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六臂的坦克了解一下?5座炮塔 11名乘員,簡直就是陸地巡洋艦

2021-01-18 迷彩虎

現代坦克型號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其實倒也大同小異,萬變不離其宗:一門火炮,一座炮塔,一尊底盤,車組乘員一般不會超過4名,整體布局亦基本一致,相對於如今這種趨同化的發展方向,回首幾十年前的那場世界大戰,還真可以算得上坦克的黃金年代啊。在當時,無論海軍還是陸軍,都深深信奉著大炮製勝理論,誰的管子更粗,更多,誰就更有可能贏得戰爭勝利,於是,海軍開始大搞堅船巨炮,比如動輒幾十座炮塔的戰列艦,陸軍這邊也不甘示弱,受此啟發,一眾三頭六臂的「陸地巡洋艦」接二連三地橫空出世。

這裡的「陸地巡洋艦」自然不是指某型越野車,而是在二戰前期興起的多炮塔坦克,這種坦克講究多就是美,大就是好,口徑即正義,炮塔即真理,同時還打出多鉚蒸鋼,炮塔至上,億萬炮塔,億萬榮光的口號,那麼,既然是神教,教主又是誰呢?這就是本期節目的主角,現實版蒸汽朋克,多炮塔神教的巔峰之作:蘇聯T35重型坦克,之所以被稱之為「陸地巡洋艦」,因為T35足足有五座獨立運轉的炮塔,並且個個火力充沛:不僅分別配有7.62毫米並列機槍,其中還有三座炮塔裝了一門76毫米火炮,45毫米火炮兩門,這個口徑放到今天或許顯得寒酸,但二戰前期可是足以碾壓一切的火力。

由於炮塔採用分層排列並成對角線的布局,可以讓T35在任何時機都有360度的開火機會,絕對是喜歡從屁股後方繞菊步兵的噩夢,不過除了那門裝了76毫米口徑火炮的主炮塔可以全向旋轉以外,其它四門小炮塔均只有165到235度的平面射界,這也就意味著T35並不能將五門炮塔的火力同時傾瀉在一個點位上面。當然,要操縱這麼個「陸地巡洋艦」,三四個人肯定是拿不下,T35的車組乘員,高達11名,放到現在,簡直就是一個機械化步兵班的編制,其中車長兼機槍手一名,純機槍手兩名,炮長三名,對應裝填手三名,另外還有無線電員和駕駛員各一名。

作為人類有史以來唯一一輛量產的多炮塔坦克,它和那些只存在於圖紙上的妖豔賤貨可不一樣,T35總計生產過61輛,而且它可是當真上過戰場的,然而,戰績卻弱爆了,起初,開慣了小車的德國人見到這些五頭六臂的鋼鐵巨獸的時候,心裡的確是很慌的,但他們很快發現T35不過是皮薄餡大的紙老虎罷了。

重量以及體積是T35最大的弱點,其戰鬥全重達到了50噸,直逼現代主戰坦克,然而這些重量幾乎被武器系統分擔殆盡,因而裝甲厚度只有11到35毫米,頂多阻擋一下子彈和炮彈彈片的殺傷,即使是當時的小口徑反坦克炮也可以將其輕易擊穿,它全長達到9.72米,相應地,負重輪也達到8對,這超長的車身使其基本上沒辦法原地轉向,在通過一些角度比較大的坡地或者壕溝的時候,更是慘不忍睹,最終,T35退出戰爭舞臺,KV系列出場。所以說T35乃至多炮塔是一種失敗的設計理念嗎?倒也不至於,只能說生不逢時,T35在火力方面沒啥硬傷,防禦在後期也有所加強,至於機動這個先天硬傷就不說了,在坦克發展初期,坦克的任務並不是反坦克,而是屠殺那些缺乏火力和機動的步兵。

可二戰讓坦克從質量和數量都到了空前的水平,坦克的任務逐漸從碾壓步兵拓展到摧毀工事,乃至反其它坦克,於是,T35這樣的多炮塔坦克便退出了戰爭舞臺,不過退役後,T35倒也沒閒著,憑藉著那高大威猛的樣子,它成了蘇俄閱兵的常客,甚至直到2016年,俄國軍工還專門根據當年圖紙,採用現代數碼切割工具機技術,重新生產了幾輛T35用作閱兵,所以說,坦克如今也開始跟風搞經典復刻版了嗎?

