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碼頭:那年冬天,他見證了魔鬼如何肆虐人間

2021-01-11 中國軍網

來到南京的中山碼頭,首先讓人想到那段沉重的歷史。如今,每年12月13日,已經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在南京上學的時候,我常乘坐學校附近的34路公交車,北上到終點站中山碼頭。從北岸浦口行船至南岸下關,遙遠可見碼頭山字形的主樓矗立江邊,樓身磚紅與乳白相間,正中的塔樓高懸著時鐘。悠哉的江風拂面,似將這座碼頭的百年滄桑與人娓娓道來,常常讓人忘記了時間。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文章——

碼頭的百年滄桑

■朱子墨

來到南京的中山碼頭,首先讓人想到那段沉重的歷史。如今,每年12月13日,已經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在南京上學的時候,我常乘坐學校附近的34路公交車,北上到終點站中山碼頭。從北岸浦口行船至南岸下關,遙遠可見碼頭山字形的主樓矗立江邊,樓身磚紅與乳白相間,正中的塔樓高懸著時鐘。悠哉的江風拂面,似將這座碼頭的百年滄桑與人娓娓道來,常常讓人忘記了時間。

下關碼頭修築的歷史已久,現代化輪渡運輸則始於1910年,當時的滿清政府自民間籌資開設了連接南京下關與浦口的「關浦線」客運輪渡。1918年,北上求學的朱自清正是和父親一起從下關碼頭坐輪渡前往浦口火車站,才有了後來的散文名篇——《背影》。

1929年5月28日,孫中山先生靈柩由北京遷葬至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在南京市內,靈柩途經的多處路橋由此更名:中山路、中山門、逸仙橋……而在長江南岸停靠的第一站,也從此定名為「中山碼頭」。

每一條江邊的碼頭都像歷史的守望者,而閱盡千帆的中山碼頭,其自身就是中國近代史的見證者:1937年12月12日,南京城已遭日軍五路合圍,城南中華門失守,淪陷已成定局。城中軍民只剩城北下關一線生機,然而滾滾長江橫亙眼前,沒有橋梁,極少船隻。自淞滬會戰以來,中山碼頭但見船舶滿載難民北上,不見片板南來。

那年冬天,僅在中山碼頭便發生了兩起有組織的大規模屠殺。在這一萬多被反綁雙手、跪在自己挖出的屍坑前,等待腦後一聲槍響的人當中,大部分曾藏身「國際安全區」。南京大屠殺因其慘烈程度超出正常人的想像,使一切看上去像是一群失序癲狂的魔鬼肆虐人間。30餘萬死難者從剛降生的嬰兒到九旬老嫗只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中國人。國家積貧積弱,軍隊武備鬆弛,人民只有任人宰割!這是歷史用血寫的教訓,寫在了南京城牆斑駁的彈孔上,寫在了萬人坑破碎的頭顱中,寫在了中國人心底最深的記憶裡。

江水奔湧,帶走了1937年的血與淚,留下了無言的中山碼頭。它在日據時期,被霸作海軍碼頭並強加於「安宅棧橋」的恥辱之名。不僅僅是中山碼頭,茫茫華夏大地都在苦難中求索,在抗爭中期待:國土何時光復,民族何時振興?

1949年春末,歷史的回答從中山碼頭上岸。那是4月23日凌晨,人民解放軍35軍先頭部隊自浦口乘船南渡過江——時代已經迫不及待地要翻開新的一頁了!

時任三野副司令員粟裕在回憶錄中寫道:「鎮江正面的第三十四、第三十五兩軍,於二十三日晨佔領鎮江和浦口、浦鎮,當晚佔領了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而此時能夠表達中華兒女心境的,只有毛澤東那首為這場勝利而作的七律: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首次視察南京便是乘海軍長江艦在此上岸。1958年,經多年建設發展,碼頭的火車輪渡運力達到每日100渡,仍不能完全滿足蓬勃增長的工業運輸需求;1968年,在中山碼頭以北3公裡的江面上,第一座完全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的雙層鐵路、公路兩用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這也是長江南京段的第一座大橋。從此,中山碼頭正式卸下了溝通長江兩岸,乃至京滬交通咽喉的歷史重任。當時代的春風再次吹拂,改革開放的浪潮拍打著長江堤岸,南京長江隧道、揚子江隧道陸續通車,京滬高鐵開通、老浦口火車站停運,中山碼頭終於安臥江邊,面朝粼粼波光,側畔千帆競渡。

