獎」。黃巍覺得「臊得慌」,畢竟他領導著博納三大板塊之一。當晚,做好辭職準備的黃巍找於冬談話,「老闆,我們倆之間還有信任嗎?」於冬回了句讓黃巍覺得頂一萬句的話,「有!沒有你根本沒有博納的今天……這事兒我感激你一輩子。」①


《人物》雜誌曾記錄下這段往事,並在文章中稱,於冬擅於抓住人在失敗後的決心與對機會的珍視。他自己將原因歸結為對歷史上那些懷才不遇、含恨而終的悲情英雄的熱愛。②


這是很「於冬式」的表達。面對在電影圈摸爬滾打幾十年的從業者、知名導演、演員,於冬最常用的一個字眼就是「愛」。當初香港導演王晶執導的《大上海》票房失利,賠了大錢,於冬說服投資人再讓王晶拍《澳門風雲》。徐克的兩部電影《深海尋人》《女人不壞》都賠錢,於冬又找他來拍了部《龍門飛甲》,以2億元成本換了5.7億元票房。包括許鞍華和李安在內,於冬始終會講述熱愛與情懷的故事。


至於著重談錢的時候,他面對的就是另一撥人了。


2010年,博納成為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國民營影視公司。上述《人物》那篇文中也對於冬的性格做了番概括性描述,稱每件事他都會在可掌控範圍內進行精細思考和計算,在中國電影資本市場狂飆突進中,他是個絕不會輕舉妄動的老闆。《人物》援引時任博納營運長陳偉雄的話說,於冬的做事風格就是「決定決定決定」,「永遠不拍板,永遠在拖」,「他從第一天進這行就在算這筆帳,他算15年了」。③


上市當天500字的演講詞,於冬直到敲鐘前15分鐘才改完。他在致辭中說,要努力創造一個偉大的夢想和奇蹟。納斯達克門口屏幕打出的標語是:與您分享中國電影的繁榮。《人物》文章發表於2015年1月,於冬早已不是公司上市時意氣風發的狀態。


五年,博納在美股市場融資不到1億美元。於冬常常忙得連軸轉,他不得不靠項目滾項目的方式給公司「回血」。他不止一次抱怨境外投資者不懂中國電影,低估了博納的價值。


而當初在國內A股市場掛牌的華誼兄弟,則趕上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大牛市和影視產業的爆發期。看著如魚得水的華誼和光線傳媒,於冬時不時心理不平衡,他甚至問過王中磊與王長田,「博納真得比你們差十幾倍嗎?」


於冬把這段日子稱為「失落的五年」。博納投資人、紅杉資本沈南鵬是博納赴美上市的重要推手,接著也成了博納回A股的關鍵先生。媒體描述中,沈南鵬告訴於冬的話是:「回來了不一定追得上,但在資本這麼看好行業的時候,再不下決心做,博納以後可能就沒機會了。」


2014年底,一部紅色電影扮演了導火索角色。徐克執導拍攝的《智取威虎山》在內地拿下8.84億元票房,成為當時最成功的主旋律電影,但博納的股價依然跌跌不休。於冬還請馬雲看了這部電影,得到了他想得到的正面反饋。


籌措一年後,2016年4月,博納正式完成私有化交易。阿里、騰訊、紅杉資本、復星集團等組成了博納私有化的豪華買家財團。2017年9月,博納啟動A股徵程。在這期間,博納引入了張涵予、黃曉明、章子怡等多位明星股東。只是到了2019年7月,公司等來了被迫中止審查的結果,起因是負責審計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博納的資本之路頗多曲折,倒是投資生意相對順風順水。最新招股書顯示,博納累計出品影片超250部,其中有10部票房超10億元,累計總票房超350億元。近年大熱的主旋律影片《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等同樣歸在博納麾下。


紅海行動官方劇照


這其中也有政府補助的功勞。2017-2019年,博納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在逐年上升(6755.41萬元、1.022億元、1.56億元),佔同期淨利潤比重分別為33.95%、38.71%和49.52%。