相關焦點

  • 美國一戰霍爾特G9坦克,頭重腳輕的陸地堡壘,宣傳大於實用
    霍爾特G9坦克是美國在一戰中期開始研發的坦克,屬於美國早期對坦克的技術探索;該坦克造型獨特,雖然製造了兩輛原型車,但是在測試中表現非常差勁,最後淪為宣傳工具。 1917年,美國在霍爾特拖拉機底盤基礎上研發成功G9坦克,這是一種典型陸地巡洋艦思想的成果,車體高大,渾身布滿武器裝備。
  • 臺灣地區現役主戰坦克一覽|炮塔|輕型坦克|機槍|坦克炮_網易訂閱
    對一般軍事愛好者來說,本專欄是了解我國臺灣地區軍隊武器裝備的系統資料。但由於能力、時間與精力所限,內容依然可能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不吝指正。  建造沿革  1959年3月M60坦克定型,1960年開始生產,並於1960年裝備美國陸軍 ,與M48A2坦克相比,主要是採用了新的105毫米線膛炮、改進型火控系統和柴油機等,火力加強,最大行程大為提高。到1985年5月停產時,M60系列坦克共生產了15000多輛。
  • 蘇聯T-39突擊坦克,4座炮塔一起「突突」,還有厚重的裝甲保護
    二戰前很多國家都被多炮塔坦克思想影響,紛紛設計這種張牙舞爪的坦克,蘇聯也不例外,在30年代初期坦克工業取得成就後,許多新型號坦克研製工作也就陸續跟進,其中就有多炮塔坦克,很多朋友知道蘇聯有T-35等多炮塔坦克,卻很少有人知道當時蘇聯還有一款T-39多炮塔坦克。
  • 寧願棄車也要保駕駛員,被稱為主戰步戰車,外形科幻的梅卡瓦坦克
    坦克自一戰誕生之後就迅速成為了陸戰的王者,在二戰的時候更是出現了德國使用坦克部隊閃擊西歐和蘇聯,並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而現代坦克的基本定義就是法國的雷諾FT-17型坦克,這種單個旋轉炮塔、炮塔和車身分開、履帶在車身的坦克基本定義了現代坦克的外形。
  • 法國率先研發水陸坦克,蘇軍裝備1200輛,日本不甘人後!
    文/滅霸他爸坦克問世之後,一些國家就試圖研發一種能夠在陸地和水裡都能暢通無阻的兩棲坦克,法國和美國率先進行大膽創新,但到頭來成就最大的卻是老毛子和日本。早在沙俄時期,柴可夫斯基就曾設計過一種水陸兩棲坦克,但隨著沙俄完蛋,這個設計也就無疾而終了。
  • 蘇聯這輛坦克外號「陸地UFO」,全重達60噸,能硬抗核彈的餘波
    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冷戰時期的蘇聯,就曾研究過一款能在核戰爭中發揮作用的坦克。坦克一直是二戰的中堅力量,蘇聯就在核爆的中心點附近投放過坦克進行測試,結果發現現有的坦克,面對核彈的衝擊波,無一不被掀翻,成了底朝天的王八。
  • 眼鏡王蛇鑽進了中國VT4坦克炮塔,泰國士兵緊急抓蛇
    當天下午17點左右,正在泰國東北部那空叻差時瑪府旺南膠縣裝甲兵訓練基地進行駐訓的泰軍第3騎兵師第6坦克團的一輛編號25-507的VT-4坦克,突然被發現有條眼鏡王蛇鑽入,隨後乘員緊急撤出。由於眼鏡王蛇有劇毒,泰軍裝甲兵們又沒有捕蛇經驗,所以最後只能打電話求助當地的專業救援隊。
  • KV1的雙胞胎,蘇聯的KV2重型坦克,突破防線移動掩體誕生
    而被蘇軍寄予厚望的多炮塔怪獸T-28坦克也沒能突破芬軍防線,這些號稱不需要步兵保護,可以獨立作戰並撕碎敵軍防線的怪獸也被證明一無是處,根本不像宣傳中的那麼牛飛,它們簡直就是外強中乾餡大皮薄的俄羅斯餃子,這些大傢伙要麼是躺在曼納海姆防線上排成整齊的一排,或者被芬蘭男人拖回家接受調整。
  • 義大利「半人馬座」II坦克殲擊車相比前輩都有哪些升級?
    「輪式坦克」的「鼻祖」 「半人馬座II」坦克殲擊車的前身是創立了「輪式坦克」這個概念的義大利「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上世紀80年代,義大利陸軍需要一種能夠執行快速偵察和機動作戰的輪式裝甲車輛,要求不僅具有當代主戰坦克的火力,還要具備戰略機動性,並能依靠自身動力在義大利半島的各種地形上高速機動,由此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誕生。
  • 戰艦世界:銀幣巡洋艦的標杆—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
