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之形》中的三個女孩|我理解你,但我無法原諒你

2020-12-24 不具名的電波

(全文共3089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

無法原諒的一切

2017年,大今良時的漫畫《聲之形》被拍成電影,但不少觀眾觀看過後,認為西宮硝子是個「聖母」,是個「劇情推進工具人」,認為電影結局狗血,對男主的原諒不切實際。

的確,比起漫畫,電影刪減了太多細節,而正是這些細節,才使人物變得完整。當然,漫畫的閱讀過程也更加壓抑——文字會帶給讀者更為細膩的情緒感知。

————作品概述————

《聲の形》

The Shape Of Voice

漫畫版《聲之形》

漫畫採用了倒敘的手法,以石田將也和西宮硝子的重逢開頭,以石田的回憶引出曾經的故事。

越往後看,心情越壓抑。西宮硝子因為聽力障礙遭到了排斥,而石田將也就是欺負她最起勁的那個(比如接連毀壞助聽器)。持續不間斷的欺凌最終導致硝子轉學,而戲劇性的是,昔日一同實施欺凌的同學將責任盡數推給了將也,於是將也成為了下一個被欺凌的對象。

可能正因地位的變換,將也才真正體會到了硝子受到的傷害之深,也在真正感受到了愧疚吧。於是在5年之後,將也學了手語,然後與硝子再次相遇,呼應了漫畫開頭。

————重要人物————

三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孩。

西宮硝子

西宮硝子にしみや しょうこ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其實在硝子的身上,能看到許多被霸凌者的影子:對肢體、言語上的攻擊默默承受,面對他人的排擠、惡意緘口不言。

石田將也毀了她八個昂貴的助聽器,植野直花在摩天輪上拽著她的頭髮洩憤,同班同學因為她是聽障就排斥她、取笑她……但她還是習慣性微笑、試圖和他人做朋友。她不會憤怒嗎?她看不出別人的不懷好意嗎?

電影對硝子的反抗刻畫的很少,漫畫也不多。但她確實是有過爆發的,且不止一次。她會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寫下「好想死啊」,也會在被石田將也誤會時與他廝打。妹妹結弦將動物屍體的照片貼在牆上,試圖阻止她輕生。

但硝子的爆發,基於對自己的怪罪。因聽障被霸凌時,她覺得自己有錯,錯在聲音奇怪、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在石田撮合下與小學同學重聚卻不歡而散,她覺得自己有錯,錯在因別人對她的討厭而造成圈子的崩壞。

但是從頭到尾,我們看到的,都是他人對她的偏見和她不斷的諒解。她做錯了什麼?或許她的錯只有一個,就是不敢承認自己沒錯。

漫畫站在石田的視角進行敘述的內容較多,對西宮缺少心理描寫,因此她的形象略顯單薄和模糊。但這也確實展現了「在別人眼中,被霸凌者是怎樣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遭遇霸凌的那些人,他們大多隱忍、內向、沉默,獨立於各個小圈子之外。而那種敢把事情鬧大的人,霸凌者是不會選擇的。

而我能理解硝子的是,「邊緣人」和「小透明」容易受到來自他人的惡意,而在成為被大多數人排擠的對象後,自信的堡壘會坍塌,代之以自我懷疑和否定。

更何況,行為的欺凌可以較為輕易地被發現和制止,而言語的利刃、無形的排斥,往往隱藏在多數人編織的和平假象之後,攻擊著受害者脆弱的神經。

植野直花

植野直花 うえの なおか

當時看漫畫的時候,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兩位主角,而是直花和川井。

對她們的印象,也經歷了從「正常」到「不正常」,再回歸「正常」的過程。

對直花最初有好感,是因為她漂亮的外表和直率的性格;之後覺得她不正常、精神有問題,則是因為她在西宮硝子面前展現的暴戾驕矜,似乎是病態的暴力傾向。

彈幕裡表達不滿的聲音也不少,將直花稱為「暴力女」。而電影版觀眾則更為憤怒,因為直花對硝子仿佛帶著天生的敵意,在觀眾看來,是對整個弱勢群體的歧視。

但漫畫明確表現出了直花對將也的喜歡,加上對最後幾話對直花的描述,不難理解為什麼她會對硝子產生那麼大的敵意。無非是將也對硝子的關注讓她不平衡,而硝子的不聲不響在她眼裡又是博取同情的手段,簡而言之就是「小白蓮」。

在我看來,她只是想要硝子把恨表達出來,而同時她也對硝子有妒忌。以她的性格,受不了硝子表現出來的「寬容大度」,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欺凌是錯誤。