做紅色電影,是件風險與收益雙高的事情。而作為一家民營公司,博納卻做到了讓香港知名導演北上拍攝一部又一部主旋律作品。幕後操盤手,自然又是於冬。


於冬是93屆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畢業生。他常自得科班出身的身份,因為在國內民營影視公司老闆裡,他算「鳳毛麟角」。畢業後,他進到北影廠當電影發行員。也是1993年,韓三平從峨眉電影製片廠調至北影廠任副廠長。韓三平很快升任廠長,於冬也被提拔為副科長。


這是「一個小兵跟統帥的關係」。於冬說他對影視圈叱詫風雲的韓三爺「永遠充滿敬畏」。1999年,北影廠和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合併。韓三平轉任中影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至2007年升任中影集團董事長。而兩家單位合併後,於冬的副科長被「擼」了。


他憤懣,離職創業,湊了30萬元成立博納公司。在「一杯酒一萬塊錢」的年代,電影發行員靠喝酒賣拷貝、和院線經理、地方影視公司談合作是家常便飯。剛好於冬能喝酒,會喝酒。他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導演陳凱歌曾稱其為「推銷員之死」。


博納在業內真正站穩腳跟是2001年——主要兩件事:電影製片權、發行權向民企開放,博納拿到全國第一塊發行牌照;由博納發行的小成本電影《我的兄弟姐妹》在內地票房2000萬元。該電影對於冬的意義還在於,他藉此打開了香港電影圈。


《我的兄弟姐妹》製片人文雋回到香港,跟同行講了三個字「分到錢」。④於冬陸續認識並取得諸多香港電影人的信任。2010年前,博納獲得包括《無間道》在內80%香港電影的內地發行權。後來由發行擴展至影片製作、投資、影院及院線業務後,於冬越來越明白「分到錢」的要義,尤其是當把香港導演與紅色主旋律結合在一起時。


當然,理想與情懷也是要講一講的。於冬曾自稱目標是50歲退休,回學校當老師。退休前,他的理想是拍一部《阿甘正傳》似的電影。如今,於冬49歲了,離他既定目標和理想都還有些距離。而讓他當下饒頭的事,是帶著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的博納影業登陸A股資本市場。


但這個小目標,這回能不能實現依然還是未知數。


注釋:

①②③④ 陳楚漢:《於冬:不下牌桌》,《人物》,2015.01。


參考:

