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鬘經講記》第五輯摘錄:滅諦是第一義

2021-02-27 佛法正義

《勝鬘經講記第五輯》〈一依章〉第十一

  【「一苦滅諦,離有為相;離有為相者是常,常者非虛妄法,非虛妄法者是諦、是常、是依,是故滅諦是第一義。」】

  講記:〈一依章〉所說的,只有一個最勝妙法是萬法的所依,所有的修道人都要依這個法作為最後的歸依處,而這個歸依處永遠只有一個,不可能有兩個、三個、五個、八個歸依處。凡是有二,其中最少會有一個不是究竟歸依處。凡是有人提出二法,乃至以上,所提出的二法或多法都不是究竟歸依處,只有絕待而唯一的法才是究竟歸依處。對一般修行者來說(包括那些大師們),他們所謂的究竟歸依處,往往是誤會的,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所謂的開悟其實是錯悟,不知道自己證得所謂的常住不滅法是虛妄法,落入二法之中──離念靈知意識;而離念靈知意識心,只是相待而有的二法,必須依止意根與法塵才能存在。所以說,究竟的歸依只有一個法,就是如來藏,不必依任何他法就可以獨自存在。

  你如果說:「我認為究竟的歸依就是世尊,我永遠賴著世尊就好了。」但是佛會告訴你:「你不要永遠賴著我,你總有一天要成佛,成佛以後也不能再賴著我,總是要離開我。」因為世間不可能有二佛,只要有佛在人間,連闢支佛都要舍報的,都不許同時存在的,何況能有兩位世尊。所以,你如果說:「我三大阿僧祇劫以後還是歸依你。」佛一定說:「你這個傻弟子,三大阿僧祇劫以後,你成佛了,幹嘛還要歸依我?你要歸依你的自心如來。」所以諸佛仍然不是究竟歸依,而是自心如來才是究竟歸依。你歸依於世尊,世尊不會因此高興,反而懊惱說:「這孩子什麼時候才能成佛?看來很難期待!」那不是祂想要的,諸佛想要的都是弟子們趕快成佛。世間人用世間心去想像諸佛:「我歸依祂,有什麼不好?祂一定喜歡,眷屬越多不是越好嗎?」問題是諸佛根本沒有眷屬欲,祂希望你趕快成佛,度更多的人成佛。所以,究竟的歸依一定是唯一的歸依,究竟的歸依不可能有兩個,所以才會演說這個〈一依章〉。

  四聖諦中,有三個是有為相,只有苦滅諦是無為相。苦滅了就是解脫,苦滅是出世間法中的究竟位。二乘人也滅苦,可是他的苦滅並不究竟,因此才特地要探討這個苦滅諦。苦滅諦這個聖諦,是離開有為相的,因為苦滅的真正道理就是把蘊處界我全部滅盡。從二乘法來講,我見與我執都要滅盡,滅盡以後入無餘涅槃中,萬法俱滅、灰身泯智,三界生死苦就滅盡了,所以苦滅聖諦是離有為相的;蘊處界既然滅盡了,連意識都滅除了,也就沒有解脫智了,當然已無有為相了,那就是無餘涅槃;而無餘涅槃中有本際識常住,不是斷滅空。如果本際識是常,就不是虛妄法;不是虛妄法,當然是真實理,也是常住法永不壞滅。

  這個本際識如來藏當然也是諸法的所依,二乘聖人雖然不證這個真實法,但是不因為他不證,就沒有真實法。他雖然不證,他的如來藏本際識還是繼續存在著,並沒有消失掉;因為祂是常,常當然就不是有生法,不是有生法就不會有滅,所以阿羅漢把蘊處界滅盡以後,他的本際識繼續存在,是無始以來就存在;而流轉生死的是蘊處界,蘊處界滅了以後,本際識如來藏繼續存在而常住。繼續存在而不生不滅,所以是涅槃。所以二乘人滅儘自己入了無餘涅槃中,從菩薩的見地來看仍然是第一義諦,不是世俗諦──阿羅漢入無餘涅槃還是第一義諦。