漫畫的後幾回以直花、川井等人的視角講故事,讓讀者有機會結合不同人物的經歷、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場看待霸凌,才能理解他們的行為。

但我能理解,不代表我能原諒。

川井未希

川井未希 かわい みき

如果要給這三個女孩分類,硝子是被霸凌者,直花是霸凌者,那川井應是旁觀者。

她並沒有直接參與霸凌。按理來說,作為班長的她,有使班級和睦的責任,但她為了不站到「大多數同學」的對立面,加之與直花的親密關係,於是在同學對硝子和將也的先後霸凌中,選擇了放任不顧。

她乖乖地梳著麻花辮、架著橢圓形眼鏡,儼然一副優等生的形象。她也依靠著這個虛假的人設取得了眾讀者的反感。

許多人對她的槽點就是太過虛偽,稱她是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典範。面對她的傲慢與對他人刻意表現出的關心,我也曾對她貼上「惺惺作態」的標籤。

但看到最後,等不滿的情緒平息,我依然能理解她,理解這種習慣性維持人設的行為,理解她對於取得大多數人好感的追求——因為如果不這樣,她就可能成為下一個被孤立的對象。

就像有句話說,「槍打出頭鳥」,那不出頭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吃槍子呢?於是川井選擇了依靠小群體的庇護,依靠權力的庇護,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完美的「別人家的孩子」。

但看到最後,你會發現她自己也是厭惡這麼做的。在學校她是完美的優等生,在家裡她可以趴著邊啃蘋果邊看電視;在學校她要盡力照顧到所有人的要求,在家她可以表現出自己的負面情緒。她的討好型人格所要討好的,是大多數人,是站在他們當中不會被排擠的大多數人。

可以說,是從小被寄予的期望,和自己過分的自尊,使她習慣於為自己蒙上一層保護色,而人設,就是她的保護色。

如此看重別人的看法,一定壓力很大吧。

————我的感受————

對其中人物,未見全貌,不予置評。

對校園霸凌,接受道歉,但難以原諒。

對這部漫畫感觸頗深,一半是因為自己也曾遭受校園霸凌,一半是因為我在這三個女孩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

所以我理解植野直花對西宮的討厭,就像西宮理解直花一樣。因為即使是我,想起那時的自己,也是覺得一半可憐,一半厭惡,祈禱著那種日子不再回來,祈禱那樣的我不再回來。

但與西宮不同的是,我不會認為霸凌者無罪。相反,我始終懷著對他們的恨意。但我也知道,這種情緒不能走向極端,我應該做的是放下與和解。

而且在發覺自己能夠理解霸凌者時,這種情緒便更加消解了。我也並非為他們開脫,我只是覺得在不同的原生家庭環境下成長的人,有些人成為霸凌者是正常的事情。

回到漫畫中的人物,一開始覺得人物都很正常,中間發覺他們的怪異,到最後又回歸正常。那是因為一開始每個人都像我們生活中會出現的樣子。直到植野直花、川井未希一次次做出變本加厲的病態行為後,才會產生了偏激的想法。而且因為開著彈幕,別人的言語也先入為主地佔據了我的判斷。

幸好漫畫的最後,選擇以她們的視角講述故事,才讓我重新思考起對她們的評價,然後得出了「合乎情理」的結論。

覺得周圍的人大多正常,是因為不夠了解,覺得一部分人難以理喻,那是因為了解的不夠深入。若將他們的某一特質放大化,對他的評價就會更加偏激。對一個人了解的不夠深,便很容易根據自己看到的一面斷定他的全部。就像剛開始看到西宮結弦想揍她一拳,到後來卻發覺她是一個很可愛的人一樣。

一切行為背後都有原因,一切人格的形成背後,也有數不清的因素。因此我才要寫:未知全貌,不予置評。這幾乎適用於一切對事件或者人物的評價。

而對校園霸凌本身,我仍然深惡痛絕。

小學時期的霸凌行為往往會被認為是孩子間的小打小鬧,但這個時候的孩子們對自己的言語缺乏斟酌,對他人造成傷害而不自知。而被欺凌的孩子,可能會出現自卑、社恐、抑鬱之類情緒,可能會留下一生的陰影。

