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戰霍爾特G9坦克,頭重腳輕的陸地堡壘,宣傳大於實用

2020-12-24 騰訊網

霍爾特G9坦克是美國在一戰中期開始研發的坦克,屬於美國早期對坦克的技術探索;該坦克造型獨特,雖然製造了兩輛原型車,但是在測試中表現非常差勁,最後淪為宣傳工具。

1917年,美國在霍爾特拖拉機底盤基礎上研發成功G9坦克,這是一種典型陸地巡洋艦思想的成果,車體高大,渾身布滿武器裝備。

霍爾特G9坦克

G9坦克底盤為履帶加前導輪的結構,履帶採用剛性懸掛,有5對負重輪和3對拖帶輪,主動輪在後,導引輪在前,車頭前部下方一個巨大的鋼輪,具有轉向能力。坦克的動力為一臺150馬力液冷汽油機,據稱為邁巴赫型號。

坦克高度約4米,車體表面鉚接鋼板加以保護,鋼板厚度不清楚,但是如此高大的坦克重量僅在10噸左右,想來防護厚度也不會太大,僅能抵擋輕武器射擊。

霍爾特G9坦克

G9坦克實現了G9-1和G9-2兩個型號,各自生產了一輛,它們的區別在於坦克的武器配置。G9-1在坦克頂部沿中軸線布置了2座炮塔,每座炮塔內安裝一門中小口徑榴彈炮,同時坦克尾部還有一門向後發射的火炮;在車體的兩側,各自開設了5個射擊孔,可以裝備機槍對外射擊,在坦克尾部也有一個射擊孔。G9-2的整體結構和G9-1差不多,區別在於它頂部只有一座炮塔,布置在駕駛艙上方。

G9坦克和一戰時A7V、菱形坦克等思路差不多,都是希望打造一種戰場機動的火力怪物,以猛烈的火力殺傷敵人,在戰場上有序地推進。

霍爾特G9坦克

想法雖好,但是在1917年洛杉磯附近訓練場上的測試結果讓人失望。坦克過高的車體導致重心嚴重超高,拖拉機的底盤無法提供足夠的穩定性,在不平整的路面上搖搖晃晃的很容易側翻,難以控制坦克轉向;坦克在平整路面上也僅有5千米時速,越野時就更糟糕了,這要是走上戰場,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活靶子,野戰炮很容易就瞄準它。

霍爾特G9坦克

僅僅機動性一項就足以讓該項目終止,然而事實上該坦克還存在其他問題。坦克的裝甲防護太弱,無法有效抵擋德軍7.92毫米鋼芯彈的攻擊,炮塔位置過高,如果橫向射擊會產生對坦克穩定不利的影響;並且和早期許多坦克一樣,該坦克也沒有明確的艙室劃分,大家都擠作一團,射擊的硝煙、發動機的機油味、士兵們的汗臭都混在一起,對坦克的指揮很不利。

測試後美軍立馬放棄了裝備霍爾特G9坦克,但是對這兩輛原型車卻另想辦法加以利用。軍方想辦法將它們搬上熒幕,拍成在前線碾壓德軍陣地的影片。這些影片在美國國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徵兵等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當然,那時候信息落後,沒人質疑G9坦克是否真的上過戰場。

