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2222字;閱讀時間6分鐘
來源:今日頭條
八、九十年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資源非常稀缺,不要說上過大學了,就連上過高中的,都很難得。
可以想像,那時候的博士,有多麼吃香。
基本上,都能有一份非常不錯的工作,一個光明的前程。
然而,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卻有一位北大醫學博士,足足失業了18年,至今仍靠低保過活。
他就是畢業於1995年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
一、大學畢業,他卻難成醫生
1966年,張進生出生於湖南常德的一個農村。家中尚有兩個姐姐,家裡的日子過得十分清貧。
為了供弟弟讀書,全家人都省吃儉用。 兩個姐姐更是早早就輟學嫁人,幫扶娘家。
雖然殘忍,但這樣的做法,在那個時代來說,卻並不罕見。
作為家裡唯一的男丁,張進生身上,承載了太多家人的期望。
好在,他並沒有讓家人失望。
張進生從小讀書就特別刻苦,加上人也聰明,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8歲就考上了湖南醫科大學。
在那個大學生還很稀罕的年代,張進生的成績,無疑給家人狠狠的長了臉,村裡的人,都很佩服張進生。
多年的辛苦,終於快結成豐碩的果實。只要等到張進生一畢業,這個家,就好過了。
那時,張進生的家人,都是帶著這樣美好的期望,在希冀著。
五年大學生涯後,憑藉著優異的成績,張進生被分配到一家醫院工作,正式成了一名醫生。
眼看著就要光宗耀祖了,命運的軌跡,卻在此刻發生了一點偏差。
作為醫生,張進生卻患上了暈血症,一看到血就頭暈眼花,站立不穩,根本無法上手術臺。
對於張家人來說,這是個天大的打擊。
一家人都把希望放在張進生身上,好不容易等他畢業成了醫生,卻沒想到,他竟然患上了暈血症。
不能見血的醫生,還是醫生嗎?
這個時候,張進生本該做出選擇。
要不就想盡辦法克服這個暈血症,在醫生這個崗位上,發光發熱;要不就直接放棄醫生這個職業,另尋他路。
但張進生,兩種都沒有選擇,他選擇了第三條路:繼續求學。
憑藉著出色的成績,張進生順利考進北大,一路考研考博,維持著他學霸的傳奇人生。
但對於他的親人來說,此刻他們已經快要彈盡糧絕。
一個貧困的家庭,舉全家之力,供養出一個醫科大學生,已經耗費了他們半生的積蓄。繼續供養張進生考研考博,更是將他們逼到了極限。
張家人已經無法再為張進生的求學,買單了。
二、待業18年,張進生成低保戶
一般來說,在這個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畢業工作,為家裡減輕負擔了。
但張進生的求學夢想,還未結束。
他還想去英國留學,這樣,他就能繼續以讀書的藉口,逃避工作了。
是的,逃避。
明知家裡已經無法負荷,卻還一心求學,不想工作。張進生這樣的做法,與其說是求知若渴,不如說是逃避現實。
他用讀書的藉口,把生活的重擔,轉嫁給了他的親人。
但去英國留學的費用高達20萬元,即使把張家人掏空,他們也湊不出這個錢了。
於是,張進生乾脆向學校申請休學一年。一年之後,學校把他分到了蘭州的一家醫院裡。
在這家醫院裡,張進生的月薪僅1000元,並不算高。
但有「暈血症」又有「社恐症」的張進生,除了接受,也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了。
期間,他還曾經和一名小護士談起了戀愛。
本以為生活還是能慢慢走上正軌,但隨著相處時間愈久,女友也愈發認識到他的眼高手低,最後還是和他分手了。
時間一久,沒有任何寄託的張進生,還是選擇了辭職,回到了那個養他育他,他曾經千方百計通過學習走出去的小山村。
然後,開始了漫長的待業生涯。
太低的工資他不願意接受,好的單位他又沒有門路進去,就這樣,北大博士畢業的張進生,硬是在家裡待業了十八年。
期間一直靠並不富裕的姐姐養育,張進生也成了徹底被養廢的例子。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時間能夠增加一個人的閱歷與知識儲備,也能讓一個人淡忘自己曾擁有過的榮光和學識。
對於張進生來說,就是如此。
多年頹廢的生活,消磨的不僅是他的生活,更是他的精氣神。曾經熟練於心的知識,在日復一日的頹廢裡,也漸漸消失無蹤。
在他身上,再難看見當年那屬於「學霸」的意氣風發。
如今,當地民政部門也秉著「特事特辦」的原則,為張進生申請了農村特困補助,來保障他的日常生活。
很多人想不通,從北大學霸淪落為低保戶,張進生的人生,究竟出了什麼差錯。
三、逃避,成了他人生的主題
張進生的人生,是在工作後開始坍塌的。
作為醫生,卻不能見血。如何能勝任這份工作?
這個時候,張進生要不就該狠狠心,逼自己一把,治好自己的暈血症,適應醫生這份工作;要不乾脆改變方向,另謀他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暈血的張進生,本也不必非要把人生耗在這裡。
但他偏偏不捨得自己多年的學醫生涯,懼怕暈血症,也懼怕放棄過往的專業,重新學過。
結果就是什麼都做不好。
或許,再深層次一點來說,什麼都不願意面對的背後,是張進生的逃避心理。
他逃避工作,逃避社會。
其實,能夠從一個貧困的小山村裡,一步步考上北大,成為一名博士生,張進生的內心,其實是很傲氣的。
尤其是在那個小山村裡。相比於大多數連高中大學都沒有上過的同齡人來說,他是十分出眾的存在。
但同時,多年的貧困生活,根植在骨子裡的自卑,又讓他無法很好的融入社會。這或許也能解釋,為什麼他一直抗拒工作,只想呆在學校。
因為和其他人相比,學習成績好是他唯一優勝的地方,離開了學校,他在那些自信張揚的同齡人面前,內心是十分自卑的。
但他並不願意承認,也不願意去克服,一心只想著逃避。
而家人的縱容,又滋長了他的逃避心理。
最終,曾經的天之驕子,本該有一份光明人生的張進生,卻活成了失敗者的模樣。
我們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挫折,重要的不是如何避免挫折,而是如何面對挫折並成長。
這個道理,張進生早應該學會。
本文來源於冷先生商業筆記,作者:景行行止,文章內容貴在分享,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注意事項
如果您與我們的互動不多
可能就找不到我們的推送了
為了每天讀到新鮮深刻的教育資訊
請把我設為「星標」吧
分享、點讚、在看三連
長久相伴,永不失聯
喜歡今天的文章,別忘了在文末右下角點個「在看」,並轉發給更多人看。
投稿
郵箱:dangdaijiaoyujia@163.com
投稿請提供姓名及聯繫方式
提醒:本公號僅接受原創稿件,拒絕一稿多用,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