  但是,如果從阿羅漢的無生智來看所入的無餘涅槃,那就成為世俗諦了,因為不涉及第一義──阿羅漢看不見涅槃中的本際,也看不見本際能生萬法;但菩薩看一切法都是第一義諦──因為萬法都與本際息息相關,都附屬於本際識如來藏,所以都是第一義諦。也許有人不信菩薩所看一切法都是第一義諦,那我問你:世俗人的蘊處界我,最喜歡去哪裡?去福隆、蘇澳吃海產。這正是貪,貪是不是第一義諦?阿羅漢一定說不是,但菩薩仍然會說是第一義諦。因為正在貪中另有一個不貪的,而這個能貪的也是從不貪的生出來;當能貪的意識滅了以後,那個不貪的如來藏還是繼續不貪;菩薩所見是永遠不貪的如來藏,將時時起貪的意識攝歸如來藏,所以貪也是第一義諦。這個能貪的意識,如果離開了那個不貪的如來藏,能貪的意識也不可能繼續存在,那時貪也不存在了,所以貪也是第一義諦。所以大乘經才會說,貪就是勝義,瞋也是勝義,痴也是勝義,因為三毒其實只是在勝義諦真實法的表相上來來去去、起起滅滅而已,都要被菩薩攝歸勝義如來藏。

  就好像一顆明珠,明珠表面有種種影像來來去去:張三來了,它的表面看來有個張三的影像;張三離去了,看來張三的影像不見了;如果王五來了,它又變成王五的影像;就只是在影像上顯示變來變去而已,可是珠體始終不變。在明珠上變來變去的影像雖然不是第一義諦,但是第一義諦珠體並沒有改變過,珠體就是如來藏心,是究竟法,而影像是歸如來藏所有的,所以如來藏即是第一義諦。所以上一輩子當王五,這一輩子當張三,下一輩子也許當趙六;三世蘊處界都是有為法,可是有為法蘊處界都不能離開這個珠體──不能離開如來藏,三世蘊處界只是在如來藏的表面來來去去而已;當這些影像─三世蘊處界─全都攝歸如來藏所有時,即是歸屬如來藏所有而成為如來藏種種功德中的一種了,當然三世蘊處界因此就同樣是第一義諦了!所以菩薩才說有為法仍然是第一義諦。

  菩薩看諸法,不論諸法是淨法、染法、無記法,都是第一義諦;因為離開了真實法就沒有這些法,而真實法始終常住不變,不改祂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真實性。所以,從菩薩來看二乘聖人的滅諦,也叫作第一義諦。但是從二乘聖人所見,來看他們自己的滅諦,就不是第一義諦了!因為他們無法像菩薩這樣照見萬法都只是如來藏珠體表面的影像而全都攝歸珠體如來藏,所以他們所見諸法仍然是諸法,而珠體如來藏究竟在何處,卻全然不知。二乘聖人既無菩薩第一義諦的智慧,當然就只能看見諸法的生滅相,無法照見諸法附屬於如來藏時的不生滅相,當然就沒有第一義諦可說了。所以若要主張滅諦就是第一義諦,阿羅漢是沒有資格說的。

  菩薩主張滅諦是第一義諦,當然沒有問題。因為菩薩很清楚看見苦諦、集諦、道諦都是有為法:很辛苦地修學佛道整整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中的每一世色身化成白骨以後,把它累積起來,遠超過須彌山;這樣長時間的辛苦修行而不退失佛菩提,卻不會想要取無餘涅槃,都是因為證真實法的緣故。可是菩薩反觀三大阿僧祇劫舍報留下的無量無數身骨,仍然會說這些無常法還是第一義諦;因為在三界中出生的萬法都是從蘊處界來,也都是要八識心王和合運作才能出生,可是三界中的萬法歸納到最後,還是要匯歸到第八識如來藏;換句話說,所有法都攝歸如來藏中,從來沒有一法能離開如來藏而單獨存在。顯然,所有的流轉法、染汙法、淨善法、無記法,在這些運行的過程當中,都顯示了如來藏,都附屬於如來藏心,歸如來藏心所有,而如來藏心即是第一義諦,那麼萬法怎能說不是第一義諦?