    前段時間我有一個朋友棄坑坦克來玩戰艦,於是問我第一條線應該練什麼。我問他喜歡什麼類型,他說只喜歡拿炮轟,但是又覺得戰列艦操作手感不好,所以想練一艘純炮擊型巡洋艦。我明白了他是喜歡簡單粗暴式的打法,所以毫不猶豫地回答: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喜歡玩巡洋艦的玩家必備的一艘純炮擊重型巡洋艦。
  • 「會飛的蟑螂」,英國P.12「炮塔戰鬥機」,造型過於清奇
    在二戰期間,包括巴黎巨炮、"陸地巡洋艦"P1000/P1500超重型坦克等各種奇葩裝備不斷湧現,讓後世軍迷們打開眼界。其實,和熱衷於研發奇葩裝備的蘇聯、德國相比,英國在航空領域在推出了一款奇葩戰機——P.12"炮塔戰鬥機"。
  • 它憑什麼成了坦克最佳搭檔?有了它,士兵終於跟上了坦克的速度
    車內最多可容納13名乘員,同時還可以運送大量的物質。雖然63式裝甲輸送車不是很完美,但這也不礙它不斷改進前後延續生產了30多年,除了大規模裝備了我們裝甲部隊,還大量出口到其他國家。儘管63式雖好,也架不住歲月的變遷,63式這個「脆皮」的缺點也越來越突出了,只好「另請高明」了。
  • 「摩耶」號的無奈:我是最強防空重巡洋艦,你卻為何從海底攻擊我
    2、對空火力的增強1943年11月5日,美軍空襲日本海軍西南太平洋最大海軍基地拉包爾,"摩耶"號受重創,回到橫須賀進行大修。趁此機會,"摩耶"號加強了對空火力。▇美軍對日本海軍拉包爾基地實施空襲,灣內的日艦匆忙躲避。
  • 二戰中的虎式坦克—BUG一般的存在
    好啦,言歸正傳,昨晚小編無意之間又看了一遍《狂怒》,對虎式坦克有了濃厚的興趣,小編今天就為大家細細介紹一下—二戰盟軍的噩夢,虎式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部分存留下來的虎式坦克乘員手冊成為紀念品。在一次試射時,坦克在1200碼的距離外開火,而連續5發落在一個16英吋×18英吋英吋的目標上。精確的瞄準、較厚的裝甲、迅猛強大的火力,讓許多想要成為「馴虎者」的坦克都只能在近距離的位置才可能打碎虎式坦克的裝甲。有人說,虎式坦克打謝爾曼能1個打5個,雖然歷史上並沒有這樣的真實記錄,傳奇性的虎式坦克已經讓大家知道其單挑能力多麼強大,在他面前,英美坦克、蘇聯坦克都是戰五渣了。
  • 二戰期間德國產量最高的坦克沒有炮塔!無炮塔設計有什麼好處?
    不光是德國的,二戰期間除了美國以外,大部分國家生產的坦克殲擊車都採用的是無炮塔結構。這樣設計的優點非常明顯:在不改變車身整體結構的情況下安裝足夠大的火炮。 二戰期間德國生產的數量最多的坦克並不是我們常見的四號坦克,更不是數量稀少的虎式、豹式坦克,而是由三號坦克底盤改裝而來的三號突擊炮。
  • 美軍砸300億買最新坦克,明顯針對一陸戰強國!這新戰車真心剽悍
    根據美國國防部宣布的合同,M1家族坦克的製造商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獲得了一份價值46億美元的合同,將生產一批M1A2 SEP V3最新改進型主戰坦克。根據這一協議的條款,製造地點和資金將根據每個具體訂單來確定,預計完成合同的日期為2028年6月17日。據信這批坦克將使用現有M1家族坦克進行改進,而不會採用全新生產的方式。
  • 美軍砸300億買最新坦克,全面強化陸戰能力!這款新戰車真心剽悍
    美國國防部本周宣布,美國陸軍合同司令部授予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一份價值近46億美元的合同,用於批量購置最新版本的M1家族「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根據美國國防部宣布的合同,M1家族坦克的製造商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獲得了一份價值46億美元的合同,將生產一批M1A2 SEP V3最新改進型主戰坦克。
  • 它是美國海軍承上啟下的一級輕巡洋艦,戰後在軍火市場上非常搶手
    然而,日本海軍的最上級輕巡洋艦為美國人提供了全新的輕巡洋艦設計思路。最上級輕巡洋艦標準排水量超過萬噸,滿載排水量更是接近14000噸,艦上安裝了5座三聯裝155毫米主炮塔,且可以迅速換裝雙聯裝203毫米主炮塔。如果用一句話簡單的形容最上級輕巡洋艦的話,那就是「用重巡洋艦標準建造的輕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