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說的授記到底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完全知道

2021-01-13 念念隨筆

皆仁

讀過《法華經》的大家也許對「授記」一詞不會感到陌生,那麼授記到底是什麼意思?它又分為幾種呢?授記和懸記又有什麼差別呢?

上回在聲聞、闢支佛、菩薩和佛的十地分別是什麼?了解一下?一文中也曾提及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說明一下關於授記的含義。

所以,大家別著急,下面我們一一分別來了解一下。

一、授記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實,授記最初的意思是佛說法的一種形式。它被列為九部經之一,十二部經之一。它音譯為和伽羅那、毗耶佉梨那、弊迦蘭陀、和羅那。又義譯為授決、受決、受記、記別、記說、記。

授記有說明、分別、解答等含義。它原本指分析教說,或用問答體解說。到後來則專門指佛經中有關佛弟子未來世證果等事的證言。而在經典中,述說此類內容的,就稱為授記。

如《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一中說︰「記別者,謂廣分別略所標義,及記命過弟子生處。」

還有,《順正理論》卷四十四中說︰「言記別者,謂隨餘問酬答辯析,如波羅衍拏等中辯。或諸所有辯曾常現真實義言,皆名記別。」

再到後來,授記一詞的含義範圍再度縮小,一般多用來指對未來成佛的預言,如《法華經》的<五百弟子授記品>中,佛就曾對弟子們未來成佛的佛號、國土等做了預言:「於此眾中,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為佛,號曰普明如來。」

而授記的形式,一般是佛先微笑,然後從面門放光照耀十方,上座弟子代眾啟問佛陀微笑的因緣,以此作為開端,而開始作記別。

關於授記的內容,《大乘莊嚴經論》卷十二中說,共有六項,分別是剎土、有名號、經時節、有劫名、得眷屬、正法住世期間,也就是佛土名稱、佛陀名號、經歷多少劫、在何劫出世、眷屬是誰、正法住世時間有多長等六項。

二、授記的種類。

(一)《首楞嚴三昧經》中說,有四種:

1、未發心而與授記

這是說有眾生雖然往來於五道之中,但是諸根猛利,又好樂佛法,所以就先為之記別,說經歷多少劫後會發菩提心,然後證得無上菩提。

2、發心即與授記

這是說有些人從久遠劫以來就種下善根,廣修善行,乃至於發心入菩薩位時,就與之授記。

3、密授記

這是說有些菩薩還沒有得到授記,但是常常勤求菩提,乃至於廣行六度四攝,具有成佛之相,所以,佛陀特地在其他菩薩之前,特地為這一位菩薩記別,卻不讓他個人知道。這就是密授記。

4、現前授記。

這是說有菩薩於一切法得無生忍,所以佛在一切大眾之中,現前為他授記。

(二)《大日經》中說授記有兩種:

1、指出此人未來將會成佛,這稱為完全授記,又稱為無餘記。

2、指出此人在未來會滅罪,這是先行預示的不完全授記,又稱為有餘記。

(三)《寶雨經》中說授記有三種:

1、現前授記

2、不現前授記

3、秘密記

三、授記和懸記的差別

授記的含義,前面已經說明了。

那什麼是懸記呢?

佛經中常有記載佛陀預言未來的事情,如《阿育王經》中就曾語言佛示現入滅之後百年,將會有一位阿育王出現世間。這一種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的預言,就稱為懸記。

那懸記和授記的不同之處在於哪裡呢?

雖然懸記和授記同為對未來將要發生事件的語言,但是懸記所說的內容卻不是陳述某個人在未來即將要成佛,而只是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一般事情的敘述。所以,懸記和授記還是有內容上的差別的。

關於授記的種種知識,今天就說到這裡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往期文章:

小沙彌直呼高僧之名,高僧細問緣由,揭破一段前世因緣|百家故事

二十歲信佛,病死垂危道心不退,他終成一代宗師|百家故事

一位比丘耳中生花,帝釋天好奇問佛,佛陀說破前因

一位證果的比丘尼在法會上先笑後哭,佛陀當眾說破她前世因緣

相關焦點

  • 佛經中說的天龍八部到底是哪八部?許多人都不知道
    皆仁法師提起天龍八部,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是金庸金老爺子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還有些人對天龍八部代表什麼,表示傻傻分不清。
  • 佛經中的「五不翻」指的是什麼?
    所謂「五種不翻」,指的是佛經由梵文翻譯成漢文時,在五種情況下,應該採用「不翻」原則,即「音譯」原則。這五項原則依次為:秘密故不翻、多含故不翻、此無故不翻、順古故不翻、生善故不翻。「五種不翻」是玄奘譯經理論的重心,也是他為「翻語」設立的法則。■ 秘密故不翻意思是說,具有神秘色彩的詞語不用意譯,而應採用音譯。佛經中有大量的「秘密」,如「咒語」等。
  • 什麼是灌頂?如何得到諸佛菩薩的灌頂授記加持?
    引用一段佛經中的灌頂:《佛說觀想佛母般若波羅蜜多菩薩經》灌頂真言:「唵(引)曩莫舍吉野(二合)母曩曳(引)怛他誐哆野(引)囉賀(二合)帝三藐三沒[馬*犬]野。」誦此真言七遍。以手於頭上灌頂。及摩觸遍身然後息念志心。從上段經文理解,灌頂是通過咒語或佛力加持,達到「息念志心」的目的。【2、什麼是灌頂?】
  • 地藏經:地獄道中的主命鬼王,為何會被釋迦佛授記為無相如來?
    比如過去佛燃燈古佛就曾為釋迦牟尼佛授記,並且連他的佛號都定好了,而釋迦佛又為未來佛彌勒佛授記,只不過還要許多劫之後才出世,所以我們就尷尬的處於一個「佛前佛後」的無佛世界。但是仔細看過《地藏本願經》的師兄應該都會有一個疑問——這裡面提到一位叫做「主命鬼王」的大鬼王,釋迦佛竟然當場為他授記成佛,相反並沒有提到主角地藏王菩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回老家結婚是什麼梗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回老家結婚是什麼梗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04-17 17:12   來源:新趣頭條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回老家結婚是什麼梗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近在網上以及B站上面經常看到一些非常有趣的梗,還有一個就是關於回老家結婚的梗,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佛經故事:貧女難陀燃燈供佛 蒙佛授記四十劫後成佛
    編者按:佛教常說六波羅蜜,其一是布施波羅蜜。布施又分三種,法施、財施和無畏施,無論什麼布施都有相應功德福報。就財施說,布施所得福報大小關鍵是看布施者的願心。那天難陀看到精舍附近這般熱鬧,就問過路的人,這才知道是波斯匿王用一千鬥油燃燈供養佛陀。難陀聽到這個消息,當即反問自己:「我是因為什麼才會這樣貧窮?我應該去供養佛陀。」於是難陀就去街市,挨家挨戶乞討,得到若干雜飯。難陀心裡思量:「我應該把這些飯菜賣掉,換一點錢用來購買燈油,前去燃燈供佛。」難陀用手裡這些雜飯換來一個錢,拿著錢幣來到油店。
  • 流通的佛經上面基本都會出現的「香贊」到底是什麼意思?
    今時今日在流通的佛經上面,開篇經常都會有這樣一段文字:「爐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這段文字一般被稱為「香贊」或「爐香贊」是對佛陀的教法表達讚嘆的意思,其出處已經不可考了。相傳與此相關的典故出自《賢愚經》中的「富那奇緣品」。據賢愚經上記載,某次佛正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說法,當時在印度放缽國,有一位長者之子名叫富那奇,他出家學佛,證了阿羅漢果,富那奇想度其兄羨那學佛,於是造旃檀堂請佛。
  • 西遊記中如來的「三藏真經」並非佛經,觀音菩薩不小心說出了真相
    按照通行的一百回本,除了前七回是悟空的個人秀以外,從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開始一直到全書結尾,一共九十三回的故事,統統是在描寫唐僧團隊取經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由此我們可以說,如來所傳的這個「真經」是整個《西遊記》的故事主線,它的地位甚至遠遠超過了紅樓夢中的「通靈寶玉」,這就造成了我們不得不花大力氣去仔細研讀原文中有關「真經」的一切細節,它到底是什麼?
  • 《六祖壇經》是唯一一部中國人的佛經嗎?怎樣的才能稱為佛經呢?
    在我們討論《六祖壇經》是不是佛經的問題之前,應該先要弄清楚佛經的定義是什麼,才好回答這個問題。甚至還可以引出另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只有六祖才可以寫出一部佛經,其他人不可以嗎?為什麼沒有第二、第三?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喜歡囉裡囉唆的,他只想知道一個簡單直接的答案:是?還是不是?簡單明確的回答,確實能夠快速的抓住痛點,不僅直指人心,簡直就是大快人心。