陳楚漢:《於冬:不下牌桌》,《人物》,2015.01。

許文苗:《電影人於冬的「中場戰事》,騰訊新聞《財約你》,2017.03。


*題圖購買於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歷時千餘天,明星股東雲集的博納影業成功闖關IPO
    回A之路一波三折 多位明星股東加持公開資料顯示,博納影業成立於2003年8月,是國內首家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主營業務為電影的投資、發行、院線及影院業務,而作為國內首個拿到發行牌照的民營影視公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影視第一股」。
  • 股東黃曉明章子怡苦等三年 博納影業這次能如願上市嗎
    曾出品《一代宗師》《紅海行動》等多部爆款影片且擁有一眾明星股東的博納影業又開啟了A股上市之路。日前,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博納影業招股說明書,這也是時隔三年後,博納影業再度遞交IPO上市申請。黃曉明、章子怡等股東苦等了三年,這次博納影業能否如願上市,又能否賺到在納斯達克沒有賺到的錢?
  • 黃曉明章子怡眾明星參股的博納影業IPO闖關能成功?
    公司明星股東雲集。去年國慶檔期電映,憑《中國機長》、《烈火英雄》、《決勝時刻》三部影片,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納影業」)成為「大贏家」。然而今年同樣檔期,博納影業卻低調得多。本次IPO的背後的大股東也可謂是「眾星雲集」,其前十名自然人大股東中,大多為著名的影視明星,例如:張涵予持股0.31%、黃曉明持股0.31%、章子怡持股0.19%、陳寶國持股0.13%、黃建新
  • 博納影業終回A股 於冬「朋友圈」大曝光
    不過,博納影業目前正向下遊的院線延伸,試圖打通全產業鏈。 截至2019年底,博納影業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重慶等城市投資建成並管理79家五星級標準現代多廳影城。博納影業這次IPO所募集資金也將投資於博納電影項目和博納電影院項目,擬投入募集金額分別為6.05億元和8.196億元,總計14.24億元。
  • 博納影業苦等1140天終過會,黃曉明章子怡等明星扎堆入股_財經_澎湃...
    回A之路一波三折 多位明星股東加持公開資料顯示,博納影業成立於2003年8月,是國內首家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主營業務為電影的投資、發行、院線及影院業務,而作為國內首個拿到發行牌照的民營影視公司反觀當時在國內上市的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公司,卻獲得高出博納影業10倍的市值,終於在2015年6月,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最終作出私有化決定,並於2016年4月完成從納斯達克退市。從納斯達克慘澹收場後,為了搭上證監會在新疆開闢的「即報即審、審過即發」綠色通道,博納影業還將公司搬到了烏魯木齊,此後,博納影業完成多輪融資,除了阿里影業、騰訊等知名企業外,還吸引了少明星股東。
  • 博納影業終於圓夢!
    2017年,博納影業向深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半年後,博納影業完成25億元的A輪融資,由阿里影業、騰訊領投。2017年3月,博納影業又引入了黃曉明、張涵予、章子怡等明星股東。上市排隊過程一波三折,2019年,瑞華黑天鵝事件突發,博納影業作為瑞華所中小企業IPO的客戶之一受到牽連,上市審核被迫中止。
  • 博納影業:回A路漫漫
    在首次披露招股書將滿3年之際,博納影業攜最新招股書再度衝A。   8月24日晚間最新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博納影業本次擬發行股票數量不低於1.22億股,擬募集資金14.25億元,與2017年申請時保持一致。
  • 博納影業回A股 上市之後恐破發
    來源:市值觀察公司觀察丨博納影業回A股,上市之後恐破發上市後,博納影業命運會如何?2016年,博納影業完成私有化從美股退市勵志回A。歷經4年,終於闖關成功,於冬終於可以和一眾投資人「舉杯相慶、不醉不休」了。
  • 博納影業IPO即將過會 阿里、騰訊均為股東
    這意味著苦候1140天後,老牌影視公司博納影業終於要迎來IPO的最後大考。博納影業主營業務為電影的投資、發行、院線及影院業務,早在2016年4月,博納影業私有化並從美股退市後,即開啟回A之路。2019年7月,受瑞華事件影響,博納影業IPO審核被迫「中止審查」。這是博納影業第二次衝擊A股,有業內人士認為,當下並不是衝擊IPO的好時機。
  • 博納影業二次上市:明星密集入股,副總裁突然去世引關注
    資料顯示,早在2010年9月,博納影業登陸納斯達克,成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影視企業。不過,有意思的是,上述明星股東們均在2017年3月31日起36個月內鎖定股份,但就目前的時間點來看,博納影業還沒上市,明星們的股份就已經解凍了。
