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30 04: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5月29日下午,因疫情影響暫停多日的成都市街頭藝術表演在寬窄巷子重啟,在B站上憑藉一首《大魚》躥紅的張錦濤(小高)與曾登上網易雲音樂MVlog首頁的石嘉佳用一首首好歌給遊客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演唱會」。「能夠重新回到街頭唱歌太幸福了。有觀眾面對面看你唱歌,他們笑的時候我也很開心,幸福感爆棚。」石嘉佳發自內心地說。
復工復產後的成都有了很多煙火氣,而街頭藝人重回街頭讓成都在煙火氣之外又增加了文藝範兒。「這種力量,既是人與城市建立的溫情紐帶,也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打造國際音樂之都最生動的表達。」相關負責人坦言。
視頻
5月29日,寬窄巷子小洋樓廣場,成都街頭藝人復工首日,石嘉佳(上圖)和小高(下圖)為遊客們演唱。
兩位「網紅」拉開成都街頭藝人復工序幕
「是誰的心啊,孤單地留下,他還好嗎,我多想愛他……」28日下午,人流不斷的寬窄巷子,突然傳出這首好聽的《月牙灣》。大家循著歌聲,才發現是一位漂亮的女孩佇立在街角,深情地演唱。「大家好,我是成都街頭藝人石嘉佳。這是疫情之後我們第一次回到街頭演唱,這種感覺特別棒。」一曲唱罷,石嘉佳竟然發現現場還有幾位自己在抖音上的粉絲,讓她很是驚喜。此時,石嘉佳唱起那首點唱率很高的《成都》。她輕輕地唱,遊客靜靜地聽,相信所有人腦海中浮現出的成都都充滿了濃濃的煙火味。
石嘉佳
相較石嘉佳的深情款款,扎著小辮、抱著吉他的街頭藝人小高則充滿了激情。他在B站中演唱的中日雙語版《大魚》,共獲得85萬+的播放量以及3000多條評論。所以當天的表演,他首先祭出殺手鐧。「這首歌老少皆宜,必須要唱。」從小高開口的一瞬間,所有人都被他清澈高亢的嗓音所折服。「小夥子嗓子太好了吧,而且日文也很標準。」一位遊客不禁稱讚道。小高的衣著很隨性,穿著一雙拖鞋就出來唱歌了。但他的首首歌曲都非常動人,《灌籃高手》《東京愛情故事》等日本經典歌曲被他演繹得別有一番風味。
小高
兩位藝人:能站在觀眾面前唱歌,真的特別開心
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的石嘉佳是位重慶女孩,一邊要在街頭演出,還要到酒吧駐唱,同時還在音樂培訓中心做兼職音樂教師。之前因為疫情的緣故,可憋壞了石嘉佳。「真的很期待,等了好幾個月。朋友們一直在問什麼時候能路演,現在終於能夠回到街頭給大家唱歌了。」雖然疫情期間石嘉佳也會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唱歌,但對她而言,現場才是她最喜歡的舞臺。「觀眾的反應其實比較能影響我在舞臺上的狀態,就像剛才唱歌時觀眾笑得特別開心,我也就非常開心。」在石嘉佳看來,成都的復工復產恢復得特別快,看著街頭的煙火氣息,她期待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喜歡音樂的人們。
來自廣元蒼溪的小高,在B站上的認證是「音樂領域優質UP主」。因為家裡人都會彈奏樂器,從他6歲開始,就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之下開始唱歌。從小喜歡動漫的小高,大學讀的日文專業,所以他更擅長日文歌曲。作為全職街頭藝人,在疫情下他只能呆在家練琴、做直播,「隨著疫情的好轉,大家心態越來越好,我也終於可以出來唱歌掙錢了,太好了」。別看小高面對採訪時不善言辭,可是背上吉他站上舞臺,他一下子就如魚得水了。每唱一首歌之前,他都會給大家分享一個關於這首歌的小故事,非常細心。「我會一直在街頭唱下去,60歲、70歲、80歲都可以。」
成都街頭藝人復工,為煙火氣的成都增加了文藝範兒
在疫情之前,周末去街頭聽街頭藝人唱歌,成為很多成都人的習慣。而街頭藝人也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表演,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遊客。「石嘉佳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歌手,我關注了她的抖音,經常聽她唱歌。」來自蘇州的李先生是第一次來成都旅遊,沒想到一來就碰到了自己的偶像,「我自己也喜歡音樂,覺得街頭表演這種形式很好,非常有活力,也很接地氣,讓街頭藝人與我們如此近距離,特別好。」
的確,成都街頭藝人表演,具有天然的親民性和生動性,當藝人們走上街頭,其個人攜帶的文化氣質更成為城市精神的重要展現,是推動城市理想實現的最活潑、最新鮮、也最接地氣的一股力量。「這種力量,既是人與城市建立的溫情紐帶,也是成都市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打造國際音樂之都最生動的表達。」相關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差不多停工了4個多月,這次復工,街頭藝人很期待,都迫不及待地想走向街頭,他們的粉絲也在各個平臺上呼喚他們。」
在這位負責人看來,復工復產後的成都有了很多煙火氣,而街頭藝人重回街頭則讓煙火氣之外又增加了文藝範兒。「接下來,除了音樂之外,我們會招募包括非遺、舞蹈等其他藝術門類,助力塑造國際音樂之都品牌,有效推動世界文化名城建設進程。」
接下來的周六周日,街頭藝人將繼續在來福士、大業路、大悅城、東郊記憶、西宸天街、凱德廣場(魅力城)、銀泰IN99等7個點位為大家唱歌。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任宏偉 攝影記者 張直
原標題:《文藝範兒!成都街頭藝人今日重新上街》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