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各種動作就沒停過,普京毫不掩飾地向外界展示了自己對北極勢在必得的決心。如果說稍早時候的破冰船、科考船下水還沒有引起太大關注的話,那麼在12月21日,普京籤署的將北方艦隊升級為第五軍區的命令,這可讓老對手美國坐不住了,而這還不算完,俄羅斯在這之後又重啟了一座蘇聯時代的實驗室,位置就在北極圈附近,主要是用來研發在極端條件下可以使用的武器裝備。
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後,體現的是俄羅斯北極戰略的持續加強。我們都知道,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很大,但大部分都處在高緯度地區,有相當一部分地區瀕臨北冰洋,在這種情況下,低溫就成了對武器裝備影響最大的一個自然因素,就比如說自動步槍,槍管裡只要有一點水汽,在俄羅斯北部這種低溫環境下,立馬就結成冰了,槍栓凍得拉不開,自動步槍也就變成了凍得邦邦硬的鐵疙瘩。
所以,俄羅斯十分重視自身武器裝備的耐超低溫指標,畢竟隨著北極地區冰原的融化,世界各大國在北極地區的競爭越發激烈,將來免不了會有些「磕磕絆絆」,沒有適合在北極作戰的武器哪裡能行呢?但是能夠滿足在超低溫狀態下測試火炮射擊的實驗室並不多,直接新建一座實驗室吧,其中涉及到的技術又太複雜,耗費的成本也很多,這對於精打細算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花的俄羅斯政府來說,那真的是無稽之談。
迫於錢包的「羞澀」,俄羅斯最後決定重啟這座蘇聯時代的實驗室,據說這個實驗室就是蘇聯時期為了模擬北極的惡劣溫度和氣候專門建造的,可以承受零下60度的極低溫和60度的高溫,只不過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沒那麼多錢來對實驗室進行維護,只能先把它關閉。其實過去這麼多年,這座實驗室已經破敗不堪,裡面的很多設備也已經過時,需要引進新的實驗設備,不過,這也要比新建一座類似實驗室省力得多。
事實上,俄羅斯的深謀遠慮不止如此,俄羅斯早就改造了不少能在北極使用的武器裝備,比如使用「縞瑪瑙」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堡壘」岸基飛彈系統,2019年列裝北方艦隊的「鎧甲」-SA彈炮合一防空系統,能在零下60至70度的超低溫下工作的極地版S-400防空系統,還有專為低溫環境設計的新型T-80BVM主戰坦克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見俄羅斯是鐵了心的要在北極地區佔得一席之地。
那麼,北極地區對於俄羅斯來說到底有多重要,使得俄羅斯在這一地區卯足了勁謀發展?其實如果看一下當今世界的局勢就明白俄羅斯為什麼這麼「拼」。在蘇聯解體之後,北約國家依舊步步緊逼,北約東擴的步伐一天都沒有停下來雖然北約恨不得讓俄羅斯消失,但是又不能對俄羅斯硬來,畢竟這個國家還屯著那麼多核彈呢,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任誰都要三思而後行。於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就想了另一個招,軍事上步步緊逼壓縮俄羅斯戰略空間,經濟上通過制裁困死俄羅斯的經濟,這就是軟刀子拉人,不死也難受。
而俄羅斯能被圍堵成這樣,和俄羅斯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這個國家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領土面積,卻愣是沒有一個像樣的出海口,他的天然良港不是被其他國家掐著脖子的,比如被土耳其守著的黑海出海口,要不就是冬天會結冰的港口,比如波羅的海出海口聖彼得堡。俄羅斯擁有大把的資源,卻因為沒有一個好的港口,不能和世界各國高高興興地做生意,可以說只要解決了海運問題,那俄羅斯的經濟就能盤活。
而上帝終究給俄羅斯留了一扇窗,那就是北極,北極冰雪正在融化,北冰洋的航運開通之後,俄羅斯就不用再在港口問題上仰人鼻息,而除了航運,北極地區還蘊藏著異常豐富的自然資源,這可是一份大禮呀。除此之外,北極還有著十分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如果俄羅斯核潛艇在這裡發射飛彈,10分鐘以內就可以打到美國本土,簡直就是俄羅斯直插美國的一支利劍。所以北極就是俄羅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怎麼能不在這拼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