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娑婆訶的六種意思是什麼?

2021-01-07 玄奘大師

「娑婆訶」:這是很要緊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每一個娑婆訶,都有六種意思;所以你記得,無論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訶,就有這六種意思。

第一個意思是「成就」。你念這個咒,一切所求、所希望得事情,都會成就。不成就,就是你沒有誠心;你若有誠心,就會有成就。你對這個咒,裡面稍微有一點點不信心,將信將疑的,就不會成就;你必須要有真信心,就會有成就。

第二個意思是「吉祥」。你誦這個咒,一切不吉祥的事情都會吉祥,但是你也要真信心;你若沒有信心,也不會吉祥的。你誦咒的時候信不信,菩薩是知道的。啊!你有真信心;你有一半一半的信心;你有少一半的信心,多一半的不信心;菩薩都會知道的。你想得到這一種成就,就要有信心。你想吉祥,也必須要有信心。你求一件什麼事情,譬如我父親有病,我希望我父親病好,我誦一個咒;但是你要有真信心,誦才有感應。或者說是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很久也沒有見了,我希望見我這個好朋友;你誦這個咒,有信心,也就會很快見面了。或者說是我沒有一個好朋友,我希望有一個好朋友;那麼你也要有信心誦持這個咒,誦久了,也就會得到一個好的朋友。甚至於你想要的到一個善知識,也會成就的。

還有一個意思叫「圓寂」。本來在比丘往生、涅盤的時候,都叫圓寂;但此處這個「圓寂」,並不是說死了。那若我念念這個咒就念死了,就「娑婆訶……娑婆訶……」,啊!圓寂了,圓寂就死了,那我念這有什麼意思啊?人人都是不願意死的,我知道。不是的。這個圓寂是「功無不圓」,你的功是圓滿的;「德無不寂」,德行也到極點,不是一般人可知道的,只有佛菩薩知道你的德行。

還有第四個意思叫「息災」。啊!災難休息了,就是沒有災難了。

第五個意思是「增益」:增加你的利益。你念「娑婆訶」,你的利益就增加了,就對你有特別的好處。

第六個意思,我相信你們沒有人知道。如果有人知道,可以告訴我。為什麼沒有人知道呢?因為這「娑婆訶」以前沒有講過,現在是開始講。其實我也給你們講過了,不過你們不知道在這個地方可以用得著。叫什麼呢?叫「無住」;就是《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那個「無住」,無所著住。什麼叫無所著住?就是什麼也不著住了,也就是怎樣都可以。這是一種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無住也就是無為,無為也就是無住。可是無住身心,身心又要無住:不要住到煩惱的地方,不要住到無明的地方,不要住到貪心上,不是住到嗔心上,不要住到痴心上,不要住到慢心上,不要住到疑心上。無住,就是叫你若是有這種心,就趕快把它降伏了;降伏了,就是無住。用什麼降伏?就用剛才所講的寶劍手眼。

你可以這樣講:

你說你有貪心嗎?我把你的貪心給殺了;有嗔心的魔嗎?我把嗔心的魔給斬了;有痴心的魔啊?我把痴心的魔給剁碎了;用這個金剛王的寶劍,也就是智慧劍,把這些個天魔外道都降伏了。你降伏天魔外道,先要降伏你自己的妄想;你若把自己的妄想降伏了,外邊的天魔外道也就降伏了。你自己若沒有妄想,外邊的天魔外道也不會來;它就來,也沒有辦法。這是「娑婆訶」的第六義。