  只要證得這個真實法──如來藏心,你就可以如此現觀;當然更可以了知四聖諦,可以了知三界萬法,而將萬法攝歸於出生蘊處界的如來藏心;這樣現觀法界實相以後,一切法就等於一法,因為就是如來藏,全都附屬於如來藏心所有。所以當你明心以後成為菩薩僧中的一分子,就會認同經中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沒有悟得萬法根源的如來藏心,就不能通達這個道理,卻東施效顰而公開解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會鬧笑話了。鬧了笑話以後,人家不會為他鼓掌,反而會拿來當作茶餘飯後的笑譚。

  所以,禪門常常有人問祖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一要歸於何處?很簡單!一棍打過去就解決了,一就歸於這一棍。可是這一棍的密意是什麼?你得要會。會了才知道:「喔!原來也歸於這個!」這個就不能叫作一了,因為你說了個一,已經是多餘了,當然只能隨俗而說一歸於一棍。可是不懂的人,他靠意識思惟在揣摩那些公案說:「有一就會生二,有二就會生三,有三就生無量,所以從一就變成多了。你如果想要學佛法,你就把很多都歸於一,一再歸於無。」然後就講出「多、一、無」的荒唐道理。知道誰講的嗎?名聞四海的大法師講的呀!當你找到如來藏以後,看到他們講禪時說什麼一呀、多呀、無呀,你不免會噴飯!

  所以,悟後如果讀那些大師講禪的文章,最好不要在吃飯時讀。因為他不知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真正意涵,總是用意識思惟揣摩,然後想像出多、一、無的道理出來!上座者說得口沫橫飛,下座者聽得好神往,就這樣子愚痴地神往得不得了!等到你找到這個一,真的知道不論二、三、多、萬法,原來都是這個一所生,那時你再也不會跟人家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多、多歸於無,你再也不願這樣子講禪了。假使有人問你,你一棒就打過去了,這樣才叫作一依;要歸依於這個一,一就是如來藏心──能顯現一世又一世不同蘊處界的明珠。只要你能夠找到這個一,然後歸依這個一以後,那時連一也不見,因為明珠不會自覺是一,而你也不可以說祂是一。

  所以,菩薩由於這個實證的緣故,看到二乘聖者的苦聖諦不究竟,因為還有許多苦是二乘聖者所不知道的;菩薩也知道二乘的苦集諦不究竟,因為還有許多的集是二乘聖者所不知道的;菩薩也看到二乘滅苦之道的聖諦並不究竟,因為還有許多道是他們所不知道的;所以菩薩確認二乘聖者修的是有餘道,不是究竟無餘之佛道。最後,菩薩看到滅諦的內容時,發覺滅諦的實證還是要依大乘道來修,才是究竟;因為還有許多應滅的法是二乘聖人所不能滅。所以,菩薩從這些見處,看到二乘四聖諦都不究竟。

  但是二乘聖者的滅諦所入無餘涅槃,卻跟菩薩所證的無餘涅槃一樣──假使菩薩願意捨棄萬法而入無餘涅槃。初地滿心菩薩都有能力取無餘涅槃,卻都刻意生起一分思惑而潤未來世生;菩薩到了三地滿心時,都有能力取證滅盡定,隨時可以成為俱解脫者,但他寧願不證,懶得去證滅盡定──他只要撥出一、二小時靜坐就可以取證,卻不取證滅盡定。乃至七地滿心念念入滅盡定,終於轉入八地了,這時是不得不斷盡最後一分思惑──連思惑的習氣種子都滅盡了;這樣的菩薩不能入無餘涅槃嗎?當然更能入,只是他們都不想入涅槃。由於從現象上來看時都不入涅槃的緣故,所以才說菩薩不證有餘、無餘涅槃,其實是早就有能力取證了,是比二乘聖者更有資格說已證有餘、無餘涅槃的。

  菩薩可以看到二乘聖人入了無餘涅槃以後無境界相的境界,可是菩薩把那個無餘涅槃境界移過來在入涅槃前觀察,照見自己當下的如來藏心涅槃與阿羅漢所入的無餘涅槃完全相同;又觀察自己如果也入了無餘涅槃時,菩薩現前觀察的結果仍是完全一樣,完全沒有差別;明知無餘涅槃距離佛地無住處涅槃還很遙遠,卻仍然不離第一義諦的範疇;菩薩因此而說:大乘的滅諦是第一義諦,二乘聖人入了無餘涅槃也叫第一義諦。因為仍然是如來藏心的自住境界,還是一樣的真實法。所以從菩薩的現觀來說,二乘所入的涅槃也是第一義諦,但是不許二乘聖人自稱他們的滅諦是第一義諦。只有菩薩可以這樣說,因為二乘聖人無法照見這個事實而沒有實相般若智慧。