霍爾特G9坦克

G9之後美國將坦克研發的重點放在學習歐美技術上,先後從英、法兩國那購買了菱形坦克和FT-17雷諾輕型坦克,並在20年代對這兩款坦克進行了長時間的摸索。

相關焦點

  • 網絡電影《最後一戰之陸地猛虎》在浦城拍攝
    8月9日,在浦城縣公安局及附近路段,導演楊健武和該劇組工作人員正在拍攝網絡電影《最後一戰之陸地猛虎》警察片段。後續該劇組還將前往匡山取景拍攝。該電影由杭州不凡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出品,蘇州紫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浙江卓像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承制,浦城縣文聯影視藝術協會聯合製作。並由著名導演、製片人、編劇仝國強兼制,香港著名導演楊健武執導,海政宣傳文化中心海軍中校劉清沂編劇。
  • 網絡電影《最後一戰之陸地猛虎》(部分)在浦城拍攝
    8月9日,在浦城縣公安局及附近路段,導演楊健武和該劇組工作人員正在拍攝網絡電影《最後一戰之陸地猛虎》警察片段。後續該劇組還將前往匡山取景拍攝。並由著名導演、製片人、編劇仝國強監製,香港著名導演楊健武執導,海政宣傳文化中心海軍中校劉清沂編劇。《最後一戰之陸地猛虎》主要講述「兵王」王政與大學生士兵之間從互不理解到生死與共,最終成長為優秀的解放軍戰士的故事,表現出新時代革命軍人聽黨指揮、令行禁止、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優秀品格。全片採用「群像式」創作手法,通過對劇中人物的多角度詮釋,展現出人民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 又一「陸地坦克」來襲,一腳踩出1000馬力,遠比奔馳大G霸氣,悍馬慌了
    悍馬是硬派越野車當中表現最優秀的,但一個叫雷茲瓦尼的汽車公司卻推出了一款比悍馬更加優秀的車,這輛車的名字叫Tank,這個諧音和坦克很像,但它的性能確實而坦克很像,可以稱它為汽車中的坦克。又一「陸地坦克」來襲,一腳踩出1000馬力,遠比奔馳大G霸氣,悍馬慌了。
  • 霍爾特將升級當爸 尼古拉斯.霍爾特曾出演英國《x戰警:天啟》
    霍爾特將升級當爸 尼古拉斯.霍爾特曾出演英國《x戰警:天啟》時間:2018-04-18 12:03   來源:新浪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霍爾特將升級當爸 尼古拉斯霍爾特曾出演英國《x戰警:天啟》 18日早上,《看電影》雜誌官微發博稱據《人物》 爆料,28歲的尼古拉斯霍爾特將與24歲的美國模特女友裡安娜霍莉
  • 【紳士】不能赤身裸體的「野獸」:尼古拉斯•霍爾特
    尼古拉斯·霍爾特,對你來說或許是個陌生的名字,而看過或聽過《X戰警:第一戰》的你,一定對裡面樣貌醜陋的「藍魔野獸」印象深刻
  • 蘇聯這輛坦克外號「陸地UFO」,全重達60噸,能硬抗核彈的餘波
    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冷戰時期的蘇聯,就曾研究過一款能在核戰爭中發揮作用的坦克。坦克一直是二戰的中堅力量,蘇聯就在核爆的中心點附近投放過坦克進行測試,結果發現現有的坦克,面對核彈的衝擊波,無一不被掀翻,成了底朝天的王八。
  • 三頭六臂的坦克了解一下?5座炮塔 11名乘員,簡直就是陸地巡洋艦
    在當時,無論海軍還是陸軍,都深深信奉著大炮製勝理論,誰的管子更粗,更多,誰就更有可能贏得戰爭勝利,於是,海軍開始大搞堅船巨炮,比如動輒幾十座炮塔的戰列艦,陸軍這邊也不甘示弱,受此啟發,一眾三頭六臂的「陸地巡洋艦」接二連三地橫空出世。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新式武器,陸戰之王坦克和戰爭之神火炮的誕生!
    不但下令組建了「陸地戰艦委員會」,還投入了巨額資金! 所以,坦克這個有「陸戰之王」稱號的陸地兵器,卻是被陸軍看做笑話,由不相干的海軍掏錢研製出來的!
  • 二戰老兵黃君裕曾參加諾曼第登陸 是所在部隊唯一倖存者 攻堡壘 搞...
    祖籍臺山的黃君裕於上世紀30年代飄洋至美國,1943年參加美國陸軍,參加的第一場戰役便是諾曼第登陸,在「死亡線」奧馬哈海灘,戰鬥異常激烈,年僅20歲的他帶隊擊毀了敵方防禦堡壘。隨後,黃君裕又轉戰法國、德國多個戰場,立下赫赫戰功。他後來獲頒紫心勳章、銅星勳章(美國最高軍隊榮譽勳章)等9枚勳章。二戰期間,美國大約有2萬多名華人入伍參戰,平均每五位華人之中,就有一位去參戰。
  • 美國人:一旦中俄製造無法識別的坦克,美軍能否擊敗他們?