所有的「娑婆訶」,都有這六種的意思。

相關焦點

  • 所有的「娑婆訶」,都有這六種的意思。
    「娑婆訶」:這是很要緊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每一個娑婆訶,都有六種意思;所以你記得,無論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訶,就有這六種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成就」你念這個咒,一切所求、所希望得事情,都會成就。不成就,就是你沒有誠心;你若有誠心,就會有成就。
  • 佛教知識:咒語裡的「娑婆訶」,是什麼意思?
    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每一個娑婆訶,都有六種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成就」你念這個咒,一切所求、所希望的事情,都會成就。不成就,就是你沒有誠心;你若有誠心,就會有成就。你對這個咒,裡面稍微有一點點不信心,將信將疑的,就不會成就;你必須要有真信心,就會有成就。
  • 不成佛 便成魔——電影《娑婆訶》影評
    打開目錄,《娑婆訶》三個字抓住了我的目光大家都知道「婆娑」這個詞,樹影婆娑嘛,我在想,這河流咋就還能婆娑了呢?仔細看電影名,原來是《娑婆訶》,這下我更迷惑了,本來要真是婆娑我還能理解字面意思,「娑婆訶」可就真的不太明白了。那麼「娑婆訶」的意思究竟是什麼呢?於是我求助了百度。
  • 佛教:咒言中,「娑婆訶」三個字,說了什麼?
    如《心經》的大明咒,《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中的六字真言,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等都是咒。所謂的咒,其實是佛或菩薩的真言或總持的意思,是佛法或佛經的精華所在。佛像但是在咒言當中,我們常看到有這三個字,即「娑婆訶」,如大悲咒中,有「娑婆訶」的地方就有十四個之多。那麼,咒言之中,「娑婆訶」這三個字,說了什麼?
  • 普賢菩薩坐騎「六牙白象」代表什麼?
    普賢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頭戴五佛冠身金色,右手持劍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三聖」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其中,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行願,寓意要從智慧、行願二途趨入,方才究竟。
  • 《娑婆訶》沒白等!韓國版《雙瞳》終於來了
    2019年02月20日,韓國又上映了一部宗教恐怖片,名為——《娑婆訶》《娑婆訶》一經上映,即擊敗霸榜四周的《極限職業》(現已是韓國影史票房冠軍),及好萊塢科幻大片《阿麗塔》,成功登頂周末票房榜。影片主演李政宰,在「韓版《無間道》」《新世界》後為人熟知。「娑婆訶」是什麼意思?
  • 佛經中的「五不翻」指的是什麼?
    所謂「五種不翻」,指的是佛經由梵文翻譯成漢文時,在五種情況下,應該採用「不翻」原則,即「音譯」原則。這五項原則依次為:秘密故不翻、多含故不翻、此無故不翻、順古故不翻、生善故不翻。「五種不翻」是玄奘譯經理論的重心,也是他為「翻語」設立的法則。■ 秘密故不翻意思是說,具有神秘色彩的詞語不用意譯,而應採用音譯。佛經中有大量的「秘密」,如「咒語」等。
  • 《娑婆訶》:佛教美學輕探
    「娑婆訶」源自梵語「Svaha」的音譯,很多咒語後面會有一個「娑婆訶」的發音。不同的經書對「娑婆訶」有不同的解釋,現在多見於佛教經典《大悲咒》。《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每一個娑婆訶都有六種意思:成就、吉祥、圓寂、息災、增益、無住。奧修在《智慧之書》中寫道:佛教是這個世上最科學的一個宗教。
  • 《娑婆訶》娑婆訶:宗教信仰的底線是什麼?
    娑婆訶的宗教氣息很重,最先降生的「它」,一個不詳的怪胎,然後各種登場,鄉間跳大神的巫術,基督教神學樸牧師,佛教空海和尚、疑似成神的金帝釋、不倫不類的四大天王、藏宗秘傳乃瓊法師……稱得上群魔亂舞金帝釋被稱之為最接近神的人,擁有不死之身,乃瓊法師解釋婆娑世界是相生相剋的,出現一條蟲,就出現吃蟲的鷹,並預言在金帝釋100歲時在其出生地會降生天敵,一個女孩。
  • 《娑婆訶》緣起一念
    樸牧師要與時間賽跑,阻止最後一個天王,找出金帝釋,結束這一切……《娑婆訶》裡使用了一系列佛教名詞,編劇通過這些名詞暗示了相應人物的命運走向。影片中首次出現的佛教名詞其實不是鄭羅漢與金鐵進互稱的廣目與持國,而是他們所在教派的名稱——鹿野園。佛教認為世尊釋迦牟尼在古印度的鹿野苑首次講授佛法,因此將鹿野苑定為四大聖地之一,與佛的誕生之地藍毗尼、開悟之地菩提伽耶和涅槃之地拘屍那迦並列。
  • 娑婆訶:一部集人性、善惡、宗教等多元素的懸疑電影,讓人反思
    《娑婆訶》是一部上映於2019年的韓國懸疑驚悚片,由張宰賢執導,李政宰、樸正民、李在仁、劉智泰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由李政宰飾演的「打假」牧師在揭露邪教過程中所遇到的神秘事件的故事。娑婆訶為佛教用語,《大悲咒》上共有十四個娑婆訶,而每個娑婆訶都包含了六種意思:成就、吉祥、圓寂、災息、增益、無住,很多咒語後面都會有一句娑婆訶。影片以一位少女自述開始,講述了她的雙胞胎姐姐自母體開始就給家人帶來不幸,靠吃妹妹的腿活下來,在出生不久後父母就相繼去世,而爺爺奶奶為了隱藏她的存在,只能到處搬家。