如今,碼頭已成了慢生活的標籤,除了單程10分鐘的擺渡,它還運營著多條文化旅遊線路,加上新築的復古主樓,儼然成為新長江風景帶的點睛之筆。

百年時光流逝如水,碼頭沉默依舊。它無言地經歷了無數故事,注目江水遠去,又眺望時間前行。閱讀中山碼頭,我的心緒如同江水般在起伏翻湧……

相關焦點

  • 話劇《中山碼頭》再度催淚上演
    由江蘇省文聯出品,江蘇省演藝集團話劇院擔綱演出的原創話劇《中山碼頭》剛剛入選今年的江蘇省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 保留下來的民國建築,充滿歷史滄桑的痕跡,中山碼頭很有歲月感
    似乎在南京,也只有這一種方式,能讓你體會到民國的遺風。城市在發展,風景也在變遷,中山碼頭雖然歷經風雨,幾次翻新,但依舊保持著最初設計的基本模樣。進入深秋,天氣漸寒,以建築為背景的全身像和半身像,皆可營造出民國風的味道。
  • 南京淪陷,一個裁縫經歷了痛苦的一天
    他是一個有骨氣的老先生,日軍叫他跟他們走,老先生昂著頭站在私塾門口不走,鬼子從後面一槍將他打死。走出大門口外的街道上,一個漢奸翻譯官對劉永興兄弟說,日軍不會殺他們的,只是讓他們幫忙去下關碼頭搬運從東京運來的貨物。刺刀抵在胸口,沒有拒絕的餘地,兄弟二人只得跟著日軍走。當時被抓走的人有30多個,他們先是被帶到一個廣場。
  • 《魔鬼的體溫》裴川「他是人間山川湖海,黎明前他會回來」
    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是藤蘿為枝的《魔鬼的體溫》分享,之前小書給大家分享過她的一本《偏偏寵愛》,都是很好看的書。很多看過書的人說主角裴川和江忍是「人間妄想的男人」,確實如此。我身在泥澤,而你是人間光明,且是我唯一的光。在正式開始之前,為防一些讀者不知道藤蘿為枝,先簡單介紹一下。藤蘿為枝(晉江文學城籤約作家),是一個讓人能愛恨交加的作者,因為即能虐到痛哭又能甜到心上。
  • 14世紀黑死病,專殺這三種人,這是魔鬼的肆虐,更是上帝的恩賜
    14世紀黑死病,專殺這三種人,這是魔鬼的肆虐,更是上帝的恩賜14世紀,中華大地正在進行著一場"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元末農民大起義,而在歐洲,也不太平。中世紀社會的黑暗,終於被一場可怕的瘟疫撕開一道縫隙,上帝重新降臨人間,歐洲從此走上康莊大道。
  • 那年冬天,風在吹/那年冬天,起風了
    ◎譯  名 那年冬天,風在吹/那年冬天,起風了◎片  名 그 겨울 바람이 분다◎年  代 2013◎
  • ...中山街道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工作——碼頭專項檢查
    根據區政府關於「部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對照檢查和常態化監管專題會」相關要求,中山街道環保辦高度重視《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教育片》中披露的環境問題,全面對照排查。1月8日,街道環保辦來到上海香川飼料有限公司,對該公司所屬碼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檢查。
  • 暗殺大王王亞樵傳奇,魔鬼都害怕的民國第一殺手
    他將暗殺作為抗日和反蔣的主要手段,蔣介石曾懸賞100萬大洋的天價緝拿他。他就是王亞樵,一個古今中外無人出其右的暗殺大王。  王亞樵身材瘦小,戴一架黑框水晶眼鏡,甚至像有幾分斯文氣的青衣秀才,然而他卻是威震上海灘的斧頭幫幫主、鐵血鋤奸團團長,民國史上的「暗殺大王」和「民國第一殺手」,被日本人稱為「人間魔鬼」。
  • 上海灘真正黑老大:日本人叫他「人間魔鬼」,杜月笙都要怕他三分
    上海灘真正黑老大:日本人叫他「人間魔鬼」,杜月笙都要怕他三分上海是一個有著獨特魅力的城市,在上個世紀,上海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物。
  • 南京城市色卡
    中山碼頭中山碼頭,是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東晉建立的軍用碼頭。@南京-老張 / 攝從中山碼頭到大馬路,適合騎車轉一轉老下關。中山碼頭的輪渡,至今已經運行了89年,承載了三四代浦口人進城的路。@煙波裡的棠 / 攝南京楓樹種類最多的地方就在這裡,20多種紅楓樹,渲染了整個5000平方米的紅楓崗。棲霞山南京賞楓C位,棲霞山當之無愧!山上兩旁都是紅楓,早晨光線正好時,透過紅色的楓葉,斑駁樹影好似一幅簡筆畫。
  • 連續7年國家公祭日演出「南京大屠殺」話劇,郝光:一直將這段「歷史...