  • 四年回歸路,博納影業A股上市夢圓,能否靠爆款電影走得更遠?
    阿里影業、騰訊、紅杉化身其中,明星股東持股均不足1%博納影業2016年從納斯達克私有化退市,2017年5月正式進入上市輔導期,2017年10月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博納影業招股說明書,2018年3月15日,證監會向博納影業反饋招股書意見。在反饋意見中,證監會重點關注私有化後,博納影業的業績情況、增資情況,以及背後股東的情況。
  • 博納影業IPO過會背後
    坎坷資本路 2016年,博納影業創始人、CEO於冬在接受採訪時坦言:「這5年我們去美國,再回來的時候,發現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美股退市重回私有化後,博納影業開始準備向A股IPO衝擊。在準備IPO階段,博納影業獲得了阿里影業、騰訊領投的A輪融資並引入張涵予、黃曉明、章子怡等多位明星股東。 五年的海外徵程雖然沒能為博納影業帶來大把資本,卻教會了博納影業遵守「遊戲規則」。 重回A股後,博納影業並未像許多公司一樣急於尋找捷徑,而是按部就班。
  • 博納影業回A上市,值得你掏錢嗎?
    以至於當證監會「官宣」另一家渴求回A已久的明星公司首發獲得通過時,歡呼聲略顯稀薄了些。 這家公司名叫「博納影業」。據證監會官網,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得通過。 接下來博納影業只需經歷定價、發行等常規流程後即可登陸A股市場。 相信這一次不會有螞蟻集團的反轉,畢竟其股東們最近都比較低調,沒有什麼豪言豪語。
  • 博納影業「村民入股」引發猜測,一場疑因落子新疆引發的「套現風雲」
    「村民入股」和「影視公司」聯繫起來,如果再加上章子怡、黃曉明等「豪華股東團」,那麼必然會觸動外界的敏感神經。畢竟直到現在,外界對於影視行業資本問題依然存在著非常大的偏見。 在理清博納影業和刀郎莊園合作的由來之後,最後一個問題在於雙方的未來。在2016年,新疆火炬上市前,董事長趙安林將其持有的200萬股作價1000萬元轉讓給了刀郎莊園。
  • 博納影業:能否再續影視公司上市造富傳奇?
    11月5日,博納影業首次發行募股順利過會,兜兜轉轉1140天後,其創始人於東將圓夢A股。這也意味著博納影業背後的眾多明星股東身價將水漲船高。其中張涵予、黃曉明分別持股0.31%,章子怡持股0.19%,陳寶國持股0.13%,黃建新和韓寒分別持股0.06%。招股書顯示,博納影業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低於1.22億股,共募集資金14.25億元。
  • 影視寒冬業績下滑坎坷回A苦候1140天博納影業IPO大考
    回A之路多艱時間回到10年前的2010年9月,博納影業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影視企業。著名影星鞏俐以及袁立等人和博納掌門人於冬在現場敲鐘,博納影業一時風光無兩。在此前後,國內資本市場也先後迎來影視行業龍頭。2009年10月,華誼兄弟在A股上市,成為國內民營影視第一股。2011年,光線傳媒也在A股上市。
  • 阿里騰訊位列前十大股東,韓寒、張涵予等明星加持,這家影視公司叩開A股大門
    博納影業股東陣容堪稱豪華,囊括了騰訊、阿里、萬達電影等產業資本,而韓寒、張涵予、黃曉明、章子怡等明星也以股東身份與博納影業有著密切的業務合作。業內人士指出,博納影業在主旋律電影方面擁有較好的口碑和品牌效應,未來這方面的電影受關注和支持的力度也比較大。博納影業披露,募投資金主要用於電影和電影院項目建設,繼續強化其全產業鏈布局。
  • "爆款製造機"回A股上市!章子怡、黃曉明等半個演藝圈的明星都來了
    這個消息無疑讓背後的股東們,騰訊、阿里以及章子怡等一眾明星們長長地舒了口氣……更是讓博納影業的老闆於冬激動不已。招股書顯示,博納影業成立於2003年,是國內首家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主營業務為電影的投資、發行、院線及影院業務。作為當時國內影視業的龍頭企業,為什麼會選擇納斯達克?
  • 博納影業苦等三年IPO終過會
    大洋彼岸A股的熱鬧場景,讓於冬做出了將博納影業私有化的決定。此後,博納影業開啟了A股徵程,並進行了多次戰略融資,相繼引入包括紅杉資本、阿里影業、騰訊等在內的「豪華買方財團」。張涵予、黃曉明、章子怡等一眾演藝明星也陸續加盟。令於冬和一眾明星股東沒料到的是,博納影業的上市之路會如此漫長。
  • 博納影業攜多位明星回A:政府補助佔四成淨利,能否逆風翻盤?坎坷的...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7日訊(劉憶婷)低迷已久的影視行業終於迎來了三年以來第一家私有化回A的公司。近日,博納影業首發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招股書顯示,博納影業擬發行1.22億股,募集資金14.25億元,用於投拍影視作品以及籌建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