  • 什麼是咒語,佛經中的咒為什麼不翻譯?
    其中,有關「咒語」部分,面對父親的發問,兒子回答說:咒語的意思是「保護著心的東西」——不是害怕心會遭遇什麼災難,而是擔心心會被幹擾,會混亂。念誦能夠幫助我們讓心的表層運動平息下來,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表層下的本質。對於一位在西方環境成長起來的藏傳佛教僧侶而言,這樣的回答可謂一語中的;而且也不至於「激怒」身為哲學家的父親。
  • 法華經:波闍波提和耶輸陀羅的成佛授記(74)
    【爾時,眾中五百阿羅漢得受記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願,於異國土廣說此經。】這時候,大眾中得到成佛授記的五百阿羅漢,也對佛陀發願說:「世尊,我們亦自己發下誓願,要去異國土廣泛演說這個《法華經》。」諂:諂字左邊是言,右邊是臽,臽為小坑的意思。從識性看,嗔覺對濁塵,分別中產生的意識都是引人入坑的諂識。比如,熱烈的產品價格大戰,常常令大眾失去理智,妄幻中買回來一大堆根本用不到或者用不完的東西,白白暗損掉自己的福報。
  • 《西遊記》其實是一部佛經,真正能看懂的人不多
    法由心生,各種法就是各種境界的表現,境自然也是心的自覺與不自覺的反映。吳本《西遊記》前七回寫小乘的果報,自然也就在這七回中無處不體現小乘的境界,小乘的法。小乘佛教是通過個體的修行持戒,來達到個體的自我超脫了生斷死,包含著世俗說的長生術,也就是悟空一而再再而三的「這般也得長生麼?」之內容。
  •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d補語漢語後,很多人讀錯了
    劉莊聽後大喜,派十餘人出使西域,求取佛經和佛法這被稱為「漢明·感思·夢」,是印度佛教最初傳入中國的時期現在,很多人在佛教裡做禮拜,在很多電視劇裡,寺廟裡的和尚之類的形象,大家聽了之後都會讀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幾個字,但是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真的讀過了嗎?
  • 燃燈佛為釋迦佛授記圖
    端莊肅穆的燃燈佛在眾弟子、菩薩、力士、供養人的簇擁下,授釋迦文的場面。燃燈佛頭部有黃色背光,神情端莊肅穆。整幅畫面結構嚴謹,主次分明,人物服飾高貴華麗,神態脫俗。時比丘阿梨蜜羅日日燃燈供養彼佛,佛乃為比丘授記,告知當來成佛,名「錠光如來」。此系燃燈佛昔時曾從寶髻佛授記因緣。
  • 佛語中的「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音譯過後,好多人都讀錯了
    東漢永平七年,也就是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漢光武帝劉秀之子)在南宮就寢,在夢中看到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繞殿而飛。第二天清晨,劉莊把夢境講給大臣們聽,其中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被稱為佛,就和您夢到的一樣。」
  • 動漫中說的「NTR」到底是什麼意思
    喜歡打魔獸爭霸的朋友可能會在網上用「NTR」來略說「牛頭人」,可是如果喜歡日式動漫,那麼NTR這就沒有「牛頭人」這麼簡單了。
  • 佛經中經常提到的「大劫」、「小劫」、「阿僧祇劫」指的是什麼?
    「劫」是佛教宇宙觀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概念,許多人往往都會將其誤以為是劫難的意思,其實「劫」是一個時間單位。在佛學中,形容極短的時間,往往會用「剎那」來形容,而形容極長的時間,則常常會用「劫」來描述。劫是梵文劫波(kalpa)的略稱,古印度人在很久之前就已經用劫來描述很長的一段時間了,劫的概念在印度教裡面也有,不過具體的時間長短和佛教的描述不太一樣。佛經中的「劫」有大劫、中劫、小劫之分。一般如果沒有特別說明的話,提到劫的時候就是指大劫。一個劫的時間到底有多長,不同的經論中可能會有不同的說法。
  • 佛經中的「偈語」和中國古典的詩歌,境界有何不同?知道的人不多
    讀過佛經的人都知道,佛經之中有很多的偈語,這些偈語不但文字優美,意境也很深刻,有很多首偈語甚至可以說是佛所講佛法的歸納和總結,如《金剛經》中的這首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很多人覺得,這裡的意思是說,只要看到所有的相都是假的,就能看到如來。那麼,這種理解對不對呢?這裡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到底是什麼意思?誰說的?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我們在早年的影視劇中已經見多不怪,通常作為反派角色的慣用臺詞出現,是反派們為自己的種種惡行辯解的萬金油。大致是說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即便不擇手段,也是世界的競爭法則。那麼,這句話原本是什麼意思呢?又是誰說了這句話呢?我這裡列舉幾個常被誤用的成語,分別是「曾幾何時」、「首當其衝」和「不溫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