  • 韓國懸疑電影《娑婆訶》,不老男神李政宰最新力作!
    另外除了李政宰之外,《娑婆訶》裡還有一位演員,柯本也十分喜歡,那就是韓國頂級男配角陳善圭,在很多影片中你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包括最近韓國票房新進冠軍《極限職業》。從影片名字上,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是一部宗教電影,而娑婆訶是指《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每一個娑婆訶,都有六種意思;成就、吉祥、圓寂、息災、增益、無住。額,上面這些是柯本百度來的,不懂啥意思。
  • 各種動物在佛經裡的寓意
    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說,佛有八十種好,進止如象王,行步如鵝王,容儀如獅子王。《無量壽經》中記載,菩薩猶如象王,因其善調伏之故。白象在佛教中是高貴種姓的象徵,如釋迦牟尼佛。在《摩訶止觀》中,六牙白象代表菩薩的無漏六神通。象有大力,表法身能負荷;無有煩惱雜染,因而為白色。
  • 普賢菩薩的坐騎:六牙白象四神足 願行廣大德圓滿
    十方普賢菩薩聖像和普賢菩薩坐騎六牙四神足白象(圖片來源:峨眉山佛教網)普賢菩薩的坐騎是六牙四神足白象。一般的大象都是兩牙的,但普賢菩薩的坐騎卻是六牙白象,這是為何?普賢觀經曰:「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止觀二曰:「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薩無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負,無漏無染,稱之為白。頭上有三人,一持金剛杵,一持金剛輪,一持如意珠,表三智居無漏頂。」六牙白象原為菩薩所化,表示威靈,象徵「願行廣大,功德圓滿」。
  • 佛經中說的授記到底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完全知道
    皆仁讀過《法華經》的大家也許對「授記」一詞不會感到陌生,那麼授記到底是什麼意思?它又分為幾種呢?授記和懸記又有什麼差別呢?上回在聲聞、闢支佛、菩薩和佛的十地分別是什麼?了解一下?一文中也曾提及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說明一下關於授記的含義。所以,大家別著急,下面我們一一分別來了解一下。一、授記到底是什麼意思?
  • 《娑婆訶》把少女當「玩物」,又被韓國電影嚇到了
    其次,「鹿野園」所參考的經書,也不是傳統佛經,而是由一個名叫「金濟石」的人所著的偽經。在天主教的說法裡,聖人如果殉教,就會在頭上畫背光:既然牽扯出兩起死亡事件,樸牧師一行人就不得不去挖掘那二人死亡的原因。
  • 成魔成佛一念之間——《娑婆訶》
    《娑婆訶》上映後即刻登頂韓國票房冠軍寶座,不由得讓人十分好奇電影有何過人之處。這部充滿宗教色彩的電影有著強烈的恐怖驚悚元素,不由得讓人想起2016年獲獎無數、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哭聲》。」源自梵語「Svaha」的音譯,《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比如《秘藏記抄》卷五的「波夜摩那娑婆訶」。
  • 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寓意
    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 01、龍  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龍族的首領稱龍王,他們具有強大的威力,故成為佛的守護者,另外有一類「非法行龍王」,由於不順法物,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受到熱沙燒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樓羅捕食的苦惱。
  • 常識 | 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寓意
    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龍族的首領稱龍王,他們具有強大的威力,故成為佛的守護者,另外有一類「非法行龍王」,由於不順法物,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受到熱沙燒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樓羅捕食的苦惱。在諸尊龍王中,以五大龍王及八大龍王最為著稱。
  • 2019年韓國票房冠軍電影《娑婆訶》解析——信仰的狂歡和血淚史
    娑婆訶彰顯了些許禪意什麼是「娑婆訶」娑婆訶是佛教的禪語從字面意思來說,娑婆訶是很多佛教典籍中出現了的一個詞彙,比如《大悲咒》就有十四個「娑婆訶」,每一個娑婆訶,都有六種意思;成就 、吉祥、圓寂、息災、增益、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