而霸凌者的錯不僅在於有一部分人在受害者沉默時表達惡意,也在於有一部分人在受害者被欺凌時保持沉默。

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的罪惡,因此也沒有人可以被原諒。

相關焦點

  • 《聲之形》:欺凌到底值不值得被原諒
    你能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我的答案是不能。《聲之形》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他所活著的這十幾年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痛苦中度過的。這種痛苦不是被孤立的痛苦,不是被欺凌的痛苦,而是身為人的罪惡的痛苦。但是他沒有能生活下去,沒有能夠堅持下去。因為太累了啊,對於他來說活著真是太累了。
  • 《聲之形》帶給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給每個人帶來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每個人的童年,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是帶著歡笑和淚水,那麼每個人帶入的角色本身就不同,這個故事即便是經過了弱化,但是還是不可避免地讓人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然後狠狠地把自己的過去擺在了面前,自己最無法直面的就是自己,這種衝擊感讓人很受震撼。
  • 爭議旋渦中的《聲之形》,你看懂導演的心思了嗎?
    山田尚子(以下簡稱「山田」):在《聲之形》中登場的所有角色我都很喜歡哦。——網站Excite&《Quick Japan》訪談順帶一提,「理解」這一本應該在作品中出現的關鍵詞,對於山田導演自身而言也有很深的意義。山田:在製作這部電影的時候,我考慮了很多,不過要說內心最大的想法,我覺得那肯定是「無法原諒」。
  • 原諒我,無法忘記你
    夜裡,我又從睡夢中醒來,記不清這是和你分手後的第幾年,也記不得我們多少年沒見面了。我伸手,猛地撲空,悽冷的深夜,只剩我一個人睜著雙眼,緊緊地扯著被子,淚水打溼了被角。我知道,我又想你了。想起那年分手時,我衝著你吼,讓你滾,有生之年再也不想見到你。
  • 看完《聲之形》,為什麼「當然選擇原諒他啊」?
    《聲之形》是繼《你的名字》之後,日本又一部現象級的動漫電影,但是引進內地卻比《你的名字》晚了幾個月。電影以男主石田將也為第一人稱視角,女主西宮硝子是小學六年級時,男主班上的一個轉校生,很日常很套路,甚至讓片片想起了某些國產青春片。
  • 【聲之形】請讓我觸碰到你的內心吧
    我有時候覺得,沒有微信的時候,想念就打電話,打完電話就跑著去見對方的行為特別可愛,人與人之間很容易出現各式各樣的牆,牆裡的人走不出去,牆外的人走不回來,我想打破我和你的牆,是不是互刪微信就可以,那如果是一個人與一群人的牆呢?
  • 懦弱,自戀,狂妄…《聲之形》中你最愛哪個角色?
    松岡茉優在劇集裡的角色帶有的「雖然不坦率但內心非常純潔」特質吸引了山田尚子,她希望松崗可以用聲音把這種特質也「代入」到將也的演繹當中。「因為她飾演過本性十分純潔的角色,能夠抱以充分的理解這個角色去配音。」
  • 出軌我可以理解,但永遠無法原諒
    聲明中,王寶強指責馬蓉與其經紀人宋喆發生不正當關係,「無法容忍對方惡意背叛婚姻,破壞家庭「,因此決定解除與馬蓉的婚姻關係和宋喆的經紀人職務。霎時間,整個社交網絡炸開了鍋,關於男女方的行為眾說紛紜。其中有一種聲音,稱王寶強處理得不太地道:畢竟兩人在一起過,憤怒可以理解,但能不能別凡事做絕。
  • 聲之形:這部電影真的是三觀不正嗎?或許它只是個自我救贖的故事
    《聲之形》是2016年上映的一部日本動畫電影,播出以後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今天小編就跟各位小夥伴分享一下我個人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和理解。可能有很多小夥伴不能理解,為什麼西宮硝子會喜歡上一個曾經欺負她的男生,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小編倒沒有覺得多意外,我們來看看西宮硝子的人設好了。影片裡的硝子是一個非常自卑的女孩,自卑到什麼程度呢?一旦跟人發生矛盾她就會下意識說「對不起」,將所有的錯歸結到自己的身上。
  • 《聲之形》觀後感