  在這種情況下,你說哪一個阿羅漢膽敢來菩薩面前說他的滅諦是第一義?當然不敢。因為不知道那個原理──他們還沒有實證,也無法為人解說;而菩薩可以說滅諦是離開有為相的,是離開蘊處界及我所的,不再有一法存在了,只剩下本際──如來藏心;本際卻不是你阿羅漢所證,是我菩薩所證。雖然我證了,但我並不覺得自己很厲害,因為我是長劫以來追隨諸佛修學而得證;你阿羅漢若是在這一世遇到我這個菩薩演說二乘四聖諦而得證,那你的涅槃仍是聲聞果,我的涅槃卻是佛菩提果;而你不能說你的滅諦是第一義,因為你的滅諦不是第一義,沒有與第一義相應,因為你的滅諦是在世俗法中把自我滅盡,第一義的真實法你還沒有親證;但是我菩薩親證了第一義諦,我是許多劫以來不斷地跟隨諸佛修學,所以我這一世依憑自己的無為法種流注而自己親證了。

  我現觀進入無餘涅槃以後是本際獨存,是如來藏心離見聞覺知而獨存,不再出生任何一法,再也無一法可說了。我現觀你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後是什麼境界,而你不能現觀;因為你入涅槃以後,你自己已經不在了;而你入涅槃之前,那個涅槃的本際你並沒有實證,所以你也不知道將來入無餘涅槃時是什麼。既然入涅槃前、入涅槃後,你都不知道涅槃中的本際,當然你就不知道第一義。而我不必進入無餘涅槃中,就已經知道無餘涅槃中的本際,我可以在眼前現觀涅槃本際,而且現觀這個涅槃法是常、是無為、非虛妄,並且現觀祂是世間與出世間法根源的真實道理,沒有一個有情可以推翻它。既然這樣的滅諦才是真諦、是常、是依、是萬法的所依,所以我說:「你們阿羅漢的滅諦是第一義諦,但你不能說你們的滅諦是第一義、是勝義。我們菩薩們的滅諦全都是第一義諦,因為所有聖諦只有一依,這個一依就是如來藏,因為你們所有阿羅漢所證的無餘涅槃,也是依這個萬法根源的如來藏心獨住的境界而施設的;而你們沒有親證如來藏心,當然不能自稱自己的滅諦是第一義。」菩薩們卻是已經親證的,所以說這樣的滅諦才能夠說是萬法─世出世間法─唯一的所依。要這樣親證、這樣現觀,才能說是真正懂得〈一依章〉的賢聖。 