    坦克作為陸地之王,一直在戰場上都有著非同凡響的地位,不過也正是如此反坦克技術的精進,也代表著坦克製造技術的更新,最近,美國媒體就發出了疑問,美國軍隊是否能夠擊敗中國和俄羅斯最新的坦克?
  • 一戰最著名的坦克是謝爾曼M1?雷人神劇再次引爆網絡
    著名演員段奕宏(《士兵突擊》中飾演特種兵A大隊中隊長袁朗的扮演者)扮演了一名知識分子,在給一群穿著土黃色制服的士兵講解坦克。圖片:「袁朗!你這麼濃眉大眼的也終於被神劇編導給坑掉了啊!」段奕宏扮演的知識分子問士兵們:「一戰時期,德國最著名的坦克是什麼?」一個士兵舉手報告:「報告,謝爾曼。」知識分子一本正經的說:「謝爾曼M1,坐!」
  • 新片上市 | 院線同步片《上海堡壘》9月2日上線首播
    9月2日上映的影片《上海堡壘》是影庫合作夥伴繼《調音師》、《逆流大叔》和《港珠澳大橋》後又一部傳統影院同步、準同步發行的密鑰期內的影片
  • 閃電前的第一簇火花,德國A7V坦克的首次實戰和史上首次坦克戰
    1914年末,西線戰場已形成對峙局面,英法兩國的軍方人士和發明家開始探索建造「陸地戰艦」來打破戰場僵局。英國人首先取得成功,1916年9月馬克I型坦克在索姆河戰役橫空出世,法國人也不甘落後,幾個月後即推出了施耐德CA1型。
  • 看似雞肋,卻能正面擊穿德軍三號坦克的蘇聯反坦克槍
    一戰隨著英國坦克投入戰場實用,以往突破不易的塹壕戰瞬間沒了市場,在初期坦克突擊下德軍全面敗退。有矛必有盾,刀槍不入的坦克一經投入取得不俗的戰績,對此德軍從早期混亂中驚醒,應急研製了「K子彈」(增加藥量並採用鐵芯彈頭),最高可以擊穿12-13毫米厚裝甲。
  • 快手電影《最後一戰之陸地猛虎》在人民海軍發源地開機
    本報訊(劉清沂)八一前夕,由杭州不凡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出品,浙江卓像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承制,浦城縣文聯影視藝術協會聯合製作的軍旅題材電影《最後一戰之陸地猛虎》,在人民海軍發源地江蘇泰州開機。「快手」APP影視平臺相關負責人、江蘇雛鷹黃埔青少年軍校校長黃志峰、上海弋起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張弋、無錫市城市文化有限公司領導肖志鑫等人共同出席開機儀式。
  • 英國一戰老照片:榴彈炮、飛機、坦克紛紛登場,空戰開始出現……
    英國部隊在戰場上經常遭到德國人的毒氣襲擊,當時的德國首先在戰爭期間發明了化學武器,自此毒氣戰正式出現在戰爭中,並和潛艇、飛機、坦克並稱為一戰四大發明。一位即將上火車奔赴前線的英軍士兵,正在和他的家人做最後的告別。一戰時期出現的塹壕戰如同城市巷戰一樣,難以被對方攻克,卻也讓很多生命消失在了暗無天日的塹壕戰對壘中。
  • 美國冷戰時期的主戰坦克,M60巴頓坦克
    M60巴頓坦克,是美國陸軍最後一代的巴頓系列坦克,在冷戰時期,M60坦克可是美國的主戰坦克,它是在1950年中期研製的坦克,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早期還能在美國陸軍看到它的身影。
  • 美國罕見推出輕型坦克為了應對中俄?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中,美國著名的地面裝備生產商通用動力公司在年度的「美國陸軍論壇」上推出了一種新的輕型坦克,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美國軍隊的坦克一直是以厚重著稱,為什麼這次卻推出了一種輕型坦克。去年俄羅斯在閱兵式上曝光了自己的阿瑪塔主戰坦克,而中國也有一種輕型坦克照片出現在網絡上。那麼這次美國推出這種坦克,是對中俄坦克新發展的一種回應嗎?
  • 現代坦克的鼻祖,法制雷諾FT17坦克,也構成了中國最早的裝甲部隊
    在1916年9月的索姆河戰役當中,正當德軍和英法聯軍因在戰壕苦戰幾月疲憊不堪的時候,英國率先在戰場上投入了一種叫「水櫃」的武器。這種武器體型巨大,全身外表由鋼材製成,這種鋼鐵怪獸無視戰壕的限制,也不畏懼士兵步槍和機槍噴射的火力。
  • 二戰重型坦克防護高,穿甲彈又更新慢,反坦克瓶頸該如何突破?
    眾所周知,坦克首次被應用於戰爭的時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或者說的更精確點,乃是於1916年的9月15日被正式投放在索姆河戰役上。它的出現,可著實是驚到了不少人,各個國家也紛紛開始緊鑼密鼓的研發屬於自己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