    「國家公祭日已有7年了,每逢這一天,我都會有演出,而每出戲的內容都和南京大屠殺有關:從《中山碼頭》《南京審判》到《朝天宮下》,每一次塑造我都含著淚水。  在很多人眼裡,郝光是「戲痴」,近些年,從激情熱血的《中山碼頭》孫坊長,到殘酷冷血的《南京審判》谷壽夫、再到文氣十足的《朝天宮下》祝同禮,無論出演哪一種角色,郝光總是入戲很深,仿佛角色「附體」在他身上,直到那部戲告一段落
  • 南京|我不曾愛過你,我自己騙自己
    在南京生活了四年,我把我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南京,我早以不覺的這是他鄉,而是我的第二個家鄉。一座城,註定將影響一個人一生。而南京,則是影響我一生的那座城。大學四年,我們彼此見證了對方的成長,我早已不是四年前那個不知世事、單純稚嫩的男孩;而南京也早已褪了昔日的衣色換上了新裝。 大學旅行了數十座城,我對每座城市都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
  •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盤點南京民國建築
    應運而生(1912-1919年)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結束了我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華民國。4月1日,出於民族大義,他讓位給了袁世凱。儘管孫中山在任前後只有3個月的時間,對於南京的城市建設尚未來得及規劃,就被迫辭職,然而中國建築的歷史由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盤點南京民國建築
    應運而生(1912-1919年)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結束了我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華民國。4月1日,出於民族大義,他讓位給了袁世凱。儘管孫中山在任前後只有3個月的時間,對於南京的城市建設尚未來得及規劃,就被迫辭職,然而中國建築的歷史由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 《魔鬼的體溫》:我來人間一趟,不為別的,只為貝瑤
    我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本寶藏小說藤蘿為枝的《魔鬼的體溫》。重生回九六年,粉糰子貝瑤四歲,敲開了對面的門。 那扇門後,住了一個二十年後的世界災難性魔鬼。
  • 在人間 |14歲那年的一次旅程
    1948年秋天,對父親來說,母親做出了一個讓他最不情願接受的天大決定,而且是在他毫不知情猝不及防時作出的,因此令他終生不快。那是解放初,父親和我們姐弟3個在上海,母親和弟妹3個在無錫鄉下。父親積攢了點錢,準備在上海買間房子,想著能結束他在上海做工20多年而仍沒固定居所的日子,結束一家人家分著上海、鄉下兩地生活的日子。
  • 南京梧桐,一座民國老城的記憶
    然而,此梧桐與彼梧桐,在南京人的心中,卻都是鳳凰來栖的那個梧桐。 南京市區的法國梧桐,最早是為迎國父中山先生之靈而種,演變到後來,市區往中山陵沿路的梧桐,已具「護靈」特殊意義。1928年奉安大典,在中山先生靈柩經過的碼頭——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東路——東郊,和中央路與中山南路,種植了宋慶齡以每株一塊大洋從蘇杭精選的「法國梧桐」和雪松。
  • 東史郎的救贖:他參與南京大屠殺,晚年竭力幫助中國人揭露真相
    東史郎是日軍第十六師團的一名士兵,他們這支部隊與其他日軍還有所不同,因為他們是南京大屠殺的直接施暴者,這支部隊的每一名士兵手中都沾滿了無辜人們的鮮血。東史郎被中國軍隊羈押在上海十六鋪碼頭。面對這些在南京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鬼子,很多中國軍人拼死控制著自己的情緒。 當時有一個中國營長,這個營長對東史郎說,1937年他在下官中山碼頭遭到了日軍的屠殺,因為戰友的屍體將他壓住,他才僥倖死裡逃生。一想到死去的戰友,一想到日軍對同胞們的屠殺,他就恨不得將東史郎攔腰砍斷,扔進黃浦江裡。
  • 人間惡:魔鬼夫婦的「少女掠奪計劃」,令人咬牙切齒產生恨意的案件
    原本繼續上期人間惡話題講另一起俄羅斯囚禁案件的,但為了填520的坑,那就先寫一對魔鬼夫婦的案件(是一對魔鬼!)
  • 沒爬過紫金山,都不敢說你來過南京
    視頻來源:南京鐘山風景區鍾靈毓秀、虎踞龍盤。南京紫金山,火了!左三影片即為《紫金山》作為南京的一張城市文化名片,悠悠紫金山,不僅見證了南京歷史的風雨滄桑,也孕育傳承著綿延千載的金陵文脈。紫金山,到底是座怎樣的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