相關焦點

  • 勝鬘經緣起(一)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所錄製的三乘菩提系列節目,接下來的這一系列節目的標題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我們所依據的這個經文的內容,是依據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羅法師他所翻譯的《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來講解這一部勝妙的大乘經典。
  • 經驗第一義諦,才是真實的金字招牌
    這個佛教講的叫做:經驗第一義諦,才是真實的金字招牌。如果但說理論,不能契入真實的第一義諦,沒有真槍實彈的經驗第一義諦,你所學的法,都是空口說白話而已。就像這兩個孩子,他沒有經過這個七天七夜,這個無人島什麼統統沒有,你要求生存就是必須要這樣活,回來對媽媽多麼地感恩,對爸爸多麼地感恩。哎呀!
  •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第029集 牛角與兔角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今天我們這個單元要來探討「牛角與兔角」。在唯識經典中常常會出現「牛有角」以及「兔無角」這兩個名詞;那牛有牛角、兔子沒有角這兩件事情,為什麼會出現在經典中成為說法的譬喻呢?佛陀運用牛角與兔角的譬喻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 什麼是「四諦」中的集諦、滅諦和道諦?
    點擊上方☝藍色字:「向巴恩珠仁波切法會講記選」關注公眾號,即可訂閱。什麼是「四諦」中的集諦、滅諦和道諦?
  • 蟻丘經講記
    馬哈希尊者在此講記中,明確地教導內觀禪練習的實踐方法,必定能令熱忱的讀者以非常睿智的手法,進一步邁向涅槃。這並不是誇大的話。透過閱讀此經,一個人可能因此而生起好奇心,很想知道梵天的天神給予鳩摩羅迦葉的指點,所帶出的十五個謎題究竟是什麼,而世尊所解釋的答案又會是什麼。透過講者的才智,此經的編排,巧妙地融入了清晰易懂的解釋。
  • 慈航法師:《妙法蓮華經》講記 前言 本經簡介
    《妙法蓮華經》講記前言慈航法師·講義編輯學《妙法蓮華經》,主要從三方面:⑴、本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地位顯著。⑵、本經有7卷28品,量很龐大,先知其大意。28品,相當於28個章節。品就是一段、一節的意思。6萬9千餘字,收錄於《大正藏》第九冊。
  •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隨緣雜善恐難生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14)作者:淨宗法師朗讀:佛依居士配樂:佛悅居士(2)善導大師《法事贊》《法事贊》是善導大師以贊偈的形式解釋《阿彌陀經》的要義,其中這四句話是非常著名的,也就是解釋《阿彌陀經》「少善根不得往生,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這一段往生正因的經文(《善導大師全集》第437頁):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 《法華經》視文講記第4集——「如是我聞」真實義
    專題開示 | 上印下廣法師 用佛學凝聚和諧正能量專題開示 | 上印下廣法師 詳解一心三藏專題開示 | 上印下廣法師 開經偈釋義專題開示 | 上印下廣法師 用佛學凝聚和諧正能量專題開示 | 上印下廣法師 佛法命脈·如來藏專題開示 | 上印下廣法師 《菩提論》專題開示 | 如是我聞真實義(第五次修訂版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第四卷—9(文字版)
    真正明白了《法華經》《楞嚴經》,不管講《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地藏經》,乃至講《聖經》《道德經》,乃至講天文、地理、語文、數學,統統能講出《妙法蓮華經》。把《弟子規》的「弟子規」三個字也能能講出《楞嚴經》,你信不信?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妙音」是表藏性,我們任何人都共一個如來藏性。
  • 勝鬘夫人說故事:一個小國家的超級大事!| 灰姑娘的夢想
    Veronique  給您幸福,關注您幸福與成長歡迎關注,願您收穫幸福美滿智慧人生灰姑娘的夢想文|勝鬘夫人——埃米勒·愛德華·夏爾·安東尼·左拉     —— Jinjing‍勝鬘夫人說故事:一個小國家的超級大事!在2019年的1月23日,在北歐的小國瑞典,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在瑞典第一次發生了一件嬰兒丟失事件。而瑞典警察叔叔和人民的做法和效率,真的讓人大開眼界,為之讚賞不已!
  • 《楞嚴經講記》 第二次修訂版
    楞嚴經講記第六卷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於彼前,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於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關於「出家」,有幾點要告訴大家:第一,身出家很重要,但心出家更重要;第二,出家就沒有家,對於家庭中的成員,你可以供養你的母親,她能消化這個福報,其他人不好說,這個情執要斷;第三,出家就是要受苦,如果是為了錢財出家,你不如在家搞錢;第四,出家要受氣,這種氣是莫名其妙的,沒有道理的;第五,要嚴格把持佛門的各種戒律。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論叢》第一輯至第五輯...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論叢》第一輯至第五輯,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   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在努力完成好中央交辦的編輯出版習近平總書記著作重大政治任務的同時,組織撰寫並在《人民日報》、《求是》發表了系列宣傳介紹文章。
  • 正覺線上新春金剛經法會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期待每位佛弟子踴躍參與勝會,並於此大乘如來藏正教之處,攝受您的家親眷屬,種下現在、當來得度之正因。讓我們於此新春之初共同發願護持 釋尊正教、一起感恩 釋迦世尊的教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首播日為:2021年2月12日(初一),上午9:30開始。
  •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障七心:恐怖心
    《六度集經卷六·佛以三事笑經》提到,有一次佛陀和阿難走在市集中,看到一位賣魚的老人站在攤子旁悲傷地哭泣,一邊哭,一邊叫苦。 佛陀停步,傾聽老人為何嘆苦。聽到老人說:「為什麼上天對我這麼不公平?本來這個生意是我兒子在做,但是他卻突然死了,我年紀這麼大了還要出外捕魚、賣魚,真是命苦啊!」佛陀聽畢,臉上微微露出苦笑。
  • 佔察善惡業報經講記
    佔察善惡業報經講記上卷夢參老和尚講述 吳碧濤居士整理
  • 【淨界法師】【楞嚴經講記78】阿難尊者心中驚怖而請求佛陀的開示(一)
    ——淨界法師 楞嚴經講記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