    在我對整個電影中天才導演運用的這些配樂,分鏡描寫,唯美色彩,各種鯉魚、水塘的隱喻聯繫中讚不絕口時,知乎上還有一種讓我心頭一震的觀點,受害者一輩子都不會原諒那些欺凌者,包括那些袖手旁觀的人。如果你是受害者,你會原諒他們嗎?我問我朋友。「會啊。」朋友很明朗,回答的也很迅速。「可是你不覺得電影裡把西宮寫的太聖母了嗎,現實生活中的受害者怎麼會這麼輕易地原諒他們?」
  • 我知道你無法原諒我,可是我得說對不起!
    他只不過個溫柔的男生,他相信這個世界上的美好,所以無法理解易遙的痛苦,他從小就是只渴死也不會喝地上汙水的驕傲燕子,又怎麼可能明白強撐一口氣只為多活一分鐘的悲哀。可如果這是他的錯,那他該怎麼去改變?顧森西有什麼錯?他不過是一個永遠相信美好的男孩子,當所有人都說易遙得了性病的時候,只有他說出:「哪有怎麼樣?小孩子也會得愛滋的,他們做錯了什麼麼?」
  • 即使無法觸碰,我也知道你聲音的形狀.
    時隔近一年,這部在日本當時與《你的名字》同樣引起熱議的動畫電影《聲之形》,也終於有了即將上映國內的消息。
  • 可愛中遍布殘忍,《聲之形》真把我看驚了!
    《聲之形》其實遠在策劃階段,就確定了電影著力的方向:盡力排除負面引導,努力構建縝密的事理和世界觀。哪怕在細節的處理上,也遵循這一主旨。就像導演山田尚子說的,「希望觀眾看到愛」。《聲之形》細緻描述了青春期少年少女的心理,霸凌者與被霸凌者,誤解與隔閡,原諒與救贖……對時下熱門話題進行了深刻思考與探討。少年石田將也面對了自己的過錯,向被傷害過的西宮硝子道歉,打開封閉已久的心扉,擁抱世界,與自己和解。
  • 《聲之形》:這部電影真的是三觀不正嗎?或許它只是一個自我救贖的...
    《聲之形》是2016年上映的一部日本動畫電影,播出以後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今天小編就跟各位小夥伴分享一下我個人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和理解。這點在她唯一一次反抗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 至我那顆「無法原諒的心」
    @😊我有啊,在高中的時候,我嫉妒一個女孩子的優秀,在她背後說壞話,因為我不能接受她的成熟與世故,優秀,我感覺她什麼都得到了還不開心,我和她做朋友,其實我自己很糾結,在高考前的一個月,矛盾糾出來了,至今沒有聯繫。@夏天的微笑曾經好朋友和我喜歡的人,處在曖昧期的男生在一起了。兩個人我都沒有再理會。
  • 不是特別能理解《聲之形》這樣的神作
    如果從熱度上看,這次《聲之形》確實算《你的名字》之後又一部現象級的動畫電影。它在日本本土票房確實非常牛逼, 累計票房一共超過22億日元。在臺灣也獲得了有史以來日本動畫電影票房第四的好成績。可惜的是,這部動畫我卻始終覺得有些莫名其妙。而將其比肩《你的名字》的人,也不知道你們是否還記得你的名字。
  • 《聲之形》中硝子為什麼會喜歡將也,是感動嗎?
    動漫電影有很多,然而對於大家來說,感情類的動漫是一直都讓人難以忘懷的,例如《聲之形》,但是聲之形中的感情卻是複雜的,比起那些在傳統中讓人感受感情的動漫,這部動漫能夠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以至於讓人看完過後,聽到這個名字就能夠回想起來,但是《聲之形》的評分並不高,甚至有人認為這不是一部好的作品,但是X君仍然認為這部作品有著能夠讓人學習的地方。
  • 《聲之形》 我不希望你再哭了
    「即使是自己的缺陷,也必須愛著並且向前進」這是影片《聲之形》中的一句臺詞。包容、接納、糾正、進步,人的一生無法離開這幾樣東西,時間慢慢流逝著,我們無法將指針向前撥,那就只有順其自然,心平氣和地努力、生活,順應著也適應著,從這一刻起,靜待花開。   石田將也的自殺想法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對自己的 痛恨,罪惡感。
  • 《聲之形》:一部被「聽障」導演拍「聾了」的電影
    這導致我在院線看《聲之形》的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不適,中間幾乎想要離場,最後還是忍到了西宮比劃出那個謝謝的手勢。想去看另一個《你的名字》的人肯定要失望了。《你的名字》裡對交換身體的真切表現,對人在時空中的遺忘與不忘,對世界的分界與無界,甚至輪迴的意義,都做出了令人產生無數遐想的嘗試。
  • 《聲之形》丨也許你應該看看(上)
    9.8日,由京都動畫製作的劇場版動畫《聲の形》在中國大陸,影片講述了患有先天聽力障礙的女孩西宮硝子,在轉學後因為聽力無法正常與同學交流,受到以男主角石田將也為主的班級小團體的排擠和欺凌後導